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贸委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贸委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经贸委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

1、深刻认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是我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2、要清醒认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近几年,我市县域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要清醒看到,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着综合实力不强、发展速度不快、在全省位次后移的严峻形势。要在客观比较中找差距,在主观分析中查原因,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尽快扭转我市县域经济相对落伍的被动局面。

3、要围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要牢牢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咬定发展不放松,要敢闯敢试、勇于创新,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重要的标准,围绕加快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善于吸收他人经验,凡是外地实行并被证明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要大胆地借鉴、果断地运用。

4、要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牢固树立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翻番发展的意识,明确赶超目标,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有1到2个县(市)区进入全省20强,其中有1个县(市)区进入全省10强,各个县(市)区在全省的位次都要明显前移。全市县(市)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工业增加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二、进一步明确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形成特色优势

5、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企业和特色产品。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立足现有基础,做大做强特色工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全市支柱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配套业,形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板块基地,形成龙头带动、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发展以城区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6、加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域骨干工业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努力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骨干工业企业。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各个县(市)区形成1到2个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形成一批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

7、集中力量建设工业园区。要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落实工业园区配套政策,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做到边建园区、边招商、边发展,开发一个,建设一个,投产一片。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引导相关产业、相关企业向园区聚集,使每个县(市)区的园区都有主导产业,形成特色,努力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成体制创新的平台、对外开放的载体、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鼓励各县(市)区采取措施,通过“引商建园,以商招商”的方式,新建工业园区。

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力度

8、鼓励大招商、多招商、招大商。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招商引资。对招商引资贡献突出的部门和个人,严格按照《*市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予以重奖。设立招商引资特别贡献奖,对在当年招商引资工作中成绩突出、成效显著,但未列入奖励的个人或单位,给予招商引资特别贡献奖。

9、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引进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鼓励各县(市)区对新办的生产型、服务型企业制定具体优惠政策,根据企业纳税情况给予相应奖励。按照《*市关于鼓励和促进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对上市企业实行奖励。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增效,对生产型企业年纳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实际入库年均增速超过当地平均水平以上的,由当地县(市)区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10、切实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对引进的企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新上项目,要及时掌握项目发展规划、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明确专人专班跟踪服务。进一步优化环境,市直执法部门原则上不直接对县(市)区企业进行检查收费;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坚决遏止“三乱”,为企业发展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抓发展。

四、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措施

11、放宽项目审批。除国债项目、省内预算内项目、统借统还国外贷款项目以及国家限制的项目外,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县(市)区申报项目的服务工作,对需要省级审批的项目,搞好协调服务,及时上报省里审批;除法律法规规定的环保、安全等审批权限之外,其他市级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市)区。

12、加大建设用地支持力度。支持各县(市)区从实际出发,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对县(市)区年度用地计划实行差别化管理。对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集群和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扩产扩建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建设用地,给予重点倾斜。有序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工作,在试点区域内有效实施“迁村腾地”工程,挖掘土地潜力,扩大建设用地空间。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的有效方式,在其转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面实行更为灵活的支持政策。

13、改善金融服务。对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县域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建立健全适应县域经济特色的信贷管理体系,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探索实行综合授信制度,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可适度发放信用贷款,对负债率低、产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管理规范的企业适当放宽对抵押或担保的要求。支持各县(市)区争创信用县(市)区和全省先进信用县(市)区。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信贷支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农业银行新增贷款的70%、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的60%左右要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设在县域的分支机构要将当年新增存款(剔除缴存资金外)的80%左右用于当地信贷投放,扶持农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发展银行要认真履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责,当年新发放贷款要全部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并逐年增加。深化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支农各项贷款每年力争比上年增长10%以上,新增贷款余额的60%以上投入农业。继续加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政府出资的金融担保机构,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组建,市、县两级都要增加财政对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的投入,尽快形成市、县(市)区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信贷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奖励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

14、鼓励全民创业。突出特色,着力发展一批以工业为主的民营经济产业群。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投资领域和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可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允许一照多业。放宽对投资人的身份限制审查,货币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可不受30%的限制。积极创造更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在投资立项、用地用电、银行信贷、税收优惠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一视同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申报自营进出口权。被省授予“百强民营企业”称号的,按省奖励金额的50%再给予奖励。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员自主创业,在工商登记、行政收费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形成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市财政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奖励实施此工程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15、加大财政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从20*年开始,对市以往年度用于支持县(市)区的各类资金进行整合,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发展较快的县(市)区实行奖励。进一步优化市本级与襄城区、樊城区的财政分配关系,支持襄城、樊城加快发展。

五、进一步完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激励机制

16、健全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建立县域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县域经济发展方向、规划、园区建设、项目引进、项目入驻等重大事项。对投资1亿元以上的,由市级领导进行协调服务,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直到项目竣工投产。打破区域限制,统筹县(市)区之间、园区之间和乡镇之间的招商引资项目,引导其向特色园区集中,并采取相应办法解决利益分享等问题。由县(市)区引进、建在市高新区和湖北深圳工业园区的项目,同等享受各类优惠政策,投产后的产值、工业增加值及税收与高新区按一定比例分享。建立县域经济发展通报机制,对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部门支持县域经济情况,由市经委每季通报一次,市委、市政府年终评比表彰。

17、建立县域经济的考核奖惩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考核机制。重点加强对国内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经济发展指标的考核。面向县(市)区的各类考核评比项目,依照精简、有效的原则重新核定。建立市“四大家”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含垂直部门和单位)联系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实绩评价办法,支持解决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并实行同步考核、同步奖惩。对行政监督检查实行严格的计划控制和备案审核,确保基层干部集中精力抓发展。

18、加强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切实把政治素质高、统筹协调能力强、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干部选拔到县(市)区党政正职岗位。提高领导班子中熟悉经济工作的成员比例,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严格控制县(市)区和重点乡镇(办事处)党政正职任期内的职务变动,原则上要在同一岗位任满一届,没有特殊情况届中一般不做调整。对在任期内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明显、进入全省10强、20强或排位大幅度前移、增长大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市)区党政正职,优先向上级推荐提拔重用;对发展较快、进入全市10强或排位大幅度前移、增长大幅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乡镇(办事处)党政正职,优先提拔重用。

19、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要制定政策,允许、鼓励各类人才以各种形式参与县域经济发展,创业兴业。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对县域经济发展中所需引进的人才,各级人事部门开辟“绿色通道”。

20、完善垂直管理部门领导班子的地方党委协管机制。垂直管理部门在县(市)区的延伸机构,其领导干部的任免,主管部门要事先征求并充分尊重所在县(市)区党委的意见。垂直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责,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

21、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都要按照此《意见》,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