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林业局高速路段景观林建设方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项目背景
*高速公路不仅是我市对外连接的重要交通干线,而且是我市经济、文化、旅游的黄金带。通道两侧的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防护、景观形象、生态廊道等功能,是我市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2001年市委、市政府围绕我市生态市建设目标,结合杭昱线改造工程,全面规划实施“百公里绿色经济长廊工程”。通过5年的实施,不仅绿化了沿线的生态环境,提高了通道绿化质量、通道品位特色,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改善通道两侧和重要区域的景观效果,对原有的景观林带锦上添花,根据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杭新景(杭千)、*高速公路沿线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市委办[2007]9号)精神,提出高速公路沿线整治工作三年任务一年准备二年完成目标。我们编制了“*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林建设规划(*)”。本规划根据公路沿线两侧的山林情况,计划用2年的时间,按照系统规划、分阶段实施,注重绿与美相结合的原则,在维护现有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风光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对沿线的森林通过新造、改造、补植、封育等综合措施,逐步增加彩叶树种数量,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森林的可观性,真正使*高速成为我市的交通干线、旅游热线、生态景观线。
2.现状分析
*高速公路在我市境内全长103.99多公里,沿线有10个重点建制镇,都是我市重要的经济强镇。区域沿线两侧500米范围内第一层照面山山林总面积51668亩,生态公益林区和商品林区。其中有林地49901亩,疏林、灌木林地555亩,茶园569亩,火烧、采伐迹地、宜林荒地644亩。已列入生态公益林管理18556亩。有林地中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占50%以上)9027亩,松杉针叶单层林16865亩,竹林9985亩,经济林14024亩,主要树种为松、杉、栎、毛竹、雷竹、山核桃等。
从现有的林分看,存在的问题是:(1)复层林少,单层林面积大;(2)树种种类少,以杉、松、竹、栎为主,树种比较单一,林种不够丰富;(3)景观效果差。因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彩叶树种很少,色彩单调,景观效果不佳。
3.建设规划
3.1指导思想
在维护好现有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风景资源优势的前提下,以提高林分质量为目标,运用森林生态学和景观学的原理,遵循森林群落演替规律,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封育、新造、补植、改造,对残次林景观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规划建设,建成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生态体系,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3.2基本原则
3.2.1系统规划,阶段实施,注意一般,突出重点的原则。
*高速公路是我市交通主动脉,区位十分重要,事关城市形象。为此,必须系统规划,高标准建设,有计划分步实施。
3.2.2坚持以地带性乡土阔叶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适地适树的原则。在现有植被不造成破坏,保留当地优势树种的基础上,引入生态功能稳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长寿的地带植被中的代表阔叶树种,人为地促进森林群落向顶级方向发展,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演替成近自然状态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
3.2.3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优化配置,“绿与美”相结合的原则。树种选择既考虑水土保护和水源涵养树种,也要考虑观赏性的树种;在群落构造上充分考虑生态和景观功能,以“小群落、大混交”的原则进行适当的混交配置;景观上考虑色彩斑块的“点线面”配置,以景观为主的地段多选用观花观叶观果型树种。
3.2.4种管并重,保护性改造的原则。规划范围内的林分改造按照森林资源调查小班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坚持在现有森林植被基础上锦上添花,循序渐进改造,尽量对环境不造成激烈破坏。
3.3建设目标。根据我市现有的山林情况,计划用2年的时间,逐步砍伐残次针叶林和老化竹林、低产茶园,选择乡土阔叶树种、彩叶树种,通过人工营造、补植改造等定向培育措施,改变以前单一凌乱的林分结构,努力营造100多公里色彩丰富、结构优化、层次分明的森林景观大道。
3.4规划设计
3.4.1树种的选择和栽培模式。树种选择以适应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就临安而言,经过长期的研究,选择红楠、青冈类、苦槠、乌桕、枫香、檫木、南酸枣、榔榆、紫楠、香樟、桂花、甜槠、化香、复羽叶栾树、香榧、山杜英、毛红椿、木荷、鸡爪槭、秀丽槭、银杏、大叶榉、杨梅、深山含笑、乐昌含笑以及海桐、竹柏、桃叶珊瑚、八角金盘、杜鹃、胡枝子等树种。本工程采用建“复层林”、常绿与落叶互补、短期与长期效果结合的模式。在下层对红楠、青冈、香榧、杨梅等多种类的目标树种进行混合栽植,在其上层配置2-3米高的速生先锋树种,如枫香、朴树、黄连木等,起到“遮荫木”和“肥料木”的作用,为下层目标树种的生长提供一定的遮荫环境,其落叶又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
3.4.2改造方式设计。列入杭州市景观林建设任务67.81公里,面积10100亩。其中:需要人工造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面积1302亩,需要补植的疏林山、林中空地面积280亩,需要疏伐改造的松、杉纯林面积3942亩,封育改造4576亩。竹林不列入改造范围。根据规划区内林相的现状和改造的目标,本工程改造拟采取5种改造方式对现有林分进行改造。
3.4.2.1人工造林:面积1302亩,对因火烧或采伐形成的迹地,林中空地采用人工造林措施。采取块状整地,大穴造林,行成块状、带状混交林,造林树种选择乡土阔叶彩叶树种、生态经济树种,如银杏、枫香、桂花等。
3.4.2.2封育改造:规划封育改造4576亩。这部分林地生长较好,有一定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严格按浙江省封山育技术规程,除去一些病虫害、枯死木及藤条、杂灌等,实行全面封禁管护,使林分逐步向景观效果突出、防护作用明显的目标发展。
3.4.2.3疏伐改造:规划疏伐改造3942亩。这部分针对于老化的竹林、杉木低产林,可进行疏伐,每年伐去部分竹子、杉木,套种优良阔叶树种,经多年培育,改造成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森林植被。
3.4.2.4补植改造:面积280亩,包括林中空地和一部分老化竹林,质量不高的、林相不够整齐的杉木低效林,还有部分单层茶园。对该区域的林分要进行适当疏伐,并补植优良阔叶树种,如杨梅、枫香、檫木、银杏、木荷、鸡爪槭等,通过多年培育,改造成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植被。
4.建设标准
