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项目滚动开发经验交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县项目滚动开发经验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县项目滚动开发经验交流

我们××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省财政补贴县。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极大地制约了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1992年以来,通过省、市项目办的大力支持帮助,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对促进我县的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从98年以来,我们在开发思路上不断创新;在开发措施上推陈出新;在开发经验上不断进行总结。使我县共实施国际农发基金项目七大项,二十个子项目,总投资4,050万元。实现了我县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从而确保我县项目滚动开发的顺利进行。

一、开拓创新,推动农发项目工作向纵深化、宽领域发展

实践证明,任何一项工作要想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是难上加难。几年来通榆县的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工作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可以说,一年好于一年,滚动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获得了一定的荣誉。但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要实现农发基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管理的科学化,只局限于固有的思路,沿用一些已有的经验,推行一些老的作法,是很难实现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因此,我们把思路创新,措施出新,经验出新作为近年来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领导班子的重要日程,从而开创了通榆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高起点站位,不断拓展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工作新思路。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我们深感开发项目来之不易,要实现农发基金项目工作大的跨越,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和空间,只有把自己放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农发基金项目工作中去比照、去找差距,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探索和总结与先进市县的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地丰富我们的思路,开扩我们的视野,实现通榆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工作的新发展。为此,我们在项目建设和管理上,每年都派出局里的业务骨干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同时有目的地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省内开发项目搞得较好的兄弟市、县学习经验,保证了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在开发项目方向确定上,由局领导亲自带队外出学习、考察,开会研究选择开发项目,把外地经验与通榆实际充分结合起来,做到了合理选项,科学开发,从而实现了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工作由常规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由设施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由重回收向长效管理的转变。

二是调整方向,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开发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招商引资手段,也是破解我县农业资金短缺矛盾,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我们把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开发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启动点,通过国际农发基金项目给传统的、常规农业起到的示范、典型、带动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改变传统观点,引导他们向产业化发展方向靠近。几年来,我们在构筑具有通榆特色的葵花、大豆、绿豆、牧业等优势产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发挥了作用。

三是强化责任,认真解决项目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在项目工作中最突出的难点问题是配套资金和贷款回收问题,为攻克这一难题,我们创新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坚持了领导协调、督办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难题由县包项目领导负责协调,帮助解决,帮助落实配套资金与各项目单位签订贷款回收责任书,对完不成回收任务的实行电视曝光等,使我县开发项目一路绿灯,顺利进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

四是以人为本,对项目管理人员高标准、严要求。选好人、用好人是抓好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我们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对项目管理人员的选派、培养。首先明确了用人机制。根据县、乡、村三级国际农发基金项目领导组织调整要求,把一批有基层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强、懂政策、有事业心、责任感的精干力量充实到一线,对项目实施具体管理。其次是建立业务培训机制。每年由局里组织2-3次业务培训班,针对项目开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建立起常年学习、定期培训机制。第三是建立了人员调整机制。2000年我县羊井乡财政所长由于在项目资金管理方面工作不到位,项目实施不理想,被撤销了所长职务,局里另选派一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干部担任,全县建立了人员随时根据工作合理调整的机制,使国际农发基金项目管理进一步趋于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二、因地制宜,选好开发项目

几年来的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实施,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开发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开发项目选准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差了势必劳民伤财,所以在选项这个问题上打破原有的习惯思维和方法,因地、因人制宜,不搞一刀切。在选择项目上,我们和有关部门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多次考察论证,最后通过政府统一确定。在选项内容上,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兴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实力增强为目标,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发展生态效益农业,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健康发展。在确立具体项目上我们把握三个原则:第一,突出特色原则。通榆县土地面积大,土质比较贫脊,但草原比较好,这里的农民有着多年的养畜经验。所以从98年以后我们重点搞了养殖业项目。从98年到现在共实施了5个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第二,群众自愿的原则。我们始终认为,农民是项目开发的主体,再好的项目农民不满意,农民不愿意参与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确立后,农户不愿意的我们不予扶持,农民愿意参与的,我们优中选优,选择有良好的还款信誉、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户做为参项农户。这样就为我们的项目滚动开发提供了前提和保证。第三,优质高效原则。为了把有限的开发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国际农发基金项目的开发质量,我们在立项上始终坚持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销售好、有发展、有潜力的开发项目。从滚动开发以来,在我们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共有参项户23,000户。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已经通过国际农发基金项目步入了小康之家。像我县兴隆山镇的冯万库家以前是有名的贫困户,从95年起搞养羊项目,现已盖起4间砖瓦房,年收入达15,000万元,人均3000元,达到了通过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实现脱贫致富的最终目的。

