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改制跨越整合 强力打造非煤产业联合舰队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改制跨越整合 强力打造非煤产业联合舰队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改制跨越整合 强力打造非煤产业联合舰队

改制跨越整合强力打造非煤产业"联合舰队"

近年来,**煤矿坚持"稳定煤炭主业、优先发展非煤"的思想不动摇,以敢为人先的胆识,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率先掀起非煤改制浪潮,形成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强力发展产业接替项目,实现由"由黑到白"的跨越。积极实施大整合战略,热电、造纸、机械三业并举,敷设、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出了一支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和发展快速的非煤产业"联合舰队"。2004年完成非煤总产值**亿元,实现利润**万元。

一、改制━━引发非煤产业革命,民营经济百舸争流

1999年以前,该矿非煤产业隶属"多种经营公司"统一管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非煤产业发展中隐藏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经营厂点多,生产规模小,无法取得规模生产所必然带来的成本与价格优势;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依煤而生,为煤服务,难以分散单一产业带来的不可抗拒风险;三是产权结构单一,完全是国有或集体资产,管理者无压力,职工不关心,导致资产长期处于低效运营状态,企业效益下滑、后劲不足。1998年该矿完成非煤产值1.2亿元,利润仅60万元,1999年甚至出现了亏损。面对现状,矿班子成员解放思想,以敢为人先的胆识,改革创新,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非煤管理体制,走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之路,在最困难的时候办成了最难办的事。

━━拆庙搬神,改革管理体制。1999年,该矿率先对非煤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撤消了多种经营机关,成立非煤发展委员会,成为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非煤产业管理部门由原来的13个科室缩为一个科室,管理人员由原来的100多人精减为10人,减掉了"婆婆"和"保姆",各经营实体有了自由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非煤产业发展委员会下设资产管理、职工维权、项目开发专门管理委员会和非煤产业办公室,按照"宏观指导,合理规划,科学评价,推进改革"的原则,具体负责非煤产业的平衡、协调及宏观指导工作,由原来的单纯行政管理向以资产为纽带的间接管理过渡,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从检查到监督、从控制到引导的深刻转变。这一改制措施的实施,引发了新矿集团非煤产业的一场革命,建立起了全新的宏观管理体制。特别是改制不仅降低了费用支出,解决了人浮于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搬走了人的旧"观念",形成了"用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用最简单的关系取得最大的效益"、"市场经济中的难题必须靠市场手段来解决"等新观念,这些观念的形成,使得干部职工对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有了深刻的认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为下一步的厂点改制、顺利拍卖打下了基础。

━━变相马为赛马,改革经营机制。对非煤企业实施产权改造,靠市场规律选择千里马,产生经营者,不用伯乐来相马,而是通过给马群提供赛场,让千里马从万马丛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格局。结合各厂点实际,通过买断、租赁等形式,先后对输送带厂、支护厂、织布厂等13个非煤厂网点进行了产权改革,许多名不见经传的职工,通过"赛马"成为了企业的经营者。所有改制厂点全部完成了工商登记注册,成为独立法人。矿非煤产业发展委员会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身份起中介作用,不干预各厂点的生产经营管理,使其完全置身于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在全新的市场运作机制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四自"主体。

━━引渠放水,民营经济百舸争流。新的管理体制下,"不怕多赢利,就怕不发展",各改制厂点市场竞争意识和获利能力逐渐提高,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同时,矿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服务意识,"引渠放水",鼓励、引导各改制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搞好新项目、新产品开发,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加快发展步伐。一方面,建立非煤产业发展基金,对有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的项目,经矿非煤产业项目开发专门委员会评议后,给予贷款扶持。另一方面,对各改制厂点上新项目,矿优先提供厂房、厂地、水电暖等。上述政策的鼓励、引导,不仅迸发了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创业激情,也调动了非煤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有改制厂点生产规模迅速膨胀,改制当年全部实现赢利。如输送带公司,投资300万元,新上PVG阻燃输送带项目,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新泰明源支护用品公司投资200万元,新上钢球精加工项目,年产值达到6000万元,产品不仅打入社会市场,而且远销海外;油脂化工厂投资200万元成立华凝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达到2800万元;织布厂、标准件厂、贸易公司等改制厂网点均迅速发展,给矿区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1999年以来,各民营厂点新安置职工近1000人,整个民营经济呈现出了百舸争流的强势发展劲头。

