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局做好农业和农村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局做好农业和农村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局做好农业和农村意见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根据中央、区、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农村工作会议,按照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加大投入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主导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统筹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增收”的奋斗目标。粮食总产达到2.1亿公斤以上,油料总产达到2480万公斤以上,农业总产值达到13.4亿元,增长6%,农业增加值达到6.8亿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元,增长10%。

二、重点工作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要求,紧紧围绕黄土丘陵沟壑生态农业区、河谷川道生态农业区和土石山地生态农业区自然生态特点,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和西芹生产基地,形成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带。

(二)加快主导产业开发,促进扩量提值增效。

1.推进马铃薯产业升级。突出提高单产、种薯扩繁及鲜薯、外销等关键环节,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750元以上。

---加强基地建设。建设以葫芦河川道区为核心的专用薯生产基地、以西部黄土丘陵区为核心的鲜薯外销基地、以东北土石山区为核心的种薯繁育基地,完成马铃薯种植120万亩。

---狠抓种薯开发。加快推进马铃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改革,加快企业化运作,生产原原种3000万粒。着力打造火石寨种薯繁育示范乡,每个乡(镇)建设1个种薯繁育示范村。建立原种繁育基地2000亩、一级种繁育基地5万亩、良种基地10万亩、设施早熟马铃薯(外销种薯)基地1万亩。

---推广标准化种植。完善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生产标准,推广配方施肥、品种试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建立马铃薯标准化栽培示范点10个,辐射带动标准化种植60万亩。以创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为目标,加大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巩固完善现有7个马铃薯机械化专业合作社,扶持新建马铃薯机械化专业合作社12个,使每个乡(镇)达到1个。建立2个千亩高标准马铃薯机械化作业示范园区,推广机播机收面积30万亩。

---扶强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以多种形式“联强靠大”,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和产品改造升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鲜薯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完善市场营销体系。抓好将台、新营两大马铃薯外销市场和兴隆、吉强、苏堡、偏城、马建五个销售网点建设。支持销售企业、协会、营销大户到终端市场建立信息窗口和直销点,引导规范马铃薯协会和中介组织,拓宽市场。加大宣传推介,做靓做响“中国马铃薯之乡”和“*马铃薯”鲜薯、“*县”种薯、*“三粉”、“银鸥”淀粉品牌。

2.推进草畜产业扩量。按照“以草促畜、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要求,加快推进草畜产业由传统粗放型向生态高效养殖转变,力争全县养牛户达到6.4万户,基础母牛存栏6.5万头,肉牛饲养量净增2万头,达到17万头以上。实现牧业总产值3.5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320元以上。

---加快饲草基地建设。大力推广以全株青贮为主的地膜玉米和一年生禾草种植面积,扩大多年生牧草补播面积,完成多年生牧草更新补播5万亩,种植一年生禾草35万亩。

---突破发展肉牛养殖。认真实施“百村肉牛养殖示范工程”,巩固提高兴隆镇、什字乡、马建乡3个示范乡(镇)养殖水平,新建马莲养牛示范乡,发展肉牛养殖专业村20个、规模养殖户2000户。建设一个百头以上养殖规模的肉牛养殖示范园区。

---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黄牛冷配、饲草调制、短期育肥等实用技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工作,提高养殖效益。新建10处黄牛冷配点,改良黄牛2万头。饲草料加工调制率达到60%以上。加快畜禽交易市场和清真牛羊肉加工企业建设,打响*清真牛羊肉品牌。建立动物防疫储备金制度,加强乡、村两级防疫队伍建设,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牛、羊、猪免疫标识率达到100%。

3.推进劳务产业提质。突出技能培训和有组织输出两个重点,着力提升“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和“*劳务产业第一县”水平。全年输出劳务12万人,创收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达1100元以上。

---强化劳动技能培训。认真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和阳光工程,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训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劳务,打造“*劳务”品牌。完成专业技能培训10000人以上,职业资格鉴定4000人。

---扎实做好有组织输出。抓好“春季沿海、夏季邻省、秋季进疆”有组织输出和区内宁东基地专项输出,支持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引领输出、对口帮扶部门和能人队伍帮带输出,不断扩大输出规模。

---加强劳务基地建设。积极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新发展中介组织22家、培育劳务经纪人300名,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加强与用工企业的对接。巩固提升“四个万人”基地建设水平,新开辟内蒙、山东等劳务基地19个。

4.突破发展西芹产业。按照“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加快葫芦河川道区西芹产业基地建设,完成西芹种植1.5万亩,其中发展设施种植1万亩,建立吉强镇大滩村等5个设施西芹示范点,面积3000亩。全县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00元以上。

---制定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和品种培育、标准化种植、市场服务、产品质量标准管理办法以及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龙头企业扶持措施,健全质量检测、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政策体系。

---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加大基地建设、基础设施、科技和市场服务体系等关键环节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产业发展。

---强化综合服务。切实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落实科技承包责任制,突出主打品种,主推关键技术,切实提高种植效益。积极引导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组建生产、服务、加工、销售等专业合作组织。做好产品和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等工作。加快冷链体系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做好“*西芹”商标注册、产品质量标准和地理标识认证工作,加强对外推介,打响“*西芹”品牌,开拓外销市场。

