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方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方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方案

我市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00万亩以上,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0%左右,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5%以上。“十五”期间,我市水稻种植结构得到优化、品质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国家采取了稳定粮价、实行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种稻积极性普遍提高,我市水稻产量快速增长、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种稻效益也有较大的提高,现有两个面积达到100万亩、总产超过7亿斤的县(市),1个“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个“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14人次获得“全国种粮大户”称号,全市粮食总产连续两年超过220万吨。但是,我市水稻生产仍存在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产量水平不均衡、产业化水平不高、精深加工能力弱等问题。为全面推动我市水稻产业发展,充分挖掘稻米生产潜力,把我市从水稻生产大市变成水稻产业强市,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关于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意见的通知》(皖政办〔**6〕18号),计划从今年开始,连续5年在全市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为目标,以“国家粮食增收工程”和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实施为契机,积极开展推广优质品种、优化栽培技术、发展订单农业、扶持粮食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整合品牌等措施,进而不断提高我市水稻的数量、质量和商品率,提高我市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水稻产业化水平和深加工能力。达到水稻产量和农民种稻效益不断增长,品质和质量安全不断改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的目的。进一步促进我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使我市由水稻面积大市变成水稻产业强市。

(二)基本原则:坚持高产与优质并重,良种与良法配套,食用稻与专用稻同步,生产与精深加工结合,保证粮食安全与促进农民增收并举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用五年时间,使我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435公斤,较**1~**5年平均385公斤增加50公斤,年递增2.1%,总产较前五年平均180万吨增加25万吨以上;商品率达到50%左右,商品稻谷基本达到无公害标准,其中达绿色标准占20%;水稻生产关键技术到位率达80%;高档品种占80%以上,大米的品质达到部颁二级以上要求;培育整合稻米加工、流通企业,形成1~2个国家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2~3个省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使稻米精深加工量占水稻总产量的15%以上。通过项目实施,使项目区每亩水稻增加效益110元以上,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100元。

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主要内容

按照省农业委员会的部署,我市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主要内容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强化质量,提高效益,全面提升水稻产业竞争力。

(一)主导品种:要选择主要指标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优质、高产适销对路的水稻品种,高档优质品种率达80%。中、晚稻优质品种率和高档优质品种率要分别达到95%和85%。

(二)主推技术:以推广轻简、节本、高效、安全技术为中心,坚持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原理与结合我市生产实际相结合,不断改进和创新,达到有利于农民掌握、有利于稻米安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

(三)主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稼仙、青草香、联河、浮渡山等大米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品牌进行资源重新整合;通过订单收购、基地生产等方式,确保企业加工数量、质量来源,把企业做大做强,争创国家、省级龙头企业;实施稻米品牌包装进超市工程,实现稻米本地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同时,争取进入北京、上海、广东、合肥等地超市;成立粮食产业协会,进一步搞活稻米流通,使我市水稻商品率达50%以上。

三、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主要技术措施

(一)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稻田生产环境。一是严格控制耕地资源。认真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法》等有关法律,做到科学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在划定耕地保护区的基础上,明确粮食用地保护区,在保护区内杜绝滥用、乱用耕地和盲目抛荒现象。要切实做到征地、用地与农田开发和复垦相结合。二是大力培肥地力,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我市现有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2/3,这些田块由于种种原因,使农作物不能高产稳产,单位面积产量要比高产田低1/3左右,是我市粮食产量提高的重点。要投入资金,科学治理,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气、固、液三相,创造农作物生长良好的地下环境。三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近几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固了长江堤防,但境内水利设施不配套,排灌能力差,要利用农业开发项目,千方百计搞好水利设施建设,搞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田地养分含量和抗旱排涝能力。四是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广水稻从栽培到收获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进一步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二)调整水稻种植结构,优化生产布局。根据我市自然条件、市场行情和生产习惯,要适当压缩双季稻种植面积,扩大粳稻种植面积,做到籼、粳、糯稻三种稻布局合理,早、中、晚三季稻搭配适宜。要在确保水稻种植总面积稳定的前提下,早稻压缩到150万亩左右,中稻稳定在210万亩,双季晚稻170万亩左右;其中,粳稻面积要逐步扩大到100万亩左右,主要在桐城、枞阳、宜秀和怀宁县高河、马庙以北地区种植,要相对集中成片。在缺粮的岳西县和潜山、太湖山区仍要以推广高产籼稻为主,不断提高粮食自给率,在水稻商品率高的桐城、枞阳、望江、怀宁县要以发展优质籼稻和优质粳稻为重点,力争商品稻的优质品种率达90%以上。在一些丘陵地区和圩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糯稻、饲料稻、特种稻等。

