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发改委粮食双百亿工程实施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发改委粮食双百亿工程实施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发改委粮食双百亿工程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和国家商品粮基地的优势和潜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粮食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实现全市粮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年)》和*省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要求,结合*实际,特提出*市粮食双百亿工程,即到**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00亿斤,粮食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实现粮食生产和加工达到双百亿的产能。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紧紧抓住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大机遇

近年来,受粮食产量下降和消费持续增长的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偏紧,粮食库存不断下降,粮价持续上涨,局部地区的粮食供求失衡状况将逐步加剧,我国粮食供需也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年)》,将实行“稳定制度、强化责任、补贴农民、投入农业、奖补大县、理顺价格”等粮食发展政策,稳定种植面积,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纲要》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关键在于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核心在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合力。省委、省政府也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大意义,增强意识,超前谋划,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为促进粮食长期稳定发展探索新路子、做出新贡献。

我市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全省粮食大市,粮食生产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全市粮食生产和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0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948.6万亩,占全省的9.6%;粮食总产达到401.7万吨,占全省的13.8%。所辖*县、*县、*区属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区和全省三十个重点粮食生产县区。*县自*0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两县常年粮食总产均超过100万吨,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位。*07年,全市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达到68家,加工能力213万吨,年创产值49亿元。但是,由于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旱涝灾害比较频繁,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不高,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粮食生产加工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较低,制约了粮食生产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充分挖掘粮食增产增值的潜力,在全市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不仅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应尽责任,也是发挥我市粮食主产区优势的现实选择,更是*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必须紧紧抓住。

二、明确粮食双百亿工程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粮食生产:到**年,实现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00亿斤的产能。其中,分县区目标是,*县、*县分别为32亿斤,*区、*区分别为10亿斤,*县8亿斤,*县3亿斤,*县2.5亿斤,叶集试验区2.5亿斤。分品种主要目标是,水稻面积6*万亩,平均亩产550公斤,总产68亿斤;小麦面积360万亩,平均亩产375公斤,总产26亿斤;玉米面积50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总产5亿斤。

粮食加工:到**年,实现全市粮食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的产能。其中,分县区目标是,*县13亿元,*县30亿元,*县16亿元,*县*亿元,*县3亿元,*区10亿元,*区6亿元,叶集试验区2亿元,*开发区1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年处理稻谷150万吨,占稻谷商品量的60%以上;小麦粉加工企业年处理小麦25万吨,占小麦商品量的40%以上;食用油加工企业年加工油菜籽40万吨;生物质发电工程年发电2.4亿度,利用秸秆40万吨。新增农业产业化(粮油类)龙头企业30家以上,其中国家农业产业化(粮油类)龙头企业2家、省级*家、市级30家。创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家、1亿元以上18家。

经过五年的努力,到**年,全市粮食增长率达到25%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商品贡献率达到60%以上,粮食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种粮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基本思路

粮食生产:围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的关键作用,大力推进优质高产粮食基地建设、良种推广和良法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标准化产业化经营,稳定种植面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加工:以科技和品牌为先导,以生态、绿色、有机加工为重点,以资源转化增值为方向,加大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着力打造粮食产业园区平台,构建现代粮食物流、粮食市场两大体系,实施稻谷、小麦、油料深加工及其副产品综合利用和生物质转化工程,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性强、效益好的大型粮食收储加工企业或企业集团,逐步形成以大型粮食企业或企业集团为骨干、以中小民营企业为支撑、具有明显区域优势的粮食加工转化和仓储物流产业集群。

(三)主要任务

1、优质高产粮食基地建设。实施优质高产创建工程。按照全国、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大县、大片、大户”带动的工作思路,以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为龙头,着力打造4—5个全省粮食生产大县、100个粮食生产重点乡镇、80个粮食生产示范小区和100个粮食生产大户(现代农场)。在*、*县、*、*、*五个水稻主产县区,建立沿淮、沿淠、丘岗、外山区四大片优质水稻示范基地400万亩。在*、*县、*、*四个小麦主产县区,建立沿淮、沿淠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基地*0万亩。在粮食生产重点乡镇建立水稻核心示范区3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项目区80万亩。确保水稻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小麦高产攻关项目区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

2、良种推广与良法配套。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坚持新品种引进繁育、区域展示和主导品种年度信息制度,在全市确定10—15个优质水稻品种、3—5个小麦品种、2个玉米品种为主导推荐品种。实施种子工程。在*县、*区各建立一个万亩以上优质杂交稻制种基地,在*县、*县各建立一个万亩以上小麦良种繁殖基地。到**年,全市良种自给率达到60%以上,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优质率达到80%以上。推广高产高效等先进集成技术。重点推广抛秧、轻简栽培技术,推广预防水稻高温热害、节水灌溉等避灾节本技术,推广增施钾肥、氮肥后移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科学播种、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机械化育秧、插秧和机械化烘干等农机农艺结合技术。推行农技农机专业化服务,在*、*县、*、*、*五县区各扶持建立8—10支植保专业化服务队和农机专业化服务队。力争到**年,测土配方施肥达到1000万亩次,旱作示范基地、节水灌溉示范片达到100万亩,小麦机播达到60%以上,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达到70%以上,机耕、机收达到95%以上,病虫草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通过良种良法等关键技术平均提高单产10%以上。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运用先进的农业工程技术,加强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配套完善田间设施。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国土资源土地开发整理、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治理开发,加快*县国家级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力争每年实施土地治理10万亩以上,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1万亩以上。大力实施治淮、沿淮洪水资源利用、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淠史杭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农田水利配套、江淮丘陵蓄水工程,加快*等主要内河及洼地治理,加强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农田林网建设,推行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到**年,中低产田改造面积60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0平方公里,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80万亩,灌溉保证率达到76.2%—90%。加快农村公路建设。*09年全市完成“村村通”工程,到**年,实现全市粮食主产区农村公路循环化。

