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了专题调研。调研主要采取与县(市、区)、乡镇、村干部代表、县(市、区)部分涉农单位负责人座谈、设计有关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数据统计调查、个别走访等方法进行。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总体情况是好的,特别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的学习、教育与锻炼,思想觉悟、政策水平、宗旨观念、工作方法和作风等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有很大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有很大改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农村社会稳定,经济活跃,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村工作关系比过去更加顺畅,整个农村出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但是,通过调研,我们也明显感到,在好形势的后面,也还隐藏着不少的问题,农村和农业仍然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农村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农民增收步伐不快,农村经济发展还远未驶上“快车道”,农村和农业的现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是关键性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还存在与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与艰巨任务不相适应的差距。因此,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该是各级党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要坚持长抓不懈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着复杂的原因,从一定角度说,是在历史的转型期,对过去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遗留问题的集中积聚和展现,是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强,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一些村级领导班子,存在着比较突出的软弱涣散现象。一些同志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淡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习惯于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一些干部工作上不思进取,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利用公款购置手机、摩托车以及报销各种费用,巧立名目大吃大喝,或是在日常工作中处事不公,关亲顾友,失去了群众的基本信任和拥护,加剧了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部分村支部和村委会关系处理不当,村支部或是仍然坚持事无巨细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或是认为村委会是民主选举产生,党支部对村委会干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制约办法,村里的大事小情必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因而对村里的事情管不了,不愿管,放弃对村委会及村里事务的领导;而村委会或是依然凡事依赖党支部,不能依法行使职能,或是认为自己是村民选举产生,不愿意接受甚至摆脱党支部的领导,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一些地方的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现象依然存在,思想观念陈旧、政策水平偏低、工作中办法少、思路狭窄、眼界不开阔的情况还比较突出。在这次抽查的52个乡镇749个村委会中,55岁以上的村干部335名,占总数的7.7%;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636名,占总数的13.77%;高中文化程度1334名,占总数的30.1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37名,仅占0.85%。这些情况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得不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债务负担沉重,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被禁锢已久的农村生产力,对当时的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促进作用,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这是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村生产的组织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社会的发展也日益展示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的多元化的特征,农民群众在初步解决了温饱之后,期望物质生活的进一步富足和精神生活的进一步丰富,这就要求农村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有一个跨越性的更大发展,而这仅靠一家一户传统的分散式的农业生产方式是难以达到目的的。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能够发挥发展生产的引路人、公益事业的组织者、筹资者、管理者、精神文明的倡导者、示范者等方面的作用。而正是在这些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显得无能为力,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其中,除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方面的原因之外,很重要的或者说是关键性的因素之一,就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尤其是税费改革之后,一些村连本身的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有财力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维护、改造和建设,也不可能有财力用于兴建公益事业。据对全市52个乡镇749个村委会的抽样调查显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达507个,占67.7%,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为49个,占6.53%。而无债务的村仅为141个,占18.83%,负债20万元以上的村达136个,占16.15%。上饶县300个村,就有276个村负债,总数达5833.11万元,平均每个村负债19.44万元。村级组织的这种经济状况,不仅使基层干部工作举步维艰,也使农民群众对基层组织的满意程度大大降低,信任程度也日趋下降,长此以往,农村基层组织的生存问题将成为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3、农村基层组织责权利严重失衡,已成为制约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当前,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的一个摆脱不了的困惑,就是责权利严重失衡。一方面,农村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压在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身上,如催粮催款,收粮收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等。这其中,还有不少是“一票否决”的“硬指标”。尤其是发展经济,更是让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感到任务繁重,责任巨大。而另一方面,作为基层政权的一些重要职能和权力,往往又被一些所谓的“条管”单位和部门掌握,乡镇对他们既没有人事管理权,也没有工作指导权,在不少的时候,需要他们的支持配合,完全要看乡镇的主要领导平时和这些部门的个人关系好不好,村级基层组织则更是对他们毫无制约办法。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虽然有派出所,但真正出了问题,责任仍然在乡镇党委政府;每年的税收,虽然也有税务所,但大量的工作却是乡村干部去完成;粮食收购工作,虽然也有粮管所,但任务和指标却都是落在乡村干部的头上,需要乡村干部上门上户去催去收。这不仅大大加了乡村的工作负担,也增加了农民群众与干部的磨擦和矛盾。这些俗称为“七所八站”的大部分的人事管理、业务管理权都在县直相应的部门或单位,乡镇对他们不仅缺乏指挥调动权,甚至还要花不少的功夫去和他们“搞好关系”,否则不仅工作上不支持配合,甚至还会无端刁难。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农村基层干部对这种“条块分割”所造成的弊端反映最为强烈;从实际效果看,也确实分散了本身就十分有限的人力资源,人为地增加了产生矛盾和磨擦的因素。

