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局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育局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意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年在我区正式启动以来,在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区顺利推进。特别是2004年以来,我区抓住了“一个核心”——课堂教学改革、“三项创新性工作”——校本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和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整体思路,有条不紊地推进课程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冷静地反思我们的实验工作,却也存在好多的困惑和问题,我区的课改仍然处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好多工作缺乏理论支撑,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缺乏对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的研究。存在着好多制约课改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瓶颈。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拓展改革成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河北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坚持以“目标牵动、方案带动、评估推动”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推进课程改革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二、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大力提倡干部教师的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逐步形成学习型校园,强化管理水平和施教能力,既明确我要干什么,更清楚我为什么这样做,达成从做法到方法的过渡。

(二)真正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做到规范、精细、科学,向管理要质量。

(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一切工作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工作为了不同层面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三项创新性工作要做到有思想、成体系、可操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服务。

(五)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研究的姿态搞管理、抓教学,引领教育教学工作走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三、主要措施和要求

(一)强化两支队伍建设,为深化课改提供保障

影响课程改革的诸多因素中,领导、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决定性因素。为深化我区的课程改革,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教师两支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升领导、教师驾驭、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1、实施教师读书工程,营造书香校园

为提高领导、教师理论素养,促其迅速成长,区教育局将在全区启动教师读书工程。为确保教师读书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良好效果,建立教师读书长效机制,各校要采取以下步骤和措施:

一是制定本校教师读书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目标宗旨和总体要求,加强对读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二是召开教师读书工程启动大会,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教研组和每位教师都要制订读书计划,明确阅读书目、时间安排、参加人员、活动方式、保障措施等。三是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如读书讲座、读书沙龙、读书征文、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报告会、校园读书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搭建网上研读交流平台。四是将教师读书活动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纳入教师业务考核指标体系。每学期评选表彰读书过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优秀读书笔记,倡导教师快乐读书,自觉读书。五是定期将教师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随笔等结集出版,作为读书成果在全校乃至全区教师中广泛交流,促进读书活动地深入开展。

区教育局将根据情况在校长和教师中开展年度优秀读书人物、优秀读书学校和有关读书征文评选活动。

2、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搞好校内业务培训

各中小学要重视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要在充分研究本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种资源,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旨在满足学校发展需要、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的培训活动。局相关科室、各中小学对各类业务培训都要精心谋划,严密组织,要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培训实效:培训内容要涵盖前沿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学科教学、课题研究、网络多媒体新技术等;培训形式可以是外聘专家辅导、区校领导讲座、收看音像资料、交流研讨等,特别是对校领导业务辅导各校都必须落到实处;培训后要及时进行形式灵活的考核评价。

3、开展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内容的教师单项比武活动

教育局从2009年开始,每学年分学段搞一次教师知识、专业技能的大比武活动,并将结果作为认定教学能手的重要依据。该活动将采取全员参与、层层选拔的形式展开,旨在让那些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的教师有机会在全区展示自己,从而找到自信,推动我区教师专业素质有一个大发展

4、组织富有实效的外出学习、考察活动

为了使领导、教师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高实践能力,区教育局及各校要积极为领导、教师创造外出学习考察机会,有计划地安排相关人员外出学习,每学年外出学习人数应不少于教师总数的五分之一。对于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名校,区教育局还要安排校领导或业务骨干去挂职锻炼。外出考察、挂职人员回来后,要上交考察见闻、学习笔记等材料,并将自己亲身感悟到的名校管理理念、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面向全校教师进行汇报,以求学习考察效果的最大化。

5、加强校际交流,促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学校间的交流可以实实在在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为促进各学校的发展、教师施教能力的提升,各学校要开展更广泛的校际交流活动,包括与区内学校的联谊、与区外学校的互动。校际交流应该是有计划的定期交流,要实现常态化;校际交流要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借此升华本校经验,内化外校经验,加速课改成果的形成和转化,从而实现我区教育的协调发展,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迅速提高。