二、跨越━━激情创业谱新篇,初步实现产业接替目标

非煤产业改制后,各民营企业尽管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盈利能力也逐渐增强,但由于当初是因煤而建,靠煤吃饭,在煤炭上游生存发展,多为煤炭上游产业项目,这种"怀抱经济"无法形成龙头企业,难以担当产业解替的重任。为此,一方面,他们着力壮大下游产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22日完成二期扩建工程后,公司年发电能力达1.44亿kwh,供热能力达78万GJ(吉焦),比原设计能力提高了1倍;近年来又通过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基础管理体系,改善股权结构,实施气轮机组优化改造、煤泥掺烧、垃圾焚烧发电、热渣余热等一系列工程改造和技术革新,使发电量、供热能力稳定提高,经济效益良好,股份回报率持续稳定在20%以上。另一方面,积极调整发展思路,瞄准产业接替目标,全力实现资源转型,将非煤建设项目锁定在发展特种纸上,建成了目前拥有亚洲最大的羊皮纸生产线、江北新的特种纸生产基地--"**公司",标志着**煤矿初步完成了由"煤"到"纸"、由黑到白的产业接替目标,实现了非煤产业的跨越发展。回顾**纸业的发展史,有以下几个特点:

━━产业定位新。在项目的产业定位上,充分体现了"科学严谨、务实求真"的精神。他们组织人员经过近2年行程2万余公里的艰苦调研论证,确定了纸业开发的切入点:大市场中占小市场,小市场中占大市场,即在整个造纸行业的大市场中,只涉足专业用纸这个小市场,而在专业用纸这个小市场中,扩大市场份额,做大市场。与此同时,一个更加清晰、成熟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一是立足于真正脱离煤炭,真正面向社会市场,有持久的生命力;二是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发展前景;三是立足于产业链的延伸,不开发"孤岛"产品,能进行集团化作业,能形成拳头产品。"永不衰竭"造纸产业项目的定位,为非煤产业形成龙头企业开辟了一片崭新天地。

━━运行机制活。在**纸业的项目运作和工程建设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巧作"借"字文章,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讶的"协庄速度"。"借脑增智":先后吸引外部造纸专家60余人加盟,利用其技术和管理经验,仅用4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亚洲最大规模彩色羊皮纸生产线;用不到20天的时间,建成了办公用纸生产线。"借鸡下蛋":租赁经营了**纸业公司的一台纸机,投资30万元,用15天的时间就启动了一条投资近千万元、建设周期需半年多的原纸生产线,不仅解决了制约羊皮纸加工的原纸问题,也成了职工的培训和产品试验基地,利用这条生产线试验生产的无碳压感打印原纸、防油纸、静电复印纸等产品,为下一步造纸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借势提速":为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在资本运作上,借助民营企业机制灵活优势,依靠民间资本、银行贷款等渠道,很快解决了资金来源;借助他们多年来在煤炭经营管理和建设中积累下的丰富经验,组建工程指挥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监理制、目标机制等,倒排施工工期,引入督导测评制度,理顺了整个项目的建设、监理和管理体制,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而且大大缩短了工期。自2003年2月16日开工建设至2004年5月26日,历时仅465天,占地465亩、规模宏大的特种纸工业园全面落成,当年完成产量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500多万元。

━━创新能力强。创新发展,激发了**潜在的无穷发展潜力。技术创新:在施工**工业园4000立方米清水池时,借鉴煤矿井下喷浆的成熟技术,将其应用在水池的土建施工中,仅此一项,就节约投资100万元,提前工期15天;项目建成后,调研使用了爆破制湿浆,解决了原料供应不足的难题;改变了羊皮纸工艺配方,解决了羊皮纸褪色的问题;引进新型脱水器材,延长了成型网的寿命等等。营销创新:公司积极运用展览会和电视、期刊等进行广告宣传,特别是积极运用因特网这一新兴媒体,建成了公司网站,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着力建立完善销售网络和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很快完成了从建设初期推销产品向根据市场需要生产销售产品的转变。目前国内市场遍布大江南北。2004年7月以后,国际市场也逐渐拓展、形成,其中部分产品已远销台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管理创新:2004年以来,**公司开展了工作流程设计,引入"G"管理模式,建立了适合公司自身管理要求的先进管理平台。同时,在生产建设中,注重推广应用新的管理理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如在三号机安装过程中,该公司利用网络分析技术,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合理安排,有效地加以利用,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资金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安装,比原计划缩短工期20天,为车间尽快投产奠定了基础。