(三)积极推广农业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一是大力推广优质良种。在桐城、怀宁、枞阳、望江等水稻调出量大的县(市)重点推广部颁二级以上并经过审定的优质良种。在供求基本平衡略有外调的宜秀、潜山、太湖等县(区)兼顾优质和高产选择品种,在缺粮的岳西和太湖、潜山的山区仍要推广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同时积极开发绿色稻米和有机稻米示范片,有条件地方要建设有机、绿色稻米种植带。二是推广水稻直播技术,水稻旱育稀植和软盘抛秧技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等。三是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我市已制定了《早稻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等三个水稻无公害生产地方标准,要建立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片并逐步推广,力争到2010年标准化生产面积占水稻面积的50%左右。四是开展试验、示范先进种养模式。要大力开展稻菜、稻油、稻鸭共生、稻田养鱼(蟹)等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稻田经济效益。

(四)强化产销衔接,推进水稻产业化经营。一是建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要在桐城、枞阳、怀宁、望江等县建立120万亩优质双季稻生产基地和80万亩优质粳稻生产基地。二是发展壮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要以现有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为基础,积极扶持粮食加工转化企业,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线,有效地整合资源,把产、购、销、加工等环节有效地连接起来,组建企业集团,形成一县(市)一品牌,最终实现2~3个全国著名品牌。三是发展订单生产。大力推行“公司+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订单生产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将生产、销售、加工有机地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提高农民订单生产积极性和履约率。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搞好水稻精深加工,提高稻米及副产品附加值。四是发展水稻产销合作经济组织。要培育水稻行业协商,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积极搞活流通。同时,加强安庆大米市场和华东农业大市场的建设,组织当地企业、中介组织参与国内外粮食贸易展销会、洽谈会,进一步扩大稻米外销量。

(五)拓宽渠道,增加资金投入。要千方百计拓宽发展水稻生产的资金投入渠道,不断增强水稻产业提升后劲。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提高粮食生产预算内资金,并从土地出让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切块用于粮食安全生产,如农田基本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等。二是以实施水稻产销改进、创新项目为突破口,利用项目增加投入。要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水稻生产转化项目,用于粮食生产、转化工作和有关产销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经费。三是招商引资。加强我市水稻生产、转化优势宣传,吸引商家合作或独资开发高附加值稻米产品或实行水稻规模生产,不断提高稻米加工转化率。四是引导金融机构把保护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贷款用于水稻生产、加工和流通。五是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要大力吸引农民、龙头企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发展水稻生产、转化项目投资参股,为项目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资金。

(六)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建立和完善水稻良种繁育和供应体系。每个县(市)、区,都要建立常规水稻良种繁殖基地,确保区域内良种供应和更新,建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确保杂交水稻自我供给率达50%以上,有条件的要逐步做到自给;同时,结合农资“进村入户”工程,建立健全良种供应体系,确保农民买到价廉物美的优质良种。二是建立和完善技术指导体系。市、县(市、区)联合成立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技术指导组,制定方案,搞好培训,定点观察苗情动态,开展测产验收。做到市培训到乡(镇)和规模种植大户,县培训到村和规模种植户,乡镇培训到所有的组、户。建立农技特派员制度,做到高师包乡(镇)、联系种稻大户;中师包村、联系示范户的技术指导责任制。三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要利用“安庆农网”、“安庆粮食网”、“安庆农业信息网”搭建水稻产销信息平台,市、县、乡(镇)和种稻大户联合行动,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手机短信等形式将新品种、新技术和市场畅销的优质稻米信息及科学加工技术传递给农民和水稻加工企业。四是搞好农资供应服务体系。要做好适销对路的种子、化肥、农药推介,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净化农资市场环境,避免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四、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合力推进。要把“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作为政府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有效整合各部门的技术力量和人才资源,市成立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和由农技推广、农业科研、农资供应和稻米加工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组织、协调、技术服务和管理。

(二)加强示范带动。市里将抓好枞阳、桐城两个百万亩水稻生产大县;每个县(市、区)抓1个万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区,每个乡镇抓一个千亩示范片,全市重点建设**0个科技种稻示范户;重点扶持稼仙、青草香、联河和浮度山4个水稻产业龙头企业;提升稻米加工品质,形成2~3个全国知名稻米品牌,同时开展中低产田种粮技术攻关,提高产量,促进水稻生产均衡发展。

(三)加强检查督促。按照省农委提出的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绩效考评办法,加强提升行动的动态性追踪与检查督促,对有关试验和示范片,成效显著的县(市、区),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进行表彰嘉奖,充分调动各地发展水稻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