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发展基础努力推动全州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这次*委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全*“两会”之后召开的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重要会议。刚才,*委刘一平书记从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高度,结合德宏实际,深刻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进一步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刘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做好我*今年和今后的农业农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会议印发了*委、*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等8个会议文件供大家学习讨论,会后将根据讨论意见修改完善后出台实施。会议还印发了10个会议材料,有9个是我*贯彻今年以来省召开的重要涉农会议精神的意见,1个是潞西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经验材料,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内容丰富、目标明确、任务具体、重点突出,将达到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坚定信心的目的。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年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上下切实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依托市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增加资金投入,强化基础建设,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培植,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农民稳定增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5.03亿元,比上年增加3.29亿元,增长15.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687元,比上年增加182元,增长12.1%。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产量产值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8.6万亩,比上年下降1%,实现粮食总产41.5万吨,增长1.7%。甘蔗面积89万亩,增长35.8%,产量408万吨,增长25%,农业总产值8.5亿元,增长12.2%。新种茶叶3.43万亩,茶园面积达19.7万亩,增长18.4%,产量8868.6吨,增长27.1%,产值0.92亿元,增长22.3%。天然橡胶总面积达12万亩,增长21.2%,产量6207吨,增长6.8%。
二是优势产业发展强劲,产业水平提高。全*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加快了畜牧产业和林产业发展步伐。全年生猪出栏43万头,增长8.3%,存栏59.6万头,增长2.7%;大牲畜出栏3.5万头(匹),增长12.94%;存栏19.89万头(匹),增长1.7%;家禽出栏328.7万只,增长39%。肉类总产量5万吨,增长11.1%,禽蛋产量1970吨,增长18.5%,牛奶产量1585吨,增长30.5%,实现畜牧业产值6.35亿元,增长9%,畜牧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1.4万亩,实施低产用材林改造项目造林1.79万亩,西南桦等速生珍贵用材林基地、竹藤基地、澳洲坚果等干果基地、石斛等非木质林产品基地稳步推进;完成育苗面积1344亩,产苗木9280万株。实现林业产值3.76亿元,增长10.5%。
三是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增收亮点突出。全年完成冬季农业开发总面积71.24万亩,农产品开发总量41.04万吨,实现农业产值3.63亿元,增长12.4%;开发区农民人均开发收入560元,增长17.6%。优质特色水产品养殖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稻田养殖16.1万亩,池塘养殖3.65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1.44万吨,增长13.5%,实现渔业产值1.25亿元,增长13.5%。随着特色农产品开发,订单农业面积增加,全年共完成订单面积14.34万亩,订单农产品5.21万吨。冬季农业开发和特色水产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四是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效益逐步显现。全年新种柠檬、咖啡、麻竹、澳洲坚果、云南皂荚共5.7万亩,全*“一县一品”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基地总面积达29.7万亩,增长24%,实现农产品总量4.75万吨,实现农业产值6954万元。创新产业基地稳步发展,效益逐步显现,成为拉动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五是龙头培育有新发展,带动能力增强。*年,全*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有25家;有重点龙头企业21户。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扶持企业17家。通过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经营机制,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步提高,实力逐步雄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六是农业科技不断进步,良种良法普及。全*良种推广面积达90%以上。其中:水稻良种率达98%,甘蔗良种率达80%。农机化推广力度加大,完成大田农机作业面积150.61万亩次,有计划地组织了农机跨区作业。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有效地推动了优质农业的发展。
七是扶贫开发扎实推进,脱贫步伐加快。全年实施整村推进135个村,投入资金1680万元。其中:省级扶持64个村,投入资金970万元;*级扶持71个村,投入资金710万元。实施扶贫安居工程5350户,投入资金1605万元。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扶贫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植支柱产业和发展特色产业的信贷扶持力度,产业扶贫稳步推进。实施了两个省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完成了515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安置就业351人;完成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380人,输出1327人。全年共解决2.5万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
八是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得到实惠。全面落实了中央和省关于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燃油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通过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金额达1120.66万元,人均减负13.31元;兑付各类补贴资金5352.71万元,80多万农业人口直接受益。
九是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加大,农民增收门路进一步拓宽。全年培训农民工13037人,培训后转移输出10212人;全年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2060人,完成省下达计划数12000人的183.8%,比上年增长24.5%。其中:政府组织转移9886人,自发转移12174人;境外转移4405人,省外转移3900人,县外转移5798人,县内转移6826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3089.32万元,增长32.8%。
十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8133万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解决了3.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不同标准的高稳产农田2.09万亩;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3181户,完成计划任务的106%,完成节柴改灶1131户,完成计划的113.1%。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此外,全*在10个自然村组织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试点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有了扎实起步;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启动了全*殡葬管理改革、国营农场税费改革工作和潞西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深化了供销社、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农村信用社等各项改革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尽管去年我*农业农村工作成效明显,但从总体看,当前我*农村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农业正处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爬坡阶段,农民正经历着从传统迈向现代、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艰难跨越,农业农村仍然是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与全省、全国相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更加艰巨,“三农”工作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去年我*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呈两位数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但绝对数依然较低,仅为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50.5元的74.96%,仅为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87元的48.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不断扩大趋势,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环境的差距更为悬殊。农民收入水平的偏低与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适应。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仍然是制约农业产业加速提升、农民增收缓慢的瓶颈。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足,水利化程度低,农田灌溉保证率不高,抵御洪旱灾害的能力不强。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繁重。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偷砍盗伐、乱砍滥伐现象的存在,一些地区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水源枯竭、河流干涸,水资源污染日益加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研究解决。
