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气象局气象事业发展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文件精神,推进我县气象事业快速发展,更好地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是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我县地处渭河下游,境内南仰北低,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干旱、暴雨、洪涝、地质自然灾害等时有发生。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对提高我县应对灾害防御水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是科学利用气候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开展气候资源变化分析,评估气候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气候资源,对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加快发展气象事业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县是农业县,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大力发展气象事业,可以有效开展农业灾害的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提高气农业生产和农村防灾减灾的服务能力。
二、加快我县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四)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气象观测体系建设,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加快气象科技创新,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五)发展目标。在3—5年内,初步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气象社会管理体系,健全稳定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实现我县气象事业的突破发展,基本满足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的需要。到**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使我县气象整体实力达到渭南同期先进水平,气象综合保障能力基本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六)加快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公共基础实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争取新一代预警天气雷达资料接收终端和卫星遥感系统资料接受终端建设,加快我县区域天气观测站建设,完善生态环境气候、雷电定位等监测系统建设,增加自动观测站网密度,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气象、经发、财政、水务、农牧、林业、环保、建设、国土资源、交通、旅游等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做到统一布局、共同建设,在国家气候、天气观测站网基础上,大力建设属于地方气象事业的农业、生态、能源、旅游气象观测站网和加密气象观测站网,不断提高气象监测能力和水平。重点做好我县南部山区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密切监视雨情,为我县防汛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七)加快气象信息系统建设。气象信息系统是基础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国家、省、市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和我县电子政务平台,加快建设我县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国内同级先进的通讯网络系统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提高气象信息处理能力和气象灾害监测数据共享水平。气象、水务、农牧、林业、民政、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加强信息交流,并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向社会开展信息服务,气象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监测资料的收集、汇交和共享办法。
(八)完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是气象工作的核心,要以国家级、省级、市级气象业务系统为支撑,不断完善我县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加快预报预测精细化进程,特别应加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建设,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警报和旱涝趋势气候预测,进一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
(九)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要按照《*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加快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落实完善《*县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建立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气象部门要增强对暴雨、洪涝、干旱、冰雹、雷电、大风、大雾等灾害的气象预警能力,发挥气象部门在灾害监测、调查、影响评估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火灾、区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
(十)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部门要加快公共气象服务现代化建设,加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企业的气象服务,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以气象警报网、广播、电视、12121电话、报刊、手机短信、互联网、电子显示屏等为传播媒介的气象信息服务渠道,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确保气象信息及时广泛传递。
四、全面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
(十一)加强防汛抗旱气象服务。要密切监测雨情、水情和旱情变化,依托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警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完善干旱监测网,布设加密土壤水分监测点和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实现对干旱的实时监测和预测预警。
(十二)强化农业气象服务。要加强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县粮食、果业、设施农业、种植业等影响的研究,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科学指导农业生产,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做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成果推广应用,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粮食产量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等业务,最大限度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大力支持“兴农网”建设,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工程建设,努力提升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能力。
(十三)做好地质灾害气象服务。气象、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加强合作,进一步发挥气象防御暴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中的作用,加强科学研究,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雨量自动监测预警”网络,联合开展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工作,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和防御能力。
(十四)加强林业气象服务。加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森林火灾遥感监测和服务,开展飞播造林、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气象服务,提高气象为林业生产安全和火灾应急的保障能力。
(十五)加强生态环境气象服务。围绕我县“生态旅游”和“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建设,开展生态环境气象服务,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干旱、湿地、酸雨、大气成分等监测及生态气候环境预测、预警,加强气候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研究、重大工程对生态气候环境的影响评估。
(十六)开展交通气象保障服务。交通安全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暴雨、大雾、大风、积冰、积雪、高温、内涝等经常造成道路和车辆损毁、交通中断、人员伤亡。要高度重视交通气象保障工作,建立专业气象监测网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及时交通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为交通安全以及应急救援提供气象保障和实时服务。
(十七)加强城市和公共卫生气象监测。支持建立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内涝、雷电、火险等灾害信息,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建立气象与卫生、环保等部门的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疾病发生规律、病理影响机理的研究,建立气象条件变化对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业务服务系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事件等应急处置提供气象保障。
(十八)加强雷电预警防护工作。气象部门要依法履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加强防雷减灾工作指导,做好防雷装置监测资质认定,开展雷电的监测、预报预警、灾害调查鉴定与评估。各有关部门要配合气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渭南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防雷装置安全监测、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认定、防雷工程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加强协调配合,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防雷安全工作检查。
五、科学调查和合理开发气候资源
(十九)深入开展气候资源普查工作。气候资源普查是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前提。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气候、生态变化,对重点地区进行高分辨率普查,建立气候资源数据库。适时更新气候资源区划,增加特色经济的专项气候资源区划,为我县制订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二十)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在城市及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时,气象部门要依法组织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保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和完成后免遭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避免和减少由于气候资源破坏而导致的环境恶化,确保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十一)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加大人工影响天气投入力度,加快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有效减轻冰雹、干旱、大雾等气象灾害损失。建立和完善实时监测、信息加工、决策指挥、实施作业、效果评估等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加强无公害蔬菜、优质小麦、森林防火等人工增雨基地建设。建立应对农业抗旱、水库蓄水、森林灭火、调节严重空气污染和高温天气等事件的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机制。健全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
六、加强气象法制建设和行业管理
(二十二)健全气象法制体系。要加快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气象行政执法和监督力度,依法管理和规范气象设施及探测环境保护、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象信息、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护、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活动,严格禁止非法从事气象探测活动。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气象法律意识。
(二十三)加强气象设施的统筹规划和管理。要按照合理布局、高效利用的原则,统筹编制和实施重要气象设施的建设与布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推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信息资源共享。
七、落实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二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完善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地方气象事业是加快我县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要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将气象事业发展纳入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部署气象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部门问题,制定和落实相关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实现我县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十五)制订和实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职能,根据我县实际,制订包括重要气象设施建设与布局、人工影响天气发展、雷电预警防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农业与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内容的发展规划,并加大组织实施力度,不断提高气象服务能力。
(二十六)加大对气象事业发展投入。要结合我县实际,细化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理顺投入渠道,将气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财政预算,形成稳定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经发和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气象建设项目的立项和投入力度。科技部门要加大对我县气象灾害发生机理、预测预报和防御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人事、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气象职工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工作。
(二十七)加快气象科技创新。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增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经发、财政、科技、气象等部门编制发展规划、科技计划时,要设立气象科技专项资金,加大对气象科技的投入,增强气象事业发展的科技动力和活力。招商、科技等部门要支持气象部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气象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提高我县气象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十八)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气象人才工作规划,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气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气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科技教育,提高气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二十九)加大气象宣传工作力度。运用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宣传“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要加强气象科普基地建设,大力普及气象科学技术知识和应用气象科技防灾减灾的知识,建立乡村气象信息员和气象志愿者队伍,增强全社会气象意识,提高全社会使用气象信息趋利避害的能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关心和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