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局大春生产管理意见市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局大春生产管理意见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局大春生产管理意见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五次会议及市级“两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抓好2009年大春生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市今年农业生产实际,提出全市2009年大春生产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五次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农业厅和市委提出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三化”化“三农”、“三化”带“三农”、“三化”服务“三农”思路,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在稳定粮播面积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特色,围绕打造“四个中心”、构建“两个平台”,加强园区建设,优化品种结构,全面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积极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和间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产,充分挖掘农业生产综合潜能。

(二)目标任务

大春农作物总播面积267.2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02.32万亩,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135.27万亩,大春粮食总产量8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55.66万亩,产量107.95万吨,总产值12.41亿元;花卉园艺种植面积14万亩,总产值23亿元,其中鲜切花面积8.5万亩,鲜切花产量40亿枝;水果面积稳定在45万亩,产量保持15万吨。计划种植晚秋作物81.5万亩,晚秋作物粮食产量力争达5万吨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政策,加强农资监管。切实抓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保证各项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保护和调动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以种子、农药、肥料为重点,抓住春耕备耕关键季节,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

(二)认真组织,切实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和农作物间套种。为全面推广粮食高产创建行动,2009年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省科技厅安排在我市八个县(市)区,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的万亩连片的高产创建示范点设立16个,作物间套种100万亩,使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民增收。为了全面完成这两项艰巨的工作任务,市级专门成立了粮食高产创建和农作物间套种工作领导小组及技术报务组,加强组织领导和提供技术服务,并邀请省级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负责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各县(市)区要抓紧与专家顾问组成员联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完善粮食高产创建和农作物间套种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确保项目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三)继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大各项科技措施配套推广力度和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2009年,全市大春种植优质高效粮食作物135.27万亩。其中:优质稻44.79万亩,优质玉米55.48万亩,优质食用豆及小杂粮15万亩,优质马铃薯20万亩。全市粮食优质高产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平均亩产增3%以上。

(四)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

——大春生产中,全市组织实施粮食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160万亩,其中:实施旱地作物抗旱节水节肥综合配套技术推广30万亩、水稻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50万亩(核心示范样板8万亩)、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50万亩(核心示范样板5万亩)、马铃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30万亩(核心示范样板4万亩);完成优质高产农作物示范样板30万亩(含高产创建16万亩)、水稻壮秧剂推广20万亩、水稻精确定量栽培1万亩、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1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21.63万亩、完成50个以上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及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

——充分利用秋冬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加大晚秋生产,把晚秋作为一季重要作物认真抓好,在适宜区推广种植山地早蚕豆、烟后早玉米、烟后马铃薯等,提高复种指数,实现我市大春生产向深度和广度的拓展。2009年全市计划种植晚秋作物81.5万亩,粮食产量力争达5万吨以上,亩均增收200元以上。

——进一步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快植保综合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强对重点病虫监测预报,密切注意疫病的发生动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危害,减少灾害损失,病害损失率要控制在5%以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鼠密度控制在5%以内。抓好农药安全使用,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和社区服务,扩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综合技术覆盖面。举办IPM农民田间学校40个。

——继续抓好各种科技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生产一线蹲点,面对面开展帮助指导,搞好技术培训,抓好示范样板,辐射和带动大面积生产,加强对大春作物播种、育苗、移栽、施肥、防病虫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工作,确保大春生产丰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办夜校、培训班、组织现场会和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扎扎实实地对农户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和生产水平。

(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

各县(市)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路,围绕建设*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会展博览中心的要求,结合产业园区建设,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培育支柱产业,创立品牌产品,逐步形成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色特产业带。

——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晋宁、嵩明等县(区),根据*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滇池流域禁种禁养要求,积极做好产业调整研究和规划,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大市场、流通、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服务和园林园艺生产等高附加值行业建设,有步骤地组织实施。重点做好晋宁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官渡生态农业示范博览园区、环湖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等园区建设。

——宜良、石林、富民、嵩明等县,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的同时,积极发展经济效益好,市场需求大的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确保我市的蔬菜、花卉优势地位不因区域生产结构调整而受到削弱。启动建设高新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

——东川、寻甸、禄劝等县(区),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在稳步解决温饱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发挥粮食生产的优势,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加大优质马铃薯繁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质杂粮、优质食用豆类和饲料粮,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在有条件的地区,引导农民发展反季节蔬菜和药材生产,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六)继续加强对稻水象甲等重大植物疫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稻水象甲防控工作的领导,落实防控经费确保稻水象甲防控工作有效开展,取得预期效果。继续加强疫区封锁和染疫物品的控制、处置,杜绝染疫物品外流扩散,控制重点是稻草、稻谷、杂草及交通运输车辆;重点核心疫区继续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逐步缩小疫区面积,减轻危害程度。对疫区内不具备改种条件和可能发生区,加强对水稻秧田期和大田期监测,针对稻水象甲生活周期中的薄弱环节加强防控,提高防治效果,减少防治成本;各地要加强稻水象甲监测预报;各级植保部门要进一步摸清稻水象甲生活习性和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加强对防治工作的指导,今年计划在嵩明、寻甸、宜良县的重点疫区建立三个稻田养鸭生物防治的试验点,探索对稻水象甲进行生物防治的新途径。

(七)加大科技合作开发,提高农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充分利用省会中心城市在经济实力、教育科研、市场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多学科、多层次、跨区域的技术合作,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农业效益。继续加大与省农科院和云南农大合作,进行优质稻、杂交稻、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整理、新品种引进、筛选、示范、推广,农药喷雾效率研究等,快速推进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完成马铃薯品种标准和种薯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

(八)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及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体系,规范农资市场秩序,重点查处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假劣兽药,制售假种子、伪劣农药、化肥等坑农伤农行为;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开展农业投入品强制性产品认证试点,搞好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并遵循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肥料,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让广大市民吃上放心农产品,2009年全市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75万亩,产量150万吨,配套推广高效低毒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10万亩。加强对粮食、水果、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全面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实际内涵。

(九)加强滇池流域农业生态建设及重点水源区保护

在滇池流域及重点水源区保护,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玉米化肥深施、水稻全层施肥、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综合技术;对有害生物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控手段,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无害化和清洁生产,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基本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和恢复。在重点水源区和滇池流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1万亩。

(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和服务工作

农产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增收。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信息网络等各种传播媒体,提高各地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为农民及时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