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税费改革对县乡镇财政的影响及对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税费改革对县乡镇财政的影响及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税费改革对县乡镇财政的影响及对策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新时期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减轻农民负担、遏制农村“三乱”的治本之策。××县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第一阶段工作于2003年顺利完成后,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取消了“三提五统”和各种专门面向农民的收费,减轻农民负担总额××××万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我县从2005年起免征农业税后,势必给乡(镇)财政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对乡(镇)财政收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

农村税费改革的首要目标是进一步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全面实施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分配政策,确保农民实际负担总体水平减少20%以上。作为辖××个乡(镇)、××*万农村人口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项改革,必然对乡(镇)财政在收入数量、收入来源、征管方式、理财思路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可用财力大幅下降

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取消,三改革”。“两取消”即: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三改革”即:乡镇机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从××的实际来看,取消乡统筹等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涉及农民的政府性集资,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每年将减少县财政收入××*万元,减少乡(镇)村农业税附加收入××*万元。这就进一步加大我县“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的“三个确保”难度,对乡(镇)基层政权的运转、社会各项事业和乡(镇)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影响。

(二)财政支出更难保障

农村税费改革后,虽然通过配套的机构改革,减人、减事、减支可精减一批财政供养人员,但大部分转岗分流人员还要靠财政供养,而且村组干部工资、五保供养、农村中小学房屋维修等原来由“三提五统”解决的支出项目全部纳入财政供给范围,加之法定硬性支出、政策性增支措施不断出台,离退休人员、优抚对象还要靠财政保障,财政实际支出不但不会减少,而且呈逐步增加趋势。

(三)财政平衡难度加大

税费改革后,乡(镇)可用财力大幅减少,同时,由于上级转移支付赶不上财力减少数额,所以,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财政平衡目标的难度加大,许多乡(镇)将面临不能平衡财政预算的困难。

(四)乡(镇)债务负担难以消化

就××而言,全县××个乡(镇)几乎都有债务,据统计,××××年,前沉淀下来的乡(镇)村债务为××××万元,其中乡(镇)××*万元、村组××*万元。税费改革后,农村税费征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斩断了其它部门乱收费的“黑手”,但同时也断了偿还债务的“财路”。面对债务包袱,由于乡(镇)财力减少,偿还债务的能力将会削弱,久拖不决的债务包袱不仅会成为制约乡(镇)财政发展的障碍,而且将成为乡(镇)工作不稳定的“导火索”,尤其是从今年起取消农业税后,我县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农业基础设施、教育设施、行政管理设施建设难以开展,靠“一事一议”再向农民集资来办事极为困难。

二、对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以发展经济为重点,不断增强乡(镇)财政实力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要走出困境,摆脱困难,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发展经济,培植财源,逐步增强财政实力。一是解放思想求发展。要抓住税费改革后“轻徭薄赋”的政策机遇,引导农民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固步自封思想,树立大发展、快发展的市场经济观念。二是调整结构促发展。要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创税农业;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走贸、工、农,产、供、销一条龙之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夯实基础财源。三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要按照县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五放并举扩总量,多管齐下提质量”的思想,把非公经济作为乡(镇)的“人民经济”来对待,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实行财政贴息、重点保护、多渠道融资、治理“三乱”等措施,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二)以推进机构改革为途径,大力压缩乡(镇)财政支出

乡(镇)村规模偏小,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运行成本过高,是难以治愈的顽症。要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坚决转变乡(镇)村政府职能,实行精兵简政,分流人员。一是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减人、减事、减支”的原则精兵简政,精简机构,裁减冗员。二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依据公益性和经营性的标准,对半公益性、半经营性的事业单位,逐步削减财政补贴;对经营性的事业单位,逐步推向市场。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要立足实际,宜合则合,宜撤则撤。三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合理调整教育布局。要按照“规模、效益”的原则,根据生源数量和分布情况,合理调整和规划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适当合并现有乡(镇)村学校,集中办学,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要优化教师结构,压缩非教学人员,实行教师公开竞争择优上岗,提高教师素质,确保有限的教育经费真正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创办私立学校,兴办教育事业,形成一种公平竞争的农村教育格局。

(三)以促进财政平衡为目标,合理调整乡(镇)财政支出结构

一是按照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思路和财力可能,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调整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巩固“零户统管”(即在保持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产支配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这些单位的帐户和会计,在乡镇财政所内设会计管理核算中心,将由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纳人统管的范围,统一银行帐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票据管理,统一报销标准和审批)成果,进一步完善“零户统管”办法,建立工资专户,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加大农田水利、生态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做好生态保护、土壤改良、造林绿化、中低产田改造、农业新科技的引进试验推广、品种改良等各项配套的财政服务。三是禁止重复建设项目,严格控制会议费、车辆费、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取消各种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四是对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项目,要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实行民主决策,切实减轻乡、村财力负担。

(四)以加强债务管理为己任,努力化解乡(镇)村债务

对于××××年前沉积下来的××××万元乡(镇)村债务,要加强管理,努力化解。一是认真清理债权债务。要集中时间、组织力量,开展债权债务的清理核实工作。对于债权,要逐项认可落实到户到人,落实清收责任;对于债务,要逐项核对,制定还债计划。二是加强债务管理。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办事,积极开源节流,严防新债发生,确保乡(镇)村债务逐步减少。三是努力化解债务。对有发展经济条件的乡(镇)村,要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扶持和发展集体经济,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偿还债务。

(五)合理划分收支体系,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按照“乡财乡理、乡事乡办、统筹兼顾”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充分调动乡(镇)理财的积极性。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让乡(镇)尽快平稳渡过税费改革的“磨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