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直面现实  破解难题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直面现实  破解难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直面现实  破解难题

同志们:

按照培训班日程安排,今天我重点讲一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是对党的基层组织职责作出的新概括,也是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直接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和实践者。特殊的位置和作用决定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确定,责无旁贷地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部工作的主题。如何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和保证作用,切实承担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下面,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我从四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进行学习交流。

一、近年来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在谋划整体思路、选择活动载体、细化工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特别是去年在全县范围内启动实施了“群体建强”工程,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明确目标责任,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体制。县乡分别成立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从组织上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责任制,明确了县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和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的职责;建立了县委常委、党员副县长党建联系点制度,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实验田和示范点;完善了整体联动机制,初步形成了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直各有关部门和乡镇站所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以开展“群体建强”工程为载体,以建设“六强”乡镇党委、“五强”村党支部和“五强”农民党员为目标,分别制定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部署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并认真组织实施;建立了督查考核制度,出台了《乾安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群体建强”工程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标准、档次划分及奖惩措施,保证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层层落实,扎实推进。

(二)强基固垒,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按照建设“六强”乡镇党委和“五强”村党支部的目标要求,狠抓了乡镇党委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农村工作水平明显提高,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进一步完善了村党支部成员的选配机制,通过“两推一选”配齐配强了支部班子,一批有威信、有能力、党员拥护、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筑强了村级堡垒。据统计,本届村党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比换届前下降了2.9岁,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比例比原来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新走上支部书记岗位的32人,新进支委141人。

(三)强化教育管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建立了县级培训村“两委”负责人、乡镇培训村“两委”其他成员和农民党员的两级教育培训机制,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提高了乡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认真落实《2001—2005年全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规划》,依托有关院校,选送部分基层干部进行了研究生、本科、专科学历教育,提高了他们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探索实行了“两推一考”制度,建立了500人组成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和1800人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创新活动载体,探索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形式。各村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严字乡开展了支部争“五好”,党员创“五高”活动,到去年末,已有3个村党支部达到“五好”目标,30%的农民党员达到“五高”标准,他们的经验在中央、省、市级刊物上予以推广;让字镇在镇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树三思、当三家、练三功、发三财”活动,千方百计为农民开辟富路;道字乡开展了以支部包党员、党员包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网”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部分乡村还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由党员干部牵头,成立了不同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脱贫致富铺路搭桥。各类活动载体的创新与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党组织的活动内容与方式,增强了党内活动的吸引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

(五)突出发展主题,农民增收出现了新亮点。各地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加快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点和落脚点,实现了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相互促进。乡村两级党组织立足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确定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引进资金技术,组织科技培训,提供信息咨询,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现在,赞字乡的畜牧小区、暑字乡的香瓜、余字乡的林果、让字镇的红辣椒等都已经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成为加快本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简单回顾一下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当前,我国农村正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挑战、新的要求。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县是农业县,30万人口有近20万在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当前,农业发展已由受资源制约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市场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主要农产品供应告别了短缺时代,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相对过剩,销售不畅,价格下跌,农业比较效益连年下降,再加上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更使农业受到直接的冲击和影响,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农业生产周期长与市场需求变化快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加速实现小康进程,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难度更大了。如何适应新阶段的要求,带领和帮助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走科技兴农之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成为应对挑战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社会思想状况日益复杂,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和农民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农村经济社会状况更加复杂,增加了管理难度和基层组织的工作难度。当前,农村思想状况复杂的问题十分突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对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巨大影响;信息网络化不断向农村扩展,深刻影响着农村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五个多样化”的不断发展,决定了农村不同社会群体文化选择的多样化,一些农村群众片面认为文化消费就是娱乐,致使低俗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由于部分农民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暴富思想滋长,并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风险性,使得农民生产生活中不可把握的变数增多,唯心主义、有神论思想开始滋长,个别地方各种封建迷信活动抬头,侵蚀农民的思想,吞食着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针对农民群众思想状况的变化搞好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三)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村党支部实行了“两推一选”,村委会实行了直接选举,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逐步健全。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也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情况。比如,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后,如何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保证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村委会直选过程中如何实现党组织对选举工作的领导,确保选出思想好、作风正、本领强、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群众拥护的人,防止素质低劣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混进领导班子;实行村民自治后,如何正确处理党支部“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与村委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党支部的领导权与村民自治组织自治权的关系;在农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如何既保证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又教育农民群众正确对待和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乡镇党委对村党支部是领导关系,而乡镇政府对村委会是指导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既保证乡镇党委、政府政令畅通,又保证乡村各种组织依照法律和各项章程履行自己的职责等等。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必须认真研究这些新情况,解决好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四)农村税费改革及农业税的取消,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今年,我省被列为取消农业税的试点,这是继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关注“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举措。实行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对于促进农民减负增收,保持农村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随之也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农民群众的单向权利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弱化,基层组织对农民管理的难度加大。税费改革特别是农业税的取消,使农民作为农村经营主体的相对独立性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少对农民进行有效的民主和法制教育,很多农民的自我意识、权利意识单向强化,集体观念、义务观念和法制观念相对弱化,有的群众只要民主权利,不尽义务,甚至不惜以身试法。比如今年,我县个别地方就出现了村民非法抢种乡里机动地的现象,很多基层干部在这样的问题面前很不适应,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

