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论国有企业改革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论国有企业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论国有企业改革

这一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整体监督体系。二、名义资产制

度。三、分配制度。

关键字国有企业整体监督体系名义资产制度

文章结构

摘要

前言

一、选择

二、目的

三、认识

四、再认识

五、对选择的分析

六、对策

七、一些补充

结束语,

前言

中国经济事实上己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国有企业,主要特征是国家所有制的企业,

增长缓慢,亏损普遍且严重,负债比例很高,职工大量下岗。由于这部分企业仍然是国

家的主体,无论从它所处的地位、上缴利税、职工比例、资金总额、等等。都是“老

大”。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另一部分则是非国有企业。其主要包括:集体所

有制、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三资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年国有企业的

年增长率为。也就是说,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非国有经济完成的。

现实是严酷的。国有企业己成了中国经济中最大的问题,也同样是最困难的问题。

如何面对在中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但又困难重重的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对于国

企改革的问题,许多人己立文论述,己有很多种意见、观点、方案。本文便从此入手,

探讨国企改革的出路。

一、选择

私有化。

国家保留一部分的国有企业。其中主要是基础资源供给、公用事业、以及高新科技

产业。而其它的行业,大都可以转化成私有。

集团化

进行“资本运营”,资产重组。说的清楚些就是组成合并成韩国那样的巨型集团。

这种方案颇受政府人员的青睐。

市场化

实施彻底的政企分开、独立核算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

股份化

即“一股就灵”。

领导人培训计划

把所有大中型企业的老总们进行培训,接受MBA的教育。

承包制

象农民承包土地一样,承包国有企业。

哪一种选择是正确的、可行的。或是把以上一些观点综合起来?认识论告诉我们,

要认识清楚问题的实质,必须了解两个方面:一是知“己”,即我们的目的,二是知

“彼”,即事物本身和它所遵循的规律。只有了解我们的目的,才能明确行动的具体目

标和方案。只有认识事物本身,行动计划才是符合现实的规律和规则。二、目的

中华民族的振兴

中国近代史阐明了一个真理:“落后要挨打。”在西方人编写的电脑游戏“文明”

中,这样写道:“文明法则一:和强大的文明结盟,消灭弱小的文明。”八国联军正是

这样做的。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便是因为要振兴中华。

二十一世纪战争是经济的战争,弱小的东南亚各国己经在战争中尝到了滋味。中华

民族唯有强大才能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讲,姓社姓资的问题是次要的。振兴中国经济,

首要振兴中国经济的主体:国企开始。国企改革的终极目的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振

兴。

政治、思想、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企正是中国的经济基础,它的改革直接决定了中国的政

治、社会构成和方方面面。所以,这也就是国企改革复杂的原因。不管中国是什么政治

制度,社会中最优秀的人治理国家是所有人的愿望。

思想是一种工具,但它又是一种能量存在于人脑中,并影响人的行为。有时,它的

影响力足以让人放弃生物本能——生存的欲望。社会制度、阶级分析等思想不仅是工

具,同时也是目的。从改革开放到十五大,人们观念逐渐开明:中国的国情只能创新。

不是书本上的完美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问题的焦点己从形式转向更深层:价值

观。

任何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理论、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基础之上的。社会

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差别也在于价值观不同。社会主义认为人的价值等于人对社会的

贡献。资本主义则认为人的价值等于人自身的满足,人在社会中的占有。这种占有是在

各个层面上的:地位、权力、最重要的则是财富。

资本主义社会通过个人利益极大化的奋斗,实现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和文明的进步。

建筑在这一价值观上的制度己获得成功。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呢?这种根本立场的差别

导致了我们目的上的差别。既然做事情目的不同,差异也很根本了。公有还是私有?这

是国企改革问题最大的本质上的焦点。

这一点等给本文后面所论及的人的本质研究。

上兵伐谋

库兹涅兹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

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

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之上的。”

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就是这样一种“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

孙子曰:“上兵伐谋。”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制度的

竞争。如何生产人才、吸引人才、激发人才、优化配置人才。这一切由制度来实现。

以长远的观点看,国企体制改革实是一种“上兵伐谋”。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解

决亏损,使国企生存,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优越的企业制度。未来的企业,具有制度上

