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创新管理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重点,致力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提质扩量,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新型工业化是富民强区的第一推动力,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提升质量,扩张总量,确保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一是拓展平台建设。完善园区规划,突出园区特色,举全区之力做大做强东港工业园和航埠工业功能区,使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财政增收的主渠道。开辟政府投入、银行融资、市场运作等多种融资途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园区新增可供熟地1500亩以上。探索园区和集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管理新模式,建立园区发展综合评价机制,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的总体要求,着力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率,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平台的大发展。注重发展高速公路“互通口”经济,把黄衢南高速、杭新景高速等在我区的“互通口”作为培育产业、吸纳要素、扩大宣传的重要平台。二是促进产业集聚。要围绕市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和现有产业,进一步科学定位我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要通过制定规划、政策激励,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衍生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配套、上下游产业联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要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使中小企业成为推动全民创业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三是强化创新能力。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来抓,强化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实施省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制定落实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向技术改造要质量、要效益、要速度。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高新产品的产出率和高新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四是狠抓节能减排。认真落实*区“十一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进一步降低综合能耗,减少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着力推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要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治污措施的落实,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严把项目落地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项目落户。
注重效益,大力发展现代城郊型农业。坚持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4%。一是提升“五项特色产业”。以争创农业强乡镇、强村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特色经营,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努力把柑桔、蔬菜、畜禽、水产、竹木等五个优势主导产业的规模做大、品牌做响、产业链做长。做优柑桔业,继续深入实施柑桔品质提升工程,新增示范化基地3000亩,实现三年达到8000亩的目标,打响柑桔品牌,为我区由柑桔大区迈向柑桔强区打下扎实基础。做大蔬菜业,加快高山蔬菜和无公害蔬菜基地标准化建设,全年新增山地蔬菜500亩。做强畜禽业,全面实施生态牧业富民工程,力争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提升水产业,全力做好鲟鱼基地建设,实现出口鲟鱼鱼子酱3.5吨,繁育苗种100万尾,养殖成鱼20万尾。拓展竹木业,深入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建设3万亩毛竹现代园区。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积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提高非农产业收入的比重。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要引导广大农民树立勤劳致富、创业致富的观念,继续推广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定做和小型农副产品加工等“三来一加”模式。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力争通过五年,使全区80%以上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年全国平均水平。三是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集农业生产、供销、信贷、科技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利益联结紧密、产供销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年培育规范化农业合作社16家。加大农业招商力度,重点引进和发展产业链长、联结基地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农产品外贸出口企业及现代设施农业。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对本地农副产品的消化能力、辐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今年要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全面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
繁荣商贸,着力发展各类服务业并促进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按照“突出生产、面向生活、开拓农村”的思路,不断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5%。一是加快推动专业市场的建设和繁荣。抓好*专业市场城二期开发,力争新开张专业市场2家以上。加大专业市场推介力度,市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3亿元以上。按照工贸联动的思路,促进市场由建设型向建设培育型和中转型向产销结合型转变,力争实现市场交易额超过50亿元,着力把专业市场打造成为四省边际规模档次高、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的品牌市场。二是加快推动城乡服务业的发展。以构建区域性的商贸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城区商圈网点布局和业态调整,着力将坊门街、五圣大道等街区培育成中心特色街。促进中小型超市、连锁店等向农村延伸,开拓农村消费市场。鼓励引导企业在城区设立地区总部、销售窗口,大力发展有欠发达地区特色的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着力培育物流、信息、商务、中介、金融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拓宽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充分挖掘生态、历史和文化等资源,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发展“农家乐、渔家乐”休闲游,形成地域特色鲜明、集中连片的休闲旅游区。拓展农家乐内涵,加强农家乐管理,提升农家乐水准。积极实施省旅游“十百千”工程,力争创建1个省级旅游强乡(镇)、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加强旅游招商引资,力争实现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三是加快推动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力争新增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家。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在巩固化工、服装、工艺品等传统优势出口板块的同时,加大农副产品、机电产品、竹木制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扎实做好利用外资工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二)以优化投资增长为重点,致力于推进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
招商选资抓质量。紧紧围绕“招大商、招好商”的目标,工作精力向重大项目集中、资源配置向重大项目集聚、考核奖惩向重大项目倾斜,着力引进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投资项目,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全年协议利用资金25亿元以上,实际到位资金12.6亿元以上。一是突出园区招商。完善招商考核机制,特别是在财政税收、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建立捆绑考核、收益分享、合作共赢的机制。乡镇(街)要树立互利共赢和开辟工业税源的理念,主动吸引优势产业、优良企业和优质项目向两大工业主平台集中,种好常青树。二是突出重点区域招商。首先要把与我区开展资源产业合作的杭州、宁波两地作为重点,其次是周边的金、台、温三地,再次是其他发达地区,形成“2+3+X”的区域招商格局。三是突出产业招商。要重点围绕我区产业的优势特色,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作为主攻方向,致力于引进关联度强、产业链长、污染小能耗少、技术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好项目。四是突出招商主体的责任落实。要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实行“领导分线招商责任制”,由分管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招商。建立“亩产论英雄”的激励机制,进东港工业园单独供地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必须达到5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和容积率要达到省“双控”指标。
