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贸局加强工业经济发展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贸局加强工业经济发展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经贸局加强工业经济发展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2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起步之年,是实现市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工业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为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经济发展全局,积极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发展平台、培育企业梯队、改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和要素高效利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1、全部工业增加值156亿元,比20*年增长14%。

2、全部现价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比20*年增长13.8%。

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72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55.6亿元。

4、全部工业生产性投资80亿元,力争85亿元。

5、实际利用外资力争1.4亿美元;引进市外资金力争20亿元,其中工业内资比例达到70%。

6、规模以上工业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得分。

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以上。

8、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0家,净增规模企业150家。

9、工业区基础设施投资不少于4.5亿元,开发面积不少于2000亩。

10、新增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各1只,浙江名牌和省著名商标12件以上。

11、新增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以上,新增省级科技型企业6家以上,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以上。

三、工作要求

1、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产业升级

强化产业导向。宣传、贯彻、落实好《*市“十一五”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研究制订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办法和措施,进一步健全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扶持力度,积极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稳步推进部分产业的梯度转移。市级各职能部门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推进服务等环节上严格把关,大力支持鼓励类项目,适度发展允许类项目,从严控制限制类项目,坚决取缔淘汰类项目。

扶持发展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发展机电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光电产业,以及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汽车配件、橡胶塑料、玻纤复合材料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通过重点企业的扶持和重大项目的实施,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毛纺针织、印染、绢纺、丝绸、皮草、家纺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实施一批生产无害化改造、工业信息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及织物后整理加工、差别化纤维生产、新型复合纤维开发、纳米材料应用、功能面料开发等重点项目,推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协作配套,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素质和集约化生产水平。

巩固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化学纤维、毛纺针织、丝绸服装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升级,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扩大特色产业在国际、国内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

积极推进资源消耗多、环境压力大、比较优势弱化的产业和产品的梯度转移。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要求,引导水泥熟料生产向矿源地转移,兰板皮等皮草前道生产向毛皮产地转移,缫丝生产向新兴桑蚕产区转移,绢纺前道加工向生丝生产基地转移,同时鼓励和支持本地公司总部加大产品研发、品牌运作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深加工水平。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资源消耗高、环境影响大的落后生产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压缩淘汰方案。严格对限制类项目的审批和管理,对擅自建设的禁止类项目,坚决予以关停取缔。

2、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营造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调整政策扶持的重点和方法,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推广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完善中心的各项制度,深化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建设,提高中心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技术核心和创新平台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省级、国家级技术中心;加快毛衫、皮草等行业或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行业协会或其他社会团体利用自身优势,建立行业技术中心、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着力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增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在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拓展工作职能,扩大服务范围,积极为同行业其他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强化产学研对接,创新合作方式,通过合办研发机构、技术入股等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争取有更多的科技成果落户工业企业,更多的新技术在我市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工业信息化,支持企业开展信息化改造,重点支持和组织实施一批企业信息化项目,以信息化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推进工业品牌创新。重点培育毛衫、皮草、化纤、橡胶、鞋类等行业和产品的品牌,提高我市特色产业的名牌覆盖率、品牌知名度和产业集群能力,提升特色产业的档次;确定一批重点企业列入“精品名牌培育工程”培育对象,鼓励名牌产品企业实行品牌经营,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培养一支适应*特色产业发展的品牌经营管理队伍,挖掘品牌的文化内涵,建立品牌精神和品牌个性,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提高产品盈利中技术和品牌的比重;注重区域品牌建设,依托特色经济优势,集中洲泉化纤、濮院毛衫、崇福皮毛、洲泉和石门鞋业、大麻家纺、屠甸植绒和河山绢纺的品牌资源,扩大产业知名度,扩大*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全国行业标准的制定,积极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争创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品牌;加强对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假冒名牌、假冒名优企业、假冒商标、专利侵权等知识产权方面违法行为的整治与打击,创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提高管理创新能力。切实重视企业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和人才管理工作,突出抓好企业经营者、营销人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为主的管理培训和业务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成效,做到吸引人才、善用人才、发展人才,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管理需要;深入开展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活动,通过企业管理现场诊断、企业内部管理培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企业管理的个性化办法和措施,改善企业管理,积极推广管理创新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带动全市企业管理创新。