二、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第五次党代会,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对于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推进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德宏建设显得十分重要。今年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农业总产值达到35.5亿元,增长10.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达到1755元;乡镇企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12%。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实现以上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县市要按照*委、*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尽快编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在抓好全*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全*50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今年*级财政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新农村试点村建设补助。各县市也要根据财力情况,安排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要积极探索符合*情、县市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要将扶贫整村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抗震民居改造、工程移民搬迁、扶贫易地搬迁等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本着“渠道不变、任务不变、用途不变”和“统筹规划、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集中整合各项支农项目资金,扩大全*不同形式、不同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模。
(二)围绕增收,狠抓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要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注重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巩固提高粮、糖、茶、胶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产业、冬季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到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开发潜在产业,努力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全面实施农产品特色基地培育、产品质量提升、名品名牌推进等工程,促进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集约化发展。要按照“基地联动、龙头带动、投入拉动”的思路,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抓好优质稻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等粮食产业工程,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50万亩。甘蔗生产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狠抓“吨糖田”、“高优”蔗园建设,实现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424万吨以上,平均单产达5.3吨,甘蔗良种率达85%以上。茶叶生产要在继续加强茶园建设,突破加工环节、强化市场监管、推进品牌建设、完善发展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新种茶叶2.65万亩,使全*茶园总面积达22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万吨,综合产值达1.8亿元。天然橡胶生产,继续抓好热区土地资源与橡胶种质资源的优化配置,完成橡胶种植2万亩,使全*橡胶种植面积达14.5万亩,力争产量达到8000吨,综合产值2亿元。畜牧业生产要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尽快把草山草场、饲草饲料和种源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畜牧产业发展优势,加快草食畜的发展,围绕打造“德宏水牛肉”、“德宏水牛奶”两大品牌,做大做强畜牧业,并在深度加工、品牌打造、市场开拓上加大力度,力争肉蛋奶总产量达5.88万吨,增长10%;畜牧业产值达7亿元,增长10%。同时,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产业健康顺利发展。林业产业要继续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重点抓好退耕还林、珍贵用材林等林产业建设,完成11.31万亩造林任务。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经济林果基地,重点抓好柠檬、咖啡、麻竹、澳洲坚果、云南皂荚、魔芋等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基地建设,使柠檬面积达5.2万亩,咖啡达7万亩,麻竹达14万亩,澳洲坚果达4.55万亩,云南皂荚达4万亩。渔业重点抓好特色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完成稻田养殖面积12万亩、池塘养殖面积3.6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1.7万吨。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努力做到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水平有大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大突破,产业带动能力有大提升,农产品原料基地有大发展。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着力培育特色农业基地。积极参与全省跨行政区域的农业产业化原料基地建设,发展特色作物、特色经济林果基地和特色畜产品。二是着力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外引、内联”的原则,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选择瑞丽红瑞柠檬公司、潞西宏天公司、陇川集强麻竹公司、盈江澳洲坚果公司、潞西遮放贡米公司、潞西生态茶叶公司等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前景好、带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在进一步落实信贷和税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给予大力扶持。鼓励龙头企业联基地、联农户,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着力打造一批农产品品牌,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扩大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数量。重点打造“经瑞柠檬”、“德宏小粒咖啡”、“陇川麻竹”、“盈江澳洲坚果”、“遮放贡米”、“德宏水牛”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四是着力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县市要鼓励龙头企业、供销社、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及农村能人领办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生产资料、技术指导、注册商标、销售流通等服务。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利方面,今年要重点抓好麻栗坝水库、盈江大型灌区节水配套等续建工程建设;争取盈江回龙河水库、瑞丽江国界河流治理二期工程、大盈江盈江段交汇口防洪治理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继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增解决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针对山区水源工程建设严重滞后、抗旱水源严重短缺的状况,加快推进山区“五小水利”建设,加大山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力度;继续抓好农田建设,确保完成1.9万亩高稳农田和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要着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工程,搞好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做好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积极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发展清洁能源,新建沼气池3000户,农村改灶1000户。同时,利用现有网络,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实施“数字乡村”工程,构建覆盖全*的农村网络信息服务体系。
