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局学生违法犯罪发展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学生违法犯罪发展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育局学生违法犯罪发展意见

各县(市)区教育局,大榭开发区管委会文教卫生局,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市科技园区管委会社会事务管理局,直属学校:

预防和遏止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海县于20*年起,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建立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学生严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切实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有效地解决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社会问题,引导青少年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遵守法规、远离侵害,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决定在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全面建立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强教育引导,强化过程管理,完善预防机制,注重工作实效”的原则,建立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预防和减少学生严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1.建立一个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快速、互连、高效的预警网络。

2.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机制,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拓展德育工作载体,丰富德育工作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并不断减少。

三、工作实施

(一)明确实施对象

以中小学生中突发性、损他性的严重不良行为作为预警重点,特别关注、关心存在思想困惑、心理障碍、行为不良等现象以及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

(二)建立组织机构

以县(市)、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联席会议为领导,加强综治、公安、司法、文化、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明确预警机制运行的领导职责,建立情况定期通报及分析制度。强化学校预警机制运行的主体地位,建立明确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校内各部门间以及与社会、家庭畅通的联系渠道和明确的联系方式,确保预警机制的有序运行。

(三)运转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的运转一般由预防、预警和应急等部分组成。

(一)强化管理与教育

1.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首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明确分管领导,强化以班主任为主体,以政教、团队干部、导师以及学科教师为骨干的全员育人队伍。要明确岗位育人责任,对管理薄弱、问题较多的班级,建立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蹲点制度,增强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工作信息沟通,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学生行为规范与法制教育。坚持通过课堂教学、参观访问、体验实践等多种有效途径,着力强化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犯罪为耻”的荣辱观,提高防侵害的能力。将每年12月第二周确定为法制宣传教育周,开展生动形象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师生普法率达到100%。将法制教育内容纳入政治、思品课教师继续教育必修内容,与安全文明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作为综合评定学校工作的一项主要指标。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各校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所有乡镇中心以上学校均要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高中段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要配1-2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室要定期开放并确保每周10小时的开放时间。要积极开展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及朋辈互助活动。各中小学校每月至少安排一个课时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考试、升学、就业等重要阶段更要加强针对性的指导。

4.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坚持正面、积极、客观地评价学生,使每一位学生找到自身发展的平台。认真落实行为不良等特殊学生教育转化制度,确定帮教对象,探索有效的帮教措施,提高教育转化效果。要建立并完善学生处分听证会及改过销过制度,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要高度关注初中、职业学校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5.严格执行《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办法》,坚持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开除学生和勒令学生退学。坚决制止中小学生流失或隐性流失,对人卡分离或引导学生隐性流失的学校及个人要追究责任。

6.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要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开展家校共建活动。继续推行并完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一校一警”制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坚决打击滋扰校园和学生的社会不良团伙和不法分子,促进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

(二)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的建立是整个教育预警机制的核心环节和关键所在,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构预警监测网络。以学校为主体建立预警监测网络。一是学校通过建立点名、请假、校门进出登记、刀具类物品管理,保卫夜巡值班、住宿生就寝查铺、学生离校通报家长等制度来预防事件的发生。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及时分析综合,确定重点关注对象,建立隐患自查制度、各教育主体的分工落实制度、重点预警对象业余爱好交友情况定期了解制度等,落实帮教人员,防患于未然。三是健全群防机制和社会家庭联系联防制度。除了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发挥三位一体的联防作用外,校内应注重发挥生活指导、保卫、门卫、后勤等人员及学生干部的特殊作用,有条件的应当建立专门性的群防机构,来加强预防力量。

2.确立预警监测责任人员。预警监测可分校内和校外,校内以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生活指导人员、门卫保卫人员、值周教师、班干部、学生等最有可能获取第一信息的人员为重点人员,其他教师、后勤人员根据需要有选择地确立。校外主要是家庭人员、交往朋友、游戏厅网吧管理者、居住区域的治安管理人员等人员。监测人员的确立要从学校预警工作及未成年人保护的需要出发,做到既广泛又重点突出,既保障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又有利于获取信息,保证监测的及时和有效。

3.畅通预警信息渠道。要畅通信息渠道,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要注意运用观察、谈话、侧面了解等手段,着重抓好点名、请假、校门进出等日常环节,及时获取有效信息。要对预警过程所获取的信息整合处理,建立重要信息登记、通报制度及首问责任制度。各责任人对所联系对象要定期进行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对重点预警对象或发现有异常的对象要落实专人监测,通过座谈、家访、师生联系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细节,特别要关注学生的朋友往来情况、家庭或个人的变故情况、平时表现的异常情况,从中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对策。学校要定期走访公安、社区等部门,主动了解本地区的最新治安动态,综合分析重点预警对象的思想行为动态。

(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是有效阻断和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保证。应急措施主要把握两个环节:一是事件发生过程的快速阻断;二是重大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为了保证应急处理的及时有效,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应急机制的建立。包括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应急队伍的组建、应急工具的配置、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等。2.应急过程的处理。一是首先获晓突发事件的有关人员应立即向各相关责任部门报告;二是对重大突发事件,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三是要迅速与家长和有关人员联系,通报事件发生情况,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四是情况特别严重的,应及时与公安等部门及其它有关社会机构联系,实施综合治理,防止事态恶化;五是对应急处理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帮教。要严格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防止事态恶化。对未按规定上报,不处理或处理过程中因失职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学校或个人,视其情节轻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通报或追究相应的责任。

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的构建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无论对学校的教育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是社会和家庭的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都必须从构建和谐校园,维护学生健康的高度认真开展工作。同时,预警机制建设又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各学校要以创新的精神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各地在实施过程中有好的经验,请及时报基础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