创新融资方式。支持企业面向社会直接融资,引导企业抓住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争取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3、以创业服务为途径,培育新型企业梯队

做大做强规模企业。深入实施“百家工业企业培育工程”,把培育、造就一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航空母舰”和“单打冠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指导、服务和支持力度,做强10家大企业大集团、提升20家传统特色企业、壮大30家新兴行业企业、扶持40家创新成长型企业,使之成为调整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200家,其中超亿元企业90家、超10亿元企业5家、超50亿元企业1家、超100亿元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总量的比重超过55%。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实施“微小企业成长计划”,建立培育微小企业信息库,开展小企业创业辅导,帮助微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排选出一批规模以下企业,作为发展升级为规模以上的重点企业加以重点培育和扶持,推动微小企业提档升级。引导“小产品、大市场、高科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终端消费产品,促使一批规模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成长潜力大的企业裂变发展;推动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形成块、抱成团、聚成势,推进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梯度发展。

培育发展家庭工业。制定加快发展现代家庭工业的实施意见,通过“企业带家庭、大户帮散户、市场连基地”等形式,提高家庭工业产业化水平;鼓励创办现代家庭工业发展集聚点、家庭工业示范村,启动小企业聚集区建设,引导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家庭工业进入集聚点、集中区和工业区,促进家庭工业的提升发展;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以品牌、市场等为纽带,分工协作,集群发展,带动家庭工业户融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和营销网络,使更多的家庭工业户走上规模企业行列。

倡导工业发展方向。继续开展*市十大突出贡献工业企业和十佳优秀企业经营者评选,对当选企业在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制定和组织实施《*市推进新型工业化评价办法》和《*市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引导企业走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经济效益好、社会贡献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4、以有效投入为抓手,提升工业发展实力

推进项目建设。继续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按照量质并举、以质为先的投资方针,筛选、确定好一批技术先进、成长性好、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的技改项目,全年安排160项市级重点项目,突出抓好巨石集团年产14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桐昆集团40万吨熔体直纺、新澳集团5万锭天然纤维纺纱、健民过滤滤材料公司高注极体高分子材料等千万元以上项目,确保全年有较大强度和较高质量的工业生产性投入;积极组织申报浙江省和国家重点项目,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项目支持;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条件进行零土地投资,充分挖掘存量资源,提高土地亩均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加大对技术装备改造、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比重,力争设备和技术投资占工业总投资额的比例超过55%。

完善工作机制。继续实行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重点项目情况通报制度和银企合作制度,加大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推进情况督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市级各有关部门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建设中协调、建成后跟踪各个环节的服务,进一步健全项目准入评估制度、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有效缩短项目报批时间,推进项目投资进度,促使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强化招商选资。坚持内外资并举,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引进对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带动能力强的制造业项目上,特别要大力引进能带动形成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链延伸、提高传统产业附加值、提升现有产业配套水平的项目上来,鼓励“以企引企”,实行零土地招商,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促进现有企业改造提升,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境外资金的引进要依托经济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功能区平台,瞄准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以外引外”,争取外资增资扩股;市外内资的引进要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发挥集群效应,完善产业服务,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抓住长三角产业融合机遇,主动承接上海、杭州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水平,力争引进境外资金和市外内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

5、以平台建设为载体,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完善工业区建设规划。抓好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工作,编制临杭产业带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对接,构建承接杭州产业转移平台;着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完善和落实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区域相邻、产业相近、功能类同的镇(街道)工业区,加快形成若干各具特色、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产业集群区;依托毛衫产业现有产业基础,加快产业内部生产分工、专业分区和功能配套,实现由集聚向集群转变。

