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政局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市“*”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8号)及《省政府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意见》(苏政发〔*〕154号)精神,加快振兴我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意义及现实基础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学技术、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综合配套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科技总体实力、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装备制造业的范围广、门类多、产业链长,具有技术含量高、产品关联度大、经济带动力强等特征,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产业。装备制造业也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制造集中体现了现代高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的集成应用。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实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协调安全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和省把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将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因此要抢抓机遇,敢于创新,努力实现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新突破。我市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市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制造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具有发展基础好、产业配套链长、经济带动力强、人才力量雄厚等优势。*年,我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300家以上,实现总产值387亿元,利税26.6亿元,其中利润14.5亿元,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3.70%,支柱作用十分明显。“*”时期是我市“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的关键时期,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实现其突破和振兴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市装备制造业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成套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解决其发展的“瓶颈”制约,实现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极为重要的战略性任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意见精神,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坚持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扩展优势领域,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形成品牌主机国际化、配套件和基础材料的本地化;建立配套的政策支撑体系,逐步提高成套能力,形成较为完备的现代化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和机制,大力促进国内外著名企业和我市民营企业共同发展,使*成为江苏先进装备制造业强市。

(二)振兴目标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2015年达到2000亿元以上,规模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工程机械等特色领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集聚区,构建合理分工、配套齐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装备研发中心,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500亿元以上,比*年翻两番;——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10年,全市建成装备制造业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3-5家、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超过10家以上;——骨干企业不断壮大。2010年,全市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超10亿元的企业20家、超亿元的企业100家;——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期间,全市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500亿元;——产业布局更加合理。2010年,打造形成装备制造业“一带二基地”(东陇海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基地、铜山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基地)。

(三)基本原则1、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相结合。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引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技术合作、促进联合开发。2、改造提升和招商联强相结合。推进现有资源整合重组,加快对传统装备的产品改造和产业提升;积极开展靠大联强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拓展装备制造业的新兴领域。3、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选择一批支撑性强的优势产业、产品,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拉长产业链,加快实现关键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的本地化,以此带动装备制造的全面振兴。4、产业集聚和大企业带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国际大企业和徐工集团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同时大力发展民营装备制造业,形成我市装备制造业多元化强力发展态势。5、优先发展和政策扶持相结合。装备制造业是支撑全市工业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优先发展、优先扶持、优先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把装备制造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政策支持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

三、发展重点结合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实际,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发展专用设备、交通运输、通用设备、能源电子等“四大装备”制造领域;着力建造工程机械、专用车辆、数控机床、光伏装备等“四大支柱”产业链;积极拓展矿山机械、水泥机械、农业机械、节能环保机械、锻压机械、汽车整车、摩托车、电动车等“八大系列”产品。

