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

20*年全州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中央及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州委五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的要求,着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特色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发展目标是:稳定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3.5%。

一、全力抓好灾后恢复,努力实现抗灾保目标

今年初,全州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要按照“一年受灾一年恢复”和“夏收损失秋收补、粮油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畜牧业补、农业损失工业补、农村损失城市补、州内损失州外补”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扎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尽快恢复农业基础设施,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保目标、保规划。要把恢复农业生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州财政安排贷款贴息资金200万元,用于生猪填槽补栏;安排贷款贴息资金300万元,用于茶园补植补造;安排资金80万元,用于农村集镇集中供水工程恢复。引导低山和二高山地区扩大夏粮种植面积,引导受灾地区适度扩大烟叶和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完善农业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加强灾害预测预报,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二、提高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按照产业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集约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四个100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实现特色农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一)继续壮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着力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和特色小杂粮,提高种粮农民收益。按照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要求,发展壮大烟叶、畜牧、茶叶、蔬菜、魔芋、干鲜果、道地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新增特色农产品基地30万亩。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抓好现有特色产业同类品种跨村、跨乡镇、跨县市基地连结,推进特色板块基地规模化。积极争取省板块建设资金、低产林改造资金,加强优质良种苗木基地建设。抓好现有特色农产品基地的管理和改造,不断提高特色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筹措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8亿元,烟叶生产扶持资金4000万元,重点抓好150个烟叶专业新村和9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建设。完成“两烟”种植面积60万亩,收购烟叶150万担。坚持“小群体大规模”畜牧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抓好1000头以上的“小规模连片型”、3000头以上的“小区连户型”、10000头以上的“大场大户带动型”三种养殖模式和100万头生猪大县以及大乡、大村、大户建设。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加快发展水产业。

(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现有国家和省、州级龙头企业中,以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每个产业确立2-3家企业进行重点扶持。2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家,销售收入5000万至1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进一步健全重点龙头企业动态管理机制,提高龙头企业的素质和带动能力。州、县市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发展基金,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多渠道增加州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和各县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金总量,扩大担保规模,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我州特色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州独资、合资、合作参股兴办农产品基地、精深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利益连接机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股龙头企业,鼓励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二次返利等形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三)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制定和完善优质粮油、特色小杂粮、茶叶、蔬菜、道地中药材以及富硒农产品等生产技术规程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大已有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力度。继续抓好国家、省和州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从龙头企业、板块基地、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入手,开展农业标准示范、培训和推广。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假冒伪劣农资和各种违法经营农资行为。加快建立“以州级检测为中心、县市检测为基础、企业自检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坚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相结合,逐步建立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150”模式、牛冻配、生猪人工授精、重大动物疫病程序免疫、生猪无公害饲养、瘦肉型猪阶段饲养等畜牧兽医技术,提高畜牧产业标准化水平。(四)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全年新增“三品”标志认证60个。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对获得“三品”标志认证、出口基地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企业或单位,由所在县市政府给予奖励。加强重点品牌培植,州财政安排资金60万元,支持重点品牌建设,尽快培植一批全国、全省知名品牌。支持*市打造“*玉露”茶叶品牌,扩大品牌影响。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各种展销会、博览会、洽谈会,提高我州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五)积极拓展延伸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特色园艺、特色养殖,鼓励兴办农家乐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紧迫任务。

(一)继续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4.5亿元,建设宣恩万寨至*三岔、*大集至咸丰清坪两条县乡二级公路30公里,建设县乡公路独立大桥5座、1067米;建设通乡油路250公里,省际出口路及经济断头路118公里;建设农村公路通达工程688公里,通畅工程800公里,全州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和通畅率分别达到98%和48%;建设乡镇五级客运站7个,农村客运候车棚180个,招呼站320个,完成全州渡口达标改造任务。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稳定的交通规费投资和县市财政投入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机制。州、县市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3800万元。

(二)狠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1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0座病险水库国家投资建设、22座小型水库溢洪道扩挖和省级水利基建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实施好*市、宣恩县、巴东县“长治”工程建设和利川市“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加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力度,督促项目建设单位落实“三同时”制度,做好已竣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抓好农村塘堰、沟渠清淤整治,提高旱涝保收水平。州及县市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重点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三)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深入推进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巩固提高建设成果。筹集资金6000万元,完成6万口沼气池建设任务。州、县市财政按上年标准继续安排生态能源局沼气池建设工作经费。在确保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改厨、改厕、改圈”的比例。加强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00个农村后续服务网点。与特色产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三位一体综合利用模式,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五改三建”,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家园文明新村。与循环农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开展循环农业示范。与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围绕重点旅游景区配套农户“五改三建”,打造一批生态家园型旅游精品。

