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发改委工业发展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发改委工业发展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发改委工业发展意见

一、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二)*省发改委《关于我省“十一五”规划工作的若干意见》;

(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四)《*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规划背景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是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市委“两大目标”、“三大战略”,全力推进五大*建设的关键时期。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客观、深入地分析“十一五”期间国际、国内以及我区工业发展所处的背景和环境,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对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发挥*在跻身全国百强城市中“两主一基石”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十五”期间发展情况基本评估

“十五”以来,我区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借力发展”战略,着力拓展发展平台,集聚能力不断提升,五个主导产业逐步显现,工业经济比重明显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提高。

(一)“十五”期间*工业产值发展情况

全区工业产值从2001年的133022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207084万元,年均增长9.3%。(见下图)

(二)“十五”期间*区工业增加值发展情况

全区工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33982万元提高到2005年的54000万元,年均增长9.7%。(见下图)

(三)“十五”期间*区五个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全区五个主导产业产值从2001年的83886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145763万元,年均增长11.7%,快于全区工业的增长,比重从2001年的63.1%提高到2005年的70.4%。(见下图)

(四)“十五”期间值得总结的经验

一是坚持“工业立区”战略不动摇,把发展工业作为全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二是坚持依托龙头走配套延伸形成产业发展的路子;三是坚持“借力发展”,强抓招商引资,促进加快发展的路子;四是抓好平台建设,走企业集群集聚发展的路子;五是坚持政策引导走规模、技改扩张的路子。

(五)“十五”期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十五”期间,我区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规模小,产业竞争力不强,区域特色经济不明显,传统产业占比比较高;二是现有的平台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接受经济扩容能力受限;三是集聚、集群和集约能力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四是各种生产要素的制约仍然困绕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五是发展环境,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十一五”期间发展背景分析

(一)有利因素:一是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今后几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便于我区调整自身的战略思路与发展方向;二是国家财力的聚集和增加,为实施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拉动国内经济的发展;三是欠发达地区的空间优势,我省出台的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有利地促进我区工业的发展;四是劳动力优势,我区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显现,有限的耕地资源与无限增长的劳动力构成农村发展较大矛盾,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为我区企业用工提供了丰富的后备力量;五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工业的态度和决心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为有力;六是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工业,把工业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策,全区上下合力兴工的氛围已经形成。

(二)不利因素:一是资金供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资金短缺逐步凸现;二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以及其他要素的制约仍然是工业发展的瓶颈;三是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因素是依靠投资的拉动,投资拉动的效应将在近几年内释放,对今后一个时期的部分产品的供求过剩将突出地表现出来;四是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还存在可能,企业下游产品的利润空间将受影响。

五、“十一五”期间指导思想和把握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提高产业竞争力,突出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依托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科技创新,注重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全民创业,尤其是要为*籍大专院校毕业生回衢创业或在校生中的骨干技术的转化工作提供创业平台,走出一条切合我区实际的发展工业化的新路子。

(二)把握的原则

实现“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着力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既要扶持和培育规模企业上档次、创品牌,又要注重发展扶持规模以下中小企业,培育边角经济;二是坚持量质并重的原则。既要抓好经济总量的扩张,又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三是坚持内外资并举的原则。始终坚持借力发展不动摇,在引进内资的同时,更要重视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主动与国际接轨;四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走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推行清洁生产。

六、“十一五”*工业发展目标重点和发展重点

(一)目标重点

1.工业经济总量目标:到2010年确保实现工业产值60亿元,力争实现70亿元,年递增20%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2、全社会工业投资目标:到2010年全社会工业投资15亿元。

3.平台建设目标:各工业园区(集镇功能区)确保新开发工业用地面积4平方公里,力争5平方公里。

4.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标: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8%。

5.能源消耗目标:到2010年万元产值能源消耗保持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二)发展重点

在发展五个主导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按照集聚、集约和集群发展要求,在充分发挥现有存量产业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同时,抓好增量的培育,拉长产业链。

1.竹木家具加工产业

(1)产业空间:以东港*工业园为载体。

(2)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区竹木家具加工业实现工业产值54000万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9%以上。形成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家,超5000万元企业2家,超1000万元企业5家。

2.医药化工制造业

(1)产业空间:以巨化片区为重点区域。

(2)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区医药、化工业实现工业产值100000万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5%以上。形成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家,超5000万元企业5家,超1000万元企业7家。

3.机电电子制造业

(1)产业空间:以东港*工业园为载体。

(2)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区机电电子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135000万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22%以上。形成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家,超5000万元企业11家,超1000万元企业17家。

4.纺织、服装产业

(1)产业空间:以石梁、华墅、航埠等集镇功能区为载体。

(2)发展目标:到2010年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0000万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7%以上。形成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家,超5000万元企业4家。

5.农产品加工业

(1)产业空间:以姜家山乡、*乡为载体。

(2)发展目标: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工业产值65000万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0%以上。形成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家,超5000万元企业4家。

七、“十一五”主要举措

为实现“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切实落实各项措施。

(一)做强龙头企业,提升现有产业

1.突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机电电子制造业的培育,着力抓好纺织服装加工业产业的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竹木家具加工产业两个成长型产业的发展。

2.加快培育五个制造业基地。做强做大呋喃唑酮、高档特种纸、电子机械制造、竹木家具和绿色农产品加工等五个制造业基地,使之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

