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对保持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先进性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慈溪市现有农村基层党组织1776个,其中党委23个,党总支204个,党支部1549个,共有党员32849名(不包括3个街道所属党员)。近年来,我们按照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部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近几年我市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显著特点
党员队伍建设历来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近几年来,我们立足慈溪“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大提高”的实际,把调整、创新作为基层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两大主题,以调整求适应、以改革求发展,积极探索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新路子,推行了党员发展“四制”、党员管理“四定”、党员教育“四个一”等办法。
(一)实行“四制”,完善党员发展机制。一是“责任制”。市制订了党员发展规划,各基层党委制订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出台了“连续两年不发展新党员的党组织,取消各类先进评选资格”的规定。试行了发展党员质量考核制和违规发展责任追究制,1998年以来,及时查处不符合规定、主观故意或过失造成不良影响的有关事例25件。二是“推优制”。采取群团推荐、党员群众推荐和联村干部推荐,“学”、“议”、“考”、“评”结合,择优培育建党对象的方法,建立了一支3000名常数、质量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三是“公示制”。申请入党须经过三次“公示”,即建党对象确定前公示、支部大会讨论接收前公示、预备期满转正前公示。四是“双重考察制”。对审核发展对象,上级党组织既到其工作地党组织考察,又到户籍(或居住)所在地党组织考察。
通过把好“发展关”,近几年来全市新发展党员的政治素质、年龄文化等结构有了明显改善。去年全市共发展新党员1302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330名,占总数的25.3%;35岁以下的864名,占总数的66.4%;女党员432名,占总数的33.2%。
(二)实施“四定”,改进党员管理监督机制。一是组织设置定位管理。全市行政村区划调整后,及时升格行政村党组织,至今,全市共有191个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并按行业(或地理区域、或作用发挥)分类设置了下属党支部、党小组;创新了新经济领域组织设置模式,依托工业园区、商会、行业协会构建新型组织网络;探索了“支部建在车间上”、“支部建到家庭、农户”等做法。二是教育活动定期管理。各基层党委利用党校阵地每年对党员普遍轮训一次。各党支部每月一次组织党员教育活动。三是外出党员定人管理。实行外出党员登记、定人结对联系、定期汇报和年终考评制度,外出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四是作用发挥定量管理。根据党员的职业和年龄特点,把党员的权利、义务、职责具体化,建立了一套党员作用发挥的百分制量化考评体系。新浦镇实施了党员信用管理工程,以监督制约和发挥作用并重,制订了五大块、二十五条考核指标,明确了具体的分值,采用记“两头”办法,对党员平时表现进行正负积分,定期在党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结果运用同信用贷款、职业推荐、外出考察等表彰措施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等制约措施挂钩。胜山镇还立足家庭,探索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职的做法。
(三)实现“四个一”,规范党员教育机制。一是有一块阵地。按照“规范、节俭、实用”的原则,各党组织至少建立一个规范化活动室。活动室参照统一样式布置,并建立规范化的电教播放点。条件好的单位配备电脑,开展了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人口规模3000人以上或党员人数超过100名的村,建立规范的村级业余党校。全市有70%的村建起了业余党校。各行政村还不断拓展、延伸教育阵地,全市建立了1200个家庭电教播放点。二是有一支讲师团。各镇、街道组建了由党政班子成员、优秀年轻干部、老党员、先进人物组成的讲师团。有的还邀聘市级部门及市内外专家教授作其成员。全市三分之一的村也组建了村级讲师团,其成员主要由村党组织成员、老党员、先进人物和联村干部组成。三是有一个教育计划。制订党员教育三年规划、年度计划及月度安排。教育计划既上墙公布,又印发到全体党员。教育注重“学、听、看、谈、做”的结合,突出形势教育、先进性教育、警示教育和素质教育。四是有一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组织生活、定期教育、考核激励、日常管理等制度。
与时同时,我们采取评议定性化、考核公开化、处置制度化的做法,坚持一年一次的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明确了后进和不合格党员的七方面标准,规范了“出口”机制。
