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促进*超常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推进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现结合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社会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大铜产业、大物流业、大旅游业、大框架城市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推动我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娱有所乐,努力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二)目标任务
继续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积极推进国家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力争到20*年创办本科层次的*院校。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到20*年,以县(市、区)为单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达*0%;到20*年,月湖区和贵溪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城市居民分别达到95%以上,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围绕“迎奥运,备省运”,精心承办好第十三届省运会,高质量完成市体育中心建设。尽快建成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力争市群众文化艺术中心立项筹建,争取20*年各县(市、区)建成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各乡镇建成综合文化站,行政村建成文化活动室和市、县、乡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基本实现村村通。发展新闻出版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二、着力构建社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构建以铜产业科技为特色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不断提高铜科技发展水平,为打造“世界铜都”提供科技支撑。抓紧编制《*市“*”铜科技发展规划》;尽快启动铜科技孵化器(科技创业园)建设,积极组建铜科技协会,为全市铜加工企业搭建良好的科技合作平台;加快建设铜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铜产业经济技术信息中心、*铜产品检测中心和*铜产品模具设计加工中心。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支持江西铜业公司申请组建国家级铜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我市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铜加工企业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条件的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群体。继续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抓紧制定全市制造业信息化“*”规划,设立制造业信息化专项资金,加大制造业信息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大力拓展多层次对外科技合作,继续加强与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哈工大、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院校联系合作,不断拓展合作形式与领域。
(四)巩固基础教育成果,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努力实现高等教育新突破,全面做好人才支撑服务工作
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推进优质高中建设。
力争到20*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达到13.58万人,其中小学8.78万人,初中4.8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3万人。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做到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结合“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体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工业园区针对性地培训急需人才。重点建设1个省级职业技术实验实习培训基地,2所在校生规模5000人以上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在校生规模3000人以上的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个省级以上示范专业。力争20*年在我市高等院校开设铜工业专业与物流专业,扩大旅游专业规模,提供大量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努力实现高等教育新突破。力争20*年创办本科层次的*学院。继续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
(五)大力培育和谐创业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努力创作一批具有时代精神、体现*特色的艺术精品,在“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力争获得好成绩。加强对代表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的赣剧和越剧的保护力度,改革和创新舞蹈、美术、声乐等领域传统剧目。着力构建具有前瞻性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到20*年,基本建立纵贯全市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广泛开展健康向
上、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心策划和举办重大文化节庆活动。建立健全以基层文化为中心,集社区文化、乡镇文化、节庆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少儿文化、家庭文化为一体的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的优质文化服务网络。积极发展文艺演出业、艺术培训业、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等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音像、网络为代表的新型文化产业,“*”期间文化产业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到20*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增加。加强文物保护,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程。
(六)抓好公共卫生和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公共卫生财政保障机制,着力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和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反应、救治、监督及指挥决策能力。继续加大对艾滋病、结核病和其他地方病的防治力度,落实防治政策,控制艾滋病蔓延的趋势,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加强计划免疫工作,落实计划免疫工作经费。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房屋和医疗卫生设备等条件。
(七)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丰富群众体育生活
大力推进群众体育工作,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不断完善各级体育协会、行业体协以及各类社会团体组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市民健身意识,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当好20*年江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东道主,把第十三届省运会办成一次高水平的体育盛会。切实加强训练工作,加大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发现和输送力度,力争在省运会取得佳绩。
(八)积极发展广播电视,加大出版物市场监管力度,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以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总体平移为重点,大力推进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数字化。着力发展广播电视“广告、网络、内容”三大产业,拓展多种经营,争取产业发展有新突破。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加大整顿和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力度,加强出版物市场日常监管,深入宣传贯彻《著作权法》,强化版权管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
三、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九)加快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积极筹建*市群艺馆、*市角山文化遗址博物馆、龙虎山崖墓文化博物馆、江西畲族博物馆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力争到20*年基本建立纵贯全市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抓紧文化遗址发掘、抢救和保护工作,充分发挥角山文物、道教文物优势,提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文物旅游和展览品牌。
(十)抓好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快市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改善医疗条件,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抓紧建设市传染医院。加快建设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全面落实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业务用房,完善服务功能。加大乡镇卫生院改造力度,配备必需的设备。加快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加强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建设,推进县级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整体搬迁、改扩建。
(十一)加快体育设施建设
紧紧把握承办20*年江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机遇,加快体育中心建设,健全和规范市体育馆管理,进一步加大体育场地建设力度,完善体育中心各项配套工程,逐步建立完善体育中心经济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
(十二)推进广电设施建设
完成807中波实验台的搬迁、重建和广电服务大厅建设工程,对广播电视发射台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广播电视服务能力,确保广播电视安全平稳播出。
四、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十三)深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农村科技1*服务、农村科技培训与农业科技专家服务三个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定完善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力争到20*年科技特派员的服务功能辐射到每个产业、每个村委会。实施种子工程,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示范植物新品种50个。
(十四)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做好农村教育服务工作
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力争到20*年全市每个乡(镇)至少建设好一所规范、标准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巩固提高中小学危房改造成果,实施好农村学校改造工程,改善学生住宿和卫生条件,基本改变农村中小学的面貌。加大农村各类职业培训力度,每年培训农村新增和剩余劳动力5万人次,90%以上未升学的农村初中、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培训。
(十五)抓好农村文化特色活动和项目,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挖掘我市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以示范性、龙头性的文化特色活动和项目为重点,建设特色文化载体,培育发展“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开展民间艺术家、艺术之乡评选,举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博览会,全力推进创建全国、全省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活动,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推进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十六)抓好农村卫生工作,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
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具有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功能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在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落实市、县(市、区)乡三级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编制,配备相应人员,安排专项经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十七)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进度,丰富农民业余生活
加快农村“村村通”工程建设进度,积极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光缆网建设,统筹有线、无线直播卫星等多种手段,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将“村村通”必需资金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确保在20*年之前完成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力争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9%。
五、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
(十八)健全财政体制和拓宽投资渠道,努力增加社会事业投入
建立健全与公共服务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努力做到用于社会事业尤其是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资金逐年增加,并形成稳定的机制,落实新增社会事业财政经费和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扩大社会事业建设投融资渠道,在加大直接投资的同时,结合投资体制改革,探索通过财政补贴、特许经营、贷款贴息、优惠政策等措施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事业建设。
(十九)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全力做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目标,把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为重点,统筹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积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通过改革和整合,优化社会事业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积极推动社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社会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加大推进营利性社会事业产业化的力度。
(二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社会事业人才培养与引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建立有利于人才稳定、培养、使用和引进的良好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增加人才资源总量,提高人才质量,调整人才结构。健全和完善我市社会事业人才评价体系和奖励体系,组织实施培养人才计划,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公开招聘力度,优化人才环境,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
(二十一)建立绩效推进机制,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的调度与督查,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调度、通报,及时总结分析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实行绩效考核制,将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及乡镇(街、办)年终考核内容,奖先惩后。各部门、各单位及乡镇(街、办)要强化认识,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