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作风建设须破解三大难题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作风建设须破解三大难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难题一:不正之风的边界模糊与病态“常态化”

所谓“不正之风”,是指一些国家行政机关和公用事业单位、部门凭借手中权力,为本单位、小团体及个人牟取私利的不良风气和不良作风。人们对“不正之风”的理解往往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没有人能够清楚地界定其范围,确定其类型,这就给纠正不正之风带来很大的难度。而且,对于不正之风,人们往往认为它只是违反常规,或者一般性违纪,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从而造成了不正之风的边界模糊乃至被纵容。其危害性在于增强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和从众心理,恶化了社会风气,催化“病态”为“常态”,从而丧失对不正之风的警惕性和敏感度,进而麻木不仁。

大量事实证明,不正之风在很大程度上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诱因与前奏。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互为表里,沆瀣一气,从而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与形象,如果不能有效地予以遏制,将会危及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正之风,从法律和制度上加大对不正之风的整治力度,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从而使不正之风无处遁形。身为领导干部要对不正之风厉行“零容忍”,坚持防微杜渐。这既是厉行法治的必然要求,更是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的治本之道。

难题二:教育、制度、监督缺位与责任泛化

不正之风屡禁不止,从实践看,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仍然是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教育、制度、监督体系,同时要使作风建设责任明晰化、具体化。当前作风建设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责任制实施办法对责任主体的追究规定过于原则,不够具体,导致追究责任时责任对象泛化,“大家都负责,结果大家都不负责”;此外,责任追究的程序、办法没有刚性规定,弹性很大,无法有效实施追究等。因此,必须进一步落实作风建设责任制,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保证作风建设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难题三:价值取向的宽泛与监测评估的虚化

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人们在价值观上的偏差有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作风建设取得实效的根本途径。加强作风建设,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群众观、发展观等,其价值取向是宽泛的。加强作风建设要落实到干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其认知与判断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及要素:决策层面,用人、用钱、用权;执行层面,效率、效果、效应;个体层面,操守、品行、志趣;整体层面,学风、会风、文风。通过对作风建设的监测评估,有利于把握方向,对症下药。

目前,对作风建设成效的监测评估,单纯从技术的角度,还难以设计一套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只能通过政治(社会)性标准,即“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来进行检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必须贯穿作风建设的全过程,也是评议过程中所遵循的主要方法。为克服监测评估的虚化,在评议内容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到“四化”:一是评议主题多元化。要定期分析、准确全面掌握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状况,在群众观点、创新意识、工作业绩、廉洁自律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细化评议主题。二是评议标准科学化。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建立分类测评体系,提高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三是评议方法立体化。采取考核对象的上级、下级、同级、服务对象参加测评,做到正面评议与负面评议结合,主观评判与客观评判结合,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四是评议结果公开化。及时公开评议结果,让群众来监督,进一步增强作风建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