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技局思想教育规划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局思想教育规划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科技局思想教育规划意见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十五”期间,创建了区工业110、网上技术市场等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并充分利用市“科工会”等科技合作平台,为全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技术合作提供了常年服务。2002—20*年,我区企业与高校院所共签订技术合同58个,合同成交额4168万元,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通过环境营造和政策培育,我区高新技术企业从无到有,期末已有9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3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家;企业发挥了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2004年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1%,居全省第4位,从而使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3%,居全省第44位,为全市之首;依托高校院所建立了省级高新企业研发中心1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开发了6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和一批省级及以上新产品,2004年全区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2.72%,居全省第21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46%,为全市平均值的一倍,居全省第29位,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区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十五”期间,我区农技110加强了村级终端建设,覆盖面达到100%;推广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良种普及率达95%,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95%;建立了效益农业示范基地14家;认定了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16家。商贸、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领域都广泛应用信息等高新技术,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十五”期间我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这些都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辩证分析我区的科技进步状况,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我区的科技综合实力弱、科技进步水平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产业层次不高;农业科技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能力也不够;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还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区本级财政安排科技经费的比例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科技人才数量不足,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专利申请和授权量都很低;总体上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从而导致区域竞争能力还不强。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科技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科学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的面貌,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第一竞争力。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迅速制订了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战略措施。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制订了“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及相关科技政策。

“十一五”期间是*区全面实施“工业立区、商贸兴区、生态建区”战略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我区必须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加强自主技术创新,通过技术的跨越,促进经济社会的后发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五大*”的奋斗目标。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执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商贸兴区、生态建区”战略,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技术创新环境,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五大*”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重点推进工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和商贸服务业的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增长方式;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人民健康、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促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我区五个工业主导产业和五个农业特色产业,集中有限的人、财、物力,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项目,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企业集群。

3.坚持借脑引智,以人为本。在大力引进高校院所先进技术和国内外人才、智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区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开展引进消化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必须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为基础,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注重政府的引导服务作用和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活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内在动力,加大科技投入、集聚创新人才、发展高新产业,进而整体提高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三)主要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力争到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2%以上;专利年授权量达到40件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进步水平持续升位。

2.科技工作目标:力争到2*0年培育发展20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和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引进培育40名以上高级创新人才,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达到1*0人;信息化水平达到每万人16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率达到100%;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到98%,良种普及率达到98%。

三、实施四个重点工程

(一)工业技术创新工程

我区的机电电子、医化制品、服装纺织、竹木家具、农产品加工等五个工业主导产业,既有医药、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更多的是传统制造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潜力巨大。

1.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现行高技术产业目录,结合我区现有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研发下列高技术产品,并实施产业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

⑴医药制品。应用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生化分离等现代生物技术,提高珍元清咽散、热淋清等中成药以及芦荟制品的产业化水平;大力开发国家级中成药和新型无公害兽用药品

⑵电子仪表。研发工业无线采集数据仪表、智能家居等设备的制造技术及其产品;大力开发适用于中小企业的ERP等公共应用软件并开展模块化服务。

⑶新材料。研发替代ODS的新型制冷材料、高性能储能材料、特种耐磨材料及其制品等。

2.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提升

⑴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

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和有条件的小企业都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改造,重点推广三维CAD/CAM和ERP等技术,提高生产、营销和管理水平;建立企业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和形象策划;应用现代装备技术,改造原有装备,采用新型先进装备,提高企业装备现代化的水平;化工、造纸、医药、食品等流程生产企业都要应用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清洁化工艺技术、节能降耗技术、废水废气的综合治理技术以及废料的无害化资源化技术,优化和改进生产工艺;机械、电器、仪表等设备制造企业都要应用嵌入式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嫁接改造现有产品,创新智能型产品,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引进应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的同时,高度重视通过消化、吸收,实施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专有)技术。

⑵主要行业的重点技术

机械电器:应用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嵌入式软件等技术,开发智能化、节能化的风动机械产品;应用新材料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开发新型高低压开关设备和部件,特种电缆等。

精细化工:研发适宜不同用途的溶剂、助剂、试剂以及吡啶系列新产品;推广化工生产中绿色分离、催化、合成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绿色化、生态化。

服装纺织:应用数字化服装款式设计技术和新型面料生产技术,提高服装、针织品、帐蓬的市场应变能力和规模加工能力。

竹木家具:研发以竹胶板为代表的适应不同用途的竹子重组成型材;应用数字化、模块化设计技术,研发环保型高中档系列家具。

农产品加工:应用食品保鲜、杀菌等新技术新工艺和现代加工装备,开发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系列化、多功能的营养保健食品,重点加强柑桔、畜禽和大米为原料的食用新产品的研制;开发速冻、速干、即食、保健类新产品;

高档特种纸:研发新型电解电容器纸、胶带纸等专用型系列纸产品。

(二)农业技术推广工程

围绕我区发展城郊型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增强柑桔、畜禽、蔬菜、水产、竹木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重点是:

