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领导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对*两次重要讲话和多次批示精神,为了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以“深化建设主体功能区,实施公园化战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为主题,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列出的10大突出问题、5大主要根源及整改的目标思路,结合我市近期工作重点,特制订本整改落实方案。
整改落实的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和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总书记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总书记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同志两次重要讲话和多次批示精神为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研究制定我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把“三促进一保持”(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发挥优势,转化劣势,借助强势,先行先试,大力实施现代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富民惠民工程、城乡环境“清洁美”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乡公共文化惠民共享工程、市民素质大提高工程、法治和谐共建工程等“七大工程”,就分析检查阶段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总体原则: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改落实工作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二是坚持突出实践特色。紧紧围绕“深化建设主体功能区、实施公园化战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主题,解决突出问题,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新路,争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示范点。三是坚持科学算好“三笔账”。始终把人民群众持久得实惠放在整改落实的首位,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算好“有多少群众能从中得到益处、群众能从中得到多少益处、群众是长期受益还是短期得利”这“三笔账”,努力达到“最多群众受益、群众得到最多益处、群众能够长期受益”的良好效果。四是坚持依靠群众。发挥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敞开大门搞活动,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整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向群众通报整改承诺和整改进展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与整改的实绩实效让人民群众满意。
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同志提出“努力把联系点办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点”的要求,以及我市创建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建设富裕、安康、文明、和谐新*的目标,按照明确整改项目、明确整改目标、明确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和明确整改时限“五个明确”的要求,把《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目标思路进一步具体化。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把征求意见和分析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梳理,一项一项列出来,不回避、不掩饰、不推脱,更不打“白条”。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区分问题的轻重缓急和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把近期整改同中长期整改结合起来,分门别类地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时间表,既有近期目标,又有中长期安排,做到互相衔接、互相促进。明确整改落实措施,对需要整改落实的问题逐项研究分析,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具体办法;对于涉及多个地区、部门、单位的问题,加强沟通协调,上下互动、左右联动,形成合力,加以解决。明确整改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整改落实责任制,逐项明确责任领导、承办部门,完成时限,把任务分解细化,明确职责分工,把责任落实到人。
整改落实的主要内容和整改措施
一、坚持不懈抓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以本次学习实践活动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努力掌握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科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等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视察陕西省安塞县、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等重要讲话以及*同志两次重要讲话和多次批示精神。指导镇村扎实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再次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高潮。〔责任领导:列荣辉、叶鸿(涉及两个以上责任领导的,由分管主办单位的领导负主责。下同);主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协办单位:市委党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广播电视台、*日报社、各镇街;2009年3月31日前完成〕
2、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理论武装放在首位,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领导干部,把握理论体系,领会科学内涵,掌握精神实质,明确基本要求,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经常化、制度化,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增强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断夯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政治基础。(责任领导:朱泽君、叶牛平;主办单位:市委办、市府办;协办单位: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2009年6月30日前完成)
3、坚持不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以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领导干部高举旗帜、牢记宗旨,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和对民尽责、为民奉献。(责任领导:朱泽君;主办单位:市委办;协办单位: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府办;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4、健全领导班子学习制度。落实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考核制,中心组全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5天,每季度集中学习研讨3-4天,中心组成员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3个月,每名班子成员每年至少撰写1-2篇调研文章,提出一批推动工作的新举措。(责任领导:列荣辉;主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协办单位: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市府办、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5、坚持民主决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凡属本市工作中政策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使用,要按照规定程序,在党委(党组)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决定。(责任领导:朱泽君、叶牛平;主办单位:市委办、市府办;协办单位: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委组织部;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6、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纪检监察工作坚持“三多两少”,即多进行批评教育、多加强制度建设、多抓好督查纠正,达到少让干部犯错误,少查处人的目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深入开展“法纪廉政教育年”活动,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责任领导:邓少敏、冼银崧;主办单位:市纪委、市监察局;协办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各镇街;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
7、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举办党政领导干部赴国内名校进修班、副局级以上干部市委党校轮训班,组织相关领导干部参加第二期赴新加坡学习和市二级班子成员及后备干部赴苏南发达地区跟班学习,组织4批80人左右的中层干部,在本市镇街和市直单位进行为期3个月的双向、互动跟班学习,为科学发展培养高素质领导干部。(责任领导:冼银崧;主办单位:市委组织部;协办单位: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委党校、市人事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二、深化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发展大工业大商贸大旅游,建立现代特色产业体系