4、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偏低,工作压力大,教育管理方法陈旧落后,缺乏吸引力,难以保持队伍的稳定。和机关干部相比,农村基层干部无论是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报酬水平,绝大多数都更加困难和偏低,而他们的工作任务与压力却非常重,加之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在内容、方式方法上的陈旧落后,导致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不快,工作方法缺乏创新,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不相适应,也使得农村基层干部的职业对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基本的吸引力。据对52个乡镇4351名村干部的调查统计,年工资在2000元以下的占12.46%,2000—4000元的占74.4%。即使是这点为数不多的工资,有的还不能按时拿到,拖欠最长的达数年之久,有的村干部甚至拿自己家里的钱贴给村里以应付日常的开支。乡镇干部数月不能拿到工资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在当前,乡镇干部想方设法进机关、村干部人心不稳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村干部甚至不辞而别,外出打工赚钱。据统计,仅上饶县今年就有40位村主任辞职不干。这种情况的存在,大大挫伤了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农村基层干部的职业吸引力大大降低。目前,由于农村大部分有一定文化、脑子比较灵活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外出打工缺乏门路的人,村干部的选拔缺乏应有的后备人选,从而使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的工作难度加大,部分村甚至长期难以选到合适的人选,有的只能从“矮子里面拔高个”,这种情况,严重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损害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形象。在调查过程中,有的同志形象地概括,现在的农村基层干部是“素质高的不愿干,素质低的干不了”,而在不少的地方,所谓“素质高”的人又很难找得到。

5、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改变,党员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近年来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向年纪较轻、有一定文化的生产一线的优秀青年农民倾斜,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对提高农民党员队伍的素质发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民党员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且分布也不够合理。从抽样调查的52个乡镇749个村的情况看,60岁以上的农民党员仍占31.21%。近年来新发展的党员中,虽然注重了对年龄、文化、素质的要求,但总体情况仍不理想。以上饶县为例,2000年以来共发展农村党员667名,每个村支部每年仅发展0.89名,其中属农村中的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的89名,占1.33%,外出务工者51名,占0.76%,相当一部分发展对象仍然集中在乡镇机关、学校及村干部当中,即便发展了一部分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入党,也大多流动到外面或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能留在农村务农和工作的很少。这对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农民党员整体素质,发挥党员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农村基层组织培养、储备干部资源,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农民党员的素质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党员在群众中“说不起话”,更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表率作用,群众对党员的信赖程度不高,党员自己也感到很苦恼。同时,由于农村党员客观上存在的尽义务多,得到的关心照顾和教育帮助少,一部分农民党员荣誉感、责任感淡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相当一部分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政治热情,从而加剧了农民党员队伍结构不良的现象。