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发展管理机制,相当程度上唤醒、强化了党员的先进性意识,一定程度上纾解了党员作用难发挥、先进性难体现的状况。广大农村党员立足“在思想觉悟上优于普通群众,在致富技能上优于普通群众,在工作业绩上优于普通群众”的目标,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争做发展的带头人,群众的贴心人,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集中体现三个方面:一是领域不断拓宽。广大农村党员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他们搞承包,干个体,闯市场,为私企老板工作,创财富、拼经济、传帮带,足遍天下,涉及各个领域。据统计,全市农村5923家私营企业中,业主是党员的有627家。二是形式不断更新和完善。“党员志愿者”、“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户”、“家庭教育点”、“党员示范户”等是近几年党员教育管理中探索出的实践形式,较好地解决了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的着力点和抓手问题。三是主动性明显增强。通过强调党员的主体意识,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激发了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克服盲从、跟风现象,广大党员积极参加村级事务的管理,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使农村基层组织的思路更开阔,措施更完善,工作成效更显著。
几年来,我市的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有些深层次问题,我们还刚刚破题,有的还没有破题。当前,慈溪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四大”为基本特征的新阶段,同时也是社会关系和组织结构急剧变化、调整、重组的阶段,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问题无疑会面临新的挑战。
从总体看,全市农村党员队伍的情况是好的,体现了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基层党员队伍中能体现先进性的约占52%、能较好体现作用的约占20%、不能体现的约占25%、存在严重问题的约占3%。党员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党员队伍整体是先进的,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则侧重党员这支队伍先进性的质量问题。就先进性质量来讲,还存在“三大落差”。
(一)观念上有落差,定位认识上存在“三个滞留”。一是滞留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许多党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够准确,还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要求来思想和行动,把党章规定的基本要求混同于先进性要求。对千名农村党员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能够正常参加组织活动、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说落后话、不干坏事,就符合了党员先进性要求的占76%。二是滞留在原有的领导模式上。按照新的历史条件的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依据“总揽不包揽,正位不越位”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但是许多党员的思想观念跟不上、不适应,认为“党就是一切”,“党叫干啥就干啥”。三是滞留在对党员先进性的片面理解上。许多党员对先进性的理解停留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而忽视先进性的能力、行动和实绩。千名农村党员问卷调查显示,85%认为能力和实绩不是评判党员先进与否的主要标准。但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则往往以能力作为评判的标准。
(二)能力上有落差,实践修养上存在“三个欠缺”。一是认知能力欠缺,保证不了先进性。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不断与时俱进,理论不断创新,方针政策不断发展,但是许多党员学习能力欠缺,主动获取新知识不够,思想观念无法适应形势的变化,影响了分析形势的能力、把握大局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主动参与竞争的能力。二是身体力行欠缺,体现不了先进性。千名农村党员问卷调查表明,41%的党员认为践行先进性特别是带头致富作用发挥不够。从全市农村面上情况看,也存在三大问题。1、年龄结构老化,不能体现先进。全市60岁以上农村老党员9316名,占28.4%。极大多数党员发挥先进性心有余而力不足,既不能身先士卒,带头发展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又不能高瞻远瞩,当好基层组织的助手和参谋。2、文化素质偏低,难以体现先进。全市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党员24320人,占74%。作用发挥一般,有的甚至自身难保。许多党员靠自身,富不了,跟着学,学不会。示范“带头创造财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一方共富”乏力。3、群众观念薄弱,不愿体现先进。有的有履行义务的能力,但只想自己如何发展、富裕,不愿意帮助带动周围群众富。个别私营企业主党员缺乏致富思源的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对社会公益事业不关心。三是自我完善欠缺,永葆不了先进性。许多党员在入党前后的一段时间是先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完善能力跟不上,背离宗旨,背离人民,崇尚拜金主义,信奉利己主义,逐步掉队,有的甚至走向对立面。