按照省委“三促进一保持”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现代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工程,认真落实《深化主体功能区建设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实施方案》,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生态文化旅游和度假休闲产业为特色,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基础,努力构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三大主体功能区互补互动发展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大力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全力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8、南部新型工业区重点发展大工业,积极做好*工业园区升级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以广东*工业园区为核心,加快推进园区南区“三横三纵”6条道路和北区“四横四纵”8条道路建设,提高工业承载力,积极申报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汽车、机械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吸引高端先进制造业落户和吸纳优秀人才创业发展,努力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班子,指定领导专项负责,做好可行性报告和园区规划,分解目标任务,制定目标进度,确保责任到位、协调到位、跟进到位。(责任领导:朱泽君、叶牛平、曾赤鸣、何鎏辉、邬卫东;主办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协办单位:市委办、市府办、市发改局、市外经贸局、市规划局、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环保局、市供电局、市劳动社保局、市编委办、*镇;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9、中部文化生活区重点发展大商贸,创建山水文化休闲城。以*广场为核心,以增江河为主轴,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和艺术化,高标准设计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灯饰景观,建设*美丽的副中心和卫星城。大力发展会议休闲、文化创意和教育研发产业,以音乐文化为特色,以每年的广场音乐文化节为平台,运用市场手段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文化演出和音乐人才,将广场音乐文化打造成具有*特色的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立足长远建设音乐之乡。加快“鹤之洲”风景区和“增江一河两岸”星级酒店群的规划建设,努力引进一批星级酒店和拥有文化创新能力的项目。(责任领导:列荣辉、叶鸿;主办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协办单位: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经贸局、市市政局、相关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10、北部生态旅游示范区重点发展大旅游,建设珠三角生态大花园和生态优质生活圈。以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小楼人家、正果湖心岛、朱村农业观光旅游区和*坑贝古村落四大景区为重点,加快生态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建设好以亚运飞碟项目为核心的派潭体育休闲公园,在周边大力发展农家乐和农家旅馆;加快何仙姑风景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和投入运营;加大湖心岛旅游风景区的宣传推介力度,加快正果镇区沿江大堤规划改造,打造旅游产品一条街。(责任领导:列荣辉、叶鸿;主办单位:市旅游局;协办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体育局、市农业局、派潭镇、小楼镇、正果镇;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11、完善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加快*东区高科技工业基地、*和*工业基地等工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政、供电等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增强工业基地的集聚带动能力。(责任领导:曾赤鸣;主办单位:有关镇街;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外经贸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国土房管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供电局;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12、狠抓招商引资增后劲。按照“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争到2011年基本处理完毕。各镇街和工业园区要强化招商引资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落实《*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实施项目招商、产业招商、以商引商,举办好赴台湾招商会,会议休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招商会和*市大型国企“退二进三”承接活动等系列招商会,确保今年10月份之前各镇街有2个以上优质项目成功落户并动工建设。(责任领导:叶牛平、曾赤鸣;主办单位:市外经贸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环保局、市国土房管局、各镇街、*工业园区管委会;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13、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探索建立产业退出机制,推动和引导粗放、低效、高能耗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外转移,逐步减少低素质外来劳动力,腾出空间引进和承接优质骨干项目。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加快盘活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的建设用地。(责任领导:曾赤鸣、郑丹群;主办单位:市经贸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外经贸局、市劳动社保局、市环保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相关镇街;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1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安排,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逐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构建社会化、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鼓励扶持豪进、康威等一批民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和产业化联合体,争取成立3至5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依托广东*工业园区和*东区高科技工业基地,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力争2011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00亿元以上。(责任领导:曾赤鸣、李荣渝;主办单位:市科技局;协办单位:市外经贸局、市财政局、市经贸局、市工商局、增江街、*工业园区管委会;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15、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尽快制定扶持政策措施,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预警,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召开银企恳谈会,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引导2至3家优质民营企业申报上市。(责任领导:曾赤鸣、李荣渝、张文远;主办单位:市经贸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海关、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工商联、市人民银行;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16、推进新城市中心开发建设。完成新城市中心一环路、二环路、湖景路一期和增江河西岸景观大道二期等建设工程,构建新城市中心的大路网。抓好“鹤之洲”景区内的700亩天然浴场、800米观景长廊、游船俱乐部和初溪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搞好3000亩荔湖周边以及市民花园的相关配套设施,拉开50平方公里新城市中心发展格局。(责任领导:叶牛平、范文添、邬卫东;主办单位:*街、增江街;协办单位:市市政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旅游局;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17、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市区和*城区“退二进三”,重点把*城区打造成特色美食、健康娱乐、品牌购物的*东部商贸中心。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积极鼓励、吸引国内外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进驻*设立分支机构。