(四)继续加强林业生态建设。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31万亩。完善县、乡、村森林管护网络,森林管护面积达到1725万亩,稳定提高森林覆盖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对已退耕还林的林地进行抚育管护,补植补造,确保工程质量和成效。加速后续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高效经济林,促进退耕农户增收。新发展用材林、经济林等林业产业基地25万亩。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严格依法行政,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林地和乱捕乱猎野生动物行为。科学利用森林资源,积极发展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林业产业,积极开发生物多样性观光、原生态休闲疗养、特色竹木工艺制品和森林菌类、药材、蔬菜产品。

(五)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基本农田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大力推进集约节约用地,严格规划计划调控、土地审批和供应管理。认真搞好土地二次调查工作,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落实。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国土整治、高产农田建设专项投入,加大高产农田和产粮大县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加强地力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增施有机肥,促进土壤改良。

(六)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强乡村机耕道路、农村机电排灌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农田耕整、水稻生产、烟叶种植、茶园管理、秸秆利用、果蔬保鲜、高效植保、机电排灌和农产品加工等重点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努力防控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州财政安排资金10万元用于开发、引进、示范适合山区农业生产需要的新型农业机械补助。落实对农机作业服务实行减免税和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的有关政策。

四、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体系支撑能力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必须着力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新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农村社会化服务迈出新步伐。

(一)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新机制。按照“精简效能、人事相宜、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的原则,保持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和人员相对稳定,规范人员聘用,完善服务合同,加强考核管理。加大基层农技服务人员培训力度,促进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和素质提高。各县市政府要切实落实本级“以钱养事”经费预算,确保每年按一定比例递增。省财政按农村人口人均15元标准安排的“以钱养事”补助资金,必须按省规定比例足额拨付到乡镇各农村公益性服务组织。切实解决好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金续缴和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确保公益性服务人员队伍稳定。

(二)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抓好“两杂”新品种选育,确保全州良种供应。州财政安排资金20万元,用于鄂马铃薯5号原原种培育与推广。继续由州财政对州农科院选育七大常规作物新品种每个品种补助5万元。按照科研产业化的要求,州农科院要抓好魔芋、天然药物、中药材、茶叶、果蔬、花卉等特色作物选育及先进实用栽培技术研究,抓好组培技术研究工作及中心试验室的省级计量认证工作,力争通过省级以上审(认)定的品种3个,其他创新成果2项。加强特色品种资源开发和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运用。州财政安排资金10万元用于优质小杂粮品种资源普查及良种筛选,继续安排新品种区域试验经费20万元,继续从州应用技术研究与发展资金中安排60万元,用于全州农业种植模式研究、“十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万户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实施。县市的科技应用与发展资金应主要用于重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品种改良。州财政安排资金25万元对生猪人工授精站建设和技术推广实行“以奖代补”。每个乡镇建立一个中心人工授精站,村按1:300-500头母猪比例建一个人工授精站,实现生猪人工授精覆盖面达到95%以上。结合农村沼气池建设抓好牲畜栏圈改造,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三)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坚持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对猪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羊痘、鸡新城疫以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耳标佩戴率达到100%,抗体检测合格率达70%以上。重点防控引种、流通环节畜禽疫病,强化强制免疫、消毒灭源和市场监管,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和免疫反应补偿机制。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每500户农户落实一名防疫员,每个组以科技中心示范户为载体明确一名防疫监测员。加强植保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州财政安排资金10万元,用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各县市也要相应安排专项植保工作经费。大力推广高效农药、兽药,努力提高防治效果和安全用药水平。

(四)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作用。州财政安排资金10万元,支持县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县市财政也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给予支持。鼓励乡镇农业服务实体投资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国家的有关涉农项目。支持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组织,为缺少劳动力的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仓储运输等服务。鼓励发展便民利民的乡村物业管理服务组织。

(五)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专业批发市场,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落实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的政策。供销合作社要积极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鼓励城市超市和涉农商贸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连锁经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经营农村市场。保持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畅通,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

(六)加强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农村信息系统。加快宽带进村入户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电信模式站点建设。抓好农村信息化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推进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落实通信公益设施维护责任制,保障通信安全。开通全州“12316”三农服务热线,加强信息采集传输、储存开发、服务等专业人才队伍,组建专家技术咨询服务团队,确定服务标准,建立服务制度,及时有效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加强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种植大户、营销大户的联系,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的覆盖面。

(七)加强农村金融和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办好村镇银行试点,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保险。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要积极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增强支农服务功能。农村信用社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一)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使在校学生平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继续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学收费管理,杜绝学校乱收费。实施初中改造工程,继续搞好寄宿制学校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教师“安教工程”建设。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期工程建设任务,接受省检查验收。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视特殊教育,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读书问题,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和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提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积极争取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和省级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资金,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自愿参合率达到85%以上,住院费用补偿率达到35%以上,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水平,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切实做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工作。加强农村卫生保健工作,优先在农村落实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免费和扩大免费预防接种范围的政策。落实好各项妇幼卫生工作措施,确保儿童计划免疫率达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50/10万以下。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建设,为乡镇卫生院补充100名大学毕业生,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培训3-5名业务骨干,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普遍到县市人民医院接受一次免费业务培训。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特别扶助制度,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三)提高农村文化服务水平。积极开展送图书、送戏、送电影、送科技下乡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60万元的8个省级文化站建设任务,实施好60个村的“农民健身工程”,完成国家级文化站建设8个、省级8个。认真实施“2131工程”,力争全年到农村放映电影15000场次以上。聘用一批村文化员,开展好农村基层文化活动。抓好农村文化人才培训,扶持发展农村文艺宣传队,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大师在发掘、整理、弘扬民间文化上的积极作用。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创造条件,深化县乡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

