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探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探索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就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的这种探索进行得艰难曲折,但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思想成果,其中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论著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最为突出。

在1956年4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提出“以苏为鉴”,论述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十个重大关系,并在重、轻、农以及中央和地方等一系列问题上明确指出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和缺陷。后来,在谈到这个讲话时曾多次指出,十大关系是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比较。除了苏联的办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能比苏联、欧洲各国搞得更快更好。他还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关系中,斯大林只强调一面:强调搞工业,忽视搞农业;强调集中,忽视分散;强调大型的,忽视中小型的。我们从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这里所说的“适合中国的路线”,它的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然而,由于1957年下半年在国际国内出现的一些复杂形势和重大事件的冲击,再加上对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把握,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与客观实际日益相悖的错误估计,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偏离,使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离开了正确的方向。尽管如此,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毕竟为我们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创造了前提和基础。

面对“”造成的危难局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科学评价和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在领导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理论包含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其中最首要的就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但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去制定规划。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社会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需要的部分叫改革,并看作是一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革命,提出了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与此同时,邓小平又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科学决策。他指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办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要采用。在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展生产力的时候,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是社会基本制度的思想束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历史性的理论贡献,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成功地把它推向21世纪。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时展的新形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以及新时期党的建设等问题上,用一系列联系紧密、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之所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地把它推向21世纪,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世纪之交世情、国情、党情方面的新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就世情来说,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并没有改变,但在总体趋向和平、缓和、稳定的同时,局部出现战争、紧张、动荡。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但随着它的负面影响的日益扩散,许多发展中国家被进一步边缘化。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和竞争。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不会改变,我们同它们之间的渗透和反渗透、颠覆和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尖锐的。在这场国际斗争中,我们既要坚持原则立场,又要讲究斗争艺术,然而最根本的是要坚定不移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增强忧患意识,迎接挑战,特别是要集中力量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就国情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这种变化向我们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既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要正确处理和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就党情方面来说,我们党从一个在建国前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变成建国以后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种地位和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之所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地把它推向21世纪,更重要的是因为它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实践证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取得了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着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面对着由于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低产出为特征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与能源、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及在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严峻挑战。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所以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统筹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好牵动全局的重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动、重点突破。在国内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建设,在国际上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

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回顾,清楚地说明,推动着这个理论体系得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而进行的坚持不懈、与时俱进的探索;而这个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这个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