(责任领导:曾赤鸣、张文远;主办单位:市经贸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外经贸局、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工商局、*镇、*工业园区管委会;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18、创建广东省国民休闲旅游示范市。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全市旅游整体策划和推广,到2011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加强有关申报工作,力争3至5年内将白水仙瀑景区、大封门景区、小楼人家景区、湖心岛景区等景点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成功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市(县)和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示范市。(责任领导:叶鸿;主办单位:市旅游局;协办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农业局、派潭镇、小楼镇、正果镇;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19、改造扩建广(州)汕(头)公路*段。对全长19.1公里的广(州)汕(头)公路*段,按照双向八车道沥青路面的标准进行改造扩建,使广汕公路成为*直通*市中心的城市快速路。今年6月份前完成征地拆迁并全线动工,同时改造沿线墟镇路段地下排水设施,解决“水浸街”的问题。(责任领导:郑丹群;主办单位:市公路局;协办单位: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交通局、市市政局、市供电局、市电信局、市自来水公司、*镇、*街、朱村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20、完成107国道*段改线工程。对全长7.8公里的107国道*段实施改线工程,将过境交通绕出城区,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责任领导:邬卫东、郑丹群;主办单位:*镇;协办单位:市公路局、市交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21、积极配合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协调完善相关规划,主动配合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尽快将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和*地铁延伸到*、*地区,实现*与*、东莞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的全面对接。(责任领导:郑丹群;主办单位:市规划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国土房管局、市交通局、相关镇街;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
22、升级改造市内主干道。规划建设*至白水寨贯通南北的直达快速路,推进新(塘)(中)新、石(滩)新(塘)、增(城)正(果)公路、荔(城)三(江)公路、增(城)(石)滩公路、增(城)派(潭)公路、新桥东路、*大桥和*大道等市内主干道路的升级改造,促进三大主体功能区互补互动。(责任领导:郑丹群;主办单位:市交通局;协办单位:市规划局、市公路局、市国土房管局、相关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23、加快*、*客货运站场规划建设。按照一级站场标准,规划建设*客运站和*客运站,其中*客运站在今年6月前动工,改善全市交通运输基础条件。(责任领导:邬卫东、郑丹群;主办单位:市交通局;协办单位: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国土房管局、*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24、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水平。今年新增8号、15号两条公交线路,逐步扩大公共交通履盖面。向社会公布投诉监督电话,加强对公交车辆和出租车运营情况的监督,严厉查处出租车不按计价器收费、拒载等行为;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公交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安全意识。(责任领导:郑丹群;主办单位:市交通局;协办单位:市公安局、市市政局、市规划局;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25、加快市内收费站的撤并整合。撤销小楼、郑田、荔三收费站,保留江龙大桥收费站统一收费。(责任领导:郑丹群;主办单位:市交通局;协办单位:市公路局、*镇、小楼镇、增江街;2009年6月30日前完成)
26、加快电网建设。加快220千伏宁西变电站和110千伏九如、荔湖城、东华等11个变电站和电网建设,建设覆盖全市、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经济实用、适度超前的电网,以缓解电力供应不足、结构性缺电的压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责任领导:曾赤鸣;主办单位:市供电局;协办单位: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相关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三、实施公园化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创建宜居城乡
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发展,发展促进保护”的理念,深入实施公园化战略,变“在城市里建公园”为“在公园里建城乡”,实施城乡环境“清洁美”工程,让*水更清、地更洁、环境更优美,建设生态文明,让*处处像公园,努力营造一流的创业宜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创建宜居城乡。
27、实施城乡环境“清洁美”工程。严格执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管理试行办法》,细化城乡管理内容,明确职责,强化城乡环境整治问责。完善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制度,引导农民集中堆放和清运垃圾。加大河涌整治力度,加强对东江、增江河、西福河、百花涌等境内主要河流的水质保护,禁止向江河、湖泊违法排放,让母亲河美丽流动,让增江河永远清澈。加快旧城区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下大力气拆除城乡“两违”建筑,重点整治城镇“六乱”,突出整治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启动农村污水综合治理,逐步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以广惠高速、广深高速、广汕公路、荔新公路、增派公路和增正公路沿线为重点,加强路边、山边、水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创*最美景区,建广东最美乡村。(责任领导:邬卫东;主办单位:市市政局;协办单位: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公路局、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爱卫办、市新农办、各镇街;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28、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成立“创卫”工作专班,制定行动计划,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力争用三年时间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责任领导:李荣渝、邬卫东;主办单位:市爱卫办;协办单位: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局、市卫生局、市城监大队、市新农办、各镇街;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29、切实加强生态建设。以规划引导为龙头,以市场化运作为重点,通过竞争激励机制,发动全民参与、全社会动手,通过投资、资助、捐赠等方式参与公园化建设,到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61.6%以上。(责任领导:范文添、张文远;主办单位:市林业局;协办单位: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市政局、各镇街;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30、整治噪声污染扰民。加大对住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地区的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噪声达标区创建工作,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夜间作业施工噪声扰民的监管,重点对酒吧、卡拉OK、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噪声污染执法,严厉查处各类噪声污染扰民问题。(责任领导:邬卫东;主办单位:市环保局;协办单位: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交通局、市建设局、*镇、*街、增江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31、推进优质饮用净水工程。建立水质公示制度及政府供水监管机制,增强城市供水安全可靠性。加大对供水点源头保洁投入和管理的力度,逐步实现机械化作业。(责任领导:邬卫东;主办单位:市市政局;协办单位: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自来水公司;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32、提升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新建、扩建*、*、*、*、*、*等6个污水处理厂,实施陈家林垃圾填埋场污水截流工程,完成棠夏垃圾填埋场改建工程,加快推进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进程,彻底解决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问题。(责任领导:邬卫东;主办单位:市市政局;协办单位: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相关镇街;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
