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发改委建设节约型社会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发改委建设节约型社会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发改委建设节约型社会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21号)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现就今后一段时期在全市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意义

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期和转型期的关键时刻,中央做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符合我国国情。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基于我市市情的迫切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经济安全的重大举措。

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新余特殊市情所决定的必然选择。我市区域范围偏小,资源总量有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弱,人均主要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77亩,低于世界公认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43亩的53.8%。我市也是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城市,全市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5.32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2323m3,居全省倒数第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水资源、电力、煤炭、矿产、林业等资源也很紧张。这样的基本市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资源节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市作为*省典型的工业城市,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以新钢、电厂、海螺水泥为主的大型工业企业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排放的废弃物又给环境带来了较大污染。近年来,我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广先进技术、资源节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上,我市资源短缺和浪费状况仍然严重,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仍然较低。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00亿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市正处于工业加速发展期,也处在资源高需求、高消耗期。在推进工业500亿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将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步升级,资源需求将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产出效能。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到保护资源和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和永续利用资源,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00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二、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㈠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新余实际,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强化节约意识,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㈡总体目标。今明两年力争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六方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政府机关综合节约率达到5%;全市万元GDP能耗指标降低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到20*年底,全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机制基本形成,资源节约的相关制度和标准进一步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资源节约综合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水、电、土地、煤、油及各种矿产等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家庭的节约意识和措施明显增强;全市建设节约型社会主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重点工作

㈠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

全市各级机关要全面树立节约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作好表率,带头厉行节约。机关工作人员要立足本职,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自觉节约一度电、一杯水、一张纸、一滴油的良好习惯,在机关内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强化照明节电。养成随手关灯习惯,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减少办公设备待机能耗。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严禁跑冒滴漏。努力节约办公支出,减少办公耗材使用量。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和无纸化办公,提倡节约用纸,文档双面打印,双面印刷。积极推进公务用车节油,降低燃油消耗。减少车辆空驶里程,提倡集中乘车。

切实规范公务行为,严禁滥用公款消费,控制各种会议、大型活动的数量和规模,严禁重形式、讲排场、摆阔气等铺张浪费现象。努力减少节日和庆典用品的一次耗费。

各级机关要树立节约意识,把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节约工作责任制,分解落实任务,确保节约型机关建设取得实效。

㈡积极推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大力推进企业节能降耗,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企业要把节能降耗的目标和任务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经常性节能示范活动,全力推进节能降耗的技术创新工作,逐步建立节能技术体系。抓好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制定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目标及节能措施,加强跟踪指导,检查落实能耗限额和能耗定额执行情况。鼓励支持企业增加节能投入,实施一批重点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大力支持冶炼节能降耗的技术引进和自主技术开发,引导企业采用无功补偿、智能控制、蓄冷、蓄热等节电技术和产品,淘汰低效风机、电机等落后设备,提高用电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积极引导民用节能。组织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展节能检测、节能建筑认定,规范参与建筑节能工程项目各方主体的行为。推动新建住宅、公共建筑节能和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先进技术和绿色节能建筑示范工程。

3、积极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在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省柴节煤灶,在城镇推广太阳能利用和高效节电照明产品。

㈢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切实降低水资源消耗

1、提高农业用水节水效率。从优化配置水源、提高输配水效率、改进田间灌水技术三个环节上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进农业节水。推广引进节水型栽培、灌溉先进技术和设施,有效控制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2、推进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在电力、冶金、化工、纺织、食品等八个行业,推进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和推广循环用水系统、串联用水系统、回用水系统和蒸汽冷凝水回用技术等一系列节水技术和工艺,发展推广高效换热技术和设备。重点实施废水循环利用和沉淀物回收利用深加工项目及钢轧水的循环利用项目。

3、加强城镇生活节水。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加快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行阶梯水价。大力发展节水型绿化,逐步减少草坪配置比例,不断提高以大规格乔木、亚乔木和灌木等为主的造林绿化比例,推行绿地中水灌溉。整合分散的小规模洗车点,改变传统洗车方式。运用价格杠杆,加大对桑拿、洗车等特殊行业的节水力度。

4、加快对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加强对地下水源的保护,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关闭自备水源的实施计划,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防治水污染,缓解水质性缺水。

㈣大力推进原材料节约,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减少原材料消耗。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原材料消耗管理,严格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生材料,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延长材料使用寿命、节约包装使用材料。

