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委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实施工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县委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实施工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县委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实施工意见

党的*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集中了全党智慧,凝聚了全党共识,体现了全民意愿,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充实和完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为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全县农村改革发展进程,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推进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推进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省九届六次、市十一届四次全委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坚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全面落实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各项任务,坚持以重点突破牵动全局,突出抓好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引领带动全县农村改革发展加速推进,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到2020年,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建立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粮食产量稳定在40万吨,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85%以上;建成畜牧强县、林木大县、生态名县。

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力争达到152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实现全面小康并向更高水平迈进。

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园区经济占县域经济总量比重超过70%;建成3个3万人以上的现代化小城镇、20个万人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村居减少到400个以内,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点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建成,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基本实现。初步建立起城乡一体更高层次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农村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农村社会更加和谐文明。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健全,社会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农民民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守法纪、重诚信、崇科学、讲文明蔚然成风,90%以上的村庄社区建成文明平安村庄社区。

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空心村、旧村改造基本完成,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村庄道路硬化、街道和庭院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目标基本实现。

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群干群关系密切。

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推进全县农村改革发展进程

在推进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要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新路子。到2012年,探索创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5%以上;园区经济占县域经济总量比重超过50%,城镇化率达到36%以上,初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2009年,深度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积极推广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增强农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农业补贴政策,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好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创建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一)全面深化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推进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建立各类经营服务体系转变;加快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统一服务实力。加快推进集体林权、水权和“四荒”资源使用权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层层落实保护责任,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标。二是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三是搞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一户一宅”政策,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四是扎实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五是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积极探索留地安置、就业安置、入股分红安置等多种安置方式,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六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完善农业多元化投入保障制度。严格落实中央关于“三个大幅度增加投入”的要求,健全完善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预决算制度,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已经出台的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要继续保持,稳定增加,列入预算,确保及时到位。按照“管理体制不变、投入渠道不变”的原则,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每年集中力量办好关乎农村发展全局的几件大事。认真落实农业各项直接补贴制度和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按照“以无偿带有偿、以政府带社会”的思路,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采取贷款贴息担保、投资参股、税收优惠、民办公助、以奖代补、以物抵资等政策措施,吸引城市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创新。按照“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的要求,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切实落实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贷款发放的政策,各金融机构存贷比要逐年提高,有效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发挥好农业产业化企业促进会、及时雨畜牧担保公司等贷款担保组织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组织,鼓励支持发展镇村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等微型金融组织。落实对农村金融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政策。加强金融监管,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严厉打击逃债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不断扩大保险对象和试点范围,规避农业灾害风险。

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事业站所分类改革,2012年前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开展好每年两次的村务公开民主日活动,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强化涉农执法监督和司法保护,做好农民负担监管工作。

(二)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切实抓好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建设,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深入实施“粮食高产创建、中低产田改造、宜农荒地开发、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四大工程,努力提高单产,稳定增加总产。切实抓好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治理,加快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南水北调影响工程建设步伐,到2010年,基本完成全县10条河道的治理任务,提高农业抗旱排涝能力。着眼农机农艺结合,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实现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基本机械化,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和气象预测预报,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建设“畜牧强县、林木大县和生态名县”目标,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产品,突出发展畜牧业,围绕科龙畜牧、臻嘉食品、六和九利等龙头企业,着力建设和发展高档肉牛、肉鸭、肉鸡、生猪等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养殖基地,积极构建现代化畜牧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食用菌产业“二一二”工程,即两条产业带、一个高效食用菌示范园、两个特色产业区。发挥好“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点”的作用,不断膨胀示范园区规模,以食用菌生产为龙头,带动生态农业发展,不断探索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卫生安全水平。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对种养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扶持发展与龙头企业和种养基地密切联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在原料主产区建立生产基地,鼓励农民采取土地、产品、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形式参与产业化经营,发展与基地和龙头企业的联合协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接机制。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指导服务和监测管理。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农业科技强县。按照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要求,围绕健康养殖、高产优质栽培、标准化生产、生物质能开发、秸秆综合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节水灌溉等农业关键性技术难题,组织好科技联合攻关,加快农业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技术组装配套和集成化水平。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集中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普宣传、科技服务和科技推广体系,支持农业科技教育、科研、推广机构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协作,办好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普示范基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村活动。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和科普宣传员制度,深入推进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科学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支持现有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整合乡镇事业站所资源,建立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相适应的综合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力争三年内在全县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科普宣传、科技培训、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势特色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规划建设现代化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集散中心和物流园区。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大力推行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加快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和“超市+基地”经营模式。加快建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培育壮大多元化流通主体,以供销社、粮食企业、邮政物流、城市大型商贸企业为龙头,组建一批大型农产品和农资购销流通企业集团,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现代流通网络。加强农村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和监管,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县域经济质量效益,增强统筹能力。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加快推进拳铺、*镇挂车产业,馆驿、小路口食用菌产业,开发区出版印刷产业,寿张集酒曲产业,西北乡镇木材深加工产业等特色经济,尽快形成“集群扩张”、“块状隆起”的产业格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壮大规模,优化结构,加快创新,改进管理,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幅提高县域工业整体实力。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统筹县域发展总体规划,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化,促进城乡市场统一开放、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县域空间布局统一规划建设,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设置,推进乡镇合并、村庄合并,优化乡镇、村居布局。有条件的地方要以中心村为载体,兼并临近村,撤并弱小村,改造空心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骨干、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坚持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同步推进,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和自然生态、人文资源,统筹整合劳动力、技术、资本等要素,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城市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村扩散,城市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加快小城镇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以大带小的原则,加快发展小城镇,更好地发挥承接服务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作用。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发展环境,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区域性人口聚集中心、产业集聚中心、商品集散中心和文化教育卫生中心,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把小城镇发展与推进农村工业化结合起来,办好特色经济园区、加工园区和商贸物流园区,不断壮大经济实力。突出重点,做大做强*镇、拳铺镇、杨营镇等中心镇。依据产业优势和区位条件,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集聚型、乡镇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集散型、生态旅游观光型、历史文化保护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抓好试点示范工作。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是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必须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务求率先突破。新型乡镇建设试点,通过推行镇园合一新模式,努力走好以园带镇、以镇促园、以镇带村、镇村联动、统筹建设、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在行政体制、财政体制、社会发展体制、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尽快把新型乡镇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新型乡镇为重点,全县每年建成10个市级示范村、30个县级示范村。各乡镇要选择确定有自己特色的示范村,与县级示范村相呼应,分层次、有重点、有计划地抓好各类示范村建设,为完成更高水平的示范村打下基础,充分发挥示范村的样板效应和拉动效应。