三、严格检查,保证实施质量

项目实施,质量是开发成败的关键。为此县局对项目开发提出了严格具体的要求,严把项目开发质量关。具体地说:首先抓好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局乡村层层签订责任制,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间、定投资、定目标、定奖惩的“六定”目标管理办法,落实项目工程实施负责人,严格履行职责。其次制定建设标准,按标准进行建设,实行跟踪问效。多年来,我们对每一个项目都按照申报、评估、审批、实施、验收、管护的程序进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基本上做到了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在一些大的工程上,我们严格实行了公开招标制度,每项工程结束后,都组织农、林、水等部门成立联合检查验收组,进行检查验收,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节约了资金。对已竣工的项目,按标准严格验收。验收按子项目、分项目和总项目的顺序分级进行,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限期解决。同时加强建后的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制,对完工的工程设施加强管护,保证工程设施正常运行。再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对质量差的工程项目发现一处,返工一处,并追究当事人和相关领导人的责任。

四、强化措施,严格资金管理

在国际农发基金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中,制度是保障。因此我们从制度入手,强化措施,在资金的投放、使用、回收过程中全程监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把好“三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抓好项目的考察论证,把好资金投入关,按效益定项目,按项目定投资。积极主动地把握好“积极性”、“可行性”、“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始终如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抓好项目的招标施工,把好资金使用关。国际农发基金项目资金是按项目规划进行合理预算的,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确保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圆满成功,我县对大型水利工程采取招标的办法进行施工,每项工程都签订合同书,司法部门进行公证。这样既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了工程建设,又节约了资金,避免了串项挪用;在实际工作中,除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外,我们在平时还注重对资金加强监督检查。我县专门招聘两名有经验的会计师,会同项目办的几位同志组成一个监督检查指导组,对项目单位常年检查指导,办培训班,上门帮建帐、完善会计手续等。先查看项目资金是否按投资计划进行,投资是否按进度执行,再查看是否挪用、串项、浪费等问题,最后查看手续是否健全。对查出的问题都及时解决处理,杜绝了挪用、串项、浪费问题的发生。

二是狠抓资金回收,坚持常年回收经常抓和季节回收集中抓相结合。在常年回收工作中,首先是经常督促基层领导主动抓到期贷款回收。回收不同于发放贷款。乡、镇、村基层领导往往对贷款争先恐后,而对回收往往能躲则躲,能拖则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意把贷款回收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道来抓。例如在每年3月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备春耕生产会议上和9月召开的农业大检查会议上,县委、县政府都把项目贷款回收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部署。10月进入回收旺季时还要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其次是抓住贷款回收的黄金季节,集中抓好到期贷款回收。所谓季节回收集中抓,就是在6、7月份羊毛出售,8、9月份杂粮上市,特别是当年10月到第二年2月底农副产品大量销售的回收黄金季节,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区分情况,合力集中回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贷款户是守合同、讲信誉的,能够积极还款。但也有个别农户,虽有偿还能力,但态度蛮横,拒不还款。对此,我们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分类回收到期贷款。