积极推进墙体材料的革新应用,加快新型墙材生产,重点利用煤矸石、矿渣、粉煤灰生产新型墙材。加大粘土实心砖转换的改造力度,要按照《*省促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通知》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我市城市规划区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取得实效。加强墙体材料革新专项基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促进墙材革新工作顺利开展。

积极推广散装水泥,进一步提高散装水泥设施设备能力和技术,不断提高重点工程使用散装水泥的比例,提倡重点工程使用散装水泥。加强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

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推进节约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建立合理调整用地结构、用地布局和开发建设秩序的工作机制。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力度,严格保护耕地。进一步完善地价管理体系,平衡土地供求关系,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积极探索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和闲置地的退出机制,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㈤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

1、推进废物综合利用。以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回收利用率为目标,提高冶金、电力、建材、轻纺等废弃物产生量大的重点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开展粉煤灰、煤矸石和冶金、化工废渣及有机废水综合利用,至2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2、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建立和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以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微循环和回收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规划建立废旧物资交易市场,规范废旧物资经营与加工利用,规划支持废旧物资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管理,促使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可再生资源和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日常工作,充分发挥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协会的指导协调作用,进一步推动协会的发展及我市的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3、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资节约。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加快实施畜禽生态养殖工程,推广畜禽废弃物治理、沼气开发利用技术,鼓励发展有机肥。组织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积极推广秸秆还田以及测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虫害无害化治理等节肥、节药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鼓励并推广农膜回收利用。

㈥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全面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强对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的指导和管理,加大政策、措施配套,引导企业重视清洁生产,主动开展清洁生产,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继续抓好清洁生产队伍建设、清洁生产企业审核认定等工作。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采取有效手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企业要优化生产工艺,科学核定原材物料消耗标准,推行清洁生产,控制原材物料的消耗和废物的产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以抓好资源开采,资源消耗环节为重点,大力提高资源采收效率。要以抓好生产过程、消费过程废弃物产生环节为重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加强对循环经济工作的指导,从投资、价格、资金、技术方面大力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四、政策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联动协调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把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等指标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内容,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领导,抓好落实。一是建立组织协调机构。市政府成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经贸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制订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政策措施,协调、指导和推动全市资源节约工作的深入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二是明确考核责任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明确一位领导干部负责资源节约工作,把资源节约工作的责任纳入各工作岗位的职责之中,纳入各单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㈡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制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规划。组织制定《新余市“十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规划》,明确今后五年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二是加大政府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支持力度。在项目审批上把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列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和技术改建投资重点领域,对重点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予与资金补助和贴息贷款支持。

㈢强化法规管理,做好节能监察和监测工作

贯彻落实《节能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研究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对年耗万吨标煤以上的重点企业开展节能监督检查,对用能严重超标的单位,要依法采取措施。逐步建立合同能源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和市场机制。

㈣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节约

以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一是加大对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推广适合我市工业企业特点的资源节约技术,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尽快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二是推广节电、节水、支流水改循环水、空冷、污水回用、凝结水回用、高效节能锅炉、风机、水泵、电动机及拖动系统调速和建筑节能技术;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约和替代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

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政税收政策体系。一是通过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建立政府机构节能机制。市经贸委要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财政、国土资源、建设、水利、环保、农业、教育、科技等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节能实施方案以及能耗、水耗定额,将节能节水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倡导绿色消费和文明消费。二是落实鼓励政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每年根据财力多少,由政府决定予以安排资金,对进行节能、节水、节材、清洁生产的技术改造项目和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项目,给予补助或贴息支持,支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开展资源节约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对资源节约工作的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增加资源节约资金投入,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及银行贷款投入企业节能降耗生产。三是建立资源节约监察监督机制。加大对节能监测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其监测能力和水平,依法开展节能监测,促进节能工作。四是完善资源节约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各类资源开发利用主体自觉节约资源。五是发挥土地、矿权有偿使用机制作用。全面执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大力培育和不断规范矿权市场,逐步建立矿权竞价授予、资源市场配置的新机制,严格执行国土资源规划、计划,强化对资源节约的硬约束。六是建立资源节约奖惩机制。要制定奖惩政策,对节约效果显著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由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浪费严重的要给予批评和依法制裁。要对在节能或者节能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中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团体的作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资源形势、法律法规和节约资源的先进典型,抨击各种浪费行为。要在工矿企业职工中开展“我为节约做贡献”、在中小学开展“珍惜资源,从我做起”、在社区开展“创建绿色社区”、在机关开展“做节约表率”等活动,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要认真开展好节能宣传周以及世界水日、土地日、环境日等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转变落后观念和不良习惯,树立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自觉参与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动,真正把节约资源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