项目推进抓机制。把项目作为扩张经济总量、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的载体,下大力气常抓不懈,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6.2亿元,增长20%以上。着力抓好五个工作机制:一是谋划储备机制。不断完善课题、规划、项目三大前期工作体系,加快形成项目生成良性机制,着力谋划一批产业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项目,形成“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滚动开发机制。二是决策咨询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决策咨询协调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决策听证制度、决策评估和决策责任制度,严把项目质量关。三是分工包干机制。进一步完善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实行分线、分块、联合包干机制,明确职责,形成合力,促使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四是竣工验收机制。实行供地和工程竣工履约保证金制度,对达不到协议要求的,要取消相关优惠政策。五是考核推进机制。以落实“四制”和“四控制”为突破口,提高重点项目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水平,以制度规范服务,以机制促进合力,力争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建得快、效益好”。
要素保障抓服务。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全力破解资源要素制约。一是强化科学用地。在严格保护耕地、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的基础上,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为契机,做好“两规”的协调,为今后发展留足空间。积极争取省留计划指标、复垦指标、奖励指标和专用指标,积极开展土地整理、低丘缓坡开发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着力盘活低效用地和存量土地,完善征地办法,不断提高供地率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时,要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二是打造资金洼地。注重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筹措发展建设资金,最大限度地满足园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资金需求。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增加对我区的信贷投入,建立政府、金融、企业相互信任、互惠共赢的政银企关系。通过区国资公司整合存量国有资产,进一步发挥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作用,拓展政府投融资平台。三是构筑人才高地。要坚持自我培育与外地引进相结合,有针对性培养和引进紧缺人才和适用型人才,着重抓好技术蓝领、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等“乡土型人才”培训。同时,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本地企业转移,努力缓解我区劳动力就业和企业招工“两难”问题。
(三)以城乡协调发展为重点,致力于推动五城联创和新农村建设。
再接再厉,纵深推进五城联创。开展“五城联创”是*市“跻身百强”、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之举,既需要持之以恒打好持久战,又需要脚踏实地打好攻坚战。一是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要按照“持续、规范、提升”的要求,建立绩效、待遇和责任相挂钩、奖罚分明的长效机制,努力使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面深化“门前屋后三包”、“卫生示范户”、周比月评年考核等制度,推广府山街道“路长责任制”和“四联共建”等行之有效的创建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城区形象和环境卫生总体水平。二是在突破薄弱环节上下功夫。背街小巷、城郊村、农贸市场和马路菜场等区域是创卫的重点区块,要在实现治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治乱、治差的力度。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进一步改善“城中村”环境卫生现状。加快整治城郊村违章建筑和“十乱”现象,建立以街乡为单位的市场化、专业化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抓好双发农贸市场建设,进一步改造提升书院菜市场、昌苑菜市场。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重点抓好府东街小南门村拆迁安置工作,加快完成农民自建房建设及基础设施配套工作。三是在推进工作落实上下功夫。整合机关、街道、学校、企业、社区等力量,继续加大考核力度,完善投入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创卫宣传、督查等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素质,将创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与此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突出抓好沿路、沿街、沿溪的“三沿”绿化,形成环网相连的绿色生态景观通道。加大水环境污染防治,保障境内水系安全。全面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活动,加强企业治污和农村面源污染的整治,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生态区建设,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明,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生态环保工作新格局。争创1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一批生态示范村、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
乘势而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使我区新农村建设继续走在前列。一是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坚持规划龙头地位,进一步修编完善以集镇总体规划、重大专项规划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要按照“全面推进、普遍惠及、着力提升”的要求,加快推进沿线连片村庄整治,在巩固提升石梁至七里生态经济产业带的同时,继续推进花园至石室生态景观产业带建设,启动万田至九华生态文化产业带建设,力争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基本建成环境优美、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带,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继续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深入推进垃圾集中处理、污水净化治理、河道清理、沼气综合利用、万名农民饮用水等工作。二是突出抓好农村“三防”工作。全面落实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以及柑桔黄龙病、加拿大一枝黄花、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的防控和监测工作,严防疫情发生。严厉查处、打击销售使用“瘦肉精”、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完善全区生猪定点屠宰的工作机制。加强森林消防制度落实,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避免森林火灾人员伤亡事故。认真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千库保安”工程和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力度,做好防御小流域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工作。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抗旱工作预案,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活力,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多形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做好乡村债务化解工作,防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继续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依法推进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把那些守法纪、作风正、有文化,尽心为群众办实事的村民选进村委会班子,为我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深化农村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加强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夯实基础,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按照省、市、区三级关于创建和谐社区工作的总体部署,努力建设“民主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实现一半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和谐社区建设标准。一是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推进民主自治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做好物业监管移交后的相关工作,进一步理顺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间的关系,发挥各方合力,更好地服务居民。二是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着重在“便民、乐民、育民、安民、富民”上下功夫。以便民为核心,推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工作向社区延伸,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以乐民为动力,积极开展各类艺术节、读书节、邻里节、运动会等一批社区特色文体活动,不断增强居民的归属感。以育民为重点,加强公民道德、法制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等教育,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以安民为保障,深化“平安社区”建设,努力营造安定、安全、安宁的文明社区。以富民为目标,积极引导居民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三是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开展社区“四化”回头看,加快完善改制企业宿舍、零星开发小区、背街小巷等区域的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修复破损道路、下水管道,开展老街区墙体立面白化和绿化带补种,做到“整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启动西港片区详规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四是提升城乡社区牵手协作水平。在巩固省、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推广“坎底经验”,建立城区社区牵手农村新社区的协作机制,加快推进“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的各项工作,力争每个乡镇(街道)均牵手3个以上农村协作新社区。