(三)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1.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按照“巩固提升、扩大规模”和“依水源定布局、依水量定规模、依设施类型定配套标准”的要求,坚持“日光温室抓示范、移动拱棚抓规模”,围绕建设、生产、管理、销售四个环节,狠抓建棚质量、品种选择和茬口安排、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培育、市场营销服务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等关键措施,突出加快西芹、早熟马铃薯规模经营步伐,促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完成设施农业建设16000亩。其中:完成日光温室建设1000亩,拱棚建设15000亩。在葫芦河川道区建设2个50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建设示范点;建设6个3000亩、6个2000亩、2个1000亩以上拱棚建设示范点。

2.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采取集、蓄、提、引等方法,积极推广节水、节肥、节膜、节药、节工等实用技术。良种良法相结合、春秋覆膜相结合、全膜双垄覆盖沟播与其他旱作节水技术相配套等措施,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推广覆膜栽培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14万亩,其中:秋覆膜11万亩(双垄面全覆膜1.5万亩),春覆膜3万亩。突出示范带动,建立田坪乡腰庄等12个千亩以上秋覆膜示范点。

(四)加快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

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发展规划》和《*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区县级示范村村庄规划》为统领,以区、县、乡三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重点,以落实解决制约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影响产业开发的关键问题以及关系民生的核心问题为突破口,优先倾斜安排建设项目,突出抓好主导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示范村建设升级达标。年内实现户均一亩设施农业、一亩马铃薯良种示范田、输出一个劳务、建设一座养殖温棚、建设一座沼气池的“五个一”目标。结合危窑危房改造,坚持整村推进,全面抓好33个新农村示范村农户新居工程建设,改善农户居住条件。认真实施“四改四清一绿化”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农业生产、公共交通、农业保险、科技卫生、合作医疗、网络信息、广播电视、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认真做好村务公开工作。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农民职业技能、信息服务、思想道德等方面培训力度,提升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加大村干部培训和管理力度,夯实基层组织班子,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新修高标准机修农田6万亩。完成马建坝系、夏寨库灌区和吉强井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固(原)—西(吉)(原州区段)引水工程,建成新营二府营等7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工建设浅岔河坝系工程、八只窑、长易河水源坝工程和二岔口等除险加固工程。建成兴隆—公易、田坪—苏堡等7条100公里通乡油路,完成40个行政村通村油路300公里,建成硝河等4个农村客运站。完善乡、村道养护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加快实施农村电网延伸改造项目,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安全、经济的用电保证。

(六)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加大退耕补植补造力度,完成47.2万亩的补植补造任务,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及自治区核查验收。实施荒山造林4万亩,全民义务绿化植树100万株。积极开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在兴隆下范等村发展经果林4000亩。切实抓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坚定不移的抓好封山禁牧工作,完善机制,落实责任,确保封得住,不反弹。完成“一池三改”4000座,投放太阳灶5000台,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

(七)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着力减少贫困人口。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围绕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总体目标,扎实推进扶贫开发进程,抓好第三批60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年内落实扶贫开发投资3000万元以上。大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围绕主导产业和二、三产业,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认真实施闽宁对口协议项目,加强对口帮扶、国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力争各类社会帮扶投资达到1000万元以上。认真实施产业配套及“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等项目。抓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积极争取异地生态移民工程。

(八)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强化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落实好“三免一补”政策。认真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和初中校舍建设工程,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认真实施教育强乡镇和振兴初中、规范村小计划,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宁鲁联合办学规模。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2.狠抓计划生育工作。加快“少生快富”工程实施力度。强化经常性工作,抓好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大力推行优质服务,巩固“一无”成果,创建和巩固合格村(居)130个、村(居)民自治试点185个。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和纯女户奖励扶助试点制度。加强基层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8.35‰以内,计划生育率、及时率分别达到80%和92%以上。

3.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培训、科普宣传。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和特色产品开发,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突出抓好科技示范点建设,认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切实做好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加快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创新信息服务站运营机制,提升服务“三农”效果。

4.着力繁荣农村文化。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不断活跃城乡文化生活。着力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电视进万家、图书进村入户等工程。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创排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

5.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与农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县乡村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参合率达90%以上。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6.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以农村“五保”为主的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完成农村危窑危房改造8000户。切实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不断提高防灾自救能力。

(九)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经营机制创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拓宽融资渠道,调整信贷结构,扩大“农村信用”工程覆盖面。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强化目标管理。对农业和农村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要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乡(镇)、部门(单位)、村组、人头,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压力。对主导产业发展情况、重大项目进展情况、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实行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紧盯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由县级领导牵头负责,乡镇、部门分工负责,对每一项工作提出具体的时限和质量、效果和目标的要求,使每项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切实做到目标、任务、措施、责任、时限进度“五明确”,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严格督查考核。县四套班子领导要切实抓好联系乡(镇)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协调解决好有关具体问题。包乡(镇)部门要切实履行包抓职责,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协调。县委办、政府办县委督查室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查,对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定期通报,定期检查评比。年终,对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要逐乡、逐村、逐户、逐地块进行严格考核验收,奖励先进,鞭策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