加强工业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两个省级开发区的扩容工作,加快经济开发区三期扩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力争基础设施投入1亿元以上。濮院针织产业园区完成土地征用1500亩,力争基础设施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强化工业区功能配套,建设产业服务体系和生活配套设施,提升工业区能级和品位,努力打造“特色型、辐射型、集聚型、效益型、服务型”的标准化现代工业区。

强化中小企业创业中心功能。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中小企业创业中心和标准厂房建设的指导意见》,完善创业中心的总体布局规划,实行推动发展与提升并举,强化创业中心的创业服务功能,推动创业中心的达标升级。在全市工业用地指标中安排一定量的土地指标,支持标准厂房建设,鼓励在工业区和企业存量土地中规划建设标准厂房,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全市力争新建标准厂房超过20万平方米。

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鼓励村镇集体经济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鼓励家庭小企业进入基地投资创业;特色产业明显、家庭工业发达、“三合一”场所综合整治任务重的镇(街道)要制定完善小企业创业基地规划,加大宣传工作和行政推动力度,切实为家庭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组织协调,形成部门工作合力,确保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规范有序。

6、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推进工业节能减排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认真落实和贯彻实施《*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办法》三个政策,围绕工业循环经济“2222”试点计划,深入推进省、*市二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工业区循环经济建设指南;继续开展“循环经济型企业、示范工业区、示范镇(街道)”评选,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发展生态工业、环保产业,重点抓好一批市级循环经济重点项目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改造项目;继续在印染、皮革行业中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在高能耗企业、高耗水企业、污染企业和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区内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强化后续清洁生产,提高清洁生产审核水平;抓好新凤鸣化纤公司等6家清洁生产企业以及1-2家绿色企业的创建工作。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强化节能目标的管理机制,建立节能目标考核体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节能与清洁生产技术(产品)导向目录,制订节能降耗应急预案,完善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健全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一票否决制、问责制,加大依法查处力度;强化节能管理基础工作,完善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强化能源统计、计量管理等基础工作,加强能源审计等三项法定制度建设,依法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管;把握节能降耗重点,在化纤、建材、电力、纺织、化工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节电、节煤、节水等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产品,实施新都水泥窑炉改造等节能技改项目,淘汰小化工、小印染、小电镀等落生生产能力;依托泰爱斯热电、新都热电和濮院协鑫热电,扩大集中供热范围,淘汰集中供热有效范围内的生产性供热锅炉和生活锅炉;完成年耗标煤5000吨及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发展计划,指导督查年耗标煤3000吨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强化资源节约的工作措施,开展“四节一利用”活动,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系统优化改造步伐,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全面实施排污权交易,控制污染总量。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尾水外排工程,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组织实施好一批重点治污减排工程建设。

7、以优化环境为目标,提高工业服务效能

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劳动力技能培训平台、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外贸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风险投资平台等工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降低企业创业成本,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的配套环境;建立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新型的互动工作机制,实行行业协会(商会)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为制造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中介组织;加快培育会展业和物流业,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的联系,努力承办或联办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的会展,积极推广新的工业贸易业态和商务模式,同时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博览会、推介会,开展产业特色城镇申报等活动,提高“*制造”的知名度;研究制订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加紧制定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继续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切实提高办事效率,把20*年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具体措施中,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贯彻到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把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和新型工业化建设融合到合力兴工的氛围中;推进制度创新,改进审批方式,推行并联审批,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强化后续监管;切实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各项安商措施,使来桐投资客商在项目申办、医疗保健、交通旅游、子女就学等方面得到更便捷的服务,全力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工业经济的激励政策和考核体系,引导工业经济的投资和发展方向,推进工业企业和各类经济主体创业、创优,在全市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时代经贸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商业联合会

时代经贸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商业联合会

北方经贸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