33、推进产业生态化。加强环境监管,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实行最严格的节能减排“硬约束”。提高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加快淘汰置换高耗能、高排放落后产能,严厉查处超标排放和超总量排放行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安全生产、节约生产。实行工业片区绿色生态隔离,建设生态型产业基地。(责任领导:曾赤鸣、邬卫东;主办单位:市环保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外经贸局、市市政局、市林业局、市统计局、市质监局、相关镇街、*工业园区管委会;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34、推动生态产业化。以50公里的自行车健身道为主线,以沿线村庄规划建设农家旅舍为旅游节点,重点建设市民花园、荔江公园、湖心岛、月亮湾等一批开放式示范性公园,推动生态景观林带形成“绿上添花”产业带。以基岗、增塘、温山吓、坑贝、东境、西境、榕树吓、*、高村、汀塘、番丰、蒙花布等12条村为试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农家旅馆和生态旅游村,推动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责任领导:叶鸿;主办单位:市旅游局;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相关镇街;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
四、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积极探索城郊型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以中心镇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先行点。
35、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我市被省和*市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加快出台《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完善统筹城乡发展配套政策,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公共财政等方面一体化和土地流转、户籍制度等关键环节改革。(责任领导:张文远;主办单位:市发改局;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市劳动社保局、市卫生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36、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壮大挂绿米业、先科等现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种养大户+农户”等经营模式,每年引进2至3家农业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个。(责任领导:范文添;主办单位:市农业局;协办单位:市经贸局、市国土房管局、各镇街;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37、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坚持重民生、强基础、调结构、扩基地、创品牌、畅流通、兴科技、增效益,加快推进农田、鱼塘标准化改造和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好小楼人家、三江万亩片、朱村万亩片等农业生产基地,南部和中部镇街各打造1至2个1000亩以上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北部镇各打造2至3个1000亩以上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全市建成5000亩以上的观光型农业基地6个。鼓励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流转期限3年以上、且连片经营面积300亩以上的农户给予每亩每年200元补助。到2011年,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到60%。(责任领导:范文添、张文远;主办单位:市农业局;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各镇街;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38、优化农业结构。坚持“稳粮、增菜、优果、扩花”,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推进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产品规模化、设施化生产;大力发展“好吃、好看、好玩、好价、好销”为特征的“五好”都市农业,综合发挥农业的食品保障、就业增收、生态屏障、观光旅游等多种功能。(责任领导:范文添;主办单位:市农业局;协办单位:市旅游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39、培育更多特色农产品品牌。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组织,继续办好“五好都市农业信息平台”,强化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包装,进一步打响*荔枝、迟菜心、黑皮冬瓜、凉粉草等*“十宝”特色农产品品牌,让更多的农产品变为旅游商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责任领导:范文添;主办单位:市农业局;协办单位:市旅游局、市供销总社、市新农办、市农经办;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40、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责任领导:范文添;主办单位:市农业局;协办单位:市畜牧局、市工商局、市供销总社、各镇街)
41、抓好村庄规划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认真落实《新农村规划建设与农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到2010年基本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下决心解决好农民新房“在哪建”和“怎么建”的问题,推动村庄建设与发展生态旅游相结合,建设一批别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村和文明示范村。(责任领导:邬卫东;主办单位:市规划局;协办单位:市建设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新农办;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42、启动“农民集中居住”试点。以罗岗村为试点,规划建设占地403亩,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可安置1024户农民的统筹城乡示范点,逐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今年完成新村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设,安置农民410户。(责任领导:邬卫东;主办单位:*街;协办单位: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新农办、市土地开发中心;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43、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坚持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当作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任务,加强组织引导,市镇村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转移北部农民到城镇就业安居,为农业集中规模经营腾出空间,实现农业劳动力人均常用耕地面积年均增长10%。(责任领导:郑丹群;主办单位:市劳动社保局;协办单位:市农业局、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各镇街;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44、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自然村通洁净水、通水泥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建设,2011年基本完成自然村“五通”。(责任领导:范文添、郑丹群、张文远;主办单位:市发改局;协办单位:市交通局、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爱卫办、市广播电视台、市电信局、市海洋渔业服务中心、各镇街;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45、抓好帮扶贫困村的工作。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指导、监督和服务,推进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积极稳妥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村集体财产使用效益。鼓励扶持村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实现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到“造血型”的转变。到2010年,全市贫困村的数量按每年5%的比例逐年减少。对贫困村的财政补贴标准,由每年每村补足7万元逐步提高到补足10万元以上。(责任领导:冼银崧、张文远;主办单位:市委组织部;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农经办、各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五、开展“三联六帮”城乡共建行动,推进富民惠民工程,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重,先富帮后富,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进一步落实好*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措施和17条补充意见,以推动“三创”(创业、创新、创品牌),解决“三就”(就业、就读、就医),推进“三保”(养老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为着力点,努力使城乡居民劳有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全面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46、开展“三联六帮”城乡共建行动。从2009年起,连续3年广泛发动全市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三联六帮”城乡共建行动。