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街道流动妇女儿童有关问题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街道流动妇女儿童有关问题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街道流动妇女儿童有关问题浅析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城市的生命在于流动。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来富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在这支流动大军中相当一部分是妇女,她们有的举家外出,有的是夫妻结伴。她们在为本地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社区作为一个城郊结合部的社区,聚集了

较大一部分的外来务工者,其中不乏较多的妇女儿童。

一、流动妇女的基本情况:

目前,**社区的流动妇女约有2300人,儿童约为1000多人,流动人口总占**社区总人口的50,流动妇女小学以下文化水平的占60,中学以上大专以下的占35,大专以上文化仅占5。居住地点主要集中于太平桥区块、农民城区块、王家庄、金家墩等地,来自四川、江西、湖南等多个省市,主要从事建筑装修、家政服务、废品收购、贩卖生姜大蒜等工作。她们为富阳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己经成为富阳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流动妇女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地区贫困、受教育程度较低,是在我市外来妇女中普通存在的现象,在一社区的外来妇女中,小学毕业或文盲的占60,她们主要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这些流动妇女心态一般比较消极,家庭个人意识观念过强,国家集体观念淡薄,社区归属感薄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她们远离熟悉的家园,亲人,人际交往、社交活动趋于空白,心灵空虚,生活没有目标方向,缺乏自立自强精神;部分流动妇女始终把自己看作“局外人”,与居住地的常住居民格格不入,时有矛盾,对待社区及邻里问题时,常常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大多流动妇女儿童自卑心理较强,认为本地居民看不起外来务工人员,对居民保持一种本能的戒备排斥心理,态度粗暴,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动妇女的法律意识问题。流动妇女她们一边谋生,一

边接受流入地的本土文化教育,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她们以勤劳和朴实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不可缺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她们是流动人口,“流动”的特质使她们处于社会管理和法律保护的边缘,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以及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亟需得到社会的关心和爱护。这个问题突出表现在进工厂、企业的打工的流动妇女身上。她们在得到来之不易的工作后,往往害怕失去工作而不敢与企业法人签定劳动合同,多数只是口头协议和没有任何协定的临时雇佣;劳动时间过长,经常性超限度加班;劳动安全环境堪忧,一些企业对有毒有害工种缺乏防范措施;大多数外来务工妇女没有按规定办理用工手续,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女工“四期”保护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2、流动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问题。在我社区今年的几次外

来人口调查时,发现有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薄弱,卫生意识极差,她们为节省用费,往往选择租住在潮湿、拥挤的、无卫生措施的地下车库中,吃、喝、拉、撒都在一间房中解决。特别是一些以废品收购、贩卖生姜大蒜为主的流动人口,他们往往把收来的废品、贩卖的生姜大蒜都堆积在自己吃的、睡的一间房中,卫生状况极其恶劣,致使病菌有可趁之机。多数流动妇女由于“流动”特性,且收入相对较低,没有任何社会保险,得病之后往往不敢上正规医院,能挺就挺,实在不行就买几颗药对付一下了事,此种情况在流动人口中占的比例达到80以上。由于缺乏基本的医疗常识或为省钱,许多育龄流动妇女不到正规医院进行围产期的检查,更有妇女为躲避计划生育,生产时在出租房自己生产或找地下诊所生产,结果造成婴儿健康状况差、畸形与智力低下较多,生育质量较次。由于在出租房或地下诊所生产,得不到很好的产前消毒与事后的医疗服务,产妇与婴儿的死亡率较高,儿童免疫接种率低。

3、流动人口受教育权利问题。由于父母双双在外打工,一

些家庭就把孩子带在身边,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数量在不断增加,学龄儿童就学难问题突出。由于本土公办学校和教师编制紧张,流动人口子女就很难在公办学校入学。而这些孩子受父母工作性质和居住场所流动性的影响,政府对他们的人口数和境况难以掌握,这就使流动人口儿童受教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部分流动儿童因父母工作的流动性,难以在一个固定的学校长期上学,再加上家庭经济原因更是连受基础教育的权利也难以得到保障。

三、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服务的机制。政府统一领导,公安、教育、卫生、计生为主、妇联、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为辅,切实建立好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把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纳入统一、规范的管理范围,切实提高矛盾化解能力;切实提高进城务工流动妇女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她们能尽快融入当地社会,以便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首先,在流动人口集中

的地方,政府与社区可定期通过就业技能培训、联谊会、文体活动等方式,为流动妇女送去就业信息,帮助她们提高就业技能,同时丰富了外来人口的业余文化生活。其次,与

宣传、计生办等部门发放外来女性维权读本和有关生理健康的宣传材料,免费为外来来富女性提供避孕用品和用具,实行与本市妇女“同管理、同服务、同享受”的计划生育服务措施。今年富春街道己在19个社区提供了此种服务,得到外来来富妇女的热烈欢迎。第三,可与司法部门合作,深入社区外来妇女流动集中的地带进行婚姻家庭法律和劳动法律法规的知识讲座,积极为流动妇女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使她们懂得依法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不法侵害。我社区己连续二年开展了此活动。最后,卫生部门也应加大价廉物美的“民工医院”建设力度,为外来流动妇女儿童提供切实低廉的卫生医疗服务,使这些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可以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保障她们的身体健康。

三、进一步提高流动妇女儿童的教育水平。流动儿童的家庭

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家庭的物资条件难以保障儿童最基本的生活与学习,又由于流动性比较大,随着父母的工作地点的变换,流动儿童的就学地点更换频率比较高,致使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与本地孩子相差较大。为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教育和培训,加大对学校各项硬件、软件设施的投入,通过无偿提供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招收流动儿童的学校予以扶持,对一些特殊困难家庭的子女减免学费,免收外来民工子女的借读费,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提高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的百分比。这点上己有街道与学校做了先例,如春江街道首创的民工子弟学校就较好的解决了部分造纸行业的外来工的子女就学难问题;富春四小也接纳了很多外来打工者的小孩。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既可解除外来家庭的后顾之忧,又为社会提供了有用的人才。对于富阳市的治安也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学校方面:可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里孩子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来进一步解决外来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既为富阳市经济注进了发展的力量,但也为全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在坚持热情服务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坚持善待弱势群体与保护公众合法权益相结合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与服务措施,富阳市政府在2006就提出了“新富阳人”这个温馨的概念,指出凡是到富阳来务工的民工,都是新富阳人,而且之后还为民工兄弟姐妹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使她们能安心的投入到建设富阳的经济大潮中来。当然流动妇女自身也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她们自身的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流动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责任,不管是新富阳人还是老富阳人,让我们共同为目标齐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