(五)宗族、派性势力有所抬头,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考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有的对农民的一些具体问题不管不问,只管催种、催收、征税、罚款,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农民群众从感情上与之逐渐疏远;又由于每户农民都处于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需要独立、直接地面对和承担市场风险,在天灾人祸面前往往处于无助状态,再加上农村社会状况特别是治安状况复杂,农民群众很容易向与其血脉相连的宗族势力寻求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村屯的宗族势力逐渐发展起来。为了小集团利益,有的宗族势力与村党支部对着干,干扰村务工作,甚至插手村务管理;有的干扰基层选举,搞“大姓为官”。一些支部书记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也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亲友和同族入党,造成党的组织家族化。农村中的帮派现象也比较严重。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这种现象主要是在村“两委”实行民主选举后形成的。特别是在村委会实行直接选举中,一些人为了赢得选举,运用各种手段,在村民中拉帮结派,造成农村派性严重,各派之间矛盾重重,成为农村社会新的不安定因素。如何破解这些问题,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三、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我县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面前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既影响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制约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也不利于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

(一)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效果不理想。

一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我县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年龄大的党员多,年轻党员少;文化程度低的党员多,文化程度高的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全县5,156名农村党员,60岁以上的961人,占18.6%;46—59岁的1,789人,占34.6%;35岁以下的1,055人,占20.4%。具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845人,占16.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2,936人,占56.8%。女党员669人,仅占13%。

二是党员队伍管理松懈。有的村党支部长年不开展组织活动,对党员关心不够,疏于教育管理。对一些思想滑坡、宗旨观念淡化、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和不交纳党费的党员未能做出相应的处理,党员队伍没有得到净化。据调查,全县农村党员中,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有163人,不参加或不经常参加组织生活的有214人,其中连续6个月以上不参加组织生活的有43人,连续6个月以上不交纳党费的有69人。对流动党员疏于管理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不少党员农忙时在家种田,农闲时外出挣钱,来去不打招呼,甚至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成为不按时交纳党费、不过组织生活、不完成党的任务的“三不”党员。

三是部分党员自身素质差,丧失了先进性。部分农村党员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党组织又缺乏必要的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导致科技素质较低,观念比较保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致富办法不多,思路不宽,致富无门。调查显示,全县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党员户只有619户,702户党员户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还有一些党员只想自己致富,对带领群众致富则劲头不足。少数党员放松了自我要求,党性弱化,在党支部换届选举过程中逃会罢会,致使选举无法正常进行,形象极差;有的组织参与集体上访,制造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极坏;有的特权思想泛滥,入党动机不纯,入党就是为了当干部,为个人谋私利、捞好处;有的拜金主义思想滋长,一切向钱看,金钱至上,为了钱什么都可以不顾,什么事都敢干,甚至不惜违纪国法。据统计,从99年到2003年,有246名党员因经济问题受到党内纪律处分,有近30名党员干部受到公安部门的处理。

四是党员队伍后续力量匮乏。发展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行为。但在当前农村,要不要发展、什么时候发展、发展多少、培养谁入党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支部书记个人。一旦支部书记责任心不强,发展党员工作就出现随意性:有的对本村可培养的优秀青年心中无数,工作没计划;有的随心所欲,想到了就在支委会、支部大会上提提,没想到就听之任之;有的做事没章法,收到入党申请书后或压或丢,或到处乱放,既不提交支委讨论,也不给本人回音;有的把发展党员工作当作“份内事”,特别在确定培养考察对象时,不是通过民主、公开的方式来确定,而是搞神秘化、搞“钦点”,个人说了算。少数党支部书记“保位思想”比较严重,戒备防范心理很强,担心新发展的党员能力强会影响自己的威信,对自己构成威胁,将来顶了自己的位子,因而把忠厚老实、可靠听话、能为我所用作为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很少考虑新发展党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致富带富能力。有的甚至对一些能力较强、群众基础好的入党积极分子长期压制、打击,对发展党员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严重挫伤了优秀青年的入党积极性。我县就有个村创造了30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的记录。