“三联”即“联村(居)、联社、联农户”,“六帮”即“帮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帮搞好规划建设、帮整治村容村貌、帮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帮扶孤助学解困、帮强化村(居)组织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抓基层、打基础、促发展、建和谐,通过城市与农村对接,机关与基层对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先富帮后富,实现城乡之间、村企之间、干群之间的联帮互动,激发城乡发展活力,培育荔乡文明新风,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责任领导:冼银崧、范文添;主办单位:市委组织部;协办单位:市民政局、市经贸局、市外经贸局、市劳动社保局、市农经办、市新农村规划办、各镇街等有关单位;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47、加大免费培训和推荐就业力度。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初中毕业流入社会学生和退役士兵的技能培训,增加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万人以上,到2011年转移就业率达到90%。对招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困难家庭劳动者、40岁以上农村劳动者或被征地农民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和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或税费减免,确保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责任领导:郑丹群;主办单位:市劳动社保局;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48、大力鼓励和支持创业。积极实施“青年带头创业致富”等工程,采取贴息和规费减免等手段,降低创业门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发展。到2011年全市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10万户以上,民营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总量进一步增大。(责任领导:郑丹群;主办单位:市劳动社保局;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团市委;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49、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2009年完成对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工程立项、规划设计、筹集资金、报建招标等工作,努力实现全市100%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规范化学校建设要求。(责任领导:李荣渝;主办单位:市教育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各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50、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水平。改扩和新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积极探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实施方式,引导初中毕业生报读普通高中,开展农村学生入读高中阶段学校补贴生活费和免收学杂费的试点,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生源和向社会输入适用型人才与合格的劳动者。(责任领导:李荣渝;主办单位:市教育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各镇街;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51、落实教师工资福利保障制度。建立教师工资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教师待遇,确保3年内教师收入与公务员大体持平。(责任领导:李荣渝;主办单位:市教育局;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市人事局;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52、加强城乡师资的培训。加强城乡小学教师的培训,全部小学教师完成一次专业技能集中培训;开设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鼓励优秀教师继续深造,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通过开设校长高级研修班和外派骨干校长跟班学习,大幅提高校长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建立和完善校长、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机制,挖掘更多优秀管理人才。(责任领导:李荣渝;主办单位:市教育局;协办单位:市人事局、各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53、推行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制订实施《中小学校际联动、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定期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城区学校部分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一到两年,促进农村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采取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学扶持、教学交流、教师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师资素质等方面水平。(责任领导:李荣渝;主办单位:市教育局;协办单位: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54、切实做好"控流防辍"工作。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创新学生评价制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领导干部挂点工作制度,选派干部挂钩到"控流防辍"重点镇村和学校,抓好"控流防辍"工作。(责任领导:李荣渝;主办单位:市教育局;协办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各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55、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整合中职资源,完善职业技术教学园区建设,加大中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推动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把*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责任领导:李荣渝;主办单位:市教育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劳动社保局;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56、加大对城乡户籍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2010年前城乡贫困家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生活补助,免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建立高中优秀贫困学生助困奖学金制度,对考取大专以上高等院校的困难家庭应届高中毕业生实行分类扶持。(责任领导:李荣渝;主办单位:市教育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劳动社保局、市残联、各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57、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育。启动"四个一"人才计划,培养100名知名民营企业家、100名优秀拔尖人才、100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1000名优秀教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人才团队。(责任领导:冼银崧;主办单位:市委组织部;协办单位: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工商局、各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58、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大力支持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市中医院"广东省名中医院"建设,按二级综合性医院标准完成中心镇医院的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财政补助标准和人均筹资水平,至2010年参合率达100%。(责任领导:李荣渝;主办单位:市卫生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各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59、加快城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建设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建设和医疗设备购置、基础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建成*、增江、朱村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套建设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对全市镇级医院(卫生院)业务用房改造和基本设施配置,全面完成全市133间村级卫生站的建设改造。