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xx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一、基本概况

xx镇位于xx城东南10公里处,东邻xx,北傍x河,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2.3万亩,人口2.9万,辖十三个村委会。东半部以工业为主,形成了以xxx工业区为载体的集废旧电瓶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冶炼产业;西半部以农业为主,一年三熟、四熟的套种模式使粮经比例接近1:1,形成以xx、xx、xx为中心的城市居民蔬菜供应基地。

工业实力雄厚:工业区发展框架已经形成,产业优势已凸显出来,铅业生产面临着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机遇。产业集群布局增强了园区的集聚、辐射效应,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再生铅回收加工集散地。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入库税金2300万元,同比增长100%,工业总产值占全市份额67.1%,成为xx工业经济支柱和崛起的引擎。

农业潜力巨大:农民耕作技术先进,适应市场能力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不断向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一大批农村能人成为农村生产力的开拓者,活跃在市场经济前沿,推动着农村经济发展。

区位优势显现:东部依托园区优势,可吸纳太和冶炼产业;南部依托陶庙山羊市场可大力发展养殖业;西部依托罗庄蔬菜产业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北部隔河与市工业园、火车站遥相对应。一旦临界铁路贯通,将使田营很快融入城市发展框架。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四通八达,“井字”型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电力、电信、邮政、金融、交通等服务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区域内拥有田营、卢窑两个农贸市场,年交易额突破二千万元,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目前,xx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进步较快。2005年经济工作、信访工作、招商引资、维护稳定和殡葬改革五项工作同时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已经基本具备了展开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和必要条件,我们应抓住机遇,抢先一步,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重点,大力构筑优势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指标体系,其中第一位、权重最大的是经济发展,核心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结合田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全市工作总体部署,我们必须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构筑优势产业,优化发展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的动力。

1、一区两点战略:

一区:工业区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环保是第一生命的总体要求,快速推进紧密型工厂建设和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把华鑫铅业培育成国内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多元发展,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创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外向度。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园区农业、林业、服务业、塑料加工业、运输业统筹发展,提高工业区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十一五”末期要实现产值50~60亿,提供税收1.0~1.2亿元。

两点:以xx为中心的废旧电信设备集散点和以xx为中心的麻纺制品集散点。废旧电信设备的回收与销售已形成规模,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辐射高窑、张窑、计窑等村,年交易额达1000万元,利税300多万元;麻纺制品的加工、购销在我镇西南一带有多年历史。以李相为中心,辐射吴桥、庞庄、高田、任楼等村。最近两三年来,市场行情回暖,业务量扩张,年交易额在800万元以上,利税达100多万元。这两大独具特色经济增长点,镇里将成立相应行业协会,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发展,使其迅速扩张膨胀,成为田营新的财政支柱产业。

2、农业产业化战略

通过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集中,发展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做活人多地少和近郊农业大文章;突出发展养殖业,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促进养殖业上规模、上档次,转化种植业资源,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依托xx山羊市场,大力发展养羊业;依托城乡集贸市场,大力发展养鸡业;依托xx养殖场,大力发展养兔业。吴桥、姜湾、高田三个村挂职书记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养殖项目,增强带动能力。镇里在规划用地上提供方便、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重点扶植一批养殖大户,推进养殖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的的方向发展。

3、城乡一体化战略

小城镇、大战略。城镇功能的完善,可以促进工业农业三产协调、快速发展,今后五年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准确定位,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推进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就近得到转移安置,接受城市文明的熏陶。田营集镇重点发展与工农业发展相配套的第三产业,繁荣农村消费市场,让富裕起来的农民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购物环境。卢窑集镇重点发展与琉璃寺旅游观光业相配套的服务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们信仰需求。通过工业拉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繁荣,把田营逐步融入城市发展规划,增强城镇基础承载力、产业支撑力和环境吸引力。

4、项目带动战略

抓好五大项目建设,培植发展后劲。一是全省861行动计划项目。通过去年努力,田营工业区再生铅综合利用项目和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同时进入了省级项目库,我们要抢抓这一机遇,争取更大、更多的资金政策支持,努力拓展铅业生产的市场空间和政策空间,提升园区的品位和影响力;二是园区南路公路建设项目,现已开工建设,要加快工程进度,尽快改善铅业生产交通环境,提高营运能力,增强产业吸引力,同时带动沿路各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xx铁路项目建设,争取在xx设立站台,开辟铅业运输专线,横贯沙河,与市工业园连为一体;四是新农村建设项目,要围绕着道路建设、网络建设、农田建设、改水改厕、生态治气来规划立项,建好一批示范村;五是x河退堤工程项目,把退堤与旧村庄改造结合起来,对xx、xx、xx等村村民移民安置,改善其生产生活环境,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三、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促而就。我们应分步实施,梯次推进,按照一年奠定基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达标的思路,抓点带面,滚动发展,逐步展开新农村建设。