对一般项目农户,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回收到期贷款。对有还款能力的,做到应收尽收;还款能力较弱的,则少收一部分;对严重遭灾确实无偿还能力的,则采取缓收的办法,要求其做出下年还款计划。而对有偿还能力,但蛮横拒不还款的“钉子户”,则坚决采取法律手段,依法强制回收,决不手软。几年来,我们通过乡镇运用法律手段起诉371户违约户,涉案金额168万元。经过财政部门与法院积极协调配合,371件项目回收案件全部审结,确认债权168万元,现已收回98万元,其余款项也在执行中。对村集体贷款,采取将所属林地和机动地的经营权上收,由财政进行发包,用发包收入抵顶项目贷款,直到还清贷款再退还经营权的办法进行回收。比如2001年我们在回收苏公坨乡苏公坨村集体贷款过程中,将其集体树木出售,收回贷款3万元;再就是用收回村级机动地发包收入抵顶项目资金进行回收,2002年我们通过乡镇财政所共发包机动地189垧,回收资金36万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对党员干部占用项目借款情况进行专项清查,2002年,我县纪检委、监察局、财政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历时122天,对全县党员、干部通过其他手段借用国际农发基金项目贷款进行了深入的专项清查。通过到各乡镇及各个部门调查核实,查清全县有92名县直机关和乡镇干部存在拖欠项目贷款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县纪委、监察局下发《监察通知书》92份,要求欠项目贷款的党员、干部限期将所欠贷款本息足额还清,逾期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截止到目前,全县先后有81名干部还款,其中79名干部还清欠款,还款金额55.6万元。对截留挪用回收到期贷款的个别干部,移交检查机关处理。2002年6月份,项目办抽调9人组成3个组,对某项目乡的贷款回收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该乡的财政所长截留挪用已回收上来的贷款45,000元。情况反馈回来后,我们极力对其进行挽救,要求其主动归还挪用的资金,然后再研究处理。但他不仅拒不承认,而且与还款户订立攻守同盟,并准备销毁相关证据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断然措施。撤消了其财政所所长的职务,将其移交检查机关处理。检查机关介入后,依法对其进行制裁,被截留挪用的45,000元项目贷款全部追缴入库。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在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始终把资金运行安全,保证贷得出、收得回做为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使用制度。首先制定了“三专”和“五定”制度。其次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还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把组织财税收入的硬性机制和措施引入项目贷款的回收工作中来。从2002年起,对项目贷款回收建立定期缴库办法,确定阶段性的回收目标,即每年的10月20日到10月末要完成全年回收任务的10%,11月和12月分别完成35%,下年1月份完成20%。县财政对完成回收任务好的乡镇场按缴库数额的2%返还乡镇场,做为业务费或奖金,给予鼓励;对不能按照时间要求完成阶段性目标的任务的乡镇场,实行“三挂钩”进行约束,将项目贷款回收与乡镇场工资、奖金、超收分成款挂钩。即对完不成阶段性目标和全年任务的乡镇缓拨乡镇机关经费,扣发乡镇奖金,停拨乡镇超收分成款。2002年共扣四个乡镇经费计27万元,引起很大震动,个别持观望态度的乡镇纷纷主动还款,充分调动了乡镇组织回收的积极性,增强了做好回收工作的紧迫感。再次是增加贷款回收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回收进度。在贷款回收的旺季,我们在县电视台开辟农发资金回收专栏。县政府主管领导和财政局的领导分别发表电视讲话,对项目资金回收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重点乡镇党委书记在电视上作表态发言。同时对各乡镇场还款进度和名次每10天在电视上通报一次。对进度快、完成好的乡镇场进行表扬,对进度慢的、完成差的乡镇场通报批评,并将回收进度情况上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时对不重视、不积极还款的乡镇场,在电视上对其公开曝光,下发督查通报,极大地激励了各乡镇场和参项户贷款回收的紧迫感,调动了还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贷款回收工作的深入开展。

虽然我们在国际农发基金项目中做了一点工作,但我们看到,离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兄弟市县相比还有很多不足,我们相信,今后在省市开发办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摸索工作方法,一定能使我县的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工作再上新台阶,再结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