(责任领导:李荣渝;主办单位:市卫生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劳动社保局、各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60、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积极探索建立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机制,建立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责任领导:李荣渝;主办单位:市卫生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编办、市物价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61、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启动历史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工作,2009年农村独生子女和纯生二女结扎夫妇、符合条件的农村基层干部和新被征地农民"参保率"达100%,2010年基本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责任领导:郑丹群;主办单位:市劳动社保局;协办单位:市民政局、各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62、妥善解决社保历史遗留问题。一是国有、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及移交社区管理的遗留问题。二是达到退休年龄,但因缴费年限不足,无法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人员的问题。三是将本市国有、集体企业或者已纳入社会化管理的、具有本市城镇户口的老工伤或患职业病人员(1993年8月1日本市实行工伤保险前的工伤人员)旧伤复发的医疗待遇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此外,按照"成熟一个、解决一个"原则,逐步研究解决镇办企业退休人员、农场原农业户口老职工和农场原住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责任领导:郑丹群;主办单位:市劳动社保局;协办单位:市公资办、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各镇街;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63、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保障型住房财政投入政策和优先供地机制,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着力解决城镇中低收入户和双特困户住房保障问题,继续推进残疾人安居工程和单亲特困家庭母亲安居房建设。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和危破房改造,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责任领导:邬卫东;主办单位:市国土房管局;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妇联、各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64、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城镇提高到400元/月,农村提高到260元/月。建立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实施《*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医疗问题。加快市颐养院和五保村建设,到2010年底新增社会福利床位300张。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广泛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面规范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加快推进"平安通"呼援服务系统建设,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努力发挥*镇星帮制罐有限公司等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作用,着力解决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责任领导:范文添;主办单位:市民政局;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残联、各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65、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强化警力配置,加强街面巡逻,充分利用治安视频系统,严厉打击"两抢两盗"等多发性犯罪,使刑事案件发案持续下降。推进两所(派出所、司法所)带两会(村治保会、调解委员会)综合管理新模式,大力推行小区"围院"式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各类收旧、修理业、网吧等特种行业的管理,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创建*地区社会治安最好地区之一。(责任领导:王建平、丘岳锋、傅敏、罗观全、郑丹群;主办单位:市公安局;协办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武装部、市司法局、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工商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66、大力整顿交通秩序。加强对市民文明出行的宣传教育,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与启用交通违法视频抓拍系统相结合,重点查处无牌无证车辆上路、不遵守交通规则、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增强对路面交通的管控能力。(责任领导:王建平、傅敏、罗观全、郑丹群;主办单位:市公安局;协办单位:市武装部、市交通局、市市政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67、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建立和完善《公共停车场规划》的编制工作,强化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和城区车辆停放管理,鼓励多种形式建设、经营停车场,审批房地产项目一律要求配套建设地下停车场,逐步解决市区和*城区停车难、乱停乱放的问题。(责任领导:郑丹群;主办单位:市交通局;协办单位: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市政局、市人防办、各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68、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镇街、村(居)、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和责任追究,深化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责任领导:曾赤鸣;主办单位:市安监局;协办单位:市经贸局、市建设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公路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69、保障食品卫生安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经营私宰肉等违法行为,确保全市"放心肉"上市率达到95%以上。加强对餐饮企业和机关单位、学校、企业食堂食品监管,农贸市场证照齐全率和检测设备配置率达95%以上,全市各大市场、商场、超市基本建立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制度。(责任领导:郑丹群;主办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办单位:市经贸局、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市工商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教育局、市畜牧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70、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制定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对全市户外广告进行清理整治,积极创建*、*主干街道户外广告精品街。(责任领导:郑丹群;主办单位:市工商局;协办单位:市市政局、市建设局、市城监大队、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71、实行公厕免费开放和解决公厕数量不足问题。到2009年底,实现城区和各镇街圩镇所在地及旅游景区、景点公厕全部免收费并确保公厕保洁及时、卫生洁净。各镇街要根据城镇布局,分别新建公厕3座以上,改建、大修3座以上,达到国家规定的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到2010年底,全市公厕总数达到83座以上。(责任领导:邬卫东;主办单位:市市政局;协办单位:市爱卫办、市环保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旅游局、市财政局、各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六、大力实施城乡公共文化惠民共享工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实施市民素质大提高工程,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公共文化惠民共享,让群众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努力探索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72、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加快建设"三馆一中心"(即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群众公共文化中心),抓紧完成*图书馆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到2010年底,建成群众公共文化中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责任领导:列荣辉、叶鸿;主办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协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73、打造国内著名的音乐雕塑广场。以*文化广场为核心,继续推进东西方音乐雕塑群工程,整合*公园、荔枝文化公园和明星公园资源,建设国内最有特色、最具影响的著名音乐雕塑广场公园,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吸引游客到*旅游消费。(责任领导:邬卫东、叶鸿;主办单位:市市政局;协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旅游局、有关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74、加强镇村文化阵地建设。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规范化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村(居)多功能文化站室,基本实现一镇一站(文化站),一村(居)一室(文化室),一人一册(书)。