(四)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研究制定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办法。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按人月平40元的补助标准,做好全州农村11.1万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力争最低生活保障面扩大到14万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救助管理网络。加大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力度,不断提高救助水平。加大儿童福利院、儿童救助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城市社会福利院等项目的争取力度,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每个县市完善或改造一所社会福利院。大力发展农村慈善事业,发挥基金会、慈善组织等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为社会救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六、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水平

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力度,以生产发展、增收脱贫为中心任务,把最贫困的村优先纳入整村推进扶贫计划,实施149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州财政安排资金300万元,用于重点贫困村灾后恢复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重点推进乡村绿色、红色旅游扶贫,不断创新产业化扶贫模式。积极争取省产业化扶贫贴息贷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对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和贫困户实行重点扶持。加大扶贫搬迁力度,完成扶贫搬迁3000户。做好“616”工程对接工作。将老区重点村建设与整村推进有机结合,让老区贫困村得到双重扶持,推动革命老区快速发展。

七、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壮大民族区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步伐,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

(一)切实抓好农民培训。继续实施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对务农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认真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积极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加大农民转岗技能培训力度,以实施“阳光工程”、“技能就业计划”、“雨露计划”、“温暖工程”为重点,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万人。

(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州内转移与州外输出相结合,重点抓好就近就地转移。加强州内用工需求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使更多的劳动力在本地企业务工就业。制定优惠扶持措施,鼓励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带动农民转移就业。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就业一批、发展民营经济吸纳一批、利用能工巧匠带动一批、抓好招商引资上岗一批等办法,着力推动农民转移就业。加强信息引导和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外地广泛开展劳务协作,举办多种形式的劳务招聘会、洽谈会,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培植巴东电子工、咸丰刺绣工、*沼气工等劳务品牌,提高劳动力市场竞争力。

(三)做好农民工维权和服务工作。广泛开展农民工维权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务工农民自我维权意识。进一步消除阻碍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让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就业权、劳动权。认真落实有关政策,规范劳动用工单位行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子女上学及生活条件等问题,切实加强农民工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险。通过建立健全劳动争议仲裁、司法援助体系,在外成立维权服务工作站,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采取多种措施解除外出务工农民后顾之忧。

八、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保障。深化农村改革,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一)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做好粮食直补、油菜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奶牛和生猪良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等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粮食、生猪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政策。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探索总结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经验。

(二)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依法流转制度,积极培育和发展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以解决土地撂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重点,支持农民通过转让、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务农劳动力收入水平。(三)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严格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全面落实编制实名制和公开化。推进延伸派驻机构改革,规范机构设置,精简机构,分流人员,明确职责,强化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管理方式,完善县对乡镇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妥善处理农业“小三场”改革遗留问题,以属地为基础,加快推进农业场圃新农村建设,改善场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对纳入改革范围的集体山林,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抓好确权到户、登记发证和落实配套措施。20*年底前全州集体林地确权发证到户率达到80%以上。认真落实林业“两金”免征政策,取消一切不合理涉林收费项目,切实减轻林农负担。抓好林业要素市场建设,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行为。

(五)严格监管农民负担,妥善处理债务。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认真落实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民负担动态监测网络,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深入开展农民负担执法大检查,严肃查处各种涉农乱收费行为。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化债工作经验,稳妥化解村级债务。

九、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做好“三农”工作,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任务,要毫不动摇地把“三农”工作作为各级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认真落实“重中之重”的总体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上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的参谋协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党的“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学习,科学把握“三农”工作规律,不断提高领导、指导“三农”工作的水平;要带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二)切实加大农业农村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州、县市财政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的要求,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明确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三)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涉农资金和项目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挪用、冒领、贪污等各项涉农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各项涉农资金专款专用,使涉农资金和项目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继续实行“一个州、县市领导带三个部门,重点帮扶一个村”的驻村工作制度,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继续抓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抓好争创全省小城镇建设“楚天杯”工作。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切实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严禁村级举债建设。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创新新农村建设模式。

(五)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农村财务规范管理,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启动“三村”(城郊村、城中村、园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工作。培训提高村级组织理财能力,引导支持村级组织参与兴办农业产业基地,多途径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深入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继续加强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村级工作正常运转。加强村级干部培训,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关心爱护离职村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长效机制。做好20*年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探索创新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