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方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方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精神,充分挖掘我市稻田秋季温光资源,进一步增强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发展。2009年在搞好杂交中稻高产创建的同时,决定在江津区、永川区、铜梁县、开县、大足县等区县配套实施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万亩高产创建活动,现制定如下技术方案,供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参照执行:

一、目标任务

1、实施地点与规模

以江津区、永川区、铜梁县、开县、大足县五区县为重点,在搞好杂交中稻高产创建的同时,配套实施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万亩高产创建活动,要求每个区县建立相对集中的万亩高产示范片1个,建立千亩核心高产示范片2-3个,建立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片2个,带动各区县示范推广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5万亩以上。

2、实施内容

一是推广主导品种:选择生育期适中、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稳产、再生力强、品质较优的中穗型品种准两优527、II优602等为主导品种,搭配II优21、II优明86、金优725、渝优13号、渝优1号、Q优12号、渝香203等再生力强品种。

二是主推技术:在全面实施杂交中稻“一增五改”综合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推广水稻旱育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半旱式规范栽培技术,适时晒田控苗技术;再生稻肥水运筹技术、看芽抢收头季、适留高桩技术,稻草覆盖抗旱节水保苗技术、“920”促穗技术等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强化品种布局和技术集成,有效地提高再生稻成功率和单产。

三是强化品种筛选与配套技术集成研究

各示范区承担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和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狠抓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集成,进行再生稻高产目标攻关。

四是培植种植大户和专业服务组织,创新推广机制

各示范区要培植50亩以上的再生稻高产种植大户1户以上,200亩以上的全程代耕服务大户1户以上,培育1-2个专业合作社或者围绕集中育秧、机插、病虫害统防、配方施肥等关键农事环节的农技专业服务队,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同时,开展再生稻高产目标竞赛活动。

3、考核指标

(1)万亩高产示范片再生稻平均亩产达到150公斤以上,千亩核心高产示范片再生稻平均亩产200公斤以上,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片再生稻平均亩产250公斤以上。示范区再生稻平均亩产比大面积增产10%以上。

(2)千亩片再生稻主导品种推广率达到100%。

(3)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率。千亩核心示范区水稻旱育秧技术应用率达到100%;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和半旱式规范栽培技术推广率达到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率100%,病虫综防统治技术推广率90%以上。再生稻肥水运筹技术达到100%,看芽抢收头季、适留高桩技术达到100%,稻草覆盖抗旱节水保苗技术80%以上,再生季喷施“920”技术90%以上。

(4)种植大户和全程代耕服务大户1户以上再生稻平均亩产比万亩片增产5%以上。

4、考核验收

考核验收由市农委组织,重点抽查千亩核心高产示范片,随机抽取的每块田块再生稻平均亩产必须达到150公斤以上,同时上报农业部进行抽查验收。

二、主要技术措施

1、搞好品种选择

选择再生力强、品质较优的品种种植,是确保再生稻高产示范创建成功的关键。根据市农技总站、市农科院和区县农技部门近年来试验观察,并在咨询有关专家的基础上,推荐以准两优527、II优602为主导品种,根据各示范区实际,搭配II优21、II优明86、金优725、渝优13号、渝优1号、Q优12号、渝香203等品种。

2、合理布局

再生稻示范片应选择在海拔350米以下、水源条件较好、群众有蓄留再生稻习惯,且技术力量较强的乡镇实施,原则上与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相结合。

3、抓好头季中稻栽培

一是适期早播、集中旱育壮秧。2月下旬至3月5日前播种、集中进行旱地育秧。育秧方式选择旱育机插秧或旱育秧。机插秧盘育秧苗每个秧盘播50克种谷,每亩本田播16—20个秧盘;旱地育秧,每亩秧田播种谷25—30公斤左右,即1丈长(4.5尺宽)的厢面播种谷210—250g。坚持定距稀播、匀播。同时,加强苗床管理,注意消毒、调酸、施肥、化控和增温保温,防止水稻烂种、死苗,重点防治稻蓟马、叶瘟等病虫害。

二是适期早栽,机械化或半旱式栽插,合理增密。适时早栽有利于改善秧苗个体的生长环境,促进秧苗低位节早发多分蘖,培育头季大穗,增加再生季母茎数。4月1至10日,秧苗3.5—4.0叶时开始移栽,一般中等肥力稻田亩栽插1.2—1.5万窝左右,每窝2粒谷秧苗。

机插秧要求精细整田,选择排灌方便,泥脚深度最好不超过30厘米的移栽稻田进行机耕或人畜翻耕(耕深不超过20厘米),确保田平整,无过量残物,田块内高低落差不大于3厘米。耙平稻田后搁置1-2天沉实泥浆。秧苗叶龄3.5—4.0叶时选择晴天或阴天起秧机插。机插时田间保持2-3厘米的浅水层,亩插1.1-1.4万穴,平均每穴1.5-2株,漏插率小于5%;均匀度合格率在85%以上;机械作业覆盖面在95%以上;秧块插深1-1.5厘米左右,不漂不倒。连续缺穴达3穴以上的实行人工补插。

