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打造就业服务圈工作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是加大保障力度。市政府专门把村级平台建设工作列为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所有行政村建立村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并明确1名专职人员从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工作人员纳入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管理,对村级平台建设工作实行重点督查,专门考核。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基层平台建设作为推进农民就业创业,打造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的重要举措来落实。为了保障农村基层平台建设经费投入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市政府明确规定,各级财政均把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基层平台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有效的保证了村级平台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是强化载体建设。全市所有农村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一是高标准建立服务场所。目前。均增挂“创业指导中心”牌子,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达到六到位”标准。除少数行政村由于场地等客观原因外,其余1390个行政村均建立村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站,服务场所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至少有一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工作所需的电脑、传真机、打印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全部配备到位。二是强化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建设。大力实施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村村通”工程,市中心利用电信100兆光纤与各县(区)乡镇、村实时传输数据信息。定期开展农民就业创业状况调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动态维护和管理。目前,全市广覆盖、全畅通、高效率的城乡一体的信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为农民就业创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信息服务,全市人力资源信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三是不断加强队伍建设。随着统筹城乡就业的深入推进,为满足农民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需要,充实农村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市政府明确规定,按照“花钱买服务,用人不养人”原则,采取编制内调剂、政府购岗等办法解决充实基层平台工作人员。行政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负责人由村干部或大学生村官兼任,专职人员通过笔试、计算机操作、面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纳入特定公益性岗位范围,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今年,全市共拿出526个公益性岗位,面向持《就业失业登记证》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此举不仅解决了部分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为基层平台工作人员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有效的保障了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为不断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的政策水平和经办能力,市还定期开展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业务培训,大力推行持证上岗制度,目前,全市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持证上岗率超过98%其中持有有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达到60%以上。
三是完善服务机制。市在进行基层平台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一是规章制度逐渐健全。近年来。不断强化软件设施建设,统一业务流程,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和任务,实行工作实绩与待遇挂钩。推行“首问负责制”AB岗位制”一站式”服务等工作制度。每年开展一次服务标兵评选活动,以此树立良好的服务窗口形象。二是服务内容进一步明确。为切实做好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明确规定了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服务项目和内容,即主要承担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农村社会保险及农民工维权等各项服务。所有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场所均设有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用工登记、求职登记、就业失业登记、创业指导、培训登记、社会保险经办、劳动监察投诉接待和劳动纠纷调解等多功能服务窗口。三是服务制度科学规范。随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职能的不断下延,目前我市已经建立健全了统一规章制度和工作台账,主要包括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求职登记制度、农村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农民创业服务制度、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制度、社会保险经办制度、劳动监察投诉处理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制度、新农保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等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登记、农村劳动力资源登记、转移就业登记、培训登记等基础台帐,并及时输入到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劳动力资源动态管理模式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
四是创新模式。促进基层平台快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平台运行效率,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年初,市人社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印发<市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共建共享实施方案>通知》通过“三共用三统一”即“办公用房共用、硬件设备共用、宽带网络共用,人员使用统一、教育培训统一、考核管理统一”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实施“共建共享”此举实现了资源利用的集约化、运行管理的科学化、服务功能的最大化。
全市建成村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139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7%以上,有效的保证了各项惠民政策向农村覆盖,向农民延伸。全市所有行政村将全面建成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届时,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将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