━━文化氛围浓。在**纸业公司的建设、发展中,他们不但建立和实施全新的管理运行机制,而且始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的培训学习,先后分批组织200多名员工到济南进行了脱产培训,并积极邀请有关专家到公司讲课。目前,**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已初步打造出了鲜明的企业文化,形成了"厚德载物,海纳**"的诚信经营理念和"融入**,拥有大海"的人才工作理念,确立了"建百年基业,开百年老店"的发展理念。每个**人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自觉成为了**企业的形象大使和代言人,确保了每项制度在工作流程中得到自觉落实并运行有序;员工自觉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叫响了"百叶青"、"**"等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和品位的品牌,并逐步实现了由创产品品牌向创企业品牌的迈进。

三、整合━━着眼区域经济发展,打造非煤产业"联合舰队"

2004年下半年,**集团提出了"大整合、大战略、大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此,该矿及时启动了非煤产业"大整合"战略:着眼区域经济发展,放眼未来,通过整合观念、环境、资源、产业,初步构建了**、**、机械三业并举、**、**、**三足鼎立的非煤发展格局,打造了一支实力强劲的非煤产业"联合舰队"。

整合观念:从竞争到竞合。破除非煤企业经营者各自为战、独立经营观念,树立"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合理配置资源"、"守法经营,报效矿区"的观念,各非煤企业从同争一块蛋糕变为把蛋糕共同作大,携手并进闯市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为推动非煤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整合环境:从粗放经营到循环经济。结合"双基"建设及地面质量标准化活动的开展,该矿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初步建成了**、**、**机械三大工业园区。同时,针对非煤企业存在的重效益轻环保的粗放经营现状,他们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在原先利用红矸石制作井下喷浆材料的基础上,又新上了矿渣综合利用项目,利用电厂炉渣制作水泥。**公司在改造完善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废水处理厂,废水达到了零排放。**公司按照现代化企业的标准,对厂区、车间进行了重新规划,新建设了高标准的生产车间。以三大工业园区的建设为标志,该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具雏形。

整合资源:从矿区非煤到区域经济。随着非煤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深深的感到:非煤产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担当产业接替重任,必须放眼未来,着眼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整合社会资源,不能只局限于煤矿,以非煤的眼光来做产业。**的成功建设和运作就是着眼区域经济和整合社会资源的典范,从原料到产品、从设备到技术骨干,**都是从社会整合而来,产品又销往社会广阔的市场。并且一个**的运作,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敷设和带动作用。目前,围绕配套产品如爆破浆、纸箱、纸管等已在当地逐步发展起来。不仅如此,该矿其他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也已开阔了胸襟,从两眼向内变为紧盯社会。如输送带公司,其产品90%以上销往社会:支护用品公司油脂化工公司新厂房均建在了当地开发区,**公司的钢球更是打入了海外市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整合产业:有进有退,三业并举。根据矿区非煤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该矿立足长远发展,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金和人力,重点发展**、**和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其它建筑、化工、纺织、运输、餐饮等产业全部由改制后形成的民营企业自主经营,从而构建起了非煤产业"**、**、**"三足鼎立,"**、**、机械"三业并举的非煤产业发展新格局。

以三大公司为旗舰,融合改制发展起来的输送带公司、支护公司、标准件厂、油脂化工公司等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该矿成功打造了一支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能征惯战、纵横驰骋的非煤“联合舰队”。2005年,三大公司预计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其他民营公司预计实现销售收入*亿元;2006年,全矿非煤总产值将超过*亿元,一个文明富足的新**将呈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