(一)重点发展以工程机械为支柱的专用装备制造业1、工程机械制造发挥徐工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壮大工程机械企业,大力扶持工程机械配套产品,拉长产业链,促进工程机械产业全面发展,努力建造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大的产业集群基地,打造国际化的工程机械工业城。做大做强优势主机产品。大力发展工程起重机械、筑路机械、路面及养护机械、压实机械、铲土运输机械、高空消防设备等系列工程机械主机产品,建设全国领先的工程机械制造业基地。做快做好优质主导产品。大力发展工程起重机、装载机、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等主导产品。积极发展挖掘机、养护机、混凝土输送泵、旋挖钻机、叉车、小型工程机械等优质产品,继续保持和巩固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优势地位。加快发展大型施工设备产品。大力发展300kW(410马力)及以上履带推土机,10吨级及以上轮式装载机,50吨级及以上液压挖掘机,Ф6.3-ф11米盾构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200吨以上全地面汽车起重机,300吨以上履带起重机,Ф2500-3500㎜旋挖钻机,500-900吨混凝土箱形梁运输车、架桥机等。积极发展高等级路面摊铺机、大型智能化铣刨机等新型路面机械;高端大吨位、智能化装载机、自行式铲运机等新型铲运机械;大吨位双钢轮串联式振动压路机、大型组合式振动压路机等新型压实机械,大马力自行式平地机、大容量沥青混凝土强制式搅拌设备等筑路机械;大吨位塔式、特种重型起重机、大吨位塔式起重机等新型起重机械。创新发展高端产品。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以徐工集团、卡特彼勒、徐挖、机电所、利勃海尔等公司为重点,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市场份额,积极研发和制造数控机电液一体化挖掘机、小型多功能挖掘机等新型挖掘机械;高等级路面养护设备等新型养护机械,超长臂混凝土输送泵等混凝土机械;多功能旋挖钻机、地下连续墙挖槽设备、深基础处理设备等桩工机械;大吨位叉车、电液控制内燃叉车、大吨位集装箱叉车、无轨和有轨堆垛机等搬运机械等。做精做专基础零部件及关键配套产品。以罗特艾德回转支承、美驰车桥、徐工液压件、良羽传动等公司为依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重点发展驱动桥、变速箱、分动箱、转向桥等传动件;液压油缸、液压泵、液压阀、液压软硬管等液压件;回转支承、齿轮箱、曲轴等部件。着力将徐工液压油缸、罗特艾德回转支承、美驰驱动桥、徐工工程轮胎打造成四大中国名牌产品。2、煤矿机械制造巩固发展煤矿提升、运输、矿用电器等设备,努力提高综合机械化采掘设备制造水平和研发能力。以华东机械厂、煤矿机械厂等为依托,积极提升现有的支护设备、采掘机械、运输机械、矿用电器、矿井通风等产品的技术水平。在快速拓展市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形成规模效益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领域。重点发展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机械化采掘设备,选矿设备,能够满足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煤矿设备。如深部开采的地温控制冷却装置、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系统、消除瓦斯灾害的安全设备、超薄煤层开采的运输设备等产品。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矿机械制造基地。3、水泥机械行业巩固扩大重点主机产品制造,积极提升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成套设备制造能力。以中天仕名、奎陵铸钢厂、海华机械厂等企业为依托,在巩固提升回转窑、球磨机等现有优势产品基础上,重点发展日产5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积极发展立式辊磨、辊压机、篦式冷却机等环保节能大型水泥成套设备生产线制造和主辅机设备制造,着力打造全国水泥机械优秀品牌。大力发展建材机械零配件产业,打造形成中国重要的建材机械零配件生产及供应基地。4、农业机械制造抢抓新农村建设机遇,积极发展田间作业、节水排灌、农副食品深加工“三大”农业机械制造。以徐工集团为依托,重点发展中大型轮式拖拉机、低比压橡胶履带拖拉机、大型多功能联合收割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清膜整地联合作业机、低量低污染轻型植中机械、大型喷杆风幕式植保机械等田间作业机械制造;积极发展污水处理回收灌溉设备、雨水集蓄及微喷设备、小型施药泵及节能节材排灌设备、智能化土壤整理设备、测墒灌溉控制系统、渗灌成套设备等节水排灌机械制造;积极发展粮食烟叶药材干燥与仓储成套设备、天然植物保健食品及功能食品加工设备、纯果汁饮料加工设备、蔬菜食品加工及保鲜储运设备、大型饲料加工成套设备、畜禽屠宰分割加工设备等农副食品深加工机械制造。5、环保机械制造强化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积极发展大气、水、固体废弃物“三大”领域环保设备制造。重点发展高效、低能耗、低材耗除尘设备、燃煤电站烟气脱硫、脱硝设备、汽车尾气污染防治装置、静电布袋除尘器、净化器等大气污染防治设备;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废水深度处理设备、中小水循环处理设备、10-5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造纸废水处理专用设备等水污染防治设备制造;垃圾分选、焚烧成套设备、余热回收及发电设备、垃圾堆肥综合利用成套设备、废旧电器回收处理设备、橡胶轮胎回收处理成套设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成套设备等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设备。