(五)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加快扶贫攻坚进程。扶贫开发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巩固温饱成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为目标,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力争在整村推进、产业扶贫、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帮扶上取得新突破。一是要按照“五通、四改、三建”的要求,改善农村饮水、住房、道路、通信、电力、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实施好省、*帮扶的202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切实做到实施一个村、巩固一个村、能够自我发展一个村。实施中要统筹考虑生产发展、村容整治和极少数贫困农户安居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要让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二是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夯实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三是要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增强和扩大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和规模,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力争今年完成培训转移5000人。四是健全完善各级扶贫工作定点联系、挂钩扶贫机制,广泛汇集社会力量,形成更加强大的扶贫攻坚态势。
(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要紧紧围绕增产增效、提质增效、节本增效、减灾增效的要求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型农民培养,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运用。一是要进一步扩大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范围,提高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水平;二是继续推进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工程,整合*内农业科技资源,抓好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新品种选育和高产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三是广泛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农村科普教育,深入实施“绿色证书”、“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素质提升工程,推动培养新型农民工作迈出新步伐;四是积极推动涉农企业加快科技创新,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向基地农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五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为核心,加快构建新形势下政府主导与农民参与相结合的农技推广新机制,为夯实农业科技基础、优化高效服务农民群众提供条件;六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七是加快以良种良法为主的农业科技进步。实施“种子工程”,抓好农作物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抓好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试验、示范;八是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栽培技术。
(七)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农村民居安全工程建设。从我*地质灾害频发的实际出发,各级政府和国土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真正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深入开展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搞好地质灾害普查和调查,制定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加强地质灾害报告。各级民政、水利、农业、气象、水文、建设、地震等有关部门要按相关预案的规定,充分履行救灾职责,主动开展抗灾救灾,切实加强沟通协调,合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从今年起,根据省政府的部署,多方筹集资金,在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和历史上地震多发区,对房屋非常简陋、住房非常危险、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农户住房实施抗震加固改造,确保加固改造后的农户住房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今年,我*要在潞西、梁河、盈江3县市完成480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其中:拆除重建1800户,加固改造3000户。
(八)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今年,要在中央、省的支持下,农业、劳动、扶贫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培训指导、搞好服务,力争完成省下达的培训农村劳动力8000人、新增转移5000人的培训转移任务。*县市也要依据财力情况,相应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投入力度,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要根据用工单位的实际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狠抓培训质量,提高参训农民转移就业的竞争力和稳定率。要进一步落实好中央、省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就业服务和权益保护,努力探索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维权组织化的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九)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根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的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积极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国有农场管理体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改革,实现“三建立、两促进”的目标,即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围绕上述任务和目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新理念、新部署上来,更加努力地转变政府职能,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更加有效地贯彻落实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农民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农村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十)加大投入,逐步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要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两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转向农村)、“两个主要”(国家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一个加大”(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的要求,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切实做到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并立足本地实际,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胆创新投融资机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三农”投入不足的问题。今年*级财政预算安排已经进行调整,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2000余万元资金,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发展、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其中*财政筹措新增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570万元,用于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贴息资金100万元,茶叶产业发展贴息资金150万元,畜牧业发展贴息资金200万元,生物资源创新产业(柠檬、咖啡、麻竹、澳洲坚果、云南皂荚、魔芋)发展资金120万元。各县市政府也相应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要建立支农资金整合机制,建立各级政府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支农资金整合协调机构,按照“政策不变、渠道不乱、投入不减、管理不松、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原则,以县市为平台,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把各种渠道投入农业农村的相关支农资金,整合捆绑使用。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开展“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担保方式,加大农村信贷投放力度,切实解决“三农”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农业银行要深入实施金融服务“三农”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资金实力、机构网点以及支农经验丰富的优势和作用,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切入点,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扩大农业贷款规模,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农村信用社要把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运输贮存、农村个体工商户及发展前景好的乡镇企业等,作为信贷投放的重点给予倾斜;农业发展银行要增加对粮油收购、调销和储备业务的信贷支持力度,并由主要支持流通向农业生产领域延伸;其他商业银行也要增加“三农”信贷资金投放,为加快我*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金融保障。
