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抗旱春耕生产工作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抗旱春耕生产工作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市抗旱保春耕有关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坚持“南果蔬,北药牧,全县兴劳务”的特色产业开发思路不动摇,想方设法抗旱保苗,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品种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突出示范点建设,发挥示范效益拉动作用,加大“十大技术”推广力度,狠抓万元田、多千田建设,全面落实动植物疫病防控措施,确保全年农业丰收。

二、工作任务

今年全县春耕生产的计划面积是55.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3.13万亩(其中玉米0.98万亩,豆类2.5万亩,马铃薯29.5万亩,其它0.1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22.57万亩(其中中药材21.32万亩,蔬菜0.75万亩,油料0.3万亩,烟叶0.2万亩)。完成全县特色产业示范点95个,其中县级标准化示范点20个,乡级示范点75个。

三、工作重点

(一)以抗旱保苗为重点,切实抓好当前抗旱工作。近日,省市相继召开抗旱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分析了目前抗旱生产的严峻形势,对当前抗旱和春耕生产工作全面进行了安排部署。据气象部门资料分析,进入年11月份以来,我县连续4个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致使冬小麦、冬油菜严重受旱,未播种的耕地严重失墒,对春耕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全县已播种农作物20.16万亩,其中冬小麦7.05万亩、中药材留床11.73万亩、越冬油料1.38万亩。据核实,全县受旱面积已达18.67万亩,其中冬小麦5.64万亩、中药材11.73万亩、油料1.3万亩。目前,我县冬小麦由南到北逐渐进入返青阶段,但由于持续干旱,苗情普遍差于去年,全县秋播冬小麦7.05万亩,一类苗1.41万亩,占20%;二类苗1.76万亩,占25%;三类苗3.88万亩,占55%。因此,全县各级组织、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旱情的严重性,切实抓好抗旱工作。一是要按照省市抗旱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员,密切关注旱情发展趋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摸底,掌握旱情,为抗旱工作提供现实依据。二是全面落实和强化各项抗旱措施,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各项准备,水利部门要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各类水利设施的维修维护,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和渠道清淤,充分利用小河、山泉、涝池、小渠道等现有水源和水利设施,对小麦、经济林果、春播蔬菜进行及时浇灌,尽量扩大春灌面积,改善土壤墒情,千方百计保墒保苗。三是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整合各种资源,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尽快组织开展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的机井、渠道、水窖、移动提灌、塘坝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做好抢抓降雨、降雪机遇,蓄积雨雪,为抗旱春耕储备水源。四是组织专业抗旱队伍,深入旱情较为严重的乡镇,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全力搞好抗旱服务。指导群众采取渠道防渗、沟畦灌溉、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措施,抓好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五是鼓励群众采用科技措施,发展旱作农业,扩大低耗水、耐旱、高效的根茎类作物和特色农业的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抗旱避灾农业,加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力度。六是想方设法,搞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气象局要制定人工影响天气的实施方案,筹措资金,引进设备,积极实施人工增雨工程,尽可能增加土壤墒情,为春耕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使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按照“农业特色产业最大化,土地综合开发效益最大化”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十百千万亿”工程,坚持“南果蔬,北药牧”的产业开发思路不动摇,紧紧围绕市场供应和加工需求,稳药优薯扩果蔬,继续坚持压夏扩秋、压粮扩经、压缩低产作物,扩大高产作物,大力发展根茎类作物,压缩小麦、玉米等茎杆类作物,在中药材、马铃薯、蔬菜、畜牧养殖等支柱产业适宜区建设集中连片的千亩(头只)以上生产示范基地,不断发展和壮大基地规模,提升基地档次。年内全县新发展中药材24.5万亩,累计达到35万亩,(其中留床10.5万亩,新增24.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力争达到30万亩,发展蔬菜3万亩。各乡镇要按照全年工作任务,适当调整正茬和复种面积,确保全年任务完成,通过努力,全县粮经比例要控制在4:6左右。

(三)转变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要依据我县良恭河、白龙江、岷江流域的光热水土优越条件,加快“万元田”、“多千田”建设步伐。按照“川坝地破千创万,多千田进沟上山”的要求,创新种植模式,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适宜品种和科学的种植技术,开展粮、菜、药、果间作套种模式试验推广,逐步改变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和习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在半山地区要变一年一种一收为一年二种二收或三种三收,在川坝地区要变一年二种二收为一年三种三收或四种四收,通过增加种植茬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商品率。计划以良恭河、白龙江流域为重点,发展万元田0.8万亩、多千田5万亩。在哈达铺、沙湾、理川、南阳等乡镇各发展1户食用菌生产大户,使食用菌袋料生产达到60万袋,满足各大市场需求。

(四)落实科技措施,提升产业开发水平。要全力搞好科技服务,做到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对技术干部和科技特派员定任务、定目标、定责任,在春播关键时期要全部进村入户,帮助所在村制订发展规划,抓好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服务指导工作,帮助群众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做好农业特色产业开发项目的筛选、论证、申报、实施等工作。要继续抓好良种补贴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种植的科技含量。有计划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抗旱保水剂应用、地膜覆盖、间作套种等旱作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提高种子“三率”,做到种子质量不过关不下种,不包衣不下种,不拌剂不下种。力争完成种子统供20万公斤,种子包衣15万公斤,推广优质专用品种15万亩。