技术标准和营造模式按照《浙江省阔叶林发展和退耕还林实施办法(试行)》中人工造林、补植改造、封育和抚育改造的质量技术标准以及“阔叶林发展工程试点示范区补充技术规定”的要求组织实施。
5.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估
*
按照人工造林1130元/亩计算,全市需营造1302亩,共计需投入147.12万元;抚育改造按505元/亩计算,全市需改造4576亩,共计需要投入230.63万元;疏伐补植改造按690元/亩计算,全市需改造4222亩,共计需要投入291.32万元;共计需要投入669.07万元。
5.2资金筹措
景观林改造工程以综合发挥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主,应坚持政府投资的原则。因此,投资主体以当地财政为主,景观林带建设应列入财政专项,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景观林带建设。杭州市财政按照每年规划实施面积以将代补的形式,通过验收后给予补助,人工造林每亩补助800元,封育改造每亩补助500元,符合建设要求验收后补助544.06万元。尚有125.07万元不足,不足部分资金应由当地财政支出。
5.3效益分析
5.3.1生态效益
由于阔叶林树种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物种丰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组成多层次结构,覆盖率高,且枯枝落叶多,易在地表形成松软丰富的腐殖质层,在截留吸收天然降水、减轻降水对林地的冲力,防止土壤流失,减少径流量等方面的作用,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都优于其它林种。阔叶林或混交林还具有昼夜降温,夜晨增温的生态优势,一方面有利用于发展森林旅游,另一方面在调节气候方面也优于其它林种。阔叶林地有着较为丰富的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其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混交林,有利于天敌繁殖,益虫益鸟栖息,森林病虫危害少,森林经营成本低。
5.3.2经济效益
我国对阔叶树种,尤其是对珍稀阔叶树的木材需求量非常大,发展阔叶林可以为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提供有效的途径。在发展森林旅游方面,树种多样,林相整齐美观,群落外貌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林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四季花果不断的阔叶林,与树种单一、林相单调的针叶林相比,具有更好的观赏性,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效益。阔叶林经济林树种较多,选择一些经济林树种如杨梅、桃、梨等,还可选择毛竹、早竹等,不仅能发挥生态效益,而且更能发挥其经济效益。
5.3.3社会效益
近年来,森林火灾已成为林业建设和国土安全的最大的现实和潜在危害,景观林建设可以改善林分质量,提高森林景观功能外,还有能极大地防治森林火灾的发生。根据多年来的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分析,杉木纯林、松木林等是最易发生火灾的林分,而阔叶林几乎很少发生。实践证明阔叶林能阻隔火灾,起到自然隔离带作用,特别是油茶、木荷、青冈、苦槠等树种,其防火能力更为明显,成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首选树种。因此,大力发展景观林,开展景观林改造工程,是减少森林火灾,减轻损失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举措。
6.保障措施
6.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对项目实施重要性的认识。
实施景观林带建设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提高林分质量、改善景观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和减轻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维护生态平衡、丰富森林景观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森林景观林带改造工程对提升我市整体形象、提高生态功能、改变景观形象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多种宣传媒体及时报道项目实施中的典型事例,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实施本项目的信心,形成合力,促进项目全面、顺利实施。
6.2科学规划设计,促进森林景观功能的充分发挥。
针对我市森林针叶林、纯林化程度较高的情况,科学规划设计,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要运用生态化经营技术,减少原有植被破坏,多采用乡土阔叶树种、彩叶树种和生态经济树种,增加森林层次感、色彩感。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森林景观功能的充分发挥。
6.3加强协作配合,全面有序推进景观林改造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林业重点工程较多,如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程、“七路二镇一湖”森林景观改造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等,在实施范围、实施内容、实施目标等诸多方面都有相同之处。为此,在规划、建设时,要加强项目之间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到项目共建,成果共享,全面有序推进景观改造工程建设。
6.4实行项目管理,确保景观林改造的建设成效。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规范项目管理,成立景观林建设领导小组。由于景观林建设技术要求较高,拟由各片林业站负责落实具体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合同,明确责任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全力配合。市林业局由绿化科负责技术指导、质量验收和服务工作。市林业局要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定期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对建设工作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全面掌握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任务目标的落实情况,严格考核,明确奖惩,确保项目建设成效。
7、存在的困难
7.1景观林建设是社会公益工程,理应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然而由于沿途的有些荒山荒地使用权已落实到户,在种植过程中得不到很好的配合,需要相关政府的大力支持。
7.2高速公路沿途许多荒山荒地已列入工业用地的规划范围,是否需要建设存很大困难。
7.3于景观林的建设是大苗上山,苗木的价格、劳动力的投入都较大,虽然杭州市政府市财政大力投入,完成计划10100亩的建设任务目前还有117万元的短缺,需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
7.4景观林建设需要大约36.5万株大规格的绿化苗木,虽然我市有丛多的花卉苗木基地,但缺少大规格的适合山上种植的乡土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