半旱式栽培实行宽行窄株栽植,秧苗叶龄4.0—4.5叶时移栽,一般宽行行距39.6cm(1.2尺)、窄行行距26.4cm(0.8尺);窝距(16.7—20cm)。具体据各再生稻种植区的热量条件、所选品种熟期和栽植时期等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三是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

机插秧:全生育期亩用纯氮(N)9-11公斤左右,磷(P2O5)5-6公斤,钾(K2)8-9公斤养分量配方施用。施肥方法:施足底肥,亩用40%复混肥30公斤加硫酸锌1.5-2公斤耙面施用;及时追施分蘖肥(机插后7-10天,亩用尿素8-10公斤撒施);适时施用穗肥,保蘖增穗增粒(孕穗期亩用尿素6-8公斤加KCL8-10公斤撒施)。底肥增施优质农家肥,每亩增施猪粪水1000-1500公斤。

半旱式栽培:一般中等肥力稻田,中稻每亩施纯氮(N)9公斤—10公斤,磷(P2O5)4公斤-5公斤,钾(K2O)8公斤—10公斤,硫酸锌1.5公斤-2公斤。氮肥的50%-60%作底肥,20%-30%作分蘖肥,20%作孕穗肥;磷肥、锌肥全作底肥(两者切忌混合施用);钾肥的60%作底肥,20%作孕穗肥,20%作穗粒肥。底肥作耙面肥施用。氮:磷:钾(N:P2O5:K2O)的比例为1:0.5:1。提倡底肥增施优质农家肥,每亩增施猪粪水1000-1500公斤。

四是浅湿灌溉,适时晒田,强根促蘖。

栽秧前整平稻田,浅水栽秧,湿润立苗,薄水分蘖,全田总茎蘖数达到18~20万时脱水晒田1次,控制无效分蘖,促进通风,增气养根,壮秆保叶养芽;浅水孕穗,中稻齐穗后25天左右可自然落干田水;半旱式种植的稻田,一般情况下保持水平厢面,晒田时保持半沟水;中、后期灌排水条件好的可间歇灌水;乳熟期后保持浅水层,水稻黄熟期保持湿润状态,提高水稻休眠芽的成活率。注意抗旱保苗,防止后期脱水。遇连晴高温天气应适当增加田间水层,注意蓄水防旱。

五是防治病虫草害。根据田间病虫测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关键时期防治好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4、强化再生季栽培

一是施足促芽肥。

促芽肥是夺取再生稻稳产、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在头季齐穗后15天施足促芽肥,亩施用15公斤50%BB肥或亩施尿素15~20公斤。

二是看芽抢收头季,保证留桩高度。

当全田谷粒黄熟95%以上、70%的植株倒二、三节芽长达2厘米以上时收割,留桩高度达到33~40厘米,争取倒二节休眠芽成穗,提高再生穗率。

三是稻草覆盖,抗旱保苗。

头季稻收获后立即将稻草覆盖在稻桩行间,既可以减少田间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抗旱保苗,促进再生芽的生长;又可增加土壤的钾素营养,培肥土壤地力。

四是及时管水,施好发苗肥。

收获头季稻后立即复水,一直灌浅水至接近黄熟时排水。在头季稻收割后5~7天及时施用发苗肥,亩施用50%BB肥8~10公斤或亩施尿素10~15公斤,有条件的地方可同时泼施清粪水1000公斤左右,争取多发再生苗,提高再生成穗率,增加有效穗。

五是根外追肥,喷施“920”。

再生稻始穗期亩用磷酸二氢钾1.5-2公斤加尿素3公斤加“920”3~4克喷苗,促进再生稻早孕穗、早成熟,适当增加穗长和粒数,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

六是及时防治再生稻病虫害。

根据病虫测报情况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代螟虫和等病虫害,确保再生稻丰收。

七是及时收割再生稻。

因各芽位再生稻穗成熟期不一致,一般在再生稻9成熟时收割为佳。

三、组织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再生稻高产创建以区县为主体。要求各区县成立高产创建活动县级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每个再生稻片确定一名区(县)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根据市里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和技术规程,及早确定高产示范片地点,落实项目配套资金与工作经费,组织开展高产创建专题培训与指导,及时检查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实施后进行产量自测。

2、强化技术培训

利用农技推广各种手段和形式,在再生稻各生产技术关键环节狠抓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宣传和培训,举办田间地头技术操作现场会,带动农户严格按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实施再生稻技术,促进科技入户。

3、扶持培植种粮大户和专业服务队

在高产示范片内重点培植高产种植示范大户;同时发展1-2个为农民和种植大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的耕种与病虫防治专业服务队,并以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为重点,开展高产创建竞赛活动,制定激励机制,组织检查评比,促进各项技术落实。

4、强化技物结合

对示范区再生稻良种和配套农资实行统供,采用七统一:即统一规划品种,连片种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机插或半旱式规范栽插;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晒田;统一防治病虫。确保再生稻关键技术和物资两到位。

5、及时反馈信息

各示范区要加强对示范片的检查督导和信息交流,及时上报相关材料,严格汇报制度,搞好验收测产,作好项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