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发改委加强市委产业结构整改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发改委加强市委产业结构整改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决定的通知》(粤府[*]27号)精神,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目标和原则

(一)意义: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是贯彻落实党的*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规划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我市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为主线,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力争在“*”期末实现三大产业比例达到22:35:43左右,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原则: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积极推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增强我市经济实力的过程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坚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坚持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努力扩大就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四)以电子信息、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等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电子信息产业。依托风华高科,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和电子装备制造业,大力承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及珠三角电子信息企业延伸,引导企业及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链,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装备制造、设备检测、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检测设备为主导,大力扶持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电子专用设备、高性能电池及磁料、光电一体化信息设备、大型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系统软件、数字化技术、电脑配件、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信息产品。要依托重点建设工程,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合作开发、联合制造等方式,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特别是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

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和摩托车整车制造业,积极争取建设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出台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与广汽集团、日产、本田、丰田等企业的联系,加大对日系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招商引资,大力引进日系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落户发展。大力发展专用设备制造(如通风设备、包装机械等)、普通机械制造等制造业,大力吸引民营资本发展机械装备零部件企业,积极吸纳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转移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大力承接珠三角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转移和延伸,并进行改造提升和信息化,扶持和培育大型机械制造企业集团,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机械制造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机械制造产业链及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机械制造产品创新能力、配套能力和竞争力,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和扩大产品出口。同时,鼓励我市有条件的成熟企业和产能过剩企业走出去,到国外设厂办实业,以实现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五)壮大做强优势产业,增强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林浆纸及木材加工产业。以林浆纸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广宁鼎丰纸业科技园为载体,以各县(市、区)的中纤板、微粒板等为支撑,以造纸为重点,延伸发展纸浆、印刷、油墨、研发等工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产品结构升级战略,不断扩大现有新闻纸、电脑复印纸、铜板纸等纸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质量,积极开发和发展高档文化用纸、优质铜板纸、轻量涂布纸、胶印纸等新产品,提高造纸产品的竞争力。木材加工业发展在发挥现有板材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石膏(水泥)刨花板、贴面刨花板、三聚氰氨浸渍板等新产品,充分利用现有的中纤板、刨花板、微粒板等板材质优、量大的优势,促进板材深加工,开发高档家具、装饰用木板、木雕产品、装饰用品、水泥纤维板等系列产品,提高中纤、木雕、家具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生物工程产业。通过收购、联合和兼并等手段,努力做大做强星湖科技集团,积极扩大有肌苷、L—脯氨酸、利巴韦林等产品的生产,进一步开发肌苷酸、鸟苷酸、氨基酸食品、氨基酸制剂药品等新产品,大力开发疫苗、生化药物、生物塑料、新型香料、赖氨酸盐等新产品,配套发展生物工程食品,带动医药原料药、食品添加剂、调味品等产品及企业的发展,集聚上下游生物工程及医药企业,抢占生物医药制高点,形成生物工程及医药产业群体。

金属加工产业。以肇庆高新区大旺铝材工业园、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金利小五金专业镇等为载体,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品深加工为方向,重点生产铝薄板块、铜材、不锈钢制品等产品。面向国内外大力引进一批金属加工项目,积极吸纳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的有色金属和五金制品企业,打造有色金属、五金生产基地,做大做强金属加工业。以四会再生金属工业园为重点,培育发展加工业,形成较为完善的废旧五金及再生金属收集、分拣、熔炼、深加工产业链。

(六)提高发展传统产业,促进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

纺织服装及制鞋产业。以无纺布、涤纶、短纤、锦纶、长丝、高档鞋等产品为重点,以产业集群发展为方向,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新工艺改造现有企业的设备和工艺,用信息技术武装纺织服装企业,开发差别化、功能型新型纤维产品,配套发展织造、印染设备,深度加工高档人工皮革和服装面料,开发生产高档服装、内衣系列产品和鞋产品,创造品牌发展优势和集群效应,建设纺织服装工业基地、物流与批发市场,积极吸纳珠三角发达地区及发达国家转移的纺织服装及制鞋企业,引导纺织服装及制鞋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增强纺织服装及制鞋产业竞争力。