(二)重点发展以专用车为支柱的运输装备制造业1、专用车辆制造利用品牌和技术优势,形成以施工工程专用车为龙头,道路运输、高速公路、市政环卫、机场专用车等为辅,多层次的专用车制造产业格局。以徐工集团、徐工特汽、利勃海尔、海伦哲、天地重工、专用车辆厂、华帮车辆厂等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汽车起重机、桥梁检测车、高空作业车、随车起重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施工工程专用车;积极发展重型半挂牵引车、低平板半挂车、厢式半挂车、仓栅半挂车、化工罐车、食品罐车、重型液罐、粉罐车、油罐车、集装箱运输车、厢式运输车、冷藏车、低温液体运输车等道路运输专用车;积极发展多功能道路养护车、抢险求援车、清障车等高速公路专用车;积极发展道路清扫车、压缩式垃圾车、真空吸粪车、下水道疏通车、吸污泥车、市政医疗用车、消防车等市政环卫专用车;积极发展重型飞机加油车、扫雪车、飞机除冰车等机场专用车。2、汽车整车制造积极靠大联强和引进战略投资,在低速汽车制造基础上,大力发展重型卡车、轻型卡车、微型汽车、低速汽车等,形成“四大”整车制造体系。以徐工集团、正宇集团、宗申集团为依托,重点发展适应高速公路需要的排量9升以上、输出功率300马力以上的重型车、使用欧三排放标准柴油发动机的重型车、载重60吨以上重型卡车及中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制造,载重在10吨-20吨的轻型车等轻型卡车制造;积极发展适合农村使用条件的微型客货车等微型汽车制造,适合农村使用条件及体现“四中一高”(中小吨位、中小功率、中低速度、中低技术含量、高通过性)特色的低速农用车等低速汽车制造。3、摩托车制造加快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积极发展以三轮为主的摩托车制造。以宗申集团为依托,重点发展正三轮摩托车、残疾人三轮摩托车、农用助力三轮摩托车等适应山区和农村环境、载重量大、价位低、实用性强的机动三轮摩托车等产品。4、电动车制造加快技术创新和引进承接,积极发展具备代步、货运、及生活娱乐等多功能的电动车制造。以宗申集团和丰县中小电动车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电池、电机、控制器、调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和电动轮椅车、娱乐童车、旅游观光车、行政执法车等电动两轮、三轮或多轮整车制造。

(三)重点发展以数控机床为支柱的通用装备制造业1、数控机床制造以复合、高速、智能、精密、环保为方向,加快发展金属加工、锻压等数控机床制造。以锻压机床厂、压力股份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大型数控锻压机械、精密数控锻压设备、数控压力机、数控全液压模锻设备、各类液压机、自动锻机,高速机床等,逐步提升和壮大我市机床制造水平和规模。2、通用设备制造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关键技术开发,着力打造泵阀设备、制冷设备两大设备制造。以阿卡阀门、劳特斯空调为依托,巩固化工仪表调节阀、涡旋式中央空调等优势产品行业龙头地位。积极推进高压阀门、电站阀门、安全阀、电磁阀、平衡阀、旋塞阀、真空泵、离心泵、隔膜泵、排污泵等泵阀设备制造。发展集成式蓄冷系统、热回收中央空调及热水系统、水冷螺杆冷水机组、屋顶式热泵型空调机、吊顶超薄新风机组等制冷设备制造,打造省内最大的化工阀门制造和中央空调制造企业。