1.柑桔精深加工和品种改良技术。积极发展柑桔精深加工,提高果品附加值。依托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开发新产品,深化加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竞争力。到“十一五”期末,年加工消耗柑桔原料3万吨以上。采用“选”与“引”相结合的方法提升选取柑桔良种,并对优良柑桔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建立种质资源圃,提供纯正柑桔苗。努力调整品种结构,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高效生态种养技术。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工厂化穴盘育苗、嫁接换根、微喷滴灌等技术,发展反季节高山蔬菜,加快无公害高山蔬菜的产品认证。完善质量检测管理体系,对主导蔬菜产品实行全程监控,力争到2*0年建立平地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亩。高山补淡无公害蔬菜基地*0亩,确保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积极推广牲畜品种的生产配套技术,如人工授精、畜禽类的杂交利用,适度规模饲养、种草养畜等实用技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不断提高科技对畜牧业增长贡献率。力争到2*0年,畜牧业产值达3.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

3.健全信息体系,强化农技推广。进一步健全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村级终端作用,双向通信息,完善远程教育系统和专家咨询系统;进一步完善农民信箱功能,为农民致富提供实用信息;应用动物防疫、植物检疫、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测报、预警和控制能力;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和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三)生态技术应用工程

1.工业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推广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烟尘的高效处理回收技术;化工、造纸等重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集成技术。

2.城乡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技术和规模养殖场的沼气发电技术、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城乡生活垃圾高效资源化处理技术;推广生活节水、建筑节能、节材和资源再生利用等方面的新技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3.环境安全预警。重点推广应用大气质量监控与处置技术;水质在线监测、流域水质监控、预警和管理技术;生态功能调整与修复技术;为“生态建区”提供技术支持。

(四)科技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工程

1.现代物流业。推广现代物流系统优化技术、物流信息控制与管理技术、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融合技术、供应链全过程优化技术,促进我区专业市场群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商贸兴区”。

2.现代服务业。应用数据通信传输、电子传感、电子控制及计算机处理等信息技术,提升生活服务业、做强生产服务业、优化公共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信息化,建设“数字*”。

3.教育卫生。运用信息化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要研究地方病的防治技术,应用重大高发病的预防和诊治新技术、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和治疗新技术,引进先进的诊疗设备,为全区人民提供健康保障。

4.科技强警。重点是加强电子科技的防御系统、监控系统的建设,加强公安部门的科技装备,向科技要警力。

5.公共安全。重点推广应用防洪抗旱、森林火灾、地质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监警报技术和减灾技术,重大疫病防治和预警预报技术,以及爆炸火灾、恐怖活动等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预测、预防、预警以及应急救援技术,为建设“平安*”提供科技支撑。

6.规划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水平,积极推广应用节能、节材等关键技术,探索建设节能型、智能化的住宅小区,切实改善城乡人民的居住环境。

四、建立完善四大体系

(一)初步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十一五”期间通过各种要素的倾斜,着力培育壮大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独立组建或与高校院所联合组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其中医药、兽药、生物、电容纸和储能材料等5个中心争取进入省先进行列。五年内,每个研发中心都要创新2个以上高新产品或省级及以上新产品,申报5件以上专利。

以五大工业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和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的试验基地为主体、联合国内外高校院所,争取创建3-5家按市场机制运作、服务于全区行业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充分发挥“科工会”、网上技术市场等科技合作平台的作用,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谋求建立“借脑引智”的长效机制,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创新合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优势,积极支持民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建立起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基点,以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民营科技服务机构为框架,以高校院所为依托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二)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服务体系

1.科工会及网上技术市场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科工会、网上技术市场等科技合作平台的公共服务职能,为全区经济主体、特别是广大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区科技系统要坚持“干部职工联系乡镇街制度”,常年征集技术难题,网上定期、及时组织对接、跟踪合作成效。运用网上技术市场方便快捷、联系面广的特点,为企业寻求优质价廉的科技合作者;巩固发展与大专院校的长期科技合作关系,精心准备好每年的科工会,追求最佳合作成效。充分利用各种政策,积极引进外界智力,解决企业工艺技术难题。

2.工业科技110及农技110

工业科技110要在整合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网站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建设成为让外界了解我区的信息门户;成为我区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第二课堂。农技110在巩固提高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传播、培训和推广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

3.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

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和部门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不断完善有利于自主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产业的政策,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的宣传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倡导创新文化,推崇探索,宽容失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

4.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扶持民营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扶持风险投资、专利、科技咨询等机构的发展。

(三)建立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体系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十一五”期间,在引进特色产业急需的高级创新人才的同时,重点组织企业进一步加强与大中院校合作,通过定向培养、重点引进、业余培训等方式,培育工业创新人才和高级实施人才,对于引进国内外高技术人才,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倾斜,不断加大引进高技术人才的力度。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人才工作专项经费,确保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

建立“*区年度科技计划”,鼓励科技人才通过申报区、市、省和国家的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各级政府的科技引导经费,通过项目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获利能力。建立“*区政府科技进步奖”,每两年评审奖励一次,继续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和“拔尖人才”的选拔。落实科技成果奖励、专利资助、技术入股等各项政策,激励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大胆创新,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

(四)完善全社会的科技投入体系

科技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需。“十一五”要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根据《*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的规定和省、市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到2*0年区本级财政安排科技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必须达到4%以上。同时,要科学合理使用财政科技经费,提高其使用效能和引导功能。

发挥企业科技投入主体作用,所有企业都要用好国家和省市的优惠政策,提足用活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其中省级高新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市级不低于3%。同时,通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各级政府的科技经费,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

鼓励各行各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身科技进步水平、竞争能力和服务能力。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鼓励政策,支持组建科技风险投资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风险(创业)投资公司,支持他们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