建材产业。以转窑水泥、特种水泥、高档建筑陶瓷、花岗石板材等建材产品为重点,积极发展新型墙材、建筑材料和涂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等建材产品,积极吸纳广佛经济圈及国内外转移的生态型建材企业,限制和逐步淘汰立窑、干法中空窑、立波尔窑、湿法窑水泥生产线和规模小的建材工业企业,严禁建设日产2500吨及以下新型干法转窑水泥项目和任何规模的立窑水泥项目。引导建材企业向西江沿岸的高要、德庆、封开三县(市)的专业镇及产业聚集区集中,打造粤西水泥、建材生产基地;适度控制在中心城区如鼎湖等地发展建筑陶瓷工业,引导企业增加研发和环保投入,培育若干骨干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建材工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转型。

食品饮料产业。以啤酒、食用香料、农副产品深加工、矿泉水、蒸馏水、保健饮品等产品生产为基础,不断发展安全及健康食品、绿色食品、功能食品和方便快捷食品。

林产化工产业。以松香、松节油产品深加工及开发为重点,着力抓好林产化工企业的资产重组,利用先进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现有林产化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增量资产,发展松香、松节油、印刷油墨、专用化学、合成树脂、精细化工等林产化工产品,延伸林产化工产业链,提升林产化工产品附加值及竞争力。

(七)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全市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和农业名牌产品基地建设。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扎实推进优质高产粮食产业带工程建设,加大粮食商品基地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名优水果、花卉苗木和瘦肉型猪、山地鸡等优质禽畜养殖,保护和合理利用渔、牧业资源,推广绿色生态化的立体养殖方式,发展高效生态渔业和畜牧养殖业。重视发展高质林业,加快林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原料林、用材林基地,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借助我市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效应,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增强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联系,构筑一、三产业的产业链。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农业中、低产田,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坚持节约优先、多元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积极规划建设大型能源基地,争取肇庆发电厂(一期2×60万千瓦燃煤机组)尽快获得国家核准开工建设。争取国家和省在肇庆布点建设内河核电项目,并争取配套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充分开发利用丰富水电资源,加快封开县、怀集县等地水电建设。积极推进500千伏砚都输变电工程等重点输变电建设工程,提高我市电网的供电能力。加大城市燃气尤其是管道燃气设施的建设力度,争取广东省LNG(液化天然气)项目二期在“*”末期进入我市城区。

构筑以肇庆市区为中心,高速公路、快速干线为主通道,市内快速干线为骨架,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有机结合,形成快捷高效的综合运输网络和沟通“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交通枢纽。重点推进贵广快速铁路、南广快速铁路、三茂铁路复线改造、广贺高速公路三水至怀集至广西界段、珠外环高速公路肇庆段、广梧高速公路封开连接线(含开南大桥)、二广高速怀集至连州界段、汕昆高速公路怀集至阳山界段、国道321线(肇庆段)改造、省道S266线和S349线肇庆境内路段扩大改造、肇庆西江新桥、县通镇上等级公路、镇通村公路硬底化等道路网络工程。积极配合省和国家的规划,加快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加快建设肇柳铁路,积极争取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肇庆线尽快建设。

加强水利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强西江、绥江河流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防治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逐步建立人水协调的防灾减灾与地质灾害治理体系、持续优化的水资源配置体系、良好的水环境保护体系以及和谐的生态建设体系。重点建设景丰联围、大旺围、高要联金大堤、广宁绥江堤等重点堤围加固工程、肇庆市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工程、水库移民安居工程、农村机电排灌工程、各县(市、区)城区污水处理厂和中心镇污水处理厂。

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基础电信业企业,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通,实现规模化经营。鼓励增值电信服务的发展,推进信息服务业、信息集成业的发展。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数字肇庆”。建设一个以现有电信传输网、有线电视网和宽带多媒体网络为基础的高速率、大容量、广覆盖、安全可靠的基础信息传输网,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九)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服务业结构,促进其快速发展。

旅游业。以自然生态为依托、历史文化为内涵,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最适宜旅游的花园式风景城市。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丰富旅游内涵,打造旅游精品,推进以中心城区旅游为龙头的千里旅游走廊建设。大力推进旅游招商,谋划建设大型旅游项目,创新旅游品牌。