6、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农村和农业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工作缺乏有力的支持与扶助。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农村和农业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80年代初的几个关于农村和农业工作的“一号文件”,为当时的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也是中国农村和农业摆脱困境的政策基础和保证。但是,一段时期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由于种种原因,对农村和农业并没有按照中央的要求,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关心支持不够。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占整个国有单位的投资比重,80年代初为5%,1992年下降到3.7%,1993年下降到2%;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五五”期间为13.2%,“六五”期间为9.5%,“七五”期间为8.4%,“八五”以来一直在8—9%之间,农业信贷资金增长幅度也低于国家信贷资金的增长幅度。对农业的投入不足,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得不到及时的整治,农业生产的条件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农业的产业化、科技化水平不高。目前,很多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是六、七十年代,甚至是五十年代修建的“老底子”,由于没有资金进行整修和改造,很多设施已经老化和损坏。据统计,全国8万多座水库,有三分之一带病运行;万亩以上灌区,灌溉工程基本完好的只占30%,每年因水旱灾害减产粮食几百亿公斤,棉花几百万担,损失十分巨大。由于对农村和农业重视程度不足,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普及程度提高缓慢,很多地方仍然是沿袭了几千年的耕作方式,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有资料显示,世界各国用于农业科研的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1%,而我国仅为0.17—0.27;欧洲一些国家科技在农业增产中所占的份额一般都在70%以上,美国更高达80%,而我国则仅为39%。虽然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业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走入社会,但真正从事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普及的并不很多,就是有一些人进入了农业部门,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安心本职工作,或是缺乏从事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普及的基本条件,难以发挥作用。再加过去僵化上陈旧的管理方式,使大量的农业科技人员不愿或不能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这就造成一个怪现象,一方面是农业科技人员在机构改革中面临着下岗分流而愁眉不展,另一方面是农民对农业科技人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科技兴农的步伐步履艰难。按理说,各级政府的有关涉农部门,应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齐心协力地对农村和农业进行支持和扶助,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和很多地方,却是各自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对农村和农业支持不多,有的甚至利用手中的职权索拿卡要,给农村和农业工作制造困难和阻力。对这一点,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虽然异常愤恨,却只能是徒叹奈何。

严格认真地分析,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不仅限于以上所列举的几个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一无是处,任何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的看法都是不客观和不科学的。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角度考虑,把问题考虑的充分一些,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是有益无害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才把调查与思考的重点,放在查找和发现问题上,这也是为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看法与建议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因此,在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时,也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特点,从而使我们的视野和眼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展望和前瞻,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从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和农业的基础地位,切实提高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视程度。我国是一个经济还不很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仍然是一个事关国家安危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十多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占了80%左右,这是一个巨大资源,同时也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矛盾集聚地。中共中央在《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只有农业的现代化,才有全国的现代化;只有农民的富裕,才有全国人民的富裕;农村稳,天下安;农业兴,百业兴。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把农村和农业工作放到事关国家安危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对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才有坚实的认识基础。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我们固然要把发展第二、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给予充分的重视,投入足够的人力、精力和财力,但如果以放松甚至放弃农业为代价,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可以预见的事实。当然,我们说高度重视农村和农业工作,决不意味着仍然死抱着传统的、小农经济式的农业不放,而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农业的现代化放到重要的位置,要以工业的现代化,促进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使之能够同步前进。从经济发展的规律上看,只有大力提高工农业的相关度,两者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已为古今中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所证明。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标准,来规划和实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目标、措施和方法,从而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坚强的战斗集体和领导核心,把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能够领导和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战斗群体,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2、以领导班子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领导班子建设是必须始终抓住不放的核心问题。要通过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使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每一位成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掌权为民,廉洁奉公;通过加强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使每一个领导成员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真抓实干、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通过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的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以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使每一个领导成员增强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提高领导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掌握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本领和技能。在领导班子建设中,要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在首位,教育和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挣脱计划经济的思维桎梏,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在市场经济的摔打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上,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新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的方法,严格教育培训的纪律,重点学习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以及现代科技、财政、金融、外贸、法律、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切忌千篇一律,不分对象地生搬硬套。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党校、干校,要研究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改革,努力提高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在领导班子建设中,要把选好配强“一把手”作为重中之重。要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年纪轻、有文化、事业心责任感强、作风扎实、实绩突出、得到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针对目前在一些地方存在的村支书难选的实际,可以采取从上级机关选派、从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从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中选拔,以及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等办法,切实解决村干部,尤其是村支书素质不高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3、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是基础。在这方面,一是视野要放宽。要注重从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有文化、具有一定的致富技能和本领的“能人”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重点教育和培养,使新发展的党员真正能够发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二是要进度要加快。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要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对长期不做发展党员工作、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对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要追究领导责任。三是关心要到位。要通过对老党员的关心照顾,体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对年轻党员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增长致富本领,提高致富能力,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向心力;通过表彰优秀党员,开展生动活泼的组织活动,强化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做到重大事情党员先知道,日常事务党员多参与,重大决策党员先讨论,切实尊重和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提高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遵守党的纪律、不执行党组织的指示和决议、不做党组织安排的工作的党员,要按照党章和党的纪律的规定,给予严肃的处理,以确保党的队伍的纯洁。