(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致力于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促进均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城乡教育,巩固教育强区创建成果,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和符合条件的民工子女教育借读费。完善城区小学“一校两区”的模式,积极探索城乡中小学“管理共同体”、“名师客校任教制度”等试点,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繁荣城乡文化,以争创“浙江省文化工作先进县”为目标,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进一步丰富“两子”文化内涵。实施农村文化建设“个十百千”工程,培育一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新建十个以上特色文化村、建成百个“农家书屋”、实现千场电影进农村。加快发展城乡卫生事业,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放在基层,加快区级医疗卫生建设,健全三级卫生服务医疗网络,全年建设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健康进家庭、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格局。深入开展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继续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巩固体育强区创建成果,加强城乡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切实抓好人口计生工作,深化计生优质服务,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严格考核管理,加大对违法生育行为的惩治力度,全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与此同时,要继续加快人防、统计、档案、外事、侨台、民宗、工青妇等事业的发展,加强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关心青少年与留守儿童成长。
注重公平,完善救助体系建设。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尽快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加大企业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力度,推进城镇社会保险扩面,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进一步扩大救助覆盖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参保率达8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城乡“五保”和“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继续巩固在95%以上。新增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历年被征地农民应保尽保。开展临时救助,把高于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认真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继续开展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进一步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
强化扶持,广泛拓展就业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最积极的就业,要广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不断激发广大群众的创业热情。按照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要求,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完善扶持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再就业培训,实现全民比较充分就业。要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扩大就业帮扶群体,着力提高帮扶实效,在继续抓好城镇“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被征地农民等困难家庭人员就业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农村低保家庭的就业帮扶政策。加强《劳动合同法》的执法检查,进一步改善用工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突出基础,深化平安*建设。以打造全省最具安全感城区为目标,推进“平安*”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对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积极开展“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坚决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实行信访维稳和发展“双联”责任制,完善信访联合接待中心,建立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管理技能。建立完善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职能,增强政府的决策力、操作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做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立足规范政府工作、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做到部门职能法定化、岗位职责具体化、责任层级清晰化。一是坚持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积极利用法律手段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提高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健全行政执法工作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切实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法律监督,接受区政协和各派的民主监督,接受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二是促进民主施政。进一步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建立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的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继续推进政务公开,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大力实施政府“阳光工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制约和监督。三是加强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抓源治本,从严治政,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始终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修身自省,为政清廉。完善财政性资金管理、财政预算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各项制度建设,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深入开展商业贿赂等专项治理,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进一步强化服务效能建设。立足于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切实强化抓落实工作机制。一是强化平台建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突出抓好完善服务功能、规范“窗口”行为、创新审批方式。加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一门受理、分头办理、限时办结”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强化效能监察。充分发挥区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机关效能“110”对话平台、行风监督员的作用,继续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和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促进机关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推动重难点问题的解决。三是强化政风建设。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坚持勤俭办事业,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建立健全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公务考察等管理机制,坚决纠正不合理的支出,优化行政运行成本。继续巩固和扩大“干部作风建设年、发展环境提升年”、“三服务”等系列活动,切实帮助群众和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深化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1、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新建3000亩柑桔品质提升工程示范基地;成立区鲟鱼养殖合作社,新建3个各1000平方米水泥养殖池的养殖小区;建成规模200亩以上、亩产值超千元的竹林增效示范基地4个,基地示范户人均增收600元,竹产业总产值增幅10%以上。2、千万农民饮用水:解决与改善2.32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3、村庄整治:完成3个市级示范村、20个整治村建设,启动万田至九华特色经济带建设。4、*柑桔加工贸易城建设:完成加工贸易城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工程总体形象进度的80%。5、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完成当年度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6、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建成35公里农村联网公路。7、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参保人员达到9万人以上,参保率80%以上。8、农民健康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完成50%以上参合农民的健康体检任务,扎实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9、社区环境整治:继续全面深入地开展“六清理”、“五整治”活动,完成老街区、背街小巷墙体立面白化10万多平方米和破损绿化带补种2万多平方米。10、就业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200个,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帮助农村低保户劳动力实现就业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