现代物流业。以工业品物流为重点,以内河、高速公路、铁路货运物流为依托,以建设大肇庆港和西江物流走廊为突破口,重点发展金属加工和机械装备为主体的工业品、煤油燃料和再生资源、陶瓷建材、粮食饲料等物流。依托肇庆新港、三榕港、高要港、马房港、大旺正隆码头等港口,建设肇庆综合生产性物流基地和以仓储和商业物流配送、保税物流中心为主的港口物流中心、集粮食加工、交易、储运于一体的粮食物流中心、高新区大旺园区物流园。优先发展第三方物流,着力打造物流园区及专业市场,支持培育福加德等物流龙头企业,改善物流服务环境,促进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信息化,推动肇庆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房地产业。充分发挥肇庆市的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继续推行多元化引资,增强对房地产业民营资本的吸引力,引导开发商建设一批高中低档结合、规模合理、管理完善的住宅小区,繁荣二手商品房交易市场,为城镇居民二次置业及改善居住条件提供更多的选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房地产结构,在确保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形成以商品房为主体、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培育中心城区中高档房地产市场,增加酒店产权式商品房的建设,适应旅游业和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带动城区服务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改善山区县的人居环境,为公众提供适当比例的经济适用房。通过房地产开发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将肇庆市建设为最适宜人居住的生态型山水城市。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加强分类指导和有效监管,进一步创新、完善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增加服务品种,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就业能力,提升产业素质。发挥我市门户城市优势,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会展、商务、咨询、法律、信息、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规范和提升运输、商贸、餐饮、酒店等传统服务业,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制、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

(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实现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6%为目标,以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和上一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约束小建,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努力发展生态型、环保型产业,逐步构建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在内的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培育金属、塑料、废纸资源再生产业,重点建设四会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园。对消耗高、污染重、危及安全生产、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施强制淘汰制度,依法关闭破坏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调整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规模,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约性能好的各类消费品,形成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为重点,强化对水资源、土地、森林等的生态保护,严格控制水污染型项目。

(十一)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加快大型企业发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大力培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分工协作关系,提高生产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坚持实施三大经济板块发展策略,促进三大经济板块的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互融互动、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以端州、鼎湖、大旺和高要、四会城区的区域经济增长核心,大力发展西江和绥江经济带,在各县(市、区)重点发展中心镇和专业镇,形成多个经济增长极,推动形成“一核、两带、多极辐射”的发展格局,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经济板块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软件开发、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商贸物流、旅游、会展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东南工业经济板块重点发展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新材料、生物医药、玉器加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陶瓷、物流等产业,打造珠三角制造业重要的配套基地。山区县域经济板块大力发展以深度开发地方资源为主要特色的支柱产业,如新型建材、林产化工、通用设备制造、金属制品、汽车配件、林浆纸等,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

(十二)整合园区资源,提高园区经济的质量、水平和效益。把规模过小的数个或相邻的数个园区合并成一个大的园区或把小园区并入到大园区当中去;对大工业园区和合并后的园区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功能定位;加强工业园区的品牌建设,形成特色,壮大规模,打造品牌,提高工业园区的竞争力。如打造高新技术、民营科技、五金压铸、林浆纸一体化、水泥、陶瓷、林产化工等品牌。还没有形成特色的工业园区、产业基地要加强产业规划指导,强化产业特色,打造成为专业化产业集群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基地);突出产业链招商,找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同行业上下游企业、配套企业开展积极的招商活动,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十三)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提高传统出口商品档次,提升国际竞争力。重点培植和发展我市汽车零部件、生物制药、电子元器件、机电产品等行业及骨干企业,使其在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经营管理、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支持优势企业进口所需原材料,促进加工制造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带动我市产业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抓好港、澳、台、日、韩招商并努力扩大欧盟各国和南美各国等的招商。全面引进除国家产业政策限制之外的各类发展项目,重点引进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资金密集型的项目,有针对性地着重引进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造纸、金属加工等行业领先企业,带动发展支柱产业集群。

(十四)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按照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执行。

三、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联动和监督检查

(十五)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上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在全市形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促使经济增长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加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联动。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发展改革、经贸、农业、财政、国有资产、税务、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外经贸、环保、建设、工商、质监、安全监督以及行业主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联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产业政策的执行力度,坚决限制、淘汰国家明令限制、淘汰的落后生产力。

(十七)建立健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和奖罚制度。市、县政府要建立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大影响的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责任制,下达完成项目的立项、审批、征地、施工许可、工程建设安装验收等行政服务的具体时限。发展改革部门要对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政府。

本实施意见从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