6、以“三名工程”的实施,带动两支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为不断优化领导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推动我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区教育局将加强“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的实施。相关科室和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区教育局“三名”工程实施意见》、《窗口学校评选标准》、《名校长评选标准》、《学科带头人评选标准》、《教学能手评选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规范操作,名师、名校、名校长的人选从申报到考核、认定、公示,每个环节都要客观公正、一丝不苟,要加大对名师、名校、名校长的表彰力度,落实好相关待遇,敦促名师、名校、名校长认真履行业务讲座、示范交流的义务,并积极承担市级以上的教研课题,发表有价值的论文和专著,学科带头人讲师团、教学能手送课团,分区片的巡回辅导、培训、送课。总之要切实发挥“名师、名校、名校长”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以落实《唐山市初中课堂教学常规》为契机,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

1.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提升教研部门的整体素质。

作为学校教学的服务者、参与者、指导者,每位教研人员都要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不断地充实自己,既能“走出去”吸纳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又能脚踏实地地荟萃本区内点滴成功,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在参与学校教学教研的实践中努力做到:交流有理论、指导有方向、纠正有依据,调整有方法,实现与一线教师共同成长的目标。教研室每学期要对学校组织一次教学管理督导检查活动,肯定优点,找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结合平时视导,通过听课、抽测,反馈《常规》掌握落实情况,结果纳入学校年终评估。

2.学校要把学习、培训、落实《唐山市初中课堂教学常规》常态化。做到学习落实《唐山市初中课堂教学常规》与落实“两规”(《*区教育局关于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区领导干部抓教学的若干规定》)相结合;与“三阶段教学管理”相结合;与教学评估相结合;与校本教研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把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放在管理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落实,不留死角,管理到位,坚持不懈,切实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实现教学常规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3、提高校本教研实效,锤炼教师施教能力

实践证明,校本教研是教师将所学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的最佳方式,经过理论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升华系列研究活动,加强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使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因此各学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以区域教研、联片教研、校际联合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营造广泛参与、合作交流、民主开放的工作氛围,不断提高教研层次和教研服务教学的水平切实解决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为使校本教研富有实效,各学校在实施过程中要明确以下几点:

①校本教研的目的:改进教学,发展自我,为自己而研究,再研究自我。

②校本教研的方式:行动中学习,行动中研究,一边工作,一边研究。

③校本教研的过程: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

④校本教研的形式:以课为载体,重视常态课研究。

⑤校本教研的成果:强调个人的行动智慧,更多的是行为的改变。

⑥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

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

新设计阶段

关注新理念、新经验的课例设计

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取的行为调整

更新理念

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

改善行为

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课例为载体/群体合作为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

课堂评议遵循如下准则: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接受式学习),该做的做了没有(亲身体验),该想的想了没有(深层次的思考),该说的说了没有(真实及时地反映学生的想法)。哪些是学生该听、该做、该想、该说的内容,教师应是明白人,这成了课堂改进的瓶颈和关键,于是“教师学习事关重大”。

要发挥好教研的桥梁作用,强化两个延伸。一是校本教研活动,向前延伸与学校领导抓教学的思想贯通,落实学校领导在该项工作中的指导和管理责任,提升干部的素质。二是向后延伸与教学实践贯通,发挥教研“先修桥后过河”的指导作用。三是要特别明确区域教研重点是解决学校自身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三)狠抓教科研,实施课题带动是进一步深化课改的关键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各学校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把教育科学理论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提高其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1、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要遵循的研究思路是:一个策略、两个杜绝、三个融入、四个必须。

一个策略是:开展课题研究坚持典型带动策略。

两个杜绝是:杜绝假大空,搞虚的,玩文字游戏;杜绝虎头蛇尾。

三个融入是:课题研究要融入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之中;融入到教研活动之中;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个必须是:课题研究必须成为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创名校的手段;必须成为促进领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必须成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手段;必须成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手段。