(五)突出科技示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引导,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创新模式,大办特色产业和区域性优势产业科技示范点,通过县、乡两级采取各种有效途径,示范引导农民突出发展中药材、草畜、马铃薯、经济林果和蔬菜等特色产业,全年计划建设县级特色产业示范点20个(其中:中药材6个、马铃薯2个、蔬菜1个,油料1个,畜牧养殖10个),乡级示范点75个(其中:中药材25个,马铃薯25个,草畜25个)。要积极发展“一村一品”、“数村一品”和“一乡一品”,建立一批专业化生产乡、村,努力提高特色产业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水平,实现特色优势产业在优势村80%全覆盖。同时,建立激励奖励机制,要进一步落实《县农业特色产业扶持奖励办法》优惠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群众创造性发展特色产业,通过资金扶持、模式转变、品种更新等一系列措施,培育一批种养业先进示范典型,发挥农业科技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六)强化服务,抓好农资供应工作。各乡镇和涉农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春播工作上,切实做好春耕生产的服务工作。扶贫、财政、农行等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支农资金,支持群众开展春耕生产。供销、农技、种子部门要尽快调运地膜、化肥、农药、良种等保证春播物资的及时到位。农机部门要做好条播机、铺膜机等农机具的调运、维修、投放。水利部门要尽快组织技术员深入各乡镇对水利设施进行检修,让其尽快发挥作用。民政部门要对贫困户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及时解决春播中存在的困难。气象部门要为抗旱和春耕生产及时准确地提供气象信息。同时,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要抓好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加大打假力度,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防止坑农害农的事件发生。2月底到4月初农牧系统要按照“全省冬春季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的要求,会同工商、公安、质检、物价等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理整顿农资市场,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种子、农药、肥料、农膜、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农机具及配件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坑农害农和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农资生产经营市场。

(七)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继续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切实抓好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搞好示范,抓好指导,将农业实用技术及时传授给广大农民,加快成果转化,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要加强对特色产业生产大户的技术指导,确保产量和质量双向提高,稳定发挥效益,带动和帮助周边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不断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管理,完善技术人员和科技特派员绩效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奖罚措施,对成绩突出的通报表扬,进行物质奖励,对不负责任、技术指导不力的通报批评,进行相应的处理。全年计划培训农民3.6万人次,培养科技明白人1万人。

(八)全力搞好小麦病虫害防治,确保农业稳产增收。根据植保部门的典型调查,我县南部小麦条锈病严重程度5%,普遍率4.2%、病田率4%。小麦条锈病有萌发势头。因此,抓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刻不容缓,农牧局要按照调查结果,制定防治预案,力争做到早防早治,坚决遏制小麦病虫害蔓延。同时,定人员、定区域,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及时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及时组织和指导群众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组建专业防治队伍,适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控,对发病严重的地区,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小麦条锈病不发生大面积的流行蔓延,确保粮食丰收。

(九)认真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安全。由于气温回升,各类动物疫病进入多发期。农牧部门要尽快调运防疫药械,3月中旬至5月初全面完成集中免疫,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力争口蹄疫免疫密度要达到100%;禽流感免疫密度重点区域要达到100%,散养户要达到95%以上,总体密度要达到98%以上;猪瘟、鸡新疫免疫密度要达到96%和85%以上;群体动物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要达到70%以上。同时继续加大对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户)、候鸟集中区、交通沿线等重点地带的疫情监测,提高疫情监测的频率和密度,做到一旦发现疫情能够早预警、早预报、早防治。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监督管理。对规模养殖场(户)和活畜禽交易市场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十)大力试验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要突出草畜、药材、马铃薯三大产业开发和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技术和坑种垄作技术、牛羊品种改良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灌区农田节水技术、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及标准化养殖技术、日光温室配套技术、中药材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加大推广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应用技术等“十大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年要推广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地膜覆盖1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40万亩、灌区节水技术2万亩,推广日光温室配套技术104座、中药材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16.95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技术和坑种垄作技术10万亩、畜禽良种引进16300头只、黄牛冻配2200头、畜禽养殖小区3个、养殖大户850户、动物疫病防控率达到100%、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控制9万亩次,加大推广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应用技术,修建沼气池5055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认清形势,把春耕生产和做好抗旱工作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展开,通过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以赴抓好种植面积规划、种植任务和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确保抗旱工作和春耕生产扎实有效开展。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乡镇要广泛动员群众,帮助群众抓住有利时机,全面开展抗旱保苗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旱灾损失。农牧、水利、气象等部门要密切监视墒情、苗情、旱情、灾情,做好旱情分析,及时提供旱情、墒情、水情信息,认真分析预测气候变化趋势,为抗旱春耕生产提供服务。农业、科技部门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农牧、工商、质检、公安、物价部门要相互联动,对农资市场开展专项整顿,确保农资市场秩序良好,价格稳定,质量合格。

(三)加大资金投入。发改、财政、扶贫等部门要积极筹措科技下乡、畜禽防疫、病虫防治、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支持抗旱和春耕生产工作。同时,整合农口部门项目资金,开展优势产业开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专栏、标语等宣传媒介,积极宣传抗旱措施和发展旱作农业的相关知识,做好群众思想动员工作。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努力增加示范点的科技含量和带动作用,通过示范效应,有效引导农民在春耕生产中自觉调整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避灾农业。

(五)强化督促检查。由分管县级领导带队,成立抗旱及春耕生产工作督查组,对各乡镇抗旱春耕生产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抗旱、春耕生产进展情况、规划制定落实情况、人员到位情况,协调解决春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各乡镇和农牧、水利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春耕生产服务人员的管理,及时督促检查各乡镇人员到位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将这次抗旱春耕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严格兑现奖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