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委劳保局安居工程实施方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全民安居工程
(一)搞好农村危房改造。目前,我市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现居住在破危房屋的住房困难特困户有1.4万户,6万多人,主要分布在4个山区县。从*年开始,力争用5—7年时间,对全市农村破危房分期分批进行改造,确保到2010年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全部完成。
(二)妥善解决城镇特困户住房问题。目前,市直单位和端州区无房或人均居住面积在6平方米以下并且人均月收入低于城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10元的特困户有436户。计划3年时间,通过建设经济适用信房、提供廉租房等,帮助城镇双特困房达到人均住房面积8平方米以上。
该项工程由市建设局、市扶贫办负责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扩大与促进就业工程
(三)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确保“*”期间全市每年净增就业岗位2.6万个。今年内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以上,“4050”人员再就业0.47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特别是要落实好对“4050”困难人员实行特殊就业援助的政策,并为他们提供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四)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确保中央和省规定的有关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特殊对象援助、服务型企业、民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国企安置富余人员的减免税费、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等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五)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要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小额贷款及贴息资金额度,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资金的投入。建立完善监督机制,保证专款专用。
(六)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平台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我市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肇府[*]12号)有关规定,尽快在全市乡镇(街道)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落实人员编制,建设以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信息平台。力争*年6月底前,建成连接省,覆盖市、县(市)区和部分社区、街道、乡镇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实现省、市、县(市、区)三级联网。
(七)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把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再就业的关键环节,努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进一步扩大*市高级技工学校规模,优化专业结构,向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方向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技工学校培训,转移到二、三产业,以技能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从今年起到*年,每年培训输出山区劳动力5000人以上。争取在3年内,按照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要求,建设好功能齐全、有一定规模的市级劳动力市场业务大楼,为企业和劳动者特别是广大下岗失一人员再就业提供“一站工”和“一条龙”的公共就业服务。
(八)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力度。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力度。山区县要认真做好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农户外出劳务人员实用技能培训,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力争5年内,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占农村劳动力60%以上。
(九)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取消毕业生就业范围限制,除定向生、委托培养和享受国家专项、专业奖学金的毕业生外,所有普通高校毕业生均可自由择业。加大毕业生就业推荐力度,组织好一年一届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建立*人才信息网。加强择业阶段毕业生的技能培训。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该项工程由市劳动保障局、市扶贫办、市信息产业局、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农民减负增收工程
(十)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全市农村取消镇统筹、村提留、屠宰税、农业特产税及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农民亩均负担由148元降为32元,减少116元,减负率78%。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采取措施,落实责任,深入治理,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并镇”、“并村”、“并校”和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等配套改革,力争年内实现“并镇”15%的目标。
(十一)加大山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合理安排和使用好省扶持山区发展的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完善监督机制。从*年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2515公里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建设任务,建设标准为四级水泥路。力争到*年底,完成县通镇270里公路上等级改造任务。市每年将拨出专款作为我市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禹杯”竞赛的奖补金,以推动我市“大禹杯”竞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十二)继续抓好农网改造,降低农村电价。力争*年,全面完成农网改造,使全市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同价。
(十三)做好退耕还林工作,支持公益林建设。对旱坡地逐步退耕还林,鼓励发展经济林,增加退耕农户经济收入。政府财政对纳入封山育林范围和公益林建设的退耕还林农户,按有关标准予以补助。
(十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到*年,争取列入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家,列入市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50家。各县(市)区也要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使全市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100家以上。全市建成8—10个大型具有现代农业示范带动辐射效应的特色精品农业科技园区,创出一批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的农业的名牌产品。要引导农民以村、镇为单位,或以产品为纽带,组织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科技普及的步伐。一方面,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绿色证书工程”,按照肇府办[2002]95号文要求,从*年开始至*年,全市至少有3万人取得“绿色证书”,达到平均每20户农民中有1名农民获得“绿色证书”。
(十六)严格保护耕地,依法征用土地,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犯。要珍惜土地,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各级政府要依法规范农民集体土地征用及补偿款支付行为,对因征地侵犯农民利益的,要严肃查处。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确保我市耕地保有量不减少。
该项工作由市计划局、市农业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教育扶贫工程