领先世界的企业。也就是绝对不照搬,这样只能落后。上兵伐谋,谋在创新。

中华民族的强盛来源于经济的强盛。技术上我们落后于西方,只有在制度上领先,

才能后来居上。

以上的论述表明:国企改革终极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要求尽量能实现“上

兵伐谋”。

“知己”完成,“知彼”开始。

三、认识

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决定着我们对事物的态度,从而决定了我们的观点和行动。我们

在讨论问题时,最大的分歧多数是由对该问题对象解释和理解造成的。对待国有企业改

革的问题,我们必须先问一下:国有企业是什么?因为,正确的决策,高明的决策取决

于认识的深度,认识越深,决策越高。

国有企业是什么?所谓国有企业,是国有的企业。似乎是废话,不过就是这样。进

一步深入的提问:企业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写一篇论文了。它的基本特征有

二:一是资本和人的集合。二是其目的:追求资本增殖,即利润最大化。尽管许多企业

家并非这样认为,但企业就是企业。松下幸之助以产业救国为目的兴办企业。然而,一

旦是企业,其目的就是利润,产业救国只是结果而非目的。

可持续发展也是另一种企业目的,但其核心是“可持续的”谋求最大利润。“可持

续的”掠夺自然资源。因为人有发展性。增殖自身是人最大的本性。从一颗受精卵开

始,人便开始用物质增殖自身。从此,资本便有了增值自身的本性。因为人和资本己成

为一体。资本家就是占有资本的人。没有资本,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增殖就是资本

的增殖。当受精卵变成一个成人之后,其占有物质的本性在生物部分的任务己完成,开

始向外界表露。

尽管我们可以看到人在有不同思想之后,有了不同追求。虽然为数很少,但企业也

有了不同的追求,操纵它的是可操纵企业的人。但是,和人类社会不同的是:企业所生

存的环境更为残酷。一个无为的老子可以生存,一个追求自然之道的庄子也可以生存,

并且生活质量超过一切世俗之人。但是,企业如果无为,在市场中必死无疑。所谓人在

江湖,身不由己。企业在市场,更加如此。

这一番认识讨论的核心证明了:企业是追求增值自身的资本和人的集合。由于人的

本性不会轻易改变,由于世界市场正在形成之中,并且尚未看到能代替之的世界经济体

系。所以,这种假设在可以预见的历史范畴内是正确的。由此导出的行动方案也是正确

的。这番认识己深入哲学课题:人的本性。

由此可以了解,企业的核心是人,虽然目前的企业形式与种类繁多。企业的注册条

件也是资本。然而,在资本和人两个要素中,人是活的。只要有人,什么都有了。

不必说知识经济时期人的重要性,就是在资本积累初期,人也是第一重要,否则,

何来资本数量的不同?

人尽其用乃是达到生产力最大化的理想状态。物尽其用,财尽其用都包含在内。如

何实现物资和金钱的最优配置,让最懂得这一行业的人从事这工作。

如何达成人尽其用?我们不去研究社会中的人尽其用,因为本文主要针对于国企,

所以,主要研究企业的人力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企业是一个团体。团体的人员配置是

由领导来完成的。

由此可见,团体的兴旺的决定因素是领袖。因为在团体中的“人尽其用”是领导人

来实现的。显然,以资本为核心的企业己开始转向人——会用人的人——企业家。人有

三个层次:对物的操作,对人的管理,对思想、制度的创新。对人的管理乃是社会稳定

发展的中坚。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

有人说,企业的员工素质、企业文化、企业资金、企业声誉等等也很重要。不错,

他们很对。但是,从矛盾论角度出发,主要矛盾是企业家。一个坏企业可以因此而生,

一个好企业可以因此而死。没有产品,企业家能率领员工开发出来;没有市场,企业家

能进行市场调查进而制订合理计划开拓出来;员工素质不高,企业家可以培训,可以招

聘;企业没有文化,企业家可以营造;资金可以筹措,赚来;声誉可以逐步形成……

从系统论的角度上讲,企业家是企业这一系统中最核心、最积极的决定因素。企业

之所以能成一个“系统”,也全赖企业家的努力!

