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水稻两迁害虫治理方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稻两迁害虫治理方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水稻两迁害虫治理方案

近年来,我省水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以下简称“两迁”害虫)持续偏重至大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专家认为我国“两迁”害虫已进入新一轮的暴发周期,并将持续较长一段时期。为有效治理“两迁”害虫,确保水稻生产安全,根据农业部《水稻“两迁”害虫治理意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落实“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健全监控网络体系,加大监测调查、预警和信息工作力度,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治理;强化防控工作属地管理责任,实施协调配合、整体联动的治理对策;强化农、科、教的结合,进一步开展迁飞和灾变规律研究,提高监测预警和科学治理水平;大力推广综合防控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应急控制能力;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减缓害虫抗药性产生,保护稻田生态环境,实现“两迁”害虫可持续治理。

二、工作目标

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和工作推动,力争到“*”末,健全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支持体系,初步实现监控信息共享,长、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80%、85%和90%以上。扩大综合防治应用面积,科学用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约20%,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三、治理对策

(一)加强“两迁”害虫的监测。

加快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体系建设,以省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为纽带,合理设置县级预警防控区域站,形成地理分布科学、覆盖面更广的预警防控体系。根据“两迁”害虫迁飞路径和发生规律,科学设置“两迁”害虫观测圃和监测灯,按照统一的调查、预报标准,开展系统监测。强化大田普查,全面准确掌握虫情动态。开展常用农药害虫抗药性测定和稻飞虱生物型监测,及时掌握其变化动态,为合理用药和抗药性治理、抗虫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完善虫情汇报、会商制度。

严格履行病虫情汇报制度,加强市县间虫情信息交流,实现病虫情信息的资源共享,并积极开展省际间的信息交流,为全国“两迁”害虫的异地测报提供素材。完善早稻和晚稻病虫趋势分析和治理对策的专家会商制度。大力推进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向公众病虫情报。

(三)大力推广可持续治理技术。

落实农业防治措施,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恢复稻田生态平衡。

1.狠抓农业控害措施落实。

合理密植,适时播种,减少插花种植,种植抗(耐)虫品种,平衡施肥,后期避免重施氮肥等,创造不利于“两迁”害虫发生的稻田生态环境,减轻为害。

2.推广生物和物理控害技术。

保护利用稻田天敌,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害作用,开展灯光诱控技术和性诱剂诱控技术应用研究,研发和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稻田化学农药使用量。

3.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⑴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防治稻飞虱宜采用“压前控后”的策略,即:“狠治主害前代压基数,防治主害代控为害”。防治稻纵卷叶螟应采用“达标用药”的策略。

⑵科学选用防治药剂。禁止在稻田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包括复配制剂),科学选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防治其他害虫时,注意选用对“两迁”害虫特别是稻飞虱无刺激增殖作用的药剂。

⑶科学制订用药方案。做好农药交替轮换使用,避免单一药剂循环、连续在同一区域使用,延缓害虫抗性产生。

⑷选用高效施药机械,实施精准施药和靶标施药,保证施药质量,提高化学农药的利用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随着“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不断实践和深入发展,植保工作的社会公共事业地位越来越突出。加强水稻“两迁”害虫的监测与防控工作是确定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也是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是惠及广大农民的公共服务。各级农业部门必须从保障粮食安全的高度认识防控“两迁”害虫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将“两迁”害虫防控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成立政府主管领导牵头,农业、财政、发改、科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领导责任制,增加防控经费,强化技术指导,切实提高对“两迁”害虫的预警、应急防控能力。

(二)健全植保体系。

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完善预警防控体系。市、县两级要确保植保机构有站址、有人员、有经费。继续实施植保工程,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工作条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保障监测预警与防控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

(三)加强技术研究。

加强与农科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大科研力度,整合技术力量,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开展“两迁”害虫灾变规律、精细化预测预报、抗性品种选育、新农药开发引进、抗药性治理和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技术研究,并根据“两迁”害虫发生特点以及气候、环境、耕作、栽培等因素的变化,不断进行综合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提高中长期治理能力。

(四)强化农药管理。

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和使用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的违法行为,杜绝使用未经国家许可在稻田使用的农药(含复配制剂隐性成分),严格查处擅自在稻田用农药中添加未经国家许可的农药的行为。开展稻田用药生态安全性评估,确保稻田用药安全、规范。

(五)加强综防技术宣传、指导和示范。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两迁”害虫防治技术的宣传培训。在“两迁”害虫防治关键时期,通过病虫电视预报、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及时、快捷将病虫信息传递给农民。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加强田头指导,确保防治技术落到实处。加强“两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工作,普及综防技术,全面提升“两迁”害虫的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