(三)作用发挥把握上有落差,思想根子上存在“三个疙瘩”。一是目的上迷惘。许多党员对角色定位不准,如不少在私营企业打工的党员认为,在企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是为业主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被业主多剥削,不能认识到为企业作贡献就是为国家、为党作贡献。二是渠道上难接受。许多党员过去在国有集体企业工作,怎么干,干什么,党组织有明确要求,现在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党员从单位人转变成社会人,便感到无所适从,到居住地发挥作用难接受。三是结果上不理解。有些党员说,干了半辈子,青春献给了党,白头了下岗,饭碗勿落当;个别党员过去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投机发了财,钻营成业主,先进披红花,开会坐前排。千名农村党员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老实听话--吃亏,吊儿郎当--光荣”这句话正确的达43%。这种反差使许多党员非常困惑,使一些党员的光荣感使命感缺乏,对党员身份抱无所谓态度,组织关系转接不积极,做“口袋党员”;对党组织组织的活动牢骚怪话很多;对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不是积极想办法完成,而是起消极作用,甚至产生片面的对立的情绪。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理论现实脱节,目标方向虚化。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分配的多样化,给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带来不少问题。一是党员履行义务多,行使权利少。一些党组织只在救灾抢险、义务劳动、志愿献血、捐款捐物时,才想到党员,而平常则很少想到。党内方针政策的形成、党内重要制度制订等本应有党员主体参与的事,却往往成了领导机关或少数人的“专利”。二是强调服务多,服务党员少。一些党组织往往注重党员付出服务,但较少考虑为党员提供服务,在党员遇到困难时,缺少及时地关怀和帮助。三是强调努力方向多,提出现实要求少。不分阶段、不分对象原则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胸怀共产主义理想,把努力的方向拔得太高、虚化,党员先进性标准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难以操作。
(二)方法手段陈旧,教育管理软化。部分党员保持先进性不够好,与现行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也有关系。一是连续性不强。部分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规范化,活动载体多,但精品少,形成长效机制的更少。千名农村党员调查显示,认为党组织的活动载体比较有吸引力的只占35.3%,认为党组织的管理制度完善和措施落实到位的只占59.6%。“三讲”、“学教”、“固本强基”等主题教育尽管各有收获,但“雨过地皮湿、风吹土又干”,难以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难以体现活动的效益。二是针对性不足。一些党组织在形式和内容上习惯于根据上级的意见和要求,照搬照抄,很少考虑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出现“言者不自然,听者不耐烦”现象。千名农村党员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当前党组织的教育内容和模式好或较好的只占到52.2%。三是实效性不高。伴随着大开发、大建设,大量土地的征用、拆迁及人员安置进程,如何在整合社会关系,调整各方利益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党组织的一个新课题。但党组织对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过于概念化,具体地为党员发挥作用提出要求、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还有很大欠缺。千名农村党员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基层党组织在设定先进性标准时,具体且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只占62.5%。
(三)自身要求放松,主体意识淡化。党员保持自身的先进性,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当前随着企业转制,大量职工下岗,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高层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现象层出不穷,整个社会价值取向产生两重性,党员的思想观念也发生变化,他们对党的整体利益关心度下降甚至淡漠。千名农村党员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党员可以与党中央不保持一致的占4.5%;参加党的活动如果没有报酬“要重新考虑是否参加”的占13.9%,“不参加”的占6.7%;“当参加组织生活与办个人事情相冲突时”,选择先办个人事情的占11.5%。这些数据表明,当前我们党员队伍中部分党员的主体意识还不强。
(四)管党意识不强,党务干部队伍弱化。党务干部队伍弱化,导致党组织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难以保障。一是对党务工作者的支持、关心和激励不够,致使一些党务工作者对工作不热心、不积极。二是存在人员配备不足、不强的现象。有的单位名义上配备了党务工作者,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借调”到其他岗位上;有的单位把一些年龄相对偏大,精力或业务能力相对弱的同志调到党务线上,削弱了党务工作力量。三是对党务工作者的教育管理力度不够。有的单位组织培训以经济业务为主,对党务工作培训往往忽视。
三、保持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先进性的几点思考
如何保持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先进性,首先要在思想上要确立起两个观念。一是要以管理的理念抓建设。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管理学范畴。所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引入管理学的理念和规律,尤其要强调项目化运作,要讲绩效,讲投入产出,运用目标管理、柔性管理、责任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实行过程化管理。二是要以改革的理念求发展。要增强创新意识,按照“三个解放出来”的要求,从制度、机制、政策措施上,多层次、多方位创新党员队伍建设,努力走出一条依靠机制和制度推进工作的新路子。
