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工业局工业经济倍增计划的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实施“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突破,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东部产业转移及省委省政府加快*北三市六县发展政策等机遇,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理念,围绕“一都一城一基地”建设,以实施“125”行动计划为重点,以园区建设和企业为载体,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抓大与扶小并举,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大规模,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实现*州工业经济发展新突破。*
(二)主要目标。
工业经济总量:到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50亿元以上,比20*年翻一番。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亿元以上。
企业规模、数量:实现“125”行动计划目标,到20*年,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个、5亿元以上的企业20个、亿元以上的企业5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家,比20*年翻一番。
优势产业:围绕“一都一城一基地”建设,着力打造3个百亿元产业。即到20*年,现代中药、新兴能源、轻工食品三大优势产业年销售收入分别超*0亿元;机械制造、化工、人造金刚石等传统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年均递增20%至40%。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到20*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年投资达到120亿元,比20*年翻一番;三年累计总投资达250亿元。
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年下降20%以上。
二、发展重点
(一)着力打造现代中药、新兴能源、轻工食品三大产业。
坚持以*州中药材资源为依托,以谯城区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为核心,引导药业生产企业走精深加工之路,大力开发精制饮片、中药提取及中成药、保健茶及保健酒、保健饮品及中药食品、保健化妆品五大系列产品,拓展传统中药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药业企业加大新药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加强与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和知名医药科研院所的合作和联系,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国内大型制药集团,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有竞争力的中药核心企业。到20*年,加工和销售中成药、中药饮片、保健品等收入*0亿元以上。
以涡阳、利辛、蒙城为重点,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加快煤矿和煤电、煤化工等项目建设,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加快推进板集电厂项目和三星煤化工项目,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和煤化工产业。到20*年,煤电和煤化工产业年产值达*0亿元以上。
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白酒、肉食、粮食加工等资源优势产业。加强对外合资合作,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重点发展绿色食品、营养食品、深加工产品,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到20*年,轻工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20亿元以上。
(二)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加快机械制造、汽车改装、人造金刚石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联合重组、配套等途径,提高整体竞争力。加快培育精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筛网织造、林木加工等新兴产业,拓宽工业发展空间。到20*年,实现产值80亿元以上。
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园区为基础,以产业链条为纽带,推进产业集聚,以大带小,培育壮大现代中药、白酒、粮食加工、食品制造、林木加工、能源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筛网织造等特色产业集群。到20*年,建成省级产业集群5个以上,特色产业乡镇*个以上。
(三)培育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
大力提升“125”行动计划,着力扶持和培育一批带动作用大、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强强联合。鼓励行业骨干企业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实施低成本扩张步伐。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投资*州,引进一批大项目,接引一批大企业,实现“125”行动计划目标。
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把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把全民创业引向深入。实施小企业孵化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孵化催生一批小企业,培育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壮大企业集群。大力发展县域工业。结合我市产业布局特点和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资源就地加工增值。
三、主要举措
(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搭建工业发展平台。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突出特色”的思路,加快市经济开发区和城市南部新区及县区工业园区建设,整合生产要素,增强聚集效应。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推进以道路、水、电、气、通信、绿化、美化、环保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园区融资担保、创业辅导、行政服务等体系,完善提升园区功能,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土地供给、项目审批、融资支持、税费优惠、环境保障等各项措施。与新农村建设土地置换相结合,通过调剂、盘活、置换等形式,多渠道优先解决工业项目用地。积极上报、审批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凡符合条件、材料齐全的工业建设用地申请,国土资源部门要在最短时间内审查完毕并报省政府审批。根据项目投资规模、效益等情况,按招商引资政策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把工业项目区建设成为工业经济的平台、城市经济的载体、招商引资的“窗口”。
坚持把工业园区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园区向专业化发展、产业向上下游延伸,重点培育壮大谯城现代中药、蒙城汽车制造改装、涡阳煤化工、利辛丝网纱门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
坚持“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原则,提高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市经济开发区投资强度不低于120万元,县区工业园区投资强度不低于*0万元。依法处置闲置土地,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一是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机制。立足我市优势,规划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规划布局的项目盘子。重大项目前期费用同级财政予以补助。同时,要以企业为主体,抓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编报。二是建立项目实施和调度机制。每年滚动实施200个以上投资*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建立和完善项目责任制,所有项目都要明确牵头部门和协助单位,逐级明确责任,层层抓好督查落实。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实行市县区领导分包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搞好服务,努力提高项目立项成功率、开工率和建成投产率。到20*年,确保三年完成工业项目总投资250亿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发〔2009〕1号)及配套优惠政策、目标考核奖励制度,把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工业项目政策激励、奖惩的力度。要与企业改革相结合、与培育企业上市相结合,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等多种形式,外联内引,创新机制,盘活资产,引进一批投资者,做活做强一批企业。
(三)以企业为本,加大对企业鼓励扶持的力度。
