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经验交流材料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经验交流材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经验交流材料

一、不懈努力的发展历程

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自1980年成立以来,在市环保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先后完成了基本设施建设、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任务,使科研、发展与建设同步推进。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期,奠定了市规模较大、学科较全、科研成果较多,为市环境保护事业提供科技支持最为有力的地区级综合性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的地位。

20多年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科研机构已发展为9个研究所、中心和实验室,即大气环境研究所、水环境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环境规划研究所、环境评价所、环境工程所、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综合实验室。科研能力及部分实验仪器设备能够基本满足社会的空气、水、生态环境及固废污染控制、环境管理、环保技术与产品开发等研究的需求。同时形成了一支在省内外环保科技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科技人才队伍,研究成果多项获国家、四川省、市科技进步奖,并为市出台的环境保护规章与规范性文件,以及专项规划等的制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在队伍建设上有了长足发展。现有科研与辅助人员近100人,其中教授级高工4人,高工12人,研究人员中多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年龄结构逐渐合理,专业配置逐步完善。在以科研工作为中心的前提下,各项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二、牢记历史责任,正视工作不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而在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六大”为我国环境科技发展指明了目标,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贯彻落实“五个统筹”、“五个坚持”,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建设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三最”战略目标中,作为环保科技工作者,我们对解决环境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负有重大的责任。我们将以循环经济理念作为相关重点科研方向,为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环境科学技术支持。我们始终认为,经济发展不能破坏环境和人的健康,削弱社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因此,我院把坚持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统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作为科技工作重要的指导思想。我们始终以保护环境为已任,以科学技术为先导,全面提升科技能力,努力实现单一管理型研究方式向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环境问题的认识、管理、决策的创新型研究方式的转变,以提高政府在环保科学决策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发生重大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跟踪上,建立相关机制,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判断,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法。在开发和推广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产业链接技术上,引导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市经济发展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环保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对照新形势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和我们肩负的历史重任,我们认为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应从多方面加以解决。一是人才建设,需要培养更多影响力较大的学科带头人;二是学科发展,需要对最新动向掌握更及时更全面;三是实验室建设,需要加大力度,购置更多的先进仪器设备;四是体制和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调整,以适应形势;五是科研经费,需要稳定投入渠道。

三、坚持大胆改革,促进科技创新

2004年,我院按照市的统一部署,在实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紧紧围绕以科技发展为中心,对院体制、运行机制及科技创新等进行了大胆改革,并在实施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运行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在改革中稳步推进,在推进中不断发展。一是在整体发展上,迈向规模化。2004年将原科研所改为科研院,扩大了规模,提高了层次,为科技工作上台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2005年经批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成立并在我院挂牌,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有利于市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研究处理和规范管理。二是在体制建立上,实行“一院两制”。针对财政拨款的严重不足和院发展需要,将院部门分类别设置,即设科研专门部门,属非营利性部门,使科研力量相对集中,保持了一支精干高效的研究队伍,保证为政府环保决策、环境管理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从事公益性研究任务的完成,研究中的保障经费由院提供;设科技服务部门,实行半企业和市场化管理;设行政后勤部门,主要为科研工作做协调管理服务。三是在制度创新上,突出实效性。建立了《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科技人员技术考核标准》、《科技人员业务考核办法》、《质量管理手册》、《绩效考核办法》,以及逐步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和符合现代管理需求的分配制度等。四是在人才建设上,实行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积极派送人员到国内外培训、学习。近年来,共培训人员200多人次,投入经费近100万元,并广泛引进社会高层次人才。五是在学术交流上,努力营造科研氛围。院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内部学术交流,还经常与大专院校、兄弟科研院所进行广泛交流。

四、加强基础研究,增强服务能力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环境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领导和职工深刻认识到要能很好地为市政府环境管理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技术支持,必须洞晓国内外环境管理科学发展动态,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提供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的服务。为此,我院非常注重选择市环境管理,特别是市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集中优势科研力量攻关。近年来,组织申报和承担了市及所属区、市、县一系列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市在建设发展中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举措,如走在全国前列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行“项目年”、创“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等,使得战略实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既要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要求必须在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就是要找到环境的承载力,才能保证发展是健康和可持续的。对此,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并完成了大量的市环境管理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专项规划和管理办法等编写工作,主要有:“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市有机食品发展规划”、“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市重点小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沱江、岷江段污染防治规划”、“市十一五生活垃圾处理规划”、“市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以及辖区内区、市、县的相关课题等,不少课题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政府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市大气质量现状调查和污染控制对策研究”,该课题对市的工业布局、电力行业、机动车、扬尘等污染源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对策,研究成果整体水平居国内前列,其中大气颗粒物理化特征分析、污染源解析和大气污染控制对策等研究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工作的水平。

“市危险废物现状调查及污染控制对策研究”课题,对市危险废物的产生量、贮存量、处理能力及情况等摸清了底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研究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

“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管理及决策支持仿真服务系统”研究项目,是我院利用航天仿真技术在城市环境治理与仿真科技的结合方面开创了成功先例,该研究成果在系统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方面均在国内同类研究处于领先水平,将为市政府进行水环境治理提供动态的、科学的、定量的决策支持与咨询服务。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方面。“市府南河(城区段)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研究”课题,对建设城市水生生态环境,拓展城区水域环境的多种功能,以及提高城区水域的景观、休闲和娱乐等其他功能,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建成生态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超级秘书网

“袋装食用菌固体废料再利用的示范研究”课题,取得了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达到了资源再利用的目的,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实现了很好的环保价值和经济价值。

“市沙河上游小区域污水治理方案研究”课题,主要针对沙河上游的区域内不能进入排污管网的污水,提出了小型污水处理技术推荐方案,该方案对实施市沙河综合整治工程重大项目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此外,研究成果还有:“市危害废物现状调查及污染控制对策研究”、“市机动车大气污染健康影响评价研究”、“新型高效絮凝剂的开发研究”、“秸杆综合利用有机肥种植蘑菇”、“市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市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等。

五、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新的史章

今后五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时期,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减少环境污染和遏制环境恶化趋势,大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形势对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的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对环境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决心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推进科学研究与科学管理不断创新,实施人才战略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努力实现以科技创新促进持续发展,以科技含量提高增长质量,以科技优势增强竞争优势,更好地为市、四川省乃至全国环境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争创一流做出不懈努力,为我们的环保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