(一)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前提,强化严谨务实的建党意识,夯实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各级党组织应把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作为履行管党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关系。经济工作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党建工作是为经济工作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的工作。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但是要防止和克服忽视、淡化甚至削弱党建工作的倾向。二是正确处理好解决眼前问题与永葆党员先进性的关系。党员先进性教育要着重解决农村党员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致富本领差的问题。在解决眼前问题的同时,还应当致力于解决长远的、根本的问题,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三是正确处理好解决党员个体先进性的问题与解决党员队伍整体先进性问题的关系。要典型引路,物色典型、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的辐射效应,带动整体队伍的建设,使整个组织成为实践先进性的组织者和体现先进性的示范者。
(二)以完善党员的主体机制为基础,构建透明开放的工作系统,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确立党员主体机制,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动力,也是保持先进性的一个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权利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党员议事机制和联系党员机制,逐步推广党员听证会和民情恳谈会等制度,认真落实和保障党员的权利。强化各级党代会权力地位,实行党代表常任制,健全和完善党代表选举制、弹劾罢免制及任期制,使之真正成为代表基层广大党员民主权利和意志的专职代表。二是要畅通监督机制。完善和推广党务公开制度,扩大党内事务公开的程度。疏通党员民主监督的渠道,开辟更多有利于党员监督的“直通车”,如党员热线、部长信箱、网络民情等,使党员的意见、批评、检举、控告、质疑、评议等,顺畅上达,规范处理。三是要建设关爱帮扶机制。加强对党务干部的培训,提高党务干部的待遇,研究探索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激励机制。探索党员服务中心制度,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畅通服务党员的绿色通道。实施“双向培养”工作,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努力建设仁爱温馨、和衷共济、凝聚合力的组织。
(三)以改革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为保障,找准科学高效的功能定位,为党员保持先进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党组织对于党员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党组织在功能定位上要实现两大转变。在管理上,要实现由技术性管理为主向以指导性管理为主的转变。过去,我们长期局限于技术性的党务管理方式,如党员的审批、评比、奖惩、调整组织关系等为主,现在应向督促、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指导性管理方式转变,完善党员学习教育、量化考核、评比先进等制度。在教育上,要实现灌输教学、数量教学向按需施教、质量教育的转变。注重运用如电教设施、电子技术、网络信息等现代技术探索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整合社会教育资源,采用远程教育网络等先进手段拓展阵地。加快教育培训体制改革步伐,建立由党组织、社会团体、民间机构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主体,促进培训事业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四)以创新党员作用发挥机制为重点,健全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为党员保持先进性搭架有利平台。要使党员感到发挥先进性也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必须探索作用发挥的有效机制。一是舞活机制的“龙头”。要把党员先进性的标准分类、具体化,对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党的十六大修改了党章,明确了党员标准,这是对6600多万名党员的共同要求。要做好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工作,还应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不同特点,确立具体的先进性要求。鉴于农村党员行业分布、工作性质等的不同,可把农村党员大致划分为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村干部党员,企业厂长(经理)党员,企业职工党员,务农党员,流动党员,老年党员六类。二是创设推动“机制”运行的载体。党组织在教育引导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要注意搭建各种舞台,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在立足当前实际的基础上,选准一个有特色的长项目,并围绕这一主题分层次分阶段地设计活动,不断推动和深化主题。要着力搭建“帮带”联动舞台、典型示范带动舞台、载体推动舞台,大力实施“政治帮带”、“知识帮带”、“致富帮带”工程。三是健全机制的“骨骼”。要坚持激励和监督并举的原则,建立“实际、实用、实效”的指标体系,把党员发挥作用置于群众监督之中。如把党员的作用发挥情况纳入党员信用管理体系,实行量化管理,结果计入年度考核,并作为评比各类先进、享受待遇、提拔干部等的重要依据。优化党员队伍的吸纳机制,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