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党内和谐思想探析有哪些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对保证党内团结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党内和谐的思想,但他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党内和谐思想:严把党员入口关,纯洁党员,造就党内和谐的主体性基础;科学的领导干部用人方法,营造成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的和谐关系;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消除党内不和谐的基础性根源;强调党风的重要性,反对消极腐败现象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决定第一次提出了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命题。这是中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创新。“所谓党内和谐是指在实际的党内生活中,党的各级各个组织之间、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干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友好相处,融洽共事的一种党内生活状态,它是对党内团结的继承与发展,是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的团结。”
党内和谐作为一个概念是在*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但作为一种思想理念从党成立时就进入党的视野下了,为构建党内和谐的政治局面,党的历代领导人作出了重大探索。*同志作为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对如何构建党内正常的党内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党内和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大现实意义。
*的党建思想的逻辑起点是正确处理党内各种关系,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他从党员的条件、党的干部政策、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党与非党干部的关系、正确处理党内斗争、党内民主等方面对建立正常的充满活力的党内关系进行了探索。体现和隐含了党内和谐的思想。
一.严把党员入口关、严格党员标准,提出了成为一个良好党员的六个条件。造就党内和谐的主体性基础。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党组织的状况。*非常注重党员的入党条件。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关于入党资格问题上,*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其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保持党的成分的纯洁。什么人有资格入党,是我们经常留心的问题------所以,什么人有资格入党,是我们每个同志都应该通晓的。”陈指出:“党的性质与和党员的成分与入党的条件是有密切联系的,在党的建设中党员的意义和作用这上问题,占有头等重要的位置。”但*并非把出身作为入党的必要条件,而是特别强调列宁所主张的“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都可以作为党员。”这说明了:一方面陈强调党员成份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陈更是把从党员从思想上入党放在第一位的。
从党内和谐的角度来审视,*高度重视党员的入口关,实际上是构建党内和谐的基本手段。正如胡景涛同志指出的“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这是党员主体地性原则在我党历史上的首次确认,是马克思主义建党说最基本最核心原理在我党党建理论中的历史性回归,在我党建设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既然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那么对党员的素质就有了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党员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并决定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成败。只有党员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党员才有可能坚持党员的主体地位,党组织才能正确处理党内矛盾,从而为党内和谐奠定基础。
在党员标准问题上,*提出了六点原则:第一,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第二,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第四,百折不地执行党的决议。第五,群众模范。第六,学习。从党内和谐的角度来看,党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党内和谐的程度。*试图通过严格党员标准,解决党员入党以后思想松懈的可能性。特别是强调对党员进行教育。在党员的党习上*认为党员首要的是学习马列主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真正有能力的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指出:“我们的学习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教条。”在这里*把党员的学习放在战略的高度。把党员的学习看成是党员的责任。把党员的学习看成是党解决自身问题,实现党内思想统一,实现党内和谐的主要方法。胡景涛二00-年六月二十五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上指出:“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坚持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讲话同样把党员的学习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党员学习对于解决党内和谐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二.提出了领导干部用人的科学方法,理顺党内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党员为本的干部思想。
1.要正确处理领导干部的用人问题,营造和谐的党内上下级关系。造成党内不和谐的因素很多,其中领导干部的用人方法不当是造成党内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出了“领导方式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的论点。而干部政策则首当其冲。*认为:“干部政策,拿俗话来讲,就是用人这道。”“我们现在来讲干部政策,只想用十二个字,分成四个问题来解释:第一,了解人;第二,气量大;第三,用得好;第四,爱护人。”了解人,是干部任用的前提,由于领导干部不能充分、客观地了解下属,因而不能公平,公正地使用人才,导致下属缺少积极性,并进而产生对领导干部的对立情绪,这是导致党内不和谐的一个主要原因。*认为使用干部必须全面地了解干部的长处和短处,干部的历史和现实,要客观辩证地看待干部的缺点和优点,*指出:“今天这个干部表现得好一点,就把他抬上天,同一干部表现得坏一点,就把他一打打到地下去。”这样做是不行的。用人就是用人之长,天下没有一个人是毫无长处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毫无短处的,所以他认为。在革命队伍里,无一人不可用。看人不要只看一时,只看一面。对一个人没有根本的估计,用人就会造成很大在错误。这就为公正地使用人才提供了条件。从而为避免下属的不公正感提供了可能性。气量大,陈认为在时生重在变化的情况下,为了壮大革命的力量,“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复杂得很------我们要有大的气量”能容得下。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环境下,不同出身的人加入到了党的队伍里,尽管他们的各自具体利益不尽相同,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相同的,党的领导干部在党内民主生活中要能容得下不同的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党内和谐。关于用得好,*认为,用得好的标准就是“只要是在你的领导下人都很高兴地工作,都很积极工作,能够这样,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为了使下属高兴地工作,只有一条,就是上级要信任下级,下级也信任上级,上下相互信任。“不能只批评下级,上级不作自我批评。”上下级关系不协调,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上级负责。下级要尊重上级,对上级要提出善意的批评和建议。”对领导干部来说,一定要做到让下属敢于说话,敢于做事。只有这样上下级才能和睦相处。关于爱护人,*指出对于干部任何不安心问题,要想法子解决;当解决一个干部问题,关系到他的政治生命时,要很郑重、很细心地处理它。从构建党内和谐的角度来看,领导干部正确的用人方法,有利于解决上下级相互不了解,不沟通的状况,从而有效防止上下级矛盾的发生,达到党内和谐。但陈在强调关心爱护干部的同时,也指出了纪律的重要性,并非无原则的调和。
