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财政局经济发展交流材料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财政局经济发展交流材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财政局经济发展交流材料

*年是我县财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也是走向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转型年。这一年,我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拓展工作理念,创新发展机制,财政工作实现了新跨越。*年,全县财政首次突破1亿元达10556万元,同比增长38.9%,增幅居全市前列,为全县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在招商引资、业务工作、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加大财源培植力度,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一年来,我们把财源建设作为财政提质增收、增强后劲的突破口来抓,着力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促进财政收入增长。一是围绕主攻工业和园区发展,落实财政支持措施,设立三项基金和四个奖项,共投入企业技改资金1128万元,鼓励我县工业企业扩大规模、强化管理,壮大我县工业基础,提高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二是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力度。筹集工业园区建设资金300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打造好我县工业发展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增强规模效应,实现工商税收快速增长。三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筹集资金3500多万元,用于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劲支撑和拉动作用的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房地产业和商贸经济快速发展,达到了增加地方税收的目的。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努力,以工商业发展促进财政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年我县工商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为72%,高于全市平均数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位。

二、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及时拨付各项招商引资奖励资金。只要企业资料齐全,手续完备,立即办理奖励资金拨付手续,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促进企业提高效益。二是上户为客商企业宣传财税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内部挖潜节能增效,协助企业上报项目。全年共为外商企业争取技改补助项目7个,补助资金47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三是以人为本,与客商建立兄弟、家人一样的关系。逢时过节,我局都与客商一起过,使他们在金溪没有孤单的感觉,进一步与金溪人融合在一起,稳定他们在金溪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今后发挥以商招商的作用提供了先决条件。四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在局内成立八个招商小组,落实任务,奖惩兑现。*年共引进项目8个,进资1687万元。我局招商引资企业共实现税收50多万元,较上年增加20多万元,在招商引资和纳税上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三、加大争项目、争资金工作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在当前国家资金比较充裕并对下级支持较大的情况下,我局认真履行争项目、争资金的排头兵职责,要求局领导和股室研究上级政策,积极与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协作申报项目。并多次随同县领导赴北京有关部委和省直单位汇报,争取上级对金溪更大的支持。积极向上申报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工业技改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项目。*年,我县财政性转移支付资金较上年净增1230万元,项目资金达到了6879万元,比上年增加2478万元。

四、加大财政队伍建设力度,温馨财政理念初步形成

通过建立有财政特色,富有创新和活力的学习机制,使财政队伍成为学习型队伍。积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对财政内部政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归并,精简办事环节,降低办事成本,加快办理速度,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问责制,提高财政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提升办事效率。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力推行“八项服务承诺”,整个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综治等各方面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展现财政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和昂扬的精神面貌。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面对新形势,我局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发展和财政有效增长。*年财政工作的主要工作目标:一是抓住一个中心。即抓住完成财政收入这个中心,实现财政收入又好又快的增长和发展,实现财政收入“三年翻番、五年进位”的目标。二是加大两项工作力度。即加大对两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和加大争资金、争项目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积极向上级争资金、争项目,多方筹集调度资金,主攻园区和城区建设,培植新兴财源,增强财政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启动三项改革。即深化预算编制的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乡财县管”改革试点。通过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推进财政管理工作。四是做到四个倾斜。即:财政支出向新农村建设倾斜;财政支出向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倾斜;财政资金向农村医疗倾斜;财政支出向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倾斜。着力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五是围绕五个方面,提升财政工作水平。围绕加强财经政策的理论学习,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围绕加强调查研究,提升财政决策管理水平;围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财政人员政治思想水平;围绕加强工作落实,提升财政工作执行水平;围绕加强跟踪问效,提升财政监督检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