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财政局创建文明村镇与财政的几点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xx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对于我县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欠发达地区来说,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显得更为繁重而紧迫。县委、政府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我县实际出发,确定从今年起,用3-5年时间开展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逐步把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环境整洁、生态协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新风荡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财政部门应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发展为目标,抢抓机遇,转变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确保上级扶持农业专项资金、项目资金如数足额投入农业外,县、乡两级财政也要尽量拨出专门资金和配套资金扶持农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多方筹集资金,整合金融机构、社会各界资金大力支持文明村镇建设。在实践中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增效。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优化种植业,提升林果业,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营造城郊休闲文化。贯穿生态理念,体现人文内涵,反映区域特色,打造各具个性特色的村镇,充分发挥文明村镇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扶持和发展产业协会等新经济组织,坚持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结合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同时,抓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加大对农业科教的投入力度。广辟资金来源,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多元化的农业科教投入机制。建立规范的基础教育财政逐级转移支付制度。财政应重点加强对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2004年全县农村教育支出5693万元,较上年增加投入750万,增长15%。多渠筹集农村教育经费,运用产业政策优惠、税收减免等手段,鼓励社会捐资农村教育等。保证重大应用技术攻关、农业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科技人才培养和农民科技培训的科技投入。鼓励地方、企业和社会设立科技创业资金。
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一代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
三、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建设的投入,促进农村城镇化。
一是加大对农业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公路交通对广大农村农业农民来说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以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人畜饮水、病险水库整治等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生态建设力度,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工程项目建设要与农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发展、生态农业综合园区以及农村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着力提高农机化水平,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全县农村三级公路改造2003年投入2148万元,其中县配套338万元,2004年县配套709万元;国债公路建设资金141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2003年支出1091万元,2004年支出961万元;2005年病险水库加固建设投入109万元。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小城镇,大战略。小城镇建设对于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吸收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要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支柱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要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元化开发经营,不断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重点搞好工业园区建设、农贸市场建设等,配套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建管并重,加强集镇绿化、美化、亮化及交通、治安、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四、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投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广大农民还是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以人为本,将有限的财力向农村公共事业倾斜。切实改善了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做好农村“五保户”生活保障和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积极做好自然灾害救济工作,对特殊困难群众给予扶持和救助。构建和谐健康农村社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2004年发放农村“五保户”经费297万元,用于农村特殊群众救助经费174万,自2005年开始实行农村医疗救助,共安排救助经费46万元,2004年享受城镇低保人数12810人,经费开支782万元。
五、加大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断深化和完善农村改革,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利益,努力为农业和农村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在历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201万元的基础上,2004年加大了对乡镇农业税降率补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603万元,对乡镇奖励补助资金369万元,乡、村两级财力得到充实。确保了乡、村两级政权正常运转的需要。严格执行税费改革政策,严禁向农民乱集资、乱摊派,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创建文明示范村镇对我们财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切实做好“三农”工作,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锐意改革,积极进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