(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作用发挥不好,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低。农村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抓得不紧,以干代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和掌握,也仅限于参加上级的会议而获得的一星半点内容,大多是现学现用。再加上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方法呆板,导致一些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偏低,工作指导不到位。

二是文化年龄结构比例失衡。村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偏低,年龄老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全县602名村干部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296人,占49.2%;大专以上学历15人,仅占2.5%。46岁以上的村干部292人,占48.5%,35岁以下的81人,占13.5%;村支部书记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45人,占村支部书记总数的28.7%,35岁以下的11人,仅占6.7%。

三是工作能力不强。农村税费改革后,在一定程度上将农村干部队伍从“收粮收税”的繁重任务中解放出来。农村干部必须思考时代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这就是谋求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但客观地讲,目前我们乡村两级干部还没有实现这种角色的转换。突出表现在工作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安排工作计划,习惯于行政命令,忙碌于催种催收,没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法律的手段、经济的手段来管理乡村事务上来;没有定位到研究市场农业、规模经济和产供销配套服务上来;没有定位到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自身示范做样子,教育群众换脑子,引导农民找路子,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上来。一些农村干部满足于现状,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抢抓机遇,片面强调自然条件差和实际困难多,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始终将自己定位在被动的角色上,没有实现“要我做”与“我要做”之间的转换,发展的主体意识不强,工作效果不好。还有的农村干部作风不实,工作不深入,不能及时掌握和化解基层存在的苗头性问题,甚至恶意引导,致使矛盾激化,乃至酿成大错。不久前发生的几起暴力袭警事件、群体上访猝死事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也有的村干部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怕得罪人,总担心换届时丢了选票,因而工作力度不够。

(三)部分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工作难开展。

今年上半年,我县进行了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从总体上看,换届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效果比较理想,绝大多数村“两委”关系协调,工作步入正轨,形成了合力。但也有极少数村存在不协调因素,容易产生矛盾。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两委”关系不协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权力包揽型”。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大权独揽,仍沿用“一元化”的工作方法,决定农村中的一切大小事务,包办代替村委会工作,忽视和否定村委会的职能作用,使村委会成为摆设;二是“各自为政型”。有的村党支部与村委会随意划分职权范围,进行利益分割,各行其是,互不通气,出现“两张皮”、“两套车”,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对重大问题难以形成一致意见;三是“时好时坏型”。有的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时好时坏、磕磕碰碰、凑凑合合,遇到意见一致时还能相互配合一段时间;遇到意见不一致时,则各持己见,你推我挡。四是“矛盾激化型”。在村委会直选中,一些村支部书记的“对立面”被选为村委会干部,这些人一上台就与村党支部书记对着干,“两委”班子严重对立,互相告状,关系紧张,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窝里斗”上,工作无法开展。

(四)党建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实际效果不理想。

最近几年从上到下忽视了基层党建工作,各级领导一门心思抓项目、抓经济,而把党建放在一边,在会上不提了,在任务上不布置了,在载体上也是老生常谈了,在讲话中也只是一嘴带过了,弱化了组织领导。我认为应该是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党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行,不能只抓经济不抓党建,从近年来我县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特别是在“群体建强”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路不够明确。虽然乡村两级都制定了“群体建强”工程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但大多是照抄照搬县里方案,敷衍了事。有的地方规划制定得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目标任务不明确,工作措施不具体,针对性、操作性不强,没有指导价值。另外“群体建强”工程是一个涵盖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内的大载体,如何结合村党支部、农民党员“双五强”目标开展一些灵活有效的细化的载体活动,推动“群体建强”工程的稳步实施,各地想的不多,思路不广、创新意识不强,工作被动。

二是工作抓得不实。部分乡村干部对开展“群体建强”工程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严重后果,存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有的认为开展“群体建强”工程是搞形式,走过场,一阵风,工作中不抓不管、不闻不问。有的抓法不科学,就党建抓党建,没有把“群体建强”工程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没有达到“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作用和效果。有的存在厌倦思想,工作停留在文件上,部署在会议上,体现在汇报上,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消极推诿,应付了事。根据前一段时间组织部督查情况看,我县个别乡镇和多数村存在着基础材料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的乡村虽然软硬件设施齐全,但也只是摆样子给人看,应付检查,并不是为了促进工作落实。

