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这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具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显然,无论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还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都离不开农村人口发展,新农村建设方方面面的工作,无不与农村人口数量、农村人口质量、农村人口结构、农村人口流动等问题息息相关。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更是取决于农村良好的人口状况,尤其是农村人口问题的妥善解决,包括农村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结构的优化、流动人口的合理有序等。因此,做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一、关注农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和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归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发展,包括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而人是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规模适度、素质相当、结构合理的农村人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多年来,我们肃州区通过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等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转变。特别是“九五”以来,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计划生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保障了肃州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口总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据统计,我区六岁以上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者达1.16万人,高中以上学历者达26.83万人,计划生育减轻了群众的生育抚养负担,群众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在了子女的培养教育上,人口素质逐步提高。但就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需要而言,人口质量的提高还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和适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构建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必须处理好农民生产、生活和生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此,我区人口计生事业进程也逐步向高起点发展。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坚持真抓实干,人口计生工作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依法,行政及优质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合力进一步增强,新机制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基本建立起了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省《条例》为主体,其他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相配套的依法行政体系;二是强化了农村、城市、社区和相关单位的综治力度,靠实责任,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三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落实“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基层工作网络更加健全,基层基础更加牢固;三是深入开展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活动,“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的优质服务运行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2005年底,通过国家人口计生委验收,肃州区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四是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了“奖、优、免、补”政策。近年来,区、乡财政共投入近400万元为6462户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落实了户均600元的养老储蓄金,落实率达到了98%。为全区农村166户一女户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每户一次性奖励了1000元。为1895名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户子女落实了升学加10分的优惠政策,为1043名农村在当地上小学、初中的独生子女减免学杂费3.1万元。同时,严格按照国家奖励扶助制度要求,审查落实了378名奖扶对象的奖励扶助资金;五是基本建立起了党政领导重视,相关部门努力),社会各界配合,广大群众参与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新机制。
三、大力推进婚育文明新风尚,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和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生育文明是建设新农村乡风文明的内在要求。一是推进人口意识文明。加强广大干部及群众的人口理论学习,切实形成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格局。二是推进生育观念文明。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社会化宣传教育机制,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男女平等知识深入人心,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及“关爱女孩行动”深入开展,群众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逐步形成。三是推进技术服务文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服务人员严格依法行政,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四是推进作风文明,使行风务实清廉,干群关系融洽,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区注重强化宣传教育和利益导向,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人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注重了救助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和关爱女孩活动的开展,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的社会风尚;提倡婚事简办,少生快富,勤俭持家,适时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邻居等评比活动。充分发挥各级计划生育协会的纽带作用,定期组织育龄群众开展伦理道德、生产技术、生殖健康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树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使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和政策推动相结合,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婚育新风尚为群众接受。全区15-49岁育龄妇女结构显著变化,一孩妇女比例逐步上升,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提高到了22岁,初育年龄提高到了23岁,独生子女领证夫妇逐年增加,全区农村有1.8万对夫妇主动放弃生育二孩或推迟生育间隔,到2005年,全区少生14万人。我区先后于2003年、2005年被国家计生委表彰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婚育文化,各级组织要一如既往地抓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唱响先进生育文化主旋律,把婚育新风真正吹进千家万户。逐步建立起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性宣传机制,充分发挥广电、报刊、文学艺术创作等宣传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上用先进的生育文化去影响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塑造群众,以先进的生育文化促进乡风文明,通过乡风文明展现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尚。
四、提高农村优质服务水平,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作为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落实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有效途径,有力地推动了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方法的根本性转变,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同。近年来,我区针对基层计划生育技术力量薄弱,群众需求强烈而服务空间不足的问题,区委、区政府从关心群众健康、关爱家庭幸福出发,加强了基层计划生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和阵地建设,加大了人口计生工作的保障力度,建成了区、乡、村、组四级计生网络体系,投入166万元夯实了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基础设施及设备,提高了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同时,按照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四优秀一满意”技术服务标准,将乡镇计生办、村计生工作室、村计划生育服务室的阵地建设进行了整建,使之不断健全、完善,建起了以区生殖健康中心为龙头、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为骨干、村计划生育服务室为基础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了卫生、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殖健康保健服务环境,让广大育龄群众在接受人口计生优质服务过程中分享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
五、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促进村务“管理”更加“民主”。
实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是新农村建设中实现管理民主的必然要求。具体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村、组计生基层网络和协会组织的主体作用,构建计划生育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组织基础;规范自治章程和自治协议,规范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村民代表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等制度,建立完备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把奖励扶助、优质服务等工作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群众更加自觉地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从而真正做到村级组织作用发挥好,规章制度科学实用,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服务协议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以及民主程序和村情民意,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益要得到切实维护。同时,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重大事项民主讨论决定、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计生干部绩效考评等制度,充分保障村民在计划生育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推进计划生育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最终形成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有效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机制,加快实现新农村管理民主目标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