(十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扶贫制度。做好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家庭学生的核对、上报工作,确保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能享受免收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及就读技工学校的政策优惠。加强对扶助对象的管理和推荐就业,要保证经2—3年技工教育培训的贫困家庭子女达到中级工技能水平,并取得中级证书;经过短期1—3个月培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初级技工水平,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做好贫困子女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积极推荐其就业,做到培训一人,推荐就业一人。继续发动社会资助,组织学校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结对帮扶活动。
(十八)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妥善解决镇、村两级教育负债。加快推进《*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的实施,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把“改薄”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结合起来,力争用3—4年时间,完成“改薄”任务;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即向省争取一点,市县财政安排一点,农村一事一议解决一点,逐步解决镇、村两级教育负债。
(十九)加大对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加快市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力争到*年,大学生毛入学率提高到20%以上。要建立助学贷款风险准备金,出台风险准备金支付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奖、贷、助、补、减”助学体系。
该项工程由市教育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扶贫办负责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五、济困助残工程
(二十)进一步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把低保救助覆盖社会各个方面,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和优抚安置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方式的养老服务,切实帮助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三难”(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问题。建立健全农村五保户及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落实在乡复退军人医疗费用补助和义务兵家属优待补助,从根本上保障五保户及优抚对象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市和各县(市)区都建好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和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点,逐步建立以“低保”为重点,优待抚恤、五保供养、灾害救助、社会互助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帮助相结合的社会福利救助体系。
(二十一)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养老保险工作。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对暂未能上岗或未能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他富余人员,要积极筹措资金,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要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符合规定的失业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失业保险金,切实做到“一人不漏、一分不少、一天不拖”。
(二十二)推进城乡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力争用5年时间,市中心城区建设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县城镇重点抓好“三个一”建设,即建好一个社区服务网络,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社区服务项目;争取全市所有街道和社区居委会都有一个“星光计划”项目;在20个中心镇分别建设一所多功能的综合型的社会福利中心;每个乡镇有一所设施齐全的敬老院,做到老有所养,孤有所抚,残有所助。
(二十三)大力发展助残事业,不断改善残疾人状况。*年前,全市城镇残疾人90%享有康复服务,农村残疾人70%享有康复服务,其中,全市学龄前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接受高等教育的残疾青年在学人数的比例达10%以上;残疾人就业率85%以上,社会保障覆盖率达80%以上。大力发展残疾人文体事业,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
(二十四)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救助机制。认真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切实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改强制式收容遣送为关爱式救助管理,体现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照顾。要推动社会组织建立志愿服务机构和社会救助机构,发展慈善事业,对重大伤残、特殊重病、特困家庭实行社会救助行动,形成有难必助的社会机制。
该项工程由市劳动保障局、市民政局、市人事局、市扶贫办、市残联等负责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六、外来工合法权益保护工程
(二*)依法保护外来工合法权益。要从政治上关心外来员工的成长进步,注意吸收先进分子入党、入团。认真执行《劳动法》,健全政府主管部门、工会、雇主三方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切实保障外来工签订劳动合同、最低工资保障、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在企业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外来工吸引到工会组织中去。结合实际,出台工资支付办法、修改工伤保险办法,解决拖欠职工工资及工伤赔偿问题,及时排解劳资纠纷。开展外来人员职工互助保险等。加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依法行政,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二十六)做好外来工的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各级普法部门对外来工进行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加强法律援助宣传,加大法援机构建设,建立法援最低经费保障制度,健全法律援助网。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应依法支持外来员工维护自身权益。加强与法院、工商、劳动仲裁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工作衔接制度。
(二十七)关心外来工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学校通过挖潜、扩建、增容等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保障外来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该项工程由市劳动保障局、市司法局、市法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负责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七、全民安康工程
(二十八)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按照“重点突破、条块联动、整体推进”的思路稳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所有单位包括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及其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逐步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同时,规范和强化基础管理,全面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二十九)改造农村薄弱卫生院,加快城市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力争到*年,全市卫生院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护士具备执业护士资格;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0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两市两区所有街道办事处及70%社区居委。到*年底,全市卫生院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平均每间卫生院配有3名大专以上学历卫技人员,平均每间中心卫生院配备2名本科学历卫技人员。2008年前,完成全市薄弱卫生院业务用房、生活用房的配套建设任务。力争到2008年,全市镇卫生院实现中医人员、科室及中药库房配套。