(责任领导:列荣辉、叶鸿;主办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协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75、积极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市广播电视台、市新华书店改革,加快移动电视、手机报纸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试点工作。(责任领导:列荣辉、叶鸿;主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协办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广播电视台、市科技局、市科协、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76、推进"村落社区化,文明进万家"。以"村落社区化、文化进社区,文明进万家"为重点,建立市、镇街、村(居)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发展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开展全民阅读求知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举办农民电影节,建设1-2个中心村电影院,办好对农村广播节目,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5分钟社区文化圈"和"30分钟农村文化圈"。(责任领导:列荣辉、叶鸿;主办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协办单位:市市政局、市广播电视台、*日报社、各镇街;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77、进一步繁荣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群众性文化艺术团体建设,培养一批文艺人才,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坚持每年办好广场音乐文化节和新年音乐会等系列活动,深化各类节庆活动,丰富广场文化活动的内涵,积极开展具有荔乡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责任领导:列荣辉、叶鸿;主办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协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78、开展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点滴聚焦"、"文明礼仪进机关、校园、企业、社区、农村"主题实践活动和"新时期*人精神"大讨论活动,抓好交通文明、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树立秩序井然、道路整洁通畅、环境优美新风貌。(责任领导:列荣辉、叶鸿;主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协办单位:市文明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广播电视台、*日报社、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79、提升市民道德修养。广泛开展"我为*增光,*以我为荣"系列活动,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尤其要重点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全市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组织"新*人"群体进行各类素质培训,提高思想道德水准。(责任领导:列荣辉、叶鸿;主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协办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广播电视台、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80、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资源。整理、挖掘、推广崔与之、湛若水等历史人文资源,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推动历史文化与生态休闲旅游紧密结合。(责任领导:列荣辉、叶鸿;主办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协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81、提升基层体育设施水平。推进镇文化小广场、灯光篮球场、200米标准体育运动场和室内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到2010年底,建有"两场一池"(文化体育广场、篮球场、游泳池)的镇街达50%,人均体育面积达1.6平方米。(责任领导:李荣渝;主办单位:市体育局;协办单位:市教育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
82、加快推进亚运场馆设施建设。坚持场馆建设与旅游开发并举,统筹抓好飞碟、体育舞蹈、龙舟和足球等赛场建设和赛后综合利用。(责任领导:李荣渝;主办单位:市体育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相关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七、全面落实"1+6"政策措施,不断探索机制体制创新,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
紧紧围绕《关于争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示范点的实施意见》以及6个配套文件(简称"1+6")狠抓落实,以体制机制建设为着力点,细化落实方案,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把"1+6"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推动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跨越。
83、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建立人大代表反映民意机制。完善人大代表质询制度,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计划、预决算等重大事项的审查监督,改进监督方式,提高监督实效。加强人大代表视察工作,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市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开展视察检查。(责任领导:朱泽君;主办单位:市人大办;协办单位:市委办、市府办;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84、加强统一战线建设。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着力健全和完善市委与各派、无党派以及各界人士的民主协商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完善中共党员市领导与各派交友联系制度,规范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重视和做好派、无党派人士的培养、推荐和选拔工作,鼓励和支持政协委员、派、无党派人士开展视察等多种形式的参政议政活动,更好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充分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责任领导:朱泽君;主办单位:市委办、市政协办;协办单位: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府办、市委统战部、市人大办;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85、进一步完善建设主体功能区的体制机制。围绕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科学设置镇街机构、编制及人员。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到2011年达到每亩25-30元。提高北部山区专项发展资金额度。(责任领导:冼银崧;主办单位:市编委办;协办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各镇街;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86、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机制。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重大审批项目牵头单位办理制度,明确需要多部门审批项目的牵头单位,加快项目审批速度。加快推进城乡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责任领导:邓少敏;主办单位:市纪委、市监察局;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87、建立政府投融资项目竞争机制。建立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融资项目竞争机制,设计竞争条件,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优先让有条件、有积极性、有切实可行方案并作出承诺的部门、镇、村或企事业单位参与各项建设,用个别带动一般,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责任领导:张文远;主办单位:市财政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88、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市、镇两级财政分配体制,充分发挥财政建设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交通、市政设施等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改革财政评审制度,改进项目招投标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责任领导:张文远;主办单位:市财政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89、设立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基金。对镇街、工业园区统一开发经营的宗地项目所产生的年度本级地方税收按50%比例奖励给宗地权属人,对农村集体自留建设用地在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的前提下,在引进项目税收地方留成中提取50%的资金,作为解决农民生活保障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确保农民"失地不失利"。