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巾帼创业基地带头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张秀兰,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东张岭村人,她以对家乡人炙热的情感和对事业的追求,率先带动闲散妇女劳动力,靠鲜切花生产走上了致富路。
张秀兰事业的起步是从夫妻俩共同创办的酱菜厂开始的。1997年,他们多方筹措资金,在家乡建起了一处酱菜调料厂。张秀兰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营销管理才能,立足当地农副产品丰富,酱菜资源充足的实际,不断壮大发展企业规模,很快使他们自己开发的“仙娃”牌系列酱菜成为市场抢手产品,企业利润不断增长。为了寻求企业发展更广阔的空间。1998年11月,在多方考察论证,听取许多专家学者的意见后,张秀兰对花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全新的调整,把发展的重点转向了花卉生产这一朝阳产业。
开始,好多人半信半疑,一个外行人能干出啥名堂?然而,巾帼不让须眉,凭着她的一股钻劲和韧劲,她赢了。当年建起的46亩盆花园,收入高达60多万元,在公司参加劳动的妇女工资都在500元以上,她们都高兴的说:“要是常年能干这样的活就好了”。为了更多的农村妇女干上这样的活,1999年,公司就先后投资450万元,建立了占地28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组建了山东临沂花冠集团,后命名为临沂市兰冠花卉有限公司。现在园内建起高标准花卉大棚120个,引进示范26种国内外名优珍稀花卉苗木新品种,形成了年产鲜切花6200万枝,盆花76000盆,年产值逾1800万元的生产规模,利润过百万。
为了实现企业的跨跃式规模发展,带动农村的妇女致富,张秀兰的花卉公司创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与镇党委、政府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2001年,一个以蔬菜大棚为载体,改种菜为养花,逐步使全镇蔬菜大棚转变为棚内鲜花、棚外苗木的农业结构大调整在郑旺镇迅速实施。经过多年来的运行,形成了以“兰冠花卉有限公司为龙头,外连市场,内带农户,产销合作,规模生产”的产业化体系。
基地现有从事花卉生产的女职工280名,她们负责管理棚里的鲜花,每人除按月发给工资外,每年每户给予1000元的补助。而与花卉基地搞联营的其它村的农户,建起棚后,公司就和他们大棚户签订合同,公司负责花苗、化肥、农药、农膜等物料,负责管理技术和销售服务,农户只负责管理。一个4000棵的玫瑰棚和5000棵的非洲菊就能产出4—6万支鲜花来,每年保证50米的大棚鲜切花收入在8000元以上。目前,全镇有二十六个村,700余户花农与兰冠花卉有限公司建立了联营合作关系,丰厚的回报和共同的心愿把她和乡亲们紧紧连在一起。
张秀兰除了靠一股闯劲外,更多的是靠科技。她除了平时注意收集各类信息,还订阅了大量的花卉方面的报刊杂志,定期参加全国的花卉专题会,分别与上海农科院、山东农科院、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学院以及荷兰、以色列等国内外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通过因特网与全国十六全地市联网,了解国内外花卉信息,根据客户要求及时调整品种,适应市场要求。花卉种植,关键是管理和技术。公司最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高薪聘请他们到基地帮助指导生产,对农户进行科技培训。公司所有的大棚全部使用钢混结构,微滴灌、二氧化碳施肥、硫磺发生器、温湿度控制等先进设施。
在镇党委、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智能化自动调控温室生产示范园,该示范园的建立通过自动调控生产技术,可以按需生产鲜切花,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又投资580万元建起了鲜切花研究中心,新上了组培室和无土栽培示范园,建设大型自控温室6座,切花提纯复壮组培室1处,切花预冷车间和切花种球储藏恒温库一座,成为占地400亩的河东区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张秀兰带领基地的妇女们开始了郁金香和百合花种球的繁育新技术,在郁金香和百合花种球的进口需求上节省了近20万元的成本。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秀兰艰苦的努力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先后多次被全国、省、市、区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巾帼科技带头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等光荣称号,兰冠花卉有限公司也多次被评为“三八”红旗集体。张秀兰多年的创业充满了艰辛,但她相信自己已经体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拥有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