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进入“125”行动计划的企业,在项目建设、财政扶持、信贷服务、税费优惠等方面优先支持。对年销售收入首次超1亿元和亿元以上每年再增加1亿元的工业企业,颁发“工业企业上台阶奖”。对新进规模企业,在中小企业项目资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技术服务、管理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由此增加的税收三年内由受益财政予以奖励。采取政府投资或其它投资方式,在工业园区建设一批高起点标准厂房,作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孵化”基地,鼓励中小企业采取租赁、分期付款、期购、成本价回购厂房等形式用于工业生产,使之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把培育亿元企业和规模企业作为对县区考核的主要内容。从销售收入、入库税金、平均从业人员等方面评出综合十强工业企业予以奖励。
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指导企业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的政策,应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精深加工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清洁生产高效节能技术、安全生产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和产品更新换代。落实购置设备抵扣所含增值税、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减免所得税和增值税、外贸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技术改造扶持资金,加大市、县(区)财政对技改贴息扶持力度。
支持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对新认定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分别给予*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鼓励企业按高限提取技术开发费用;鼓励支持企业加大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争创优势品牌。当年获得安徽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国家级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工业企业,省级的给予5万元奖励,国家级的给予20万元奖励。
(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智力支持。
进一步充实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力量,积极配备高素质的经济型人才。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政府给予一定经费资助的办法,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参加高级人才培训、外出挂职或出国学习;鼓励通过委托外培、外出考察学习、邀请知名学者来*讲学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大力引进工业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办和帮办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协会和企业家协会,搭建企业之间的联系交流平台。加大企业技术工人培养力度,劳动、教育等部门要把培养技工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与工业企业的对接互动,采取定向订单式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造就一支满足我市工业快速发展急需的高级技工人才和熟练工人队伍。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围绕我市工业发展需要,实行定向订单式职业培训,且培训时间超过3个月并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以按有关规定用促进再就业资金资助培训机构。
要关心关爱企业家,政治上给荣誉,社会上给地位,生活上给关爱。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光荣,创新可贵,人人关心企业发展,人人关爱企业家的氛围。每年开展“十强企业”和“明星企业家”评选活动,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表彰奖励,被评选的企业家享受厅级干部保健待遇,对于排位前十名的企业经营者由政府资助组织出国考察学习。
(五)完善融资服务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加强银企合作,设立银企合作奖。完善政府、银行、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经常性组织银企合作及项目推介活动。金融机构要围绕“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和金融产品,改进和完善金融信贷审批、信用评级、信贷考核、抵押担保、利率定价管理机制,加大信贷投放。各级经委和有关部门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企业和成熟项目,努力促成银企签约,并按实际履行签约额,对金融机构予以奖励。
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拓宽民资、外资进入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渠道,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担保体系。市担保投资公司和县区担保公司要争取省担保集团的支持,充实担保资本金,纳入省担保集团的再担保体系,不断壮大担保实力,扩大担保规模。支持工业园区建立担保机构,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性、互助性担保基金和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加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中小企业在首次融资过程中办理相关手续时,有关部门给予指导、帮助。在发生转贷业务时,有关单位不得重复收取评估费。
支持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积极引导企业到资本市场募集发展资金。企业上市过程中,在调整股权、划转资产时,对土地、房产、车船、设备等权证过户,不变更实际控制者的,按非交易过户处理;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法人企业需要通过股份制改造或重组上市的,对并入拟上市企业的资产进行过户时,相关税收全额征收后,受益财政等额返还给企业。经确认的拟上市企业的利润增加部分,或因审计、评估发生的净资产增值,依法补交的所得税,由受益财政全额返还给企业。企业首次发行股票融资成功,一次性给予*0万元奖励。
(六)强化服务职能,优化发展环境。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的目标,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全面推行为企服务全程制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减审批事项,清理与审批相关的收费项目,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涉及企业项目立项、规划设计用地报批、工商登记、设备引进等审批,职能部门要实行全程服务和帮办。加大政务公开和企业治乱减负力度,完善企业投诉、案件受理和查处制度,把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纳入政府效能考核。对投资规模大、贡献突出的企业,经企业或主管部门申请,可以市、县(区)政府名义实行特殊的挂牌保护。市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加大企业投诉受理和查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目标考核。
各地、各部门要从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的重要性,把实施“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程。要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工作的领导。市全民创业及工业经济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市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定期研究重大项目,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关键问题。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也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机制。
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分级建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级要整合现有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等专项资金,在现有基础上,按当年财政超收的*%予以充实扩大。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重大工业项目前期费用补贴和工业发展考核奖励等。
加大考核力度。市经济主管部门、市政府督办室要把“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目标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到县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分解到年度,围绕工业增速、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工业性固定资产投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上交税金增长率、“125”行动计划完成情况等关键指标,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加强运行调度,按季度公布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市委市政府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进行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