2.提出了挑选干部的标准和原则,消除党内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指出挑选干部的标准是:一要忠于无产阶级事业、忠于党;二要与群众有密切联系;三要能独立决定工作方向并负起责任;四要守纪律。在原则问题上,*指出,要以德为主,德才并重;坚持人、事两宜的原则,用人得当,适得其所。*的挑选干部的标准和原则事实上把德、才和群众公认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从党内和谐的角度看,这有助于消除干部选拔中存在的不公正问题,消除因用人不公而导致的不和谐的党内人际关系。促进党内和谐
三.正确处理党内各种矛盾,实现党内和谐
1.要正确处理上级党组织和下级党组织的矛盾。实现领导和被领导的和谐。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则的规定,“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也就是说,党的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对同下级组织有关的重要问题作出决定时,在通常情况下,要征求下级组织的意见;要保证下级组织能够正常行使它们的职权,支持下级组织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凡属应由下级组织处理的问题,如无特殊情况不要干预。下级组织必须坚持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既要向上级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下级组织如认为上级组织的决定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请求改变,如果上级坚持原决定,下级组织必须执行,不得公开发表不同意见,但有权向上一级组织报告,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相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从党内和谐的角度来看,上下级关系是否协调是党内和谐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上下级关系的处理主动权把握在上级机关手中,这就要求上级机关充分发挥民主的原则,建立上下级沟通的有效途径。这是有效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根本方法。*说:“党的领导方式必须做到:对同情者的活动不要多加干涉,即便他们有问题向党请问时,决不作武断结论,一般地要他们依据情况自已适当解决;对下级党委及党员,只作大政方针和战略性的质的领导,不要干涉其细目,使下级同志的活动不受拘束,能力逐渐增长。”有了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上级下达的指示精神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下级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党内和谐就有了必要的基础。
2.要正确处理党与非党干部、老干部与新干部的关系。“在党与非党干部组织上的关系,应作如下规定:党的一般支部会议欢迎非党干部参加,只是无表决权,但有发言权。定期召开党员和非党员联合的各种会议。要经常听取非党干部的意见,非党干部有直接找各部门负责同志和各级党的干部部门谈话之权等。”关于新老干部关系问题上,陈认为新老干部一定要团结,“如果不团结,主要责任应由老干部负责。因你是老干部,怎能和新干部一样犯错误呢?你从前也是新干部嘛,所以我们要帮助新干部”。老干部与新干部之间的矛盾是党内不和谐的又一重要因素。总起来说,新干部和老干部是相对而言的。今天是新干部,明天就是老干部。老同志要信任新同志,放手让他们工作,同时帮助他们克服弱点。新同志要尊重老同志。只有双方都清楚这个道理,认识一致了,才能更好地合作。消除新老干部之间的矛盾,促进党内和谐
3.要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实现党在思想上的和谐。关于干部中间的思想问题,我们“应该反对干部里面怕斗争的倾向。我们不主张乱斗,而是主张在原则问题是上进行必要斗争。”党内不允许无原则的和平,有了错误不进行必要的斗争是不对的。这充分体现了陈对于正确的党内斗争与党内和谐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党内斗争的是非标准混乱会引发各种形式的党内矛盾,对党内和谐的人际关系造成破坏,引发和破坏原有的党内和谐。本人认为*的党内和谐思想首要的、基本的体现为构建党在思想的上和谐,这一点其实从入党的要求也已体现出来。通过党内正确的思想斗争达到党在政治上的一致,实现政治上的和谐,因而思想上的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基础,是根本性的。
四.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问题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命题。高度强调党风问题的重要性,反对腐败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人的重要代表之一,敏锐地发现由于经济体制转轨而导致的制度、法规和管理上的空白点所引起的领导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提出了上述论点,并指出: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
为了保持我们党的良好作风,*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强调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看来,所谓党风就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党风是党员和干部和党性和世界观的外在表现,是党员和干部的行为风格和行为态度,党风好坏直接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表明,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因此从这个逻辑上讲,党风也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针对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党风不正问题,主张严厉打击。*指出“对经济犯罪分子,我主张要严办,以至杀几个罪大恶极的,-----并且见报,否则党风无法整顿。”针对党内存在的是非不分,在是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和稀泥,做老好人,而坚持原则的人受孤立的不正之风,*指出: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从维护党纪提出来,我认为还不够,应该把它提到全党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高度。要提倡坚持原则,提倡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精神。只有我们党内首先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气,党的团结才有基础,党才有战斗力,整个社会的风气才会跟着好转,才会使正气上升。”对此*进一步指出解决的途径:“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在这里*把党风问题提到了全党思想和组织建设的高度,把党风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
从党内和谐的角度来分析,党风与党内和谐的构建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第一,党内良好的风气是党内和谐生长的“软环境”。党内和谐的实现和构建需要在良好的党内风气不进行,党内良好的风气会造就党员开放、平等、民主、自由、公开、公平、公正的党内行为品格和行为模式,使党员的合作精神、容忍品质、吸纳和消化能力都在无形中得到增强,这样就使党员之间很容易建立融洽的党内合作关系,也就有利于党内和谐的生长。第二,党内不正之风特别是党内腐败现象是党内和谐的破坏因素。党内不正之风和党内腐败现象都是党内风气偏离正确轨道的结果。党内不正之风和党内腐败现象将有利于个人、团体利益而损害党内其他利益甚至全党利益的行为作为替代正确的党内行为风格、行为的最佳选择,将这样的风格、行为模式推广、运用到党内生活的各个领域。这种现象理所当然受到更多的利用益受损的党员的反对,引发党内利益冲突,破坏党内和谐。*强调党风建设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党内和谐局面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