三、抓好会议精神传达贯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会后,各县市、各部门要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制定有效措施,研究提出贯彻意见,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贯彻下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省政府、*政府今年确定的十件实事中,有八件是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承办单位要尽快与省直相关部门沟通对接,落实项目资金,分解下达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制定措施方案,搞好督促检查,确保八件涉农实事办好办实。今年国家将进一步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加大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力度,较大幅度增加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的奖励补助,增加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增加对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研究政策,准备项目,争取中央和省更大的支持。在抓好会议精神传达贯彻的同时,着重抓好当前的几项工作:
(一)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防汛工作。要围绕为大春生产服务,加快水毁工程修复、灌溉渠系配套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度。汛期即将来临,各级防汛抗旱部门要组织和调动群众,搞好汛前安全检查,完善防汛应急预案,明确防汛责任,落实防汛措施,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二)抓好小春作物后期管理和春耕备耕。当前,冬种作物收获期尚未结束,部分小春作物还处于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时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结合春耕备耕,指导农民搞好作物收获、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确保冬季农业增产增收。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协调搞好大春生产种子、化肥、农膜、农药、柴油等生产资料的调拨供应和支农信贷服务。同时,加强春耕备耕农资监管,保证放心农资供应。
(三)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当前正值春夏之交,是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时期,各县市、各有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部署,加大防控力度,狠抓措施落实,确保不因工作失职、失误导致疫情发生,确保境外重大动物疫情不传入我*。
(四)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工作。按照全省林改现场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委*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潞西市林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瑞丽(含畹町)、陇川、盈江、梁河4县市要全面启动林改工作,每个县市先行选择3个乡镇进行林改试点,分年度逐步推进,到2009年全*所有乡镇全面完成林改工作。今年,*级财政将筹措500万元林改工作经费,根据各县市不同情况,对开展林改试点的乡镇、村委会林改工作经费给予适当补助。各县市要严格按照*委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抓紧组建林改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筹措林改工作经费,加快对“两山”、林权纠纷、林地流转等情况摸底调查工作进度。潞西市要在林改试点工作通过省林改办检查验收的基础上,抓紧做好确权发证等后续工作。各级林改办要着手制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宣传方案、培训计划等。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全*广泛深入地宣传林改政策和意义,营造全社会关注林改、理解林改、支持林改、参与林改的良好氛围,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启动和实施。
(五)做好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相关工作。在省第十八次民政会议上,省政府对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从*年起,在全省范围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形成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机制。全省分为五类地区,其中德宏为四类地区,低保资金除梁河县由省级财政全额补助外,其余4个县市由省级财政补助90%,*县市财政承担配套10%。根据我*实际,*县市配套部分,按*级30%、县市级70%的比例分担。*和县市政府要参照省里的做法,采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追加财政预算和从增收资金中安排等多种方式,认真落实匹配资金,确保农村低保制度的落实。当前,要具体抓好下列工作环节:(1)准确核定保障对象,切实做到应保尽保。(2)科学确定保障标准,切实保障农村低保对象基本生活。我省将按照月人均补差不低于30元的标准实施保障,低保资金统一从*年1月开始发放。(3)落实配套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推动农村低保工作顺利完成。(4)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提高低保工作水平。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加强宣传教育,切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级民政、统计、扶贫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农村低保制度积极稳妥地实施。
(六)抓好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根据中央批复云南省的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方案,农场向农工收取的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收费从*年予以免除,由中央实行转移支付补助。中央对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实行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国有农场及农工的亲切关怀和对地方的扶持照顾。为落实好这一政策,省政府要求今年6月底前要将补助资金拨付到农场,把补助资金兑现到农工身上,确保农工受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国有农场改革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抓好工作落实,坚决免除农场和农工的不合理税费负担,逐步改善农场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农场和农工的积极性,促进农场“二次创业”,为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七)认真做好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和惠农政策兑现资金实行“一折通”发放管理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加强支农资金管理,全面提升农业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国家财政部决定*年在全国范围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各级财政和涉农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好这项活动,确保取得实效。根据中央和省的要求,从今年起,中央、省各项惠农政策补助资金,包括粮食直补资金、良种补贴资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生产资料综合增支直补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用于补偿农户的资金等,都将通过“一折通”的方式兑现到农民手中。我*直补资金“一折通”发放,由财政部门委托金融机构,采用存折将直补资金发放给农民。目前,这项工作进度有所滞后,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快工作进度,尽快将上级已下达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资金兑现给农民。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已经清晰,目标已经提出,要求已经明确。让我们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牢牢抓住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始终把握发展现代农业这一重点,强化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狠抓工作落实,为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