(四)重点发展以光伏设备为支柱的能源电子装备制造业1、光伏设备制造打造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构建光伏设备、半导体设备、硅材料设备“三大”制造产业链。以中能多晶硅为依托,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电池芯片、电池组、太阳能系统等光伏设备制造;发展高纯多晶硅、硅锭、硅片、单晶硅及硅单晶生长设备、大型多晶硅浇注设备、多晶硅辅助生产系列设备等硅材料设备;创造条件发展集成电路设备、新型平板显示器件设备、通信网络交换设备等半导体设备。2、电力设备制造加快品牌建设和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开关设备、电线电缆、变压器“三大”系列产品。以苏源银龙、盛宝集团为依托,重点发展绿色环保电线电缆、包铜包铝漆包线等电线电缆,高压及超高压开关、成套开关等开关设备,大型超高压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全密封变压器、组合式变压器、干式变压器、高燃点油变压器等变压设备。同时依托罗特艾德大型回转支承产品,积极发展风电设备制造。3、电子设备制造加快技术创新和新品研发,建设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衡器电子“三大”电子设备。以天宝电子、天荣、创新、拉姆齐等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医用电子诊断仪、微波治疗仪、B超诊断仪、家用心脏监护仪等医疗电子设备;大力发展车载DVD、安全气囊、电子地图、整车电子控制单元、数字化电动助力转向器、全球定位系统、汽车黑匣子、汽车空调、轮胎自动监测、电子门锁等汽车电子设备;积极发展电子皮带秤、便携式静动态电子轮轴秤、静动态电子轨道衡等衡器电子设备。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和健全促进装备制造业振兴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成立*市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市装备制造业办公室,机构设在市经贸委。其主要职能为:落实国家和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我市装备制造业振兴的相关扶持政策,筹划大项目,引导社会投资方向,解决融资等困难,协调解决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二)加强规划布局工作,推进产业积聚发展。采取“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重点培育*经济开发区、铜山经济开发区、江苏宗申产业园等装备制造集聚区。依据我市产业特色和技术基础,高起点地规划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围绕重点建设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城目标,加快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东陇海产业带装备制造业基地。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装备制造发展水平。整合行业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要基础装备,进一步提高装备的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制造水平。加快发展高效、节能、低(零)污染的优势产品和现代制造技术,淘汰落后产品及制造技术。鼓励重大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带动配套及零部件生产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若干各有特色、重点突出的产业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服务业,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低成本支撑,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企业通过自主开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以及国际合作、联合制造、参股、并购国外先进企业等多种方式,实行开放式自主创新,掌握和形成核心技术;以系统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与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引导装备企业及时申请专利,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开展研发工作,建立产学研联盟,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鼓励企业积极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自主创新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需要联合攻关的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对填补国内空白、实现替代进口、形成发明专利的重点装备产品和突出贡献者由市政府给予奖励。

(五)强化项目落实,推动招商引资。认真策划和落实省装备制造业“143工程”项目,围绕我市双千亿目标和发展重点,积极建立装备制造业发展项目库并切实做好落实工作。制定我市装备制造业引进技术、项目目录,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装备制造企业落户我市。注重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转移出的装备制造业。扩大国际合作,吸引更多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大型跨国企业参与我市重大成套装备的开发生产。鼓励装备制造企业着眼于前沿领域,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六)推进企业改革和兼并重组,促进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关键作用的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重组;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之间、关联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重组;鼓励大企业创大品牌,发挥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带动力。发挥徐工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快培育扶持一批成长性企业,积极打造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创新能力较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凡列入我市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项目给予政策重点扶持,优先安排和落实国家、省和市有关扶持资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最新联合了《关于落实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重大技术装备业将享受进口税收优惠,以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和省将陆续出台各项装备制造业扶持政策,我市将适时制定装备制造业发展实施细则。市经贸、发展改革、科技、外经等部门要积极研究落实国家和省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我市装备制造业的重点产品、企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市级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金、重点前期费用等财政性扶持资金,重点向装备制造企业倾斜;装备制造企业实施的新建或技术改造项目,在土地使用、税费优惠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市装备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建立和完善资金供给支持体系,建立和健全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协助企业落实专项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运用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发展。

(八)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高装备制造业竞争能力。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研究制订品牌企业培育计划,切实加大品牌培育、扶持和保护力度。加强品牌扩散和品牌经营,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争创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出口名牌、全国质量管理奖、畅销品牌及省级品牌等。积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品牌,实现企业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的根本性转变。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和质量振兴工程,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大对创牌工作的扶持鼓励力度。力争在5年内创建3-5个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和10个左右省内领先装备制造业知名品牌产品。

(九)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我市教育资源优势,依托驻徐高校,建立多层次的装备研发设计、工艺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及培训基地。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教育,加快培养一支与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大力引进和积极聘用拥有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新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将装备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列入我市“人才高峰”战略,政府人才基金和政府同级财政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大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力度,鼓励留学回国人员来徐创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聘请境外技术人才,在境外建立或兼并研发机构,支撑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使用和推广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十)大力培育中介机构,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要根据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培育一批行业协会、商会、事务所和咨询机构等中介组织,加强相关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协调,积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各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明确职责,规范运作。发挥好在数据统计、信息搜集、调查研究、技术咨询、项目评估、检查监督和成果宣传等方面的作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同时,行业协会要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成为独立、公正、自主运作、与国际接轨并发挥作用的行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