2、各校的课题研究工作要做到六明确:一是明确校本教研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二是明确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载体;三是明确课题研究是教师自己研究自己;四是明确课题研究是为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五是明确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六是明确课题研究是让领导教师以研究的姿态走进教育、走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3、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学校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校要紧紧抓住以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思想来展开,这里要特别明确“主体参与”的真正内涵,重点应该放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思维参与,千万不要放在外在表现上,一节课效率的高与低,是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连续性来承载的,而绝对不是满堂问、乱哄哄,而学生必要的说和做是思维状况的一种反馈,是教师推进或调整教学的依据。

4、各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规范操作:

一是建立机构,健全制度。组织机构建设除了常规的建设内容外,特别要强调课题组内的分工,责任明确,分工具体。研究制度包括“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课题研究学习制度”、“课题研究汇报制度”、“课题研究交流制度”、“课题研究教师工作考核方案”等。

二是规范档案资料。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课题评审、读书报告、开题报告、实施方案、行事例、日志交流、课例研究、会议记录、读书心得、学习材料、阶段总结、调查问卷、辅导材料等要系统整理,分类归档。

三是开展课题论证。通过开题报告,对课题进行论证,内容包括课题产生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学校实际找出本课题的创新点,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步骤和程序,对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设定预期研究成果等。通过课题论证,进一步发现问题,及时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

四是确保课题研究的常态化。为了促进研究工作有序开展,学校要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研究工作行事例,每周一次的课题研讨会、每月一次的读书报告会、每学期两次的课例研讨会等。

五是加强研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课题研究不能落实到口头上,要防止轰轰烈烈开头,偃旗息鼓收尾的做法。学校要建立一系列监督管理机制,如签订责任状、建立跟踪档案、制定评价细则等,用有效管理确保研究不走过场,收到实效。

(四)开发校本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深化课改的必然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具有浓厚的地方本土特色,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要坚持必须符合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必须适合教师实际和业务专长、必须体现本校传统和办学特色。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包括明晰学校教育理念、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其次是确定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第三是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四是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通过评价发现和解决问题并逐步完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评估课改是否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课程管理的职责和义务。各校要从“小”、“低”、“趣”三个字着眼确定研究题目。选题、实施、结题过程要规范,注重学生亲历亲为的体验。要按照“走入生活——产生课题——筛选课题——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展示交流”的基本模式开展工作。要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展开,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与文化特色相结合、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安全法制教育相结合,形成主题化、系列化的实践研究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每生(组)每学期写两篇有价值的调查报告,使学生提高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取得的研究性成果,学校和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加强反思、激励、评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五)改革考试和评价方式,是促进课改进一步深化的必要手段

为了更好的发挥考试和评价这两个指挥棒的作用,我们要重点作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命题研究。命题研究是学校组织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必须承担的课题。命题必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紧扣教材的编写意图,加大创新性、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比重,各学校还要组建自己的试题库。

二是对于学生发展性评价,我们要继续落实教育局提出的“过程”、“发展”的要求,即通过过程看痕迹,通过痕迹看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发展性评价,评价是手段,激励是宗旨,发展是目的,所以各学校要特别重视动态的形成性评价,评价方法的设计要注意科学、易行、活泼、多样,要根据评价的需要灵活地选择观察、访谈、问卷、课堂即时评价、竞赛和展示、作业批阅、测验、成长记录等方式,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各学校在评价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自我、同学、教师、家长均能发挥出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作用。②学生评价要能够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③建立并完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成长记录应能够反映学生基础性发展以及学科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成长记录的档案资料可以是多方面的,但不要过于庞杂,要有筛选,有分类,能清晰地体现学生的进步、成长的轨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④各学校要加强评价的管理、交流、研讨与反思,逐步完善评价标准、操作方法,既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矫正功能,又能有效减轻教师的负担。⑤各校针对考试评价,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立足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待每一个学生,只要是能够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好处,能够使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回自信,有所进步,所采取的一切办法都应该视为一种好的做法。目的在于让我们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真正淡化考试的甄别性,强化发展性。使我们的每位教师牢牢地树立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