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文化创建交流材料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文化创建交流材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文化创建交流材料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立足共建共享,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突出和谐文化,文体活动蓬勃发展;围绕健全体系,制度创新持续推进;注重统筹谋划,切实保障群众文化权益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共建共享;以创强创建活动提升共建共享;以基层文体阵地建设覆盖共建共享;围绕“送文化”,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围绕“种文化”,大力推进群众创业创新;围绕“掘文化”,积极培育区域文化品牌;突出体制创新,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突出管理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突出机制创新,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坚持统筹规划;坚持政府主导;注重长效管理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立足共建共享着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质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区委“一个目标三条主线”工作主题,以建设文化新区、创建体育强区为目标,以文化共建共享工程为抓手,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动力,突出创业创新,统筹文化发展,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设施建设、体制改革、文体活动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取得新成效,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一、立足共建共享,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以深入推进文化共建共享工程和新农村小康健身工程为抓手,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阵地网络,切实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一是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共建共享。20*年,区体育中心二期建设全面开工,4片塑胶网球场年底前全面建成,区体育场建设有序推进。庆春广场二期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区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加快推进,这些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了我区文化体育设施品质,体现了文化建设的亮点,带动了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

二是以创强创建活动提升共建共享。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全民健身迎奥运、体育强区促和谐、品质生活创示范”的工作主题,体育强区创建活动深入实施。通过创建体育强区活动,健身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科学健身知识不断普及,健身活动氛围日益浓厚。深入实施20*年体育先进社区、小康体育特色村创建活动,认真指导九堡镇、*镇开展创建省级体育强镇工作。20*年*、*村、*村等8个村创建为市小康体育特色村,*、*、*池、*花园4个社区创建为市体育先进社区。

三是以基层文体阵地建设覆盖共建共享。新建*街道文体公园、*镇*社区文体中心等示范型、达标型项目4个。成功创建采荷街道文体中心、*街道文体中心2个市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笕桥花园社区、*街道*社区等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新建“一证通”网点12个,办理“一证通”借阅卡1000余件。20*年新建健身苑(点)54处,新建篮球场10处,乒乓场、羽毛球场(室)24个,改建全民健身工程47处。目前,全区建成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健身苑(点)240余个,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嗒嗒球、门球、气排球等场地120余个,实现100%社区、村均建有1处以上健身苑(点)。

二、突出和谐文化,文体活动蓬勃发展

以培育和谐文化为核心,坚持“送文化”、“种文化”和“掘文化”良性互动,积极培育区域文化品牌,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围绕“送文化”,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结合大项目建设,组织文化共享工程走进大项目文艺演出400余场,放映电影441场。成功举办20*年、20*年元宵灯会,并被评为*市最佳视觉效果灯区奖、最佳人气奖。开展团队展示月、首届“皋亭雅韵”书画大赛、钱塘江艺术团20*文艺巡演等系列文化活动。承办市第“三江歌手”大赛、运河时尚健身路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举办第五届社区运动会、趣味水上运动会、迎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等系列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围绕“种文化”,大力推进群众创业创新。坚持政府招标采购健康图书,配送到相对薄弱社区、村图书阅览室,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鼓励和扶持文艺作品创作,积极培育群众文艺创作群体和创作基地,发展农村文化中介组织,扶持鼓励民间剧团发展。积极引导开展“一街一社一品”活动,力争各街道、镇创建1—2个文化特色社区、村。深入开展文化广场等活动,形成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新格局。

三是围绕“掘文化”,积极培育区域文化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新突破,“杭罗织造技艺”被列入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说》列入*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项。推进夏衍旧居建设夏衍名人名居效应日益增强。积极做好文物资源普查和文物保护工作,编辑出版*市民间文学丛书《江干风情》。

三、围绕健全体系,制度创新持续推进

以文化为民为宗旨,围绕着力构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策制度,发展壮大文化队伍,努力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

一是突出体制创新,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全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年江干区全民健身工程暨新农村小康健身工程实施意见》、《20*年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奖励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大力推动文化体育事和产业发展。20*年安排新农村文化专项100万,全民健身工程100万,体育创强专项经费238万。

二是突出管理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进一步完善了区体育总会工作机构,建立街道、镇文化体育指导站,各街道、镇要配备1名以文化工作为主的文化干部,各社区、村要落实1名文化辅导员,具体负责辖区内文化工作,理顺文化体育工作管理职责,健全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文化体育工作机构。

三是突出机制创新,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整合团队资源,新增文体团队133支,新增特色文体团队10支,自编自创各类文艺节目10余个。新增39名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全区群众业余文体团队433支。全区体育人口达48.5%,体育指导员累计589名。每1000名体育锻炼者中拥有2名以上体育指导员,单项体育协会达14家。

四、注重统筹谋划,切实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以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根本,坚持政府主导,注重合理统筹,强化市场监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切实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对文化资源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协调,实现各种文化资源的统筹建设和合理利用。各街道、镇和社区、村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评,明确三年文化建设目标任务,制定年度行动计划,确保全面完成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文化体育投入机制。按照文件精神,在各街道、镇和社区、村自行安排文化项目经费基础上,区镇财政每年按常驻人口每人3元(外来人口每人1.5元)的标准建立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其中区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每人2元(外来人口每人1元),街道、镇不少于每人1元(外来人口每人0.5元),专项用于文化设施建设和群众性文体活动。

三是注重长效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进一步完善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大力培育文化体育产业品牌,积极引进、培育文化休闲产业和创意产业,不断激发群众创新创业活力。依法强化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版权保护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