4、以财务公开为重点,全面实行政务、村务公开。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生活工作在群众之中,接受群众的监督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要教育农村基层干部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自觉地、主动地接受群众的监督。很多时候群众对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不满意,根源在于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未得到应有的尊重,群众对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工作不了解,因而产生猜疑和误解。实践证明,只要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自身行得正,能够充分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把政务、村务向群众真正地公开,许多矛盾完全可以化解。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把搞好政务、村务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这项工作,要形成严格的制度,确保货真价实,绝对不能掺假使杂。县级党委及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融洽党群、干群关系,为乡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基层组织建设得到群众的充分理解和真心支持。

5、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新途径,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集体经济薄弱,是农村各种问题产生的重要的乃至根本的原因。在新的形势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方法,闯出新的道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政府或集体拿出很多资金来办企业,显然是不现实的。发展集体经济,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在为农民服务、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服务上想办法,做文章。乡镇可以利用机构改革、干部分流的契机,将最优秀、最有培养潜力的干部,用于创办示范服务基地,在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市场营销等方面示范服务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增长经营才干,培养锻炼干部。村级组织可以根据群众产前、产中、产后的需要,为群众提供技术、信息、销售服务,引导群众闯市场,调结构,在群众增收的同时,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财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部资金,发展地方经济,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群众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6、改进和完善有关的政策和法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然要进入法治的轨道。当前,有必要对林林总总的农村政策和法规进行全面的清理,对那些不符合新形势要求的,必须及时地废止;对那些不够完善的,要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形势,进行改进和完善,尤其要在增强政策和法规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同时,针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如对农村目前存在的债务负担沉重的问题,要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分清不同性质,对一些确实因为政策因素和特定的历史条件造成的债务,可以考虑由国家或各级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帮助化解,否则,不仅农村基层组织难以承受,国家和各级政府也难以解脱。各级党委政府要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定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严谨周密的规划,真正做到经常抓,长抓不懈;各级党政机关的的职能部门,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按照规划的要求,对农村基层组织给予最大的支持与配合。特别是在还权于基层上,要下真功夫。一般而言,凡设立在乡镇的机构,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外,都必须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与管理,乡镇党委政府,乃至村党支部,对这些机构的人事变动、工作评议等,要有必需的建议权和发言权。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科技部门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为农村和农民服务上,通过示范引导的方法,向农民推广和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帮助他们运用科学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改良生产品种,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打开市场销路,以实际行动支持和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上饶市及其他一些地方采取部门挂点包乡扶村的方法,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应该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要通过明确任务和目标、落实帮扶责任等措施,使挂点单位把所挂的乡、村当作自己单位的一部分,为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点子,想办法,不仅在资金上扶持,在设备上帮助,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培养合格的干部,真正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要切实防止只拿钱不管事,甚至不拿钱不管事的现象产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全党的工作,任何一个部门和单位都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7、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基层干部的基本待遇,稳定农村干部队伍。税费改革后,将有一部分乡村的财政情况会趋于紧缩,有的甚至连维持基本的正常运转都有困难。即便在一些条件较好、经济较富裕的地方,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偏低的情况也仍然存在。特别是村级干部不属于正式的“国家干部”,后顾之忧是客观存在。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发展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但在目前条件下,各级党委政府对他们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心。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争取使乡村干部能按时足额地拿到工资,保证他们基本的生活需要,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其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考虑提高村干部的报酬。村干部的报酬应与他们的工作量的大小、所负责任的轻重、所在地方的生活水平相吻合,一般应略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第三,通过进入社会保险等形式,解决村干部的老有所养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要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对那些打击村干部,甚至危害村干部人身安全的人和事,要依法严加打击,使他们能大胆放心、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农村基层干部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选择。

总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全党的一件大事,需要全党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扎实有效,工作上真抓实干,就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