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学校教育资源管理发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各中小学、成人学校,区教育三中心:
为全面贯彻落实《*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在总结几年来我区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校资源为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功能,积极推进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健身、学习及开展文艺活动等的需求,现就进一步完善本区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提出意见如下:
一、充分认识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重要意义
1.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是教育法律法规赋予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学校是国家设立的公共教育机构,目的是为了发展国家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尽管各级各类学校办学任务不同,但学校教育资源的属性是一致的,即为民所有,为民所用。一方面,要使学校教育资源为市民的身心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成为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以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为契机,努力创设促进学校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2.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是学校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学校教育资源,既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要求,也是满足广大市民教育活动的需求,又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区是特定地域的人的社会共同体,是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社区内的学校,具有知识、智力、场地、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基地。只有实现资源共享,发展社区教育,才能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要求。学校要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所在社区的关心与支持,因此,各学校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积极主动地服务社会,逐步有序开放现有的教育资源,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积极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
二、进一步明确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目标
1.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更为完善,打造出*特色的开放模式和运行机制。
2.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学校数要逐年增加,力争到2011年达到45所。
3.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内容不断丰富。
4.市民享受学校教育资源的人数明显增加,对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几年来,我区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区域内31所学校体育资源全面开放,有部分学校的其他教育资源也已有序地向社会开放,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随着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资源,一切有条件开放的教育资源都要逐步实现共享。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体育资源、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房、实验室、科普园地、多功能厅等。为确保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的健康发展,各校在开放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原则。即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要确保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社会公益性原则。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宗旨是为了不断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倡教育服务,注重社会效益,不能以赢利为目。
3.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学校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市民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确定开放区域、项目和时间,科学制定相应的管理及运行办法,要不断探索开放模式,做到循序渐进。
4.安全性原则: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时,要以确保双方的安全为前提,既要保证学校的公共安全,又要保证在开放过程中参与者的安全,因此,学校要加强管理细节的落实。
四、不断探索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管理机制
为确保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工作有秩序、高效,区教育局成立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领导小组,每年进行评估考核。各校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以机制建设推进开放工作。
1.领导协调机制:为加强学校教育资源开放工作的协调管理,各校均应成立由街道或社区居委会、学校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的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学校资源开放协调会,协调和解决在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根据各校具体情况不同,应有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
2.安全保障机制:在开放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问题,学校要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如建立安全告示、警示标志、值班检查制度、损坏赔偿规定等。
3.成本补偿机制:坚持“不以赢利为目”、“收费为了加强管理”的原则,实行无偿使用和低偿使用相结合的办法,开放项目中涉及水、电、气及其他消耗的,可以有一定补偿性收费,由学校同社区协商解决;收费项目要对外公示,不得以营利为目,收入要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市民在学校活动期间,属人为损坏活动设施的,应照价赔偿。
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是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校要进一步转变观念,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努力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及和谐社会构建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