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交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交流

在我国,政党关系主要指共产党与各派之间的关系。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共产党与各派的关系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六中全会从提高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促进政党关系和谐的要求。这对于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处理好政党关系是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我们党的执政实践,联系国际上多个执政党的执政经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诸多关系,其中之一就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由此决定了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具备协调政党关系的能力。政党关系的和谐,是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的重要基础。而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关键在于执政党要提高协调政党关系的能力。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来看,处理好政党关系,其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吸纳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社会的稳定和谐;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与各派的亲密合作关系,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总的来说是稳固的。但是,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几个“多样化”,对政党的利益表达和诉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随着信息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人们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政治参与的愿望日趋强烈,现有的政党关系如何适应这种需求遇到新问题;三是无论执政党还是参政党,党员成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党员大量增加,新党员对处理政党关系的方针原则的认识和把握,有一个教育提高的过程;四是西方敌对势力竭力兜售多党制,从没停止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因此,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如何提高协调政党关系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政党关系和谐的制度保证在处理共产党与各派的关系问题上,形成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派共同创造的,是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年修改宪法时,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为实现我国政党关系的制度化、法制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派是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共产党和各派在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共产党与各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其优势在于:既能实现广泛的民主参与,集中各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智慧,促进执政党和各级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又能实现集中统一,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求;既能避免一党执政缺乏监督的弊端,又可避免多党纷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混乱和社会不安定团结。半个多世纪执政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经济市场化不可避免地产生利益分化、社会结构转型和价值观念变化的今天,中国的多党合作制是否即将丧失原有优势,而让位于多党竞争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只能立足于中国国情。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且城乡、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多重压力。因此,它所需要的政党制度必须是既能激发社会活力又能保持稳定,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恰好具备了这种要求。首先,这一制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有一个强大领导核心,因而有利于发挥政治整合功能,确保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其次,这一制度坚持多党合作,有利于发挥整合政治资源的功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再次,这种政党制度结构的特点,使它既能够发挥不断扩大政治参与的功能,融合各方面的不同利益,又有利于形成统一意志和团结力量,实现了统一领导与广泛民主、富有效率与充满活力的有机统一。同时,又具有吸收和同化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政治的能力,为社会政治参与提供制度化的组织、程序和途径,保证了各阶层、群体和政党参与政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可以说,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和适应性、拥有着巨大政治资源,能够胜任中国超大社会现代化挑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正是在稳定的大环境中实现的,这种稳定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也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与各派之间的亲密合作关系。因此,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离开中国的历史和国情,企图用西方的政党制度模式代替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理论和政治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必然造成灾难性后果。邓小平反复强调,西方的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决不能搬用。也指出,那种在我国实行西方多党制的主张,实质上是要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如果那样,人民的政权就要丧失,社会主义制度就要被颠覆,国家就要分裂,人民就要遭殃。

三、贯彻“十七字”方针,进一步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总书记强调,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总结和吸收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好、完善好,使它们的优势和特点更充分地发挥出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后,*5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从总结历史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健全完善这一制度的措施。就执政党来说,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就是要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协调政党关系的能力。重点是加强多党合作的制度建设,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七字”方针,加强同派的合作共事,巩固同党外人士的联盟。第一,健全有关重大问题决策前协商的制度。共产党同派政治协商的基本形式:一是共产党同各派直接协商;二是共产党在政协同各派和各界代表人士协商。要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国家大政方针、重要人事安排、重要法律法规、重要政策措施等进行充分协商,并形成规范的制度。在此基础上,扩大协商渠道、丰富协商内容、活跃协商形式,使协商活动更加郑重、更加切实、更加深入。第二,真诚接受派监督。邓小平曾指出,党外的民主人士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单靠党员所不容易提供的监督,能够发现我们工作中的一些我们所没有发现的错误和缺点,能够对我们的工作做出有益的帮助。互相监督主要是执政的共产党接受派的监督。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派和无党派人士,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勇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作为执政党,共产党接受派监督,有利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完善。接受派的监督务必真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认真而不敷衍,切实而不表面,把派的意见、批评、建议作为改进工作的动力,作为完善决策的重要内容。第三,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这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曾经指出,举荐党外干部在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实职的工作,必须抓紧,现在普遍性的问题是,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要进一步发挥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人民团体中的作用,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领导职务,并使他们真正有职、有权、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