3.加快产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加快纺织服装业、医药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竹木家具加工业和机电电子制造业等五个主导产业规划的研究、编制和实施工作,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产业规划,引进一批关联配套企业,细化专业分工,拉长产业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4.加快实施“135”工程。加大“135”工程的实施力度。着力做强做大一批规模超亿元、有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骨干龙头企业,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着力培育一批专、精、新、特附加值高,产、学、研相结合,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提高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扶持一批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二)构筑发展平台,促进集聚发展

1.突出平台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做好园区提升扩容文章,集中力量整合各种资源,优先保证园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规划、严格实施规划,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品位;加大闲置工业用地清理力度,研究制订可考核的项目用地管理办法;提高项目建设四率,提高项目对财政的贡献率;不断创新园区运行机制,逐步构建资金支撑体系。

2.抓好乡镇功能区建设,明确功能区定位。按照《*市区工业产业空间布局的指导意见》,重点推进华墅、航埠、石梁、*四个乡镇功能区建设。加快实施重点工业乡镇的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明确乡镇功能区的布局定位、环保要求定位、一定弹性的产业定位。

3.园区管理实行“五统一”。一是统一规划:由管委会统一编制各园区近期、远期发展规划和产业分布功能区;二是统一开发:各园区发展规划通过论证后,不得随意更改,并由管委会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按规划统一组织开发和建设;三是统一政策:即统一园区土地、税收政策和利益分享政策;四是统一对外招商:管委会负责收集、编制全区园区产业招商项目,组织开展对外招商工作;五是统筹资源:管委会统筹管理各园区专业人才资源、区乡商住地出让大部分收益资源,统一负责安排入园项目供地,真正实现园区建设一个机构对外、一盘棋子布局、一个口子建设。

4.抓好工业布局,确立产业导向。一要切实实施《*市区工业产业空间布局的指导意见》,建立相关的实施机制。要建立工业项目落地决策咨询制度,制定全区投资强度标准和产业准入目录,加强对项目布局、投资强度标准和产业准入以及项目竣工后的投资强度审核等方面的把关。二要强化园区建设协调机制。负责引进项目跨园区落户、现有企业布局调整、乡镇引进项目或企业进园区等利益协调。三要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建立一个与工业布局要求相对应的目标考核体系。四要编制东港*工业园区整体产业功能区布局规划和集镇工业功能区的规划。

(三)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扩张经济问题

1.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一是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开展全民创业,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界限,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动员城乡劳动者多形式、多领域、多渠道创办实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二是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实施全民创业工程,能营造城乡平等的就业环境,激活城乡人力资源,激发全体劳动者的致富欲望,动员全体劳动者以创业促就业,以充分就业促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三是实施全民创业工程,能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项目投资上的主体作用。

2.抓住关键,促进全民创业的大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区全民创业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六放”的要求(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促进全区民营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我区民营经济真正成为我区的投资主体、税收主体和就业主体,成为发展我区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

(四)创新招商理念,拓展招商渠道,注重招商选资

要大胆创新和探索招商理念和方式,不仅要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更要跨越式地对接上海,对接港资、台资,对接上市公司、跨国公司,变被动接受产业辐射为主动参与产业分工;不仅要加强常规项目的招商,更要突出产业招商、大项目、税源型企业招商和外商招商,大胆选择引进新科技项目、外资项目,以此带动一批关联企业的发展。

(五)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要按照“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的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努力解决结构性资源短缺,提高资源节约水平;二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推进节能降耗,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三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保障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2.加快体系机制建设,规范循环型经济发展。一要组织编制规划,加强循环经济宏观指导;二要加强政策建设,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工作;三要完善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3.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一要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全民参与循环经济活动,倡导循环经济的消费方式,形成社会氛围;二要落实责任,加强考核。设定考核指标,加强考核,实现“政绩指标”与“绿色指标”的统一;三要依法行政,强化监管。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研究建立能源、资源审计制度;四要源头入手,夯实基础。新建项目设计中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节能、节水设备、产品和工艺,从源头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继续执行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切实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改项目集约用地的指导意见》,实现“零土地”方式的“嫁接”型、升级型技术改造;五要组织培训,提高水平。要积极开展资源节约专题研讨、技术推广、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和培训活动,提高业务与管理水平,调整管理方式,提供有效的咨询和服务。

(六)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横向对接,注重职业技术培训与本地产业的结合,把产业人才的培训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切实化解目前科技人才,特别是技工人才紧缺而制约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2.继续深化创业素质培训工程。着重抓好企业经营者EMBA的学习和*大学苑的进修工作,提高企业家的理念,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把实施创业素质培训工程作为深入实施“工业立区”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举措,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人才资源保障。

(七)走信息化之路,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1.以推进企业信息化为突破口,引导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重要环节,大力提高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应用水平,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2.引导企业着力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效提高科技含量和实现物质资源的替代与节省,使工业化水平与国际水准接近。

3.加大技术创新推广力度,促进产业升级。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开展与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的合作,拓展企业与国外大企业的技术合作,破解技术难题,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引导企业通过内部挖潜方式,在传统产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更多推出较高价位的新产品来提高生产效益。

(八)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整合部门资源。着力提高经济干部的素质,提高对工业经济服务水平,并整合部门资源,形成部门合力抓工业的氛围。

2.深化政策服务。以工业三十八条为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发挥政策的倍数效应,建立和完善政策平台,加强对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

3.发挥经贸职能。加强经济运行的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导向服务。重视发现和研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和趋势性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

4.完善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适时增加担保公司的资本金,提高担保能力。

5.设立专项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并建立产业预警机制;六是搭建信息桥梁。搭建融资信息桥梁,建立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