三是经济基础薄弱制约工作开展。由于受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农民科技素质低、收入来源单一、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县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有的村债台高筑,有的村甚至连村部都没有,村党组织缺少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物质基础,制约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影响了为群众办好事、办大事的能力。

四是联动机制不完善。“群体建强”工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多方面的广泛参与和密切配合。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绝大多数乡镇站所和部分涉农部门还没有真正行动起来,结合各自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主动参与到“群体建强”工程中来,上下联动、左右联合的工作机制还很不完善,影响了整体效果。

四、抓住机遇,克难制胜,开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发展大局。尤其在我县,这项工作迫在眉睫,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大家不要灰心丧气,无从下手,存在畏难情绪,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正视现实,直面矛盾,迎难而上,争取在短时间内扭转这种被动局面。

(一)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要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党员干部的头脑,真正学会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的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乡村两级党组织及领导干部要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认真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和新问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制度,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上台阶。要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针对当前农村思想状况日益复杂的实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教育党员干部,帮助他们澄清思想是非,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要紧紧围绕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发展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永恒的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把促进发展的效果作为衡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标准;要紧紧围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工作中坚持“两手抓”,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紧紧围绕代表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二)以提高整体功能为重点,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在新世纪新阶段,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必须全面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努力建立领导核心突出、运作程序规范、工作协调有序的村级运行机制,增强村级组织的整体合力。

一要加强村党支部自身建设。从加强政治、思想、作风建设入手,教育村党支部班子严格按照党章办事,用党章规范党员干部的活动和班子成员的言行,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严格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始终如一地在思想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权威;科学分析并处理内部矛盾,使班子内部始终保持团结和统一,提高村党支部的战斗力。要强化培训教育,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通过自学考试、函授学习、办班培训和电化教育网络培训等方式,加强村班子的科学文化知识、领导管理知识、农业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努力把村班子成员培养成为有理想、讲党性、守纪律、懂科学、会管理、德才兼备的新型农村基层干部。要完善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增强村班子活力。大力推行“两推一考”的做法,按照优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推选出来,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的办法,使他们在干事创业中得到培养锻炼,时机成熟要及时推进村班子,从根本上解决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要加强其他村级组织建设。要按照有关法律和章程,健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完善村民自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要加强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的建设,健全班子,配齐人员,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各种组织相互配合的格局。村党支部要支持他们从各自的特点出发,紧紧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开展活动,为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功立业。对于不能开展活动的村级组织,村党支部要切实负起责任,逐一分析原因,帮助解决问题。

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以健全完善的制度为依托,真正做到“有章理事”。当前要积极探索完善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两委”成员按程序交叉任职制度,定期向党员和村民报告工作制度,党员议事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以及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努力形成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齐心协力保稳定、促发展。

四要切实理顺村“两委”关系。要加强对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教育,引导他们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支持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要引导和帮助村委会成员牢固树立党的观念,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要把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结合起来,明确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职责,规范村级重大事务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在这方面,今年市里将出台有关政策,各地届时要认真抓好落实,确保“两委”工作的协调运转。

(三)以发展第一要务为主题,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全部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紧扣发展这个主题,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关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培训班其他课程做了详细讲解,我这里强调三点,就是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具备三种精神:

一是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有全新的意识、宽广的视野。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乡曹家路村党支部书记李桂英,利用本村临近河北雾灵山的地域优势,大胆设想,几经奔波,终于跨省租山成功,开发雾灵山龙潭景区,发展民俗旅游。曹家路人“借山”发财,曹家路村迎来了日进斗金的日子。2001年门票收入103万元,综合旅游收入150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4700元,在全县名列前茅。无锡宜兴市万石镇,虽叫万石镇,当地并不产石头。镇党委独辟蹊径,借名扬名,把全国各地和世界一些国家的石材企业引进来,使万石镇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石材城,年收入达6亿多元。这些超常的举措都是解放思想的生动体现。因此,必须敢于突破旧的思维模式,敢为人先,抢抓机遇,用超常规的办法寻求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新突破。

