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全力打造第三产业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全力打造第三产业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近年来,ⅩⅩ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来抓,从各个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产业为主体,以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房地产开发、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门类齐全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2003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8.4亿元,占GDP总值比重达到40%,税收入库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7.2%。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发展观念,切实摆正位置。借鉴外地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使第三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此,我们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了功夫:一是彻底“换洗脑筋”。近年来,面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和我国实施大开放的新形势,县委、县政府按照“不论所有、但求发展,不论所属、但求所得”的发展要求,坚持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彻底“换洗脑筋”,引导和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全面营造了“没有不可开放的地方,没有不可开放的领域,没有不可开放的产业”的强大发展氛围。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的发展第三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县委副书记主抓第三产业发展工作。同时,将计划发展委员会的内设机构“三产办”升格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5人。各级各部门也相应建立了第三产业专抓班子,明确了专人负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在全县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落实责任机制。县里建立了各级领导干部发展第三产业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量化管理。对联系战线和乡镇的县级领导、农村各镇、县直部门分别下达了年度发展第三产业目标任务,纳入干部岗位目标管理,并实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年终一考核,其结果与干部的工作实绩直接挂勾。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发展第三产业奖惩办法”,由县财政拿出了专项奖励基金30万元,对发展第三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硬、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从而增强了各级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整合发展要素,提升壮大规模。我们按照“整合要素、聚集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优化政策为前提,以扩大商贸流通为基础,逐步带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集聚发展,实现第三产业优化升级。一是优化政策。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白水科技工业园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和《外来投资企业保护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全面推行县收费中心、政务中心办事制度,实行“一栋楼办事,一站式审批,一个窗收费,一条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对一些就业容量大、经济拉动力强的第三产业项目实行“一路绿灯”,特事特办。目前,全县新上大型百货超市、药品超市、宾馆酒店达28家,小型商业超市、餐饮店铺达1000余个。二是培育龙头。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我们实行县级领导挂点服务,积极引导这些企业上档次、创品牌。目前,全县已逐步形成了以百惠超市、家家乐超市、友谊家电商场、东方服饰城等为龙头的商贸流通业,以富丽华、乐都、仙踪林为龙头的文化娱乐业,以浯溪碑林、金洞漂流、大江自然风光、石洞源名人故里为龙头旅游业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产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如以住宿、餐饮、娱乐为主的华天大厦,年纯收入达400多万元;以商品零售为主的百惠超市,年销售收入达1800多万元。三是整合市场。按照市场运作机制,大力整合市场功能,巩固、完善和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和县际边贸市场,实现了市场向专业化,商品流通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目前,全县已建有各类大小市场73个,其中各类专业批发市场12个,年成交额达13亿元。

三、突出发展重点,开辟新兴产业。我们结合ⅩⅩ的优势和特点,着力发展了一批收入弹性高、效益上升快、辐射能力强、关联度大的新兴产业,促进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逐步优化。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我们充分利用浯溪碑林这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和陶铸同志的名人效应,重点抓了浯溪、石洞源、金洞等三大旅游景区的配套建设和大江旅游景区开发,开辟了旅游精品线路3条,开发了大小旅游景点60多个。今年以来,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余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达1100万元。二是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产业。我们在不断深化公办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非义务教育产业运作模式,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办学。目前,全县兴办各类民办学校63所,在校学生达1.2万人;劳动技能培训机构13个,年培训1.5万人次。如占地120多亩的云龙中学,三年来共投入1000余万元,发展在校学生2000余人,被评为全国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三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我们以县城浯溪镇为重点,设立了功能比较齐全、设施比较完备的社区服务中心13个,创办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经济组织18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400余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600多人,社区就业已成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渠道。

四、集聚发展资金,扩大融资渠道。我们广辟融资渠道,千方百计扩大了对第三产业的投入。一是盘活国有沉淀资本,推动发展。按照“公退民进、公有民营”的改革思路,我们积极引导、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加快实现了第三产业的低成本扩张。目前,全县先后有近20余家从事第三产业的民营企业租赁、收购国有集体企业,盘活资产5600多万元。如市汽车运输总公司与县交通局合股投资640万元,对濒于破产的县运输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后,组建了县汽车总公司,使企业呈现勃勃生机。去年已完成客运量17万人次,运输收入达740余万元。二是聚集民间闲散资金,拉动发展。我们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法律保障”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投入到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近年来,全县共吸引民间资本投入18.5亿元发展第三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服装、餐饮、副食、车辆交易等行业的大发展,造就出一大批“专业市场”和“专业街道”。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浯溪路食品厂为中心的副食品批发一条街,以商业城为中心的水果批发一条街,以人民路电影院地段为中心的精品服饰、鞋业一条街,以椒山北路为主的建材一条街,以滨湖西路、白竹湖为主的餐饮一条街,以黎阳大道为主的摩托车一条街,有效地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是大力引进外来资本,带动发展。我们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外举办的重大投资贸易活动,吸引境外、省外、县外等外来资本投入到我县的基础设施、商贸流通、文化教育等第三产业发展项目上来。全年共引进合同项目137个,合同利用外资25亿元,实际到位外资3.7亿元,增长52%,其中实际到位境外资金1000万美元。如投资2.13亿元的晒北滩水库电站已正式动工;投资7亿元浯溪电站已正式签约,即将动工兴建;总投资4.8亿元的县城西区开发、投资8000万元的陶铸中学搬迁、投资4600万元的县城沿江路改造、投资2000万元的大江旅游区开发等21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展示了ⅩⅩ大改革、大开放、大开发的新形象。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五、拓宽发展领域,增强互动效应。为进一步拓宽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我们主要抓了三手:一是抓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们按照“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等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农户与销售企业加强协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先后建立和发展了优质稻、瘦肉型猪、草食动物、水产养殖、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烤烟、席草等十大“万字号”特色农产品基地,为活跃农村集贸市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货源。目前,全县涌现出了天龙米业、金浩植物油、永州酿酒公司、金藤生物公司等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年加工收入3亿元以上。二是抓大户发展,搞活农产品流通。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发展各类流通、中介服务组织、经济合作组织30多个,培育种养加工和流通大户6200多户。农村流通服务组织和各类中介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健全,全面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市场,逐步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三是抓园区开发,努力构建发展平台。我们先后建立了祁黎工业小区、羊角塘镇烟花爆竹工业小区、大村甸镇玻璃制品工业小区、观音滩至白水加工贸易区和白水科技工业园,促进了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目前,全县95%以上的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餐饮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均在园区落户,年产值达8.7亿多元。如白水科技工业园,自去年8月创建以来,县财政已投入1000万元,完成了主干道硬化、电线架通、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骨干工程,吸引了丰达电机、金藤生物、惠丰包装、香港华英电子、长沙(雨时)超微粉磨等9家入园建设,投资规模达1.94亿元。同时,直接拉动了运输业、餐饮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的协调发展,使之成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