这一段论述表明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家。是决策者,是“一把手”。也就是问题的主

要矛盾。

接下来,我们要问:国有企业是什么。这个“国有”的概念也是一个不太能确定的

概念。总之,国家所有就是了。资产是属于国家的。国家是属于人民的,我想这应该没

有人反对。

说明问题起见,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这个比方就是:市场经济为海,企业为船。在

海洋中是百舸争流,其中也不乏自个儿游泳的。然而,只有大船才能“至人所未至”见,

人所未见”的美妙风景。在航行过程中,有许多翻船的,结果水手们便游到另一只船上

去。犹如下岗和再就业。船儿也是活的,水手多了,船儿也变大,这全赖水手们如何改

良这只船了。

从这些意义上,国企和私有企业并无差别。差别就在于改良的促进者。是什么促进

改良?是水手,水手们依据什么?船长的命令。船长为什么要下命令?因为船老板监

督,干的不好——扔进海里——自己游吧。船老板选择船长,船长选择水手。船老板监

督船长,船长监督水手。

私有企业很清楚:船老板是老板、资本家、企业拥有者。现代企业中的董事会。国

有企业呢?国家是谁?法人代表么?法人代表能代表什么呢?为什么他要代表呢?这只

能用“精神、党性”来代表了。这种约束并不能触及人的本性。一部分人可以,但全部

的人不行。

这就是国有企业的问题所在:企业家的选择、任命、监督、罢免的权力行使问题。

由此,结合我们的目的和认识。导出对策。

四、再认识

这一部分所要解决上文所提出的一个问题:新的国企制度的基础——价值观的选

择。

进一步的,我们探索国企怎样以人为本的振兴。

发展是人的本性。这并没有直接回答价值观的选择问题。人为了增殖自身而活着,

这正是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所成功之处。它同人的本性相联系。所以它成功了。而社会主

义与之相对,是否就不会成功呢?不是这样的。如果社会主义价值观不与人的本性相联

系,这种思想只能是理想状态的,不会有人为它去奋斗、流血、牺牲。

要进一步得出答案,唯有进一步研究问题。

人固然是为了增殖自身,然而更深刻的进一步看:人认识到自身的渺小,向伟大靠

拢才是实质。在现实中,表现在:人们总是向往大公司。人们总是试图把自己同伟大的

事物相联系。比如上帝,比如伟大的事业、信仰、信念。

比尔·盖茨家中屏幕上显示的是珠穆拉玛。他力图使自己变得伟大。金钱更多是一

种数字符号。记得一部美国电影的一番对话:“你就可以实现每一个美国男孩的梦

想——追逐财富。”“我一直在尝试超越我的父亲。”“还差多少?”“两千万。”

在这里,财富只是一种代号,而“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才是人类的

最高精神,同样也是人类最高本性的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人的价值等于为社会的

贡献便是这样一种崇高信仰,一种伟大事业。它让人有一种伟大感、崇高感。如同社会

建立起这样的信仰、这样的普遍价值观,生产力必然是成倍的提升。

越是高层次的人,越是讲究自我实现。既然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何不为社

会做贡献呢?事实上,在阶级社会中,或者说生物界中,爬到顶峰都是一条法则。这就

给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有生存的空间和实现的可能。

有人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没有竞争。不,竞争存在,为了贡献更多而竞争。

当然,就目前而言,还不可能全面实现这种理想主义的境界,但可以部分实现。这部分

就是社会的极少部分:企业家。

有人拿出节约悖论,认为节约将导致衰败。但社会主义并不是这样。每个人固然要

在该节约处节约,因为节约与奢侈浪费相对。我们所要的是投资,是进一步的占有、增

值。这才是人的本性、奢侈和浪费则是人性惰落。我们应鼓励这种观念、而不是西方的

享乐主义。投资比消费从长远看,更能刺激经济。因为消费是消费日用品,投资则提高

科技水平,加速经济进步。

以上是理想化的理论论述,接着是现实一些的观点。

我们如果跟着西方的价值观,最优秀的人将到西方,因为那里可以赚更多钱。我们

的价值观是我们最有利的武器,正如美国人的和平演变一样。只是,这种价值观的实行

是有条件的,只有受过高等教育者、能力极强的、追求自我实现的社会精英才会以此价

值观作为人生观。在中国现有经济条件下,普遍的,人们还是追求物质满足,毕竟恩格

尔指数太低。所以,以这种价值观为基础,但形式上仍以物质激励为主。

也就是说,这一价值观不是纯粹的社会贡献,也有个人所得、个性展现、追求个人

利益。

但是,这里有一个制度导向问题。正如科举制让世人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

高”的人生观一样。思想产生制度,制度又维护、发展思想。这一辩证关系是我们应加

以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