二是必须具备实干精神。我们在赞叹发达地区辉煌业绩的同时,不能不钦佩他们的实干精神。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史来贺,在担任村干部的50年里,与群众一起艰苦创业,凭借一种务实求真、苦干实干的精神,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的新农村。现在,全村各业总产值8.8亿元,固定资产9.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几十年来为华西村的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华西村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03年全村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村民人均收入8000美元,村民家庭存款最少的50万元。与这种务求实效、勤奋敬业的精神状态相比,我们仍然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养成一种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始终做到不争论,埋头苦干;不观望,带头实干;不气馁,负重奋进;不松劲,持之以恒,确保各项经济发展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使命艰巨、任务繁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无私奉献、不讲代价、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质。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金鸡台村党总支书记刘增会,为推进集体经济的发展捐出了百万家产;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更乐镇江街村党支部书记张学林,在身患贲门癌,正在接受化疗的情况下,仍坚持为村办企业硅铁厂的筹建工作四处奔波;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云干乡大关村党支部书记何元亮,多年来扎根乱石山中无怨无悔,带领群众劈石抠土造良田,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这些农村基层干部是无私奉献的突出代表。在座的各位村党支部书记要以他们为楷模,不图索取,不计名利,甘心奉献,真正把发展农村经济这篇文章做好。

(四)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出发点,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农村党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基本“细胞”,是提高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关键。激活这个“细胞”,就要按照“群体建强”工程的要求,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要建立完善的吐故纳新机制,保证党员队伍质量。在发展新党员方面,要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的要求严把“入口”关。重点培养优秀青年、妇女、致富能手入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为党组织增添活力。要积极探索民主推优制,建立健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群团组织三个层面定期推荐、村党支部讨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制度。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要建立入党积极分子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要探索试行发展党员工作预警制,在深入调查摸底,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发展党员中存在的运作不规范、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现象,县、乡要逐级提醒,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对那些发展党员工作抓而不紧,工作软弱无力甚至消极抵制的,要实行红黄牌警告制度,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要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按照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对违反发展党员的标准、原则、程序等规定的错误行为,要根据错误的性质和程度,对有关领导和人员采取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等方式进行责任追究。对在工作中发生严重失误而导致党员群众不满意,引发来信来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要认真执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的量化标准,严格规范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程序,区别不同情况,坚决稳妥地进行处理。这项工作必须提上议事日程,抓紧组织运作,为第四季度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好准备。

二要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提高党员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水平。继续坚持“”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抓好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同时,抓准农村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在生产、生活及思想中的矛盾,立足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教育的主动性,让党员容易接受,使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要不断完善党员教育培训制度,改进教育手段,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党员教育培训网络,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使农民党员始终保持思想上、能力上的先进性。要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通过实行外出党员活动登记、定期向支部汇报个人情况等措施,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使党员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受到党组织的管理与监督。

三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农村党员的争先创优热情。要建立无职党员上岗理事制度。各村可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地设置一些具体的岗位,如科技示范岗、勤劳致富岗、社会治安维护岗、文明新风岗等等,由无职党员上岗理事,使其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关键环节上。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组织党员开展“科技大擂台”、“党员致富标兵”、“党员富民带动工程”等丰富多彩的党内主题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广阔舞台。

(五)以创新活动载体为动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生机与活力。

去年9月,经过认真组织筹备,县委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了“群体建强”工程。今年4月,我们又在严字乡召开了现场会,对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检验,“群体建强”工程是符合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际的活动载体,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一是搞好工作衔接。今年局乡级领导班子调整和村“两委”换届,乡镇党务副书记、组织委员和村党支部书记变动很大,由于工作衔接不紧,部分干部缺乏责任心,致使有的地方“群体建强”工程出现了断点,各种基础材料空白、具体情况毫无掌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体建强”工程的进展。对此乡村两级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做好衔接工作,保证整个工程地顺利进行。

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群体建强”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涵盖的内容很多,具体工作任务很重。有些基层干部感觉千头万绪、无所适从。实际工作中,大家一定要静下心来,对本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清轻重缓急,找准突破口,逐步加以解决。要坚持从小处着眼,从一点一滴做起,每年认真解决好几个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确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标不罢手的坚强信心,通过几年的理顺,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定会出现崭新的局面。

三是抓好深化提高。“群体建强”工程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关键在于抓好深化提高。各地要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造一些切实可行、具体细化的小载体,丰富“群体建强”工程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要认真开展“联动建强”活动。打破乡与乡、村与村、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地域界限,放眼全县,着眼长远,跨乡镇、跨村屯组成联动对子,实现资金、技术、信息的充分流动。要深入开展“三培育”活动。把那些率先致富的农村各类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年富力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党员,培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把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党员致富能手,培育成为村社干部,提高村党支部、农民党员的整体素质。总之,要通过开展活动,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争先建强氛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利用今天的机会,我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关问题,供大家在工作中借鉴。相信大家通过这次培训,必将进一步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切实承担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任,一定能够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实现我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