4、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专家大院和农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农村人才建设、科技富民强县等工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市级和县区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示范带动相结合、政府统筹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方式,普及相关生产技术知识,增强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农民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每年培训农民80万人次,其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0万人左右,农业专家大院和农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培训10万人左右,其他专项培训和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社会机构等培训60万人左右。

5、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建立健全与我市地理环境相适应的粮食生产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强力推进各县区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建设粮食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对示范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机收。到**年,力争全市粮食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达到100万亩,绿色优质粮食基地、无公害优质粮食示范区达到150万亩。提高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以现有日产100吨以上的70多家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实行积极培育、有效整合,通过竞标在全市确定30家左右重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每个企业建立不少于5万亩的一体化经营优质粮食生产基地,辐射带动50万农户。

6、粮食加工转化。在现有粮食加工企业基础上,对庆发集团、天业集团、天裕米业、友勇米业等一批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品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实施重点培育,扩大规模,进行二次加工,提高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在*县、*、*、*等水稻主产县区,开展大米及其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开发免淘、营养、绿色大米新产品。增建和扩建大米加工企业5个,新增年产值14亿元,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年加工稻谷达到150万吨以上;新建和扩建米线、膨化食品、淀粉糖浆、大米蛋白粉、米糠油和脂肪酸、糠腊、肌醇生产项目5个,新增年产值7.2亿元。在*县、*沿淮弱筋小麦主产区域,开展小麦及其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开发面制品及其休闲食品。新建年处理小麦25万吨及面条、休闲饼干、胚芽食品等面制品加工企业1个,新增年产值10亿元;扩建和新建面制品、食品加工企业2个,新增年产值3亿元。利用*、*、*等山区资源和现有企业优势,扩大健康奶油、淀粉糖、秸杆发电、生物柴油生产规模。扩建年产健康奶油15万吨生产企业1个,新增年产值15亿元;扩建年产淀粉糖10万吨生产企业2个,新增年产值3亿元;新建装机容量10MW生物质气化燃气蒸气发电厂3座,年处理秸秆40万吨,年发电量2.4亿度,年销售收入2.5亿元;扩建和新建年产生物柴油2万吨企业2个,新增年产值4亿元。

三、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的保障措施

粮食双百亿工程涉及粮食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支持保护作用,落实生产和加工“双轮驱动”,科技、资金、政策“三管齐下”的工作措施,切实保证粮食双百亿工程扎实有效顺利向前推进。

1、科技兴粮。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农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坚持以市场主体为载体,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组织重点难点科技攻关,加快粮食生产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科技推广能力。加大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力度,科学设置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明确农技推广任务和考核指标,通过科技承包、驻点指导、技术培训、农技110热线电话等各种有效途径,及时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强化科技项目实施。大力实施粮食新品种创制工程和丰产科技工程,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并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实施农业减灾科学体系建设项目,坚持“防、抗、避、减、救”整体推进,推广运用减灾实用技术,落实应对自然灾害和病虫草害的工程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指导粮食加工企业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企业产值和效益同步增长。

2、加大投入。建立粮食双百亿工程项目库,开展重点项目前期准备,抓住国家和省加大粮食生产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并管理使用好上级项目资金。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市本级财政未来五年将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作为粮食双百亿工程扶持资金。各县区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落实支持粮食双百亿工程财政专项资金,粮食大县奖励资金至少要有30%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继续推进支农资金整合,有重点地向粮食双百亿工程规划区域和项目倾斜,对粮食收储加工企业技改扩建、用地计划和申报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加强银政、银企合作,争取各有关银行、保险机构对粮食双百亿工程给予更多更及时的金融支持。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和市外资金投入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和加工。

3、产销衔接。加强粮食流通市场建设和监管,促进粮食加工增值,稳定提高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探索合理有效的粮食生产组织化、产业化经营机制,大力扶持由乡村干部、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和粮食经纪人组成的粮食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以股份制为基础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共同体,提升粮食生产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加快各县区粮食产业园区、物流节点和通道建设,兴建现代化粮食仓库,推广散粮运输,认真执行国家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制度完善、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鼓励粮食收储加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工商对接、强强联合等形式,实现资本快速扩张,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一批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科技含量较高、具有区域市场优势的大型粮食企业集团,以此推动全市商品粮销售和加工转化。

4、创新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探索粮食生产补贴新机制,做到“谁种粮,谁得补贴”,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防止土地撂荒,稳定种植面积。大力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种粮大户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促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科学运用互联网、电子政务、固定与移动通信、远程教育等现代化网络手段,建设统一高效可靠的农业信息平台,为粮食生产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服务。全面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发展农民互助资金组织,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发展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县区考评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各县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各项配套措施,为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5、保护耕地。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市县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完善市县乡三级耕地保护巡查制度,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实行总量控制。严格依法履行耕地占用的审批程序,加强农村建房管理,杜绝滥占耕地。在防止围湖造田、毁林造田的前提下,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加大对荒地、劣地、废弃地、空闲地的开发利用力度,保证土地占补平衡。推进沃土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加强耕地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