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加快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建设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快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建设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政局加快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建设意见

为巩固全县农村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农村继续广泛开展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开展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以改善村容村貌、培育新型农民为着力点,以实现农村“五化”(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五通”(通柏油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客车)、“五有”(有文体设施、宣传栏、阅报栏、村务公开栏、文化广场)为抓手,大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生活质量,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在去年开展创建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标准,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努力实现“六个新”目标,即农民收入有新的明显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有新的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有新的明显发展,农村体制改革有新的明显进展,农村现代文明有新的明显进步,农民素质有新的明显提高。力争年内全县新建55个文明小康村,100个文明生态村;“*”末,全县行政村全面建成文明生态村,80%的村建成文明小康村。经济基础好、创建条件成熟的乡镇,要提高创建标准,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二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二、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参照标准

(一)文明小康村

1、村级班子坚强有力。(1)认真学习和实践“*”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健全。(2)村“两委”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团结协作,管理民主,勇于开拓创新,群众威信高,干群关系融洽。(3)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创建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明确,组织实施得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思想道德风尚良好。(1)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宣传教育常年开展。突出抓好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符合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荣辱观、价值观得到大力弘扬。(2)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细致,农民夜校、党员活动室、文化大院、宣传栏、阅报栏等宣传教育阵地设施完善,党员联系户制度健全。(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落实到位,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县公民文明公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村民关心集体,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风气良好。(4)“文明信用户”、“五好家庭”、“绿化美化进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参与率达到90%以上。(5)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健全,无青少年违法犯罪。

3、移风易俗扎实有效。(1)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树新风活动深入开展,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作风得到充分发挥。婚丧嫁娶无大操大办,火化率达到100%。(2)村风民俗文明健康向上,村内无封建迷信、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

4、科教文体卫稳定发展。(1)科普工作扎实深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面开展,农民素质全面提高,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逐年增加。(2)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学校、幼儿园教学设施齐全,办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合格,“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学前儿童入园率90%,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无青壮年文盲,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3)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健康知识和计划生育宣传普及,计划生育工作达标,农村各项政策落实到位。(4)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体设施完善,达到国家、省、市要求标准,活动开展经常,内容健康向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完善,卫生防疫措施得到落实,卫生室医疗设备、医务人员资质达标,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6)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五保户”供养率达100%,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

5、社会治安秩序安定。(1)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干部群众法制观念强,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农民权益得到保障。(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治安形势平稳,无恶性刑事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无拐卖妇女儿童现象,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丑恶现象,无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事件,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3)重视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制度落实。

6、环境面貌整洁优美。(1)村庄规划建设科学合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达到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要求。(2)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达到80%以上。(3)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破坏生态事件;节约用地,无违章用地、乱占乱建现象。(4)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污水及垃圾处理及时,改水、改厕、改厨工作扎实有效,自来水受益人口达到90%以上,饮用水安全卫生合格率100%,村庄无“三大堆”,污水有序排放。

7、基层民主制度健全。(1)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委会依法选举产生,村“两委”关系融洽。(2)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民主。(3)管理规范有序,村务、财务公开,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4)村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8、农村经济发展壮大。(1)村“两委”班子发展思路清晰,工作措施得力,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2)农业产业结构合理,科技含量和产业化程度较高,二、三产业健康发展。(3)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服务规范。(4)农业投入逐年增加,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保护。(5)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加快发展,秸杆气化、沼气、太阳能等节约型能源得到推广应用。(6)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人均纯收入和公共积累居全市领先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65元以上。

(二)文明生态村

1、党群干群关系和谐融洽。(1)村“两委”团结协作,发展思路明确,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力,有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2)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依法办事,廉洁奉公,村务、财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民主,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干群关系融洽。(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经济案件、治安案件和责任事故。

2、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1)农业产业结构合理,生态农业建设扎实有效,农业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农业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2)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3)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措施,妥善解决病残孤寡农民生产生活困难。(4)村办学校符合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标。(5)村里设有卫生室,群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6)无计划外生育。

3、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1)村庄规划整齐,布局合理,道路畅通,村容整洁卫生,村内主要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建有排水设施,村庄无“三大堆”。村庄绿化率30%以上,田间林网化达到70%以上。村内私搭乱建、有碍观瞻建筑得到有效清理,废河坑塘全面治理。(2)推广秸杆气化和沼气池建设,垃圾定点存放、及时清运、无害化处理,禽畜圈养,改水、改灶、改厕普遍推广,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80%以上,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3)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有机肥、生物肥、生物农药及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广泛应用,废弃农地膜有效回收,“白色污染”得到遏制,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无焚烧秸杆现象。

4、村风民俗健康文明。(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县公民文明公约》家喻户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得到广大干部群众尊崇和弘扬。(2)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十星级文明户”、“美在农家”、“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类文明创建评选活动有效开展,农户参与率90%以上,村民和睦相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邪教及非法宗教活动。(3)设立宣传栏和公开栏,内容更换及时,有文体设施和场所,形势政策教育、科普和文体活动开展经常,村风民风良好。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推进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创建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有效载体,是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生态优县建设的重要举措,工作事关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各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创建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总抓手,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具体方案,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二)实施典型引路,提高创建水平。各乡镇要确定3—5个村,在改变居住环境、住宅向楼房集中化发展,在开展村民教育、提高科学素质方面,在活跃精神文化生活、繁荣文化事业方面,在以工促农、改造村庄方面,在盘活资产、筹集资金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创建水平积累经验。煤矿搬迁村庄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建成集中展示新农村建设的窗口。

(三)强化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各乡镇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各级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争取国家和省、市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为调动各乡镇、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继续实行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每完成一个文明小康村创建任务,奖乡镇5000元,每完成一个文明生态村创建任务,奖乡镇2500元,年底考核验收后兑现。要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共建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活动。各省、市级文明单位,要充分发挥文明创建经验优势,立足单位实际,在人、财、物等方面对共建村提供大力支持。要明确责任分工,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加快各乡镇的创建进度。

(四)坚持科学规划,扎实稳步推进。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制定规划要符合实际,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经济条件较好、建设积极性高的,重点建设文明小康村;对经济条件差、基础薄弱的,侧重于提高内涵、改善环境,做到不变民居变内涵、不建新村变环境,先创文明生态村,再建文明小康村。整个建设过程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协商,不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五)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奖惩措施,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和工作调度,促进平衡发展。把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纳入县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基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方面。对积极支持创建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大力宣传表彰;对工作不力、进展迟缓的,严肃批评纠正,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六)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要利用县电台、电视台和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的重要意义和典型经验,调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农村党团员的骨干带头作用,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积极参与,扎实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努力开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