(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镇村基础设施,完善网络体系,健全管理养护机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联网和改造升级,建立健全水网管理体制,三年内全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和建设水平,搞好村庄与公路干线衔接。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办好“*农网”等农业信息载体,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拓展农业信息应用和服务领域,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到2010年,建设200个生态村。以实施林业六大工程为主,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活动,到2012年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30%。加强湿地恢复和保护,建设水泊湿地公园。大力加强高效生态渔业生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到2012年,全县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万亩,名特优比重达到70%。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到2010年主要农作物秸秆基本实现综合利用。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各类污染治理力度,切实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

大力繁荣农村文化。围绕建设文化名县,大力弘扬水浒文化,加快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幅度增加农村文化事业投入,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和村文体活动中心等文化惠民工程,到2010年全县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体活动中心、广播电视服务站,村有文化大院或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体活动中心。建立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长效机制,探索县直教师、医生轮流到乡镇工作新机制。挖掘优秀传统民间文化,加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养乡土文化人才,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9年力争50%的村建成全民健身工程示范村;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12年前,力争50%的村建成文明小康村或文明生态村。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调整优化布局,完善县乡村三级教育网络,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农村职业教育“2315”工程,2010年前建成一处达到省级标准的农村中等教育中心。结合专用汽车、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延伸职业教育内容,培养特色专业人才。深入实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技能提升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三年内使所有适龄农民掌握1-2项专业技能。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引导鼓励城镇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教、支教,建立城镇学校与农村中小学对口帮扶制度,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老化问题。

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统筹配置城乡卫生资源,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县乡卫生资源共享机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落实惠民医疗服务政策。加强乡村卫生设施建设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成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和619处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偏高问题。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上级扶持、县级财政列支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积极探索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制度,到2012年适龄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70%以上。

搞好农村扶贫开发。以滩湖区为重点,实施产业化开发、规模化推进,到2010年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十年规划,帮助贫困乡村尽快实现稳定脱贫,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

三、加强党的领导,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健全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政投入、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农村工作。加强县级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发挥好组织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县直农口和涉农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为基层和农民服务意识,实行工作重心向下、利益向下,明确工作任务,落实目标责任,每年办成几件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惠及农民群众的实事。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建责任制,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障、“三级联创”和“双强双富”活动为载体,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构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城乡党的基层组织联建机制和互帮互助机制,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和大村联小村、强村联弱村、村企村居联建党组织的做法。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帮助工作,鼓励引导县直部门、乡镇机关退休、退居二线的党员干部回村担任党组织书记。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实施农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力度。办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探索新时期发展党员新机制,注重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完善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2010年底前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全部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两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切实帮助解决好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督促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法违纪案件,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问题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评判。

建立健全农村工作激励考核机制。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农业产业化建设、环境治理、和谐稳定和新农村建设及试点示范工作作为考核乡村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建立严格的约束激励机制,加强定期调度、督导、检查和考核,兑现奖惩。

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定要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省九届六次、市十一届四次全委会精神为新的起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不断把农村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为顺利实现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建设新*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