(三十)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年底,全市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要求达到30%以上,*年达到40%以上,*年达到50%以上,*年达到60%以上。中心区要率先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力争提前2年实现目标。从*年起,逐步提高筹资额度和补偿金额,提高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口每年递增10%左右。到2010年,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三十一)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认真贯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落实《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标准》和《广东省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标准》,加强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房屋、装备、人才建设。各级政府要在规划用地、财政投入、建设施工等方面予以保障,力争3年内,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疫情信息网络、疾病控制预防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今年底前完成市、县两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之间的疫情信息网络建设。*年前,建成*市全民健身广场或*市体育公园。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和中央8号文精神,切实保障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和逐步建成一批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公共体育场所,满足广大群众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的要求。
(三十二)认真落实食品药品生产、质量卫生安全责任制。全面推进我市“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设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一批符合要求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食品生产基地,大宗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国家、行业或地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连销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从根本上解决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问题。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办伪造、冒用、转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书等行为,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落实“打假”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三十三)继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健全党政统一领导、综治机构组织协调、公安机关为主力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体制。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建立治安长效机制。继续完善以110为龙头、以治安岗亭为依托、以“四警联动”(巡警、刑警、治安警、交警)为快速反应力量的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群防群治力理的整合为指导,形成有效的治安防控网络,最大限度地压减犯罪。坚决防范和的击恐怖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努力实现秩序好、发案少、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三十四)加强安全监管体制建设,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安全环境。认真贯彻《*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防案》(肇府[*]6号)和《*市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肇府办[*]39号)。层级落实生产、消防、交通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各类特大事故应急处理和救助机制。
该项工程由市经贸局、市卫生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公安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体育局、市安监局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八、治污保洁工程
(三*)继续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做好治污保洁工作。加紧实施*市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到*年1月,市城区污水处理率由目前的41.35%提高到70%以上,日处理能力达到11万立方米/日。到*年,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日处理能力达到21万立方米/日;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理率达100%。到2010年,全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科学统筹规划水环境功能分区和区域排污口位置,严格执行一级水源保护区零排放管理,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削减污染物排放管理规定,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现状100%的水平上。各县(市)区于*年底前完成所在城镇和中心镇的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做好蓝带啤酒、风华高科、星湖核苷酸、德庆经编等4家“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验收工作。抓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该项工程由市环保局、市经贸局、市农业局、市建设局、市政管理局、市水利局负责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九、农村饮水工程
(三十六)切实解决缺水地区“饮水难”问题。据统计,全市尚有50万人存在饮水困难问题,特别困难的有15万人,主要集中在高要、广宁、怀集、封开、德庆5个山区县(市)的贫困区和苦旱区。水源缺乏和水质性缺水使该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在3—5年内,通过寻找水源,修建山塘、水库、蓄水池,加强供水设施和环保工程建设等多种形式,逐步解决饮水难问题。市除积极向省争取专项补助处,计划解决饮水困难工程费用2.8亿元,各有关职能部门也应从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农村改水工程。
该项工程由市水利局、市扶贫办、市环保局负责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十、城乡防灾减灾工程
(三十七)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结合我市水利现代化规划,用3—5年时间,全市城市防洪大堤防洪能力按照50年一遇以上标准建设。抓好在建景丰联围、高要市城区防洪工程、广宁县城防洪工程、四会会城防洪工程、封开县城防洪工程、四会市区西线防洪堤以及新建大旺高新区大旺围、怀集县城防洪工程、四会市新城区防洪工程、德庆县大桥电排站的达标建设。
(三十八)加愉江河堤围建设。以系统提高堤围强度为重点,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对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乱围、乱建、乱堆、乱占等现象的全面整治,确保围内排灌系统畅通。重点抓好总投资2.1亿元的鼎湖区沙浦围、高要市联金大堤联安围、金安围等3个江堤项目的建设。
(三十九)加快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达标建设。要对全市水库进行全面检查,凡不达标的都必须加固达标;要建立健全大坝安全、运行调度和维护管理工作制度。重点抓好高要市金龙高库、金龙低库、怀集县三坑渤海湾加、湖水库、德庆县黄铜降渤海湾加、四会市水迳水库、鼎湖区九坑河水库的除险加固达标建设。
(四十)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建立健全对台风、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防灾救灾预防机制预警系统及健全县(市)、镇、村三级监测网。建立全市防灾减灾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及应急指挥系统,提高防灾减灾预报预测水平。建立必要的应急准备资金,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抓好城区调洪排涝工程建设,力争*年全面完成建设。加强防范自然灾害知识宣传,增强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该项工程由市水利避、市气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地震局、市公安局负责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