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贸局货币信贷意见市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贸局货币信贷意见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经贸局货币信贷意见市

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给我县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大我县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力度,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利民生”的总体方针指引下,为了顺利实现全市信贷投入“一个前三名,两个不低于”,(即:20*年全市信贷规模总量确保全省第三,用于“三农”贷款增幅不低于全市贷款平均增幅,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增幅不低于全市贷款平均增幅),超额完成“增加50亿元的贷款投放,全市信贷增长达到全省新增贷款的七分之一”的目标任务,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坚定信心勇对挑战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我们号召全县金融系统干部职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要切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总理讲:应对危机,最重要的是人们的信心,信心比黄金、货币还重要。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已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及时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先后出台了“国十条”和“金融三十条”等措施,对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安危相易,福祸相依。在严重的压力、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妥善应对,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切实把我们的职责履行好,努力为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全力支持余干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注重提升窗口指导的针对性,引导金融机构做大信贷总量。*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全市信贷投入“一个前三名,两个不低于”的工作要求,努力实现全市信贷资金增量达到100亿元的工作目标。为此,我们要建立对全县各银行机构信贷政策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机制,切实做好信贷投放的督促工作。要求本县各银行机构,按全市信贷资金增量的工作目标,完成各自应占的比例;建议各银行机构,加强与县有关部门沟通,及时发现好的投资项目,积极向上级行申请贷款指标,确保优质、高效的企业在余干生根、开花、结果。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推动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正向激励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探索发展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小额创业贷款业务,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促进下岗再就业的作用。加大对城市低收入居民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的信贷支持。

2、注重推进融资方式的创新,大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农村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创新工作,推动我县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建设,大力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权、农村集体土地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户大额信用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贴息贷款以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贷款等品种和模式的创新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便利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在商品交易中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等结算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发挥民间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民间多样化需求中的独特优势,拓展融资方式,破解资金瓶颈。

3、注重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我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加强流动性分析预测,灵活调节资金供求,有效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管理手段,加大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情况的检查力度,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加大对符合要求的法人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支持力度,增加其可用资金。年初,我们考虑到余干农村信用联社支农资金不足实际情况,我们及时启动了支农再贷款给予扶助,确保了余干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再贷款资金1亿元及时到位。

三、积极鼓励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

为积极鼓励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自主创业,增加收入,促进发展。余干县金融系统将采取以下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返乡农民工再创业。

一是金融系统进一步强化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持续加大“三农”信贷支持力度,尤其是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贷款。立足创新,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方便灵活融资的循环类贷款。人行拟增加1-2亿支农再贷款。金融系统加大信贷规模倾斜力度,继续推行小额农户贷款管理,进一步加大简式快速贷款的发放力度,努力研发返乡农民工自办企业的自助可循环贷款;

二是支持农村地区加快城镇化建设和服务业发展,把支持小城镇建设与吸纳农民就业、推动农村产业转移结合起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和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三是突出重点,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粮食生产的信贷支持。推进优势粮食产业带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和返乡农民工发展规模化的蔬菜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小区,培育和扶持一批组织完善、管理先进、综合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种养殖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基地建设、技术改造和季节性收购;

四是以人为本,支持返乡农民工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金融部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进一步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工程、农村危房改造、优质粮食工程、粮油棉收购、农民财政补贴、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三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积极开展信贷营销活动

1、加大对投资引资硬件建设的支持力度。主要是加大对工业园区和城市的相关企业倾斜。对参与园区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提出资金支持,在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金融机构要简化手续,优先安排贷款,帮助政府筑巢引凤。

2、重点落实信贷倾斜政策。一是贷款主要倾斜于工业项目的引资企业。对在我县投资的企业,注册资金已到位而且向有关金融机构提出贷款要求的,金融机构要抓紧进行评估、审核和上报,在10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二是贷款重点倾斜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信良好、产品畅销的外资企业。尤其是对固投1000万元人民币和100万美元以上的引资工业项目,各有关金融机构更要密切关注,切实做好配套资金的发放,并通过银企合作、银团贷款等多种途径,保证其资金合理需求。对常年所需资金,贷款部门要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做到适时、均衡。促使企业能够按照市场需求有效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3、加强与上级行的沟通。县级金融机构要经常积极主动地向上级行反映本辖招商引资成果以及对本机构带来的机遇,争取其上级行下放更多的信贷授信额度,为招商引资在我县顺利进行打开了一条资金供给的绿色通道。同时各有关金融机构要继续做好做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投放工作。密切关注余黄公路建设、“昌德”高速公路余干段开工、国电黄埠电厂二期工程等,以确保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在我县如期开工。

五、继续做好消费信贷工作

1、金融机构要继续加大消费贷款的投入,把增加消费贷款作为调整信贷结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力争使今年消费贷款的增量达到全部贷款增量的10%,消费贷款的重点须放在住房抵押贷款、按揭、教育助学、购车及耐用消费品等消费信贷品种上,以促进我县房地产业、教育事业等行业或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增长。农村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特点,适时推出灵活便利、易于消费者接受的消费信贷各类,重点围绕农村、农民推出建房、子女上学、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消费信贷业务各类,着力解决农民消费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并力争使该项贷款占小额农户贷款的10%;

2、积极开展一体化服务,为消费信贷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各商业银行要在当地政府、人民银行的组织协调下,会同保险、公证、评估、房管、交警等部门,共同铺就消费与供求之间“绿色通道”,实行房源信息、业务咨询、贷款审批、房地产保险、担保抵押、评估、公证登记和转帐还款一条龙服务,并降低相关手续费用,以降低改革成本。

六、积极支持工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1、坚持扶优扶强,培植工业支柱。重点支持培植食品加工、制药、纺织、建材及工艺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加大对铭日集团、绿田生化、黄金玻纤、卫彩米业等十家重点工业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保证其合理资金需求,其贷款金额不得低于工业贷款增加额的40%,以促进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大对重点工业的有效投入,推动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当前,我县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等现象。因此,我们应采取争取国资、激活民资、引进外资、盘活呆资等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尤其是各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上述骨干工业企业的投资力度,其贷款金额必须保证在工业贷款增加的40%以上,并做好技改贷款的选项、评审、实施工作,加快落实国债技改配套贷款,促进重点行业,企业和产品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和产品升级换代,促进国有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2、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个私经济的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把信贷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发展,在加强管理、严防风险的前提下,按照“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多元募集,滚动发展”的方式成立规范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同时要简化贷款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并力争使其贷款增长幅度不低于30%。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配合县政府完成年初制订的10家以上工业融资1000万元的担保目标。

七、继续加强信贷监管和利率管理

各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切实维护银行贷款自主权,充分运用法律、行政、信贷手段,坚决制裁悬空、逃废银行贷款本息行为,做好金融机构资产保全工作。人民银行要本着主动参与、加强沟通、及时汇报、防范风险的原则,积极参与企业改制的全过程,不仅要具体负责银行债权的核实工作及时向政府反映债权银行对企业财产分配的意见,而且要督促金融机构努力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盘活资金存量,并将政府、企业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债权银行,对拟核销呆、坏账准备金数额进行审查,做好银行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同时,人民银行要大力开展对现行利率法规宣传、咨询活动,加强利率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严厉查处金融机构擅自提高利率或因期限确定不合理,导致逾期加罚息而加重企业、农民负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