1、建好示范村。xx村基础设施完善,农业条件较好,以麻纺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且班子成员素质较高,引领发展和执行政策的能力较强,我们应以此为样本点,精心培育,合力打造,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这一榜样树立起来。首先要搞好规划。根据村级区划调整的要求,从保护耕地、发展生产、方便生活的角度出发,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把道路建设、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和公益事业这些新农村必备的设施用地界定出来,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旧村庄改造,在此过程中要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增强规划的约束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新农村建设中乱占耕地,大拆大建。其次要政策扶植,我镇要紧紧抓住全省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的机遇,积极争取道路建设、农田改造、网络建设、改水改厕、生态沼气等方面的新农村建设资金,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使xx村率先实现“六通”,最后是产业拉动,大力扶植麻纺产业,增强其带动能力,使之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并向周围村庄辐射。同时积极发展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推进规模养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2、促进沿线村。工业区南线一旦建成开通,田营区域内的“开字型”交通网络随之形成,沿线各村都要围绕着各自的优势,相继展开新农村建设,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拉动和农民参与的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村庄规划范围以内的公共受益项目,要充分用好“一事一议”政策,政府可以适量补助,农户自身受益的项目要以农民自身为主,调动农民的建设热情。“十一五”期末基本达到“六通”,相关指标达到新农村的基本要求。

3、带动落后村。姜湾、高窑由于位置相对偏辟,交通不便,农业生产条件十分脆弱,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狠下一般功夫,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其引进一个主导产业,选准能人进入班子,积极开展劳务输出,激活内在动力,使其在新农村建设的格局中跟上趟、不掉队,协同发展。

四、培养新型农民,造就一支农民企业家队伍

要建好新农村,除了政策资金和制度等方面的支持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新型农民,开发人力资源,增强创业能力,激活内生力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首先们要抓住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政策机遇,开展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大力培养一批现代专业农民、乡土技能民工和第三产业合格劳动者,我们要把农民工培训列入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专门组织,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开展对口培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发展近郊农业和规模养殖业相结合,促进农业产业化;二是与工业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相结合,为铅业生产注入持久动力;三是与发展劳务经济相结合,提高输出效益,增加劳务收入。其次是造就一支农民企业家队伍。农民企业家现已成为我镇工业发展的一支劲旅和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我们要按照小企业做事、中企业做人、大企业做文化的思路,管好用好这支队伍,使之与产业共成长。一是要举办农民企业家的培训班,聘请经济学者、政府官员和外地企业成功人士开展讲学活动,用新的生产经营理念来激励其把产业当成事业做,引领铅业生产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迈进;二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突破家庭式经营体制,积极探索两权分离的办法措施,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由做产业向做资本飞跃;三是塑造企业文化,把以进取、创新、合作、诚信为核心的徽商精神移植到工业区,潜移默化到企业家的思想行为中,培养其依律从商的契约意识和重义轻利的人文品格;四是重视人才引进,开展多层次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扩大开放中增长见识,实现多元发展,提升园区品位。

五、加强领导,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后提出的新课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乡镇一级政府,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中,加强领导,精心布署,积极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1、大力宣传中央1号文件

2006年中央1号文件是指导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对农村发展进行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全景式描绘和全方位政策设定,我们要精心组织学习,分层次开展讨论,在深刻领会、把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成立专门宣讲团,进村入户,把中央对农村的重多利好政策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的心坎上,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2、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尊重群众意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体现和谐和发展。镇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围绕着新农村建设这根主线,加强规划引导,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引领发展能力。村级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区划调整,通过减少村级数量、减少干部职数,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班子执行政策的能力,要大力培育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化的组织程度,推动全民创业,规避市场风险。

3、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新农村是一幅美好蓝图,需要我们一笔一画地去描绘,一砖一瓦地去建设。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找准切入点,快速起动新农村建设。全民创业和村级先教工作是市里布置的中心工作,一个是解决生产力问题,一个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我们应认真抓好落实,我们要自觉地把二者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以全民创业为动力,以先教工作为保障,按照中央提出的20字总体要求,集中全力在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五个方面进行改善和提高,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镇农村基本建成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环境优美、政治民主、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