(责任领导:张文远;主办单位:市国土房管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90、建立完善维稳和信访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排查机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筹组成立市信访局,强化信访工作管理;建立健全维稳和信访工作领导责任机制、基层大接访机制、领导包案处理机制和群众信访民意表达机制,落实维稳和信访工作考评激励和责任追究。市级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安排1天接待群众来访,处理解决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责任领导:王建平、何鎏辉、丘岳锋、范文添;主办单位:市维稳办;协办单位:市委办、市府办、市委政法委、市信访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91、科学实施绩效分类考核。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功能区发展定位确定考核重点,加大对环境保护耕地保护财政管理的考核权重,根据每年中心工作适时调整增加环境卫生整治、新农村规划建设、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惠民共享工程等方面的考核内容。市直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考核办法,着重评价执行力、创新力和满意度。(责任领导:冼银崧;主办单位:市委组织部;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92、建立重点工作问责制。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整治、劳动力转移、违法用地整改、政府投融资重点建设项目等重点工作问责制。明确问责对象、范围、程序、责任的划分和追究,做到有问必复,权责一致,奖惩分明。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整治、劳动力转移、违法用地整改、政府投融资重点建设项目等重点工作问责制。明确问责对象、范围、程序、责任的划分和追究,做到有问必复,权责一致,奖惩分明。(责任领导:邓少敏、冼银崧;主办单位:市纪委、市监察局;协办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局、市人事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93、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谐农村365"等活动,公开选聘100名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选择10个村进行跨村选任党支部书记试点;以"两推入党"方式发展1000名高素质农村党员;按三大主体功能区定位分类培训5000名农村党员和村、社干部。(责任领导:冼银崧;主办单位:市委组织部;协办单位:市委党校、市民政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94、统筹城乡抓党建。推进机关、社区和"两新"组织基层党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沟通服务党员群众的作用,在全市范围内遴选10家"两新"组织建立党建联系点,通过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办好流动党员"QQ学堂"。(责任领导:冼银崧;主办单位:市委组织部;协办单位:市委党校、各镇街;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95、加强预备役和民兵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充分发挥预备役、民兵在基层组织建设和各项重点工作中的作用。(责任领导:罗观全;主办单位:市武装部;协办单位:市民政局、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96、开展"机关服务年"活动。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进一步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党性修养和服务意识,增强机关的服务职能和服务精神。大力推行和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窗口式"服务和网上服务,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减少办事环节,规范办事程度、降低办事成本,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责任领导:邓少敏、何鎏辉、冼银崧;主办单位:市直属机关党委;协办单位: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市府办、市直有关单位;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97、加强作风建设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明查暗访机制,对机关特别是窗口服务部门进行不定期随机抽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深入开展"机关作风三评议"和"千家企业万名市民评行风"活动,建立民意调查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听取企业、基层、群众对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责任领导:邓少敏;主办单位:市纪委、市监察局;协办单位:市直属机关党委、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98、强化群众观念。落实市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每位班子成员联系一个镇街、一个机关、一个村(社区)、一个企业、一个学校和3名市党代会代表,对口挂钩联系一个基层单位和一户困难群众,每年上门走访联系对象不少于4次。(责任领导:邓少敏;主办单位:市纪委、市监察局;协办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办、市府办;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99、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的宗旨导向,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为民导向,立足长远、重打基础的政绩导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导向,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的创新导向等五个导向。对空缺的部分市直单位副职领导岗位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公开选拔;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部署,面向全市各镇街下辖的现任行政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和主任,公推镇行政副职领导干部人选、招考镇街公务员、招聘镇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制订《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管理办法》,积极进行年轻后备干部选拔方式改革,通过规范、合理、有效的程序选拔后备干部。(责任领导:冼银崧;主办单位:市委组织部;协办单位:市人事局、市编委办、各镇街;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100、着力抓好"四个减少"和"五个零增长"。减少和规范审批事项:近期内组织一次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将本级政府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一半左右。减少文件和会议:将全市性的文件和会议减少四分之一,推广电视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和电子文件等形式。减少检查考核活动:对市直各单位的检查考核活动进行全面清理,将各种检查考核活动减少一半以上。减少各种议事协调机构:全面清理各种议事协调结构,将各种议事协调机构裁撤一半左右。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经费支出,今年公务购车和用车、会议、公务接待以及党政机关出国(境)、办公等经费预算实行"五个零增长"。(责任领导:邓少敏、何鎏辉、张文远;主办单位:市纪委、市监察局;协办单位:市委办、市府办、市财政局;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整改落实工作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真正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问题,使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整改责任。整改落实工作由市委书记朱泽君同志和市长叶牛平同志负总责,分管市领导牵头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具体承办。各分管市领导要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将整改措施具体分解落实到主要责任单位和协办单位,并加强督促指导。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落实整改措施的第一责任人,要针对负责整改的内容,认真制订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并通过适当方式公开整改承诺。
坚持开门搞整改,主动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整改落实方案制订后,要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对重要事项作出承诺。通过新闻媒体及时通报重要事项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定了不办、说了不干的单位和领导进行曝光并严肃处理。学习实践活动结束时,认真做好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重点督办,重新整改。
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要建立完善的督查和奖惩机制,把督促检查贯彻于整改落实的全过程、各环节,确保各项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市分管领导和单位"一把手"要加强工作调研,强化督促检查。各责任单位要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市委办、市府办督